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是隆冬时节,可这一天却格外的温暖。蓝天、白云、暖阳,是个出行的好天气。龙潭长江大桥通车在即,我们四人一合计,来了个“大桥半日游”。
上午九点多,我们所乘的车辆沿S356省道(北沿江公路)由东向西行驶,在龙山附近折向南驶入龙潭长江大桥龙山收费站。过收费站,经匝道、大桥北引桥,作别满目青翠的龙山,大桥那两根雄浑有力的索缆,慢慢地将我们的目光牵引至巍峨高耸的北桥塔。同行的一位“老交通”瞧出了我们的好奇,便将大桥的“身世”向我们娓娓道来:“龙潭长江大桥距离上游的南京栖霞山长江大桥约16.8公里,距离下游的润扬大桥约28.6公里,是首座连接南京、镇江、扬州的跨江大桥,也是南京都市圈高速公路环线中仪征至禄口机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桥路线全长约5.8公里,主桥为主跨1560米世界跨径排名第九的钢箱梁悬索桥,南北两端各有一座桥塔,南塔高237.5米,北塔高235.5米,综合大江两岸地域文化特征,桥塔采用‘双龙戏珠’景观造型,有长江上‘最美大桥’之誉。大桥按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00公里。全线设龙山、龙潭2处互通式立交,分别连接北线的S356省道和南线的S338省道。大桥通车后,南京龙潭至扬州仪征只需6分钟便可跨越,到扬州主城区最快仅需30分钟。大桥成了宁镇扬一体化的标志和纽带,对策应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优化过江通道布局,也将发挥重要作用。”这位“老交通”说起大桥就像聊起自己的孩子,兴致盎然,如数家珍,也激起了我们的浓厚兴趣。
车辆跨过巨型的塔门,缓缓来到了大桥中段。我们兴奋地走下车,迫不及待地投入大桥的怀抱。一时间,有人观望大桥的雄伟身姿,有人与大桥合影留念,而我凝望着百舸争流的浩荡长江则思绪纷飞:龙潭长江大桥于疫情肆虐的2020年4月动工,若不是强大的祖国作坚实后盾,若不是欣逢盛世,怎会有眼前这一跨过江的壮美大桥。大桥的诞生,使得隔江相望的龙潭龙山完美牵手,仪征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梦想终于成真。抬头眺望南北两座高高矗立的桥塔,一个个大桥之问又涌上我的心头:大桥悬索依靠什么受力?锚碇起何作用?主缆是怎么形成的?铺在大桥上的沥青与普通沥青有何差异?大桥距离江面的净高是多少?……随着一个个问题的破解,我不禁感叹中国桥梁工程师的伟大创造,大桥建设者的艰辛付出,也为家乡拥有这座雄伟的大桥而倍感骄傲与自豪。
离开大桥中央,我们又驱车向大江对岸的龙潭方向驶去,繁忙的龙潭港、川流不息的S338省道渐行渐近,大都市气息扑面而来。逗留片刻,我们又折返回到气势如虹的龙潭长江大桥。“龙潭长江大桥通车后,江南江北6分钟便能完成牵手。去龙潭逛老街,吃南京桂花鸭;到龙山赏美景,品仪征绿扬春,都将是寻常之事。大桥仿佛摆放在龙山与龙潭之间的茶几,两地可以凭案对饮,也可以共话发展……”正在憧憬着美好未来呢,我们的车不知不觉间便到了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