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在楚汉相争中胜出,取得胜利的刘邦并没有懈怠,而是采取措施,巩固胜利成果。《资治通鉴》卷第十一对胜利后的刘邦所采取的行动做了记载。原文如下:

  汉王还,至定陶,驰入齐王信壁,夺其军。

  临江王共尉不降,遣卢绾、刘贾击虏之。

  春,正月,更立齐王信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封魏相国建城侯彭越为梁王,王魏故地,都定陶。

  令曰:“兵不得休八年,万民与苦甚。今天下事毕,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诸侯王皆上疏请尊汉王为皇帝。二月甲午,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更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追尊先媪曰昭灵夫人。诏曰:“故衡山王吴芮,从百粤之兵,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其以芮为长沙王。”又曰:“故粤王无诸,世奉粤祀;秦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诸侯伐秦,无诸身率闽中兵以佐灭秦,项羽废而弗立。今以为闽粤王,王闽中地。”

  帝西都洛阳。

  夏,五月,兵皆罢归家。

  诏:“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军吏卒;爵及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已下,皆复其身及户,勿事。”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群臣说服。

  韩信至楚,召漂母,赐千金。召辱己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此。”

  刘邦在战胜了项羽后,开始整饬内部。刘邦返回,抵达定陶,迅速驰入齐王韩信的营垒,收缴了他的军队。

  临江王共尉不肯投降,汉王派遣卢绾、刘贾前去攻打并俘虏了他。

  春季,正月,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统治淮河以北地区,建都在下邳。封魏相国建城侯彭越为梁王,统治魏国原来的土地,建都在定陶。

  休养生息是历代创业帝王采取的必要手段和措施。刘邦根据时局的需要下令说:“士兵们已经连续八年没有休息了,百姓们也深受其苦。如今天下的战事已经结束,赦免天下死刑以下的罪犯。”

  诸侯王们都上书请求尊奉汉王为皇帝。二月甲午日,汉王在汜水之北正式即皇帝位。将王后改称皇后,太子改称皇太子;追尊先母为昭灵夫人。皇帝下诏说:“原衡山王吴芮,率领百越的军队,辅助诸侯,讨伐暴秦,立有大功;诸侯拥立他为王,项羽却侵夺了他的领地,称他为番君。现在封吴芮为长沙王。”又下诏说:“原粤王无诸,世代尊奉粤地的祭祀;秦朝侵夺了他的土地,使他的国家无法祭祀祖先。诸侯讨伐秦朝时,无诸亲自率领闽中的军队辅助消灭秦朝,项羽却废黜他而不封他为王。现在封无诸为闽粤王,统治闽中地区。”

  皇帝向西定都洛阳。

  夏季,五月,士兵们都解甲归田回到家乡。

  皇帝下诏说:“百姓此前有的相聚在山林湖泽中,不登记户籍。如今天下已经安定,命令他们各自回到自己所在的县,恢复他们以前的爵位、田地和住宅;官吏要用法律文告进行教导,不要鞭打侮辱军中的官吏和士兵;爵位达到七大夫以上的,都让他们享受食邑,爵位在七大夫以下的,都免除本人及其全家的赋税徭役,不用再服劳役。”

  刘邦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他说:“各位彻侯、将领们,不要对我有所隐瞒,都说出你们的真实想法。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城略地,就把攻占的地方分封给他们,和天下人共享利益;项羽却不是这样,对有功劳的人加以迫害,对贤能的人猜疑,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刘邦说出一段非常经典的话:“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营帐之中谋划策略,能在千里之外决定胜负,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应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截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作战就一定胜利,攻城就一定能攻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夺取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能任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群臣都心悦诚服。

  韩信到了楚国,召见曾经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给她一千金。又召见曾经让自己从胯下钻过去的那个年轻人,任命他为中尉,韩信告诉各位将相说:“这是个壮士啊。当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只是杀了他也没有什么正当理由,所以我忍受了那种屈辱,才有了今天的成就。”韩信此举就是胜利者的姿态。

  我们阅读这段文字,从胜利者身上学习到很多宝贵的经验。首先,还是那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就是得民心与共享利益非常重要。刘邦能与众人分享攻占的土地等利益,让跟随者得利;而项羽却对功臣迫害、对贤才猜疑,在对待下属和利益分配方面的不同做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人最终的成败。其次,用人唯才是关键。刘邦自身或许某些方面能力不如张良、萧何、韩信这些杰出人才,但他能将这些人招致麾下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反观项羽连范增这样的重要谋士都不能用好,凸显了用人能力对成就大业的重要性。第三,善于隐忍能成大事。韩信面对胯下之辱时,不逞一时意气,考虑到杀对方无名且不利于自身长远发展,选择隐忍,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说明懂得克制、着眼长远对于个人发展有重要意义。

  我们用今天的观点看待这段历史,可以从领导者层面思考这样的问题,要懂得与团队成员共享成果,不能独占利益,这样才能凝聚人心;要有识人之明,善于发现人才的长处并合理任用,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搭建好团队,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在个人发展层面上,在面对他人的侮辱、刁难等不如意情况时,不可冲动行事,要冷静思考,权衡利弊,着眼长远目标,有时候隐忍能换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做人要懂得感恩,像韩信对待漂母那样,铭记他人的恩情并适时回报。


  二〇二五年一月七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