初冬时节,走在邢台南关的街道上。
   俗话说:“十月小阳春。”的确如此,煦暖的阳光直泻下来,照在身上,很暖和,走了没几步路,后背微微有点冒汗了。这天气,根本不像往常农历十月底那样寒冷。心里暗想,幸亏下午出门的时候穿了一件羊绒大衣,不然会热得让人难受。

   此时街上的游人并不太多,走进南关街,就远离了喧嚣,可以安闲地享受一份难得的静谧时光;走进南关街,如同穿越到了古代,蓝砖的房子、青石砌成的街面,让人有点恍惚感。
   东侧街口有一组《张果老挑南关》雕塑,前面有个牌子,上面有这样一段话:“顺德府,好南关,张果老,一担担。”这是邢台人儿时记忆中最深刻的童谣。相传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被民间尊为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他在邢台西山修炼成仙,种植红根韭菜到太原南关叫卖,后来还用他神奇的法术,将太原繁华的南关和晋祠一担担到了邢台,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无尽的福祉。

   这个故事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和夸张的成分,但是很多传说往往带有现实的影子。也许,古代邢台的经济发展与山西太原的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吧,毕竟晋商的足迹曾经遍布大江南北。
   早在古代,南关就是邢台城外的一个重要集市。随着历史的发展,南关的商业越来越繁荣,吸引了众多商贾云集。特别是在清代后期,南关被誉为“九省冠盖通行之路,百产普华聚会之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皮毛集散地,这也让“好南关”的美名远播。
   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邢台上大学,星期天会去街上闲逛,那时候最繁华的要数西大街了。从学校门口走到站台,坐上1路车,走过几站地后,到一招下车。步行往东走一段路,来到中兴大街路南的工农兵电影院附近,再沿着影剧院旁边一个弯弯曲曲的巷子走过去,拐几个弯,就可以到达西大街。在这个巷子的宽阔处,还经常会有一些摆摊设点的商贩,卖一些小零食、小玩意等。

   现在才知道,西大街就属于南关的一条街道。当时,我兜里没有几个钱,只是沿着店铺随意逛过去,卖服装的、卖鞋子的、卖布料的、卖点心的,可以说应有尽有,赚个眼饱,心满意足地回学校去,我美其名曰:体验生活。记得多年前,每逢年关时节,村里人要结婚,新人们都会要求去邢台西大街买东西,置办新婚用品。

   南关的街口有一些店铺,很有怀旧气息,让人觉得仿佛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路边有一个缝纫机店铺,让我想起上初中的时候,七十来岁的奶奶用自己积攒的体己钱,买了一台“蝴蝶牌”缝纫机。安装好以后,裹着小脚的奶奶居然学会了用缝纫机制作中式大襟衣服,她踩着缝纫机“咯噔咯噔”转动的声音,似乎还在耳边回响。
   南关也有一些“布袋院”,顾名思义,长长的院子像是一个装粮食的“布袋子”。有一进院,也有二进三进的院子,冲街上开一个大门,旁边再留一个小门。大门可以是门面,也可以是过道,走进院子,是窄长的院子,南北各有好几间房,可以用来开店做生意,也可以居住。小门则便于人们出入,而不影响店铺经营。
   走过“古顺小酒馆”,如同走过老时光的那条长长的河流,似乎能闻到浓醇的酒香。走进南关小吃街,迎门有一个蓝砖雕刻的影壁墙,朝左转过去,就来到院子里,蓝砖垒砌的房子,干净整洁。如今,为了迎合年轻的消费群体,院子里有“爆汁烤冷面”“堡饮大啡”“木子饭团”“铜锣烧”“长沙臭豆腐”等小吃,或特色美食。
   院子里南北不宽,东西却很长,果然是长长的院子,这是一个二进院。如果有三五好友一起游玩,同来这里寻一家小吃店,坐下来品味一番,想来也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算是闹中取静吧。
   最喜欢的是那面墙,各种书目都罗列在册。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冲过去,让大永帮我拍照。为了摆个姿势,用手轻轻指向了一本书,忽然发现,旁边的安保人员冲着我走来,想是担心游人把书名给抹去吧!想到此,我赶紧把手放下来。不过在这里,我居然又看到了“五方元音”,想来这位老师是邢台绕不过去的名人了。
   南关街上有古迹,这里可以寻到明清、民国时的风格;南关街上有故事,这里有张果老用担子担南关的传说;南关街上有文化,这里有浓郁的老邢台的古朴典雅。
   说到文化,我想起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的沙河下解村的皮影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清代的时候,每到过年的时候,邢台各地的皮影人都会到南关街演出皮影戏,据说,好几台皮影戏同时竞技,就数沙河下解村皮影戏台前的人最多。
   我猜想,大致上应该是民间文艺汇演之类的活动吧?那时候的一些皮影戏演出,或者社火演出,应该也是为了促进商业的繁荣,又或者是商业的利好局面促进了民间文艺的发展吧。
   南关街上还有一些店铺,“工商联”里百货商店的名字让人耳目一新。我这个年龄的人,谁没有经历过那段难忘的岁月,那里好像有一种神奇的魔法似的,只要手里有几分钱,就可以从百货商店里买到铅笔、橡皮或者一块糖等等让人羡慕的物品。
   还有一处怀旧的“大风车”,这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儿童的记忆。顺便走进去,墙上的小虎队招贴画,自助柜台上的各种小零食,真能把人带回一段美好的旧时光里。
   一棵粗壮的槐树倚在“绮襄”的石门当前,虽然是冬天了,但树叶却依然碧绿鲜亮,树上悬挂的红色灯笼,非常醒目。走近看去,是一家旗袍定制门店,袅袅娜娜的身影也会是街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心里为这韵味十足的设计而折服。
   到了十字路口,朝东的街里依然住着人家,这是我最喜欢的样子,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南关街是商业文化街区,又是人们生生不息居住的地方。这远比许多地方特意打造的仿古小镇,却无几个住户,要好得多了。
   路口再往南,竖了围挡,那里正在建设中,坐落在街角的上岛咖啡与斜对面的邢台饭庄,一个代表了现代气息,一个代表了传统行业,它们就在这里相遇了,你说这是一种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