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读《骆驼祥子》,又一次有新的感受。

  众所周知,祥子在人生经过三起三落后,开始堕落。他的悲惨遭遇,是当时社会底层人物的必然。但是,祥子的变化,又不能全部归结于社会。

  书中有一句话特别扎心!“祥子是头等的刺儿头,可是他们也不敢惹刺儿头。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着一些公理。”这句话意味着,苦人祥子失去了斗志,要破罐子破摔,以至于潦倒而萎靡不振。

  祥子本来勤劳坚韧,要强上进,不屑于与低等车夫为伍,也不与他们抢座争嚼骨,他善良、淳朴,憨厚,坚韧,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是经过自己拼命努力、理想却一次次破灭后,最终自暴自弃,变成了一个骗钱、耍赖、骂巡警、预备力气打架、出卖国人、好吃懒做、得过且过的人,以前连想也没想过的,现在居然成为事实了,并且觉得那样做内心舒坦一些、痛快一些。他失去了他的善良,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

  这个变化让我鄙夷祥子,也让我想到了很多。《骆驼祥子》反映的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故事中小福子自杀,刘四爷老来孤单,虎妞难产而死。他们的人生都是悲剧,但是他们没有堕落,就是说本质没有变。只有祥子,既丢失了车、钱财、家庭,又丢失了德,丢失了善良的心,让人生厌。这个变化不能全部归结于社会,社会改变的是外部环境,一个人的变化取决于他的内心。他丢了乐观,是因为性格木讷以及思想的局限性;他失去斗志,是因为他寻不到出路,或者压根就没有寻找出路。既不能再次开导自己,于生活的苦中找些乐,又不能顽强的抗争,所以选择堕落。

  当时的中国,苦难中的破产农民,只有死路一条。但老舍在书中为什么安排祥子堕落这样的结局?也许是堕落比抗争而死更失败!抗争而死,心没有败!堕落,心已失败!哀莫大于心死!所以,祥子的堕落,更让人感到悲哀!

  所以,最不愿看到的就是祥子的自暴自弃。鲁迅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祥子就是“其”!鲁迅说,医学救的了国人的身体,救不了国人的思想,要用笔唤醒国人的思想。祥子就是思想不觉悟的“国人”!

  那个时期不缺乏揭竿而起,为命运抗争,为国家民族寻求出路的人。朱德、毛泽东、徐向前、刘志丹不都出身于农民家庭吗?前仆后继埋头苦干舍身求法的人就更多更多了!

  还有一些人也是我所敬佩的!

  汪曾祺,1958年被划为右派,却在自己的散文中说,“按说前一年就该戴右派的帽子,可是没有指标,迟了一年。”这么举重若轻地对待苦难。1966年又被关进牛棚,接受改造。那种苦,很多人是受不了的,但他却没有被打垮,他说,人生已经很累,很苦,要从苦日子里寻找温情和花朵。

  杨绛在接受批斗时说,“登台就有高帽子戴”,还在舞台上“马似的睡觉”,变成“扫厕所的”之后,竟然能对过往之人“青白眼”,还有“意想不到的妙处”!

  我更喜欢他们对待苦难的态度!因为他们心中始终保持着温情!熬过了苦难,就有了安闲的日子。他们不失本心,反而历经磨练成为“璞玉”。所以说,无论何时,我们都要保持生命的自尊,不要变成自己都讨厌的模样!

  人生没有容易二字。奋斗了,即使没能改变命运,也不要失去本心,不要活成自己讨厌的模样!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