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把理想与追求升华为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就会迸发出无穷的创造力。黑龙江省延寿县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姚宏亮,就是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农民企业家。2022年度笫三届国际米食味品鉴大会中国区总决赛延寿加信产区获全国十大大米优质产区。2023度姚宏亮参加笫四届国际米食味品大会中国赛区总决赛,他种植的“五优稻4号”成为中国赛区80分俱乐部入围成员并获金奖。前不久,2024年度第五届国际米食味品鉴大会中国赛区总决赛在上海崇明岛举办,延寿县被评为中国十大优质产区,守望农业、品粮农业,分别荣获米食味品金奖,董事长姚宏亮令人刮目相看!


  一、追求绿色的梦想

  姚宏亮,1978年出生在延寿县加信镇太和村农民家里,从小热爱农村,有着对黑土地的深深眷恋。他进修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8月离开校门的那一刻起,已经确定自己的未来发展之路——回乡建设新农村,为了向党表达扎根农村一辈子决心,仅用4年就加入党组织,并以科技为翅膀,飞向理想的彼岸——生产绿色无公害稻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也是姚宏亮最初的梦想,他认为只有农业产业化,才能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裕目标。加信镇是水稻主产区,种植100万亩水稻。如何能提高水稻附加值,采用什么手段和方式改变现状?一系列的问题促使他探索。经多次调研论证,他认为只有发展绿色有机水稻,提高水稻品质,以市场为切入点,配合先进的种植技术,才能切实的为农民增收寻找一条出路,于是他开始尝试各种有机种植方式试验。

  偶然一次机会他看到田里的一块塑料布,只有这块塑料布下面没有长草,受此启发,姚宏亮尝试发展“覆膜田”。经过几年的艰苦研究、数次的实验,克服了资金、技术等难题,覆膜、插秧一体机诞生,由于具有独创性、实用性、先进性获得了国家专利,覆膜、插秧一气呵成,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种植效率,高科技的设备为姚宏亮进军有机农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膜下高温有利于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增加干物质,积累养分。解决了种植有机水稻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创高产的技术难题,提高了产品品质,有利于发展安全食品、健康食品。人们只有吃绿色食品才能健康,延寿人普遍健康长寿,为了让更多国人吃上“长寿米”,他坚定了攻克“覆膜田”技术难关,发展有机水稻健康产业做大做强。


  二、收获金色的果实

  人生最大的事业就是开拓。成功也罢。失败也罢,都是人生奋斗的结果。而姚宏亮走向农业技术舞台后苦尽甘来,研究成果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什么是“高端”呢?普通食品只能算普通了,绿色食品也谈不上高端。有机、只有有机食品才算得上高端、大气,上档次!所谓有机食品,其定义是严格禁止使用农用化学品、基因工程产品,提倡用自然、生态平衡的方法从事生产和管理,按照国际有机农业技术规范从事生产所获得并通过认证的直接产品和加工制品方可称为有机食品。水稻的栽培最大的难点就是稻田除草环节,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的做法就是使用除草剂,但使用除草剂就与有机食品背道而驰,要是采用人工拔草会导致成本巨大,对稻苗也有伤害。有没有一种技术或者设备替代除草剂和人工拔草呢?学农出身的姚宏亮想到了玉米的覆膜技术,经过几年的艰苦研究、数次的实验,克服了资金、技术等难题,研制了覆膜、插秧一体机!它的诞生,由于具有独创性、实用性、先进性获得了国家专利,覆膜、插秧一气呵成,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种植效率,高科技的设备为姚宏亮进军有机农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姚宏亮很清楚,要想真正做到大米的有机,自己研制的覆膜插秧机虽然迈出了一大步,但一些细节问题没做好的话也不能培育出优质的水稻。他亲自到全国各地选种,进行试验,选出了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品种。同时,筛选出可降解地膜的问题。他先后到市里、省里跟农业专家请教水稻种植技术,有专家建议他试试种有机水稻。一回家他就查资料,试验种植,前后试验了人工除草、鸭稻共生等方法,但成效不好。一天他偶然看到家里种菜扣地膜,受到了启发,水稻田能否使用扣地膜的方法?由此他开始了覆膜有机水稻种植实验,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连田里原来的产出也保证不了,家里欠着债还搞实验,全家人都反对他,但他项着压力坚持干了3年,成功试验出了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并开发出了覆膜插秧机,彻底解决了有机水稻除草的难题。一次性完成机械覆膜、机械插秧,实现了覆膜插秧全程机械化。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有效除草率达90%,直接减少人工除草成本900-1200元/亩,增产50-100公斤/亩。这回连曾经嘲笑他搞水稻覆膜实验是“狗长犄角整‘羊’事”的人都竖起了大拇指。

  掌握了有机水稻技术后,2005年开始了他前后共创业3次。两次创业他总共欠了外债300多万,妻子一直就反对他创业,这时也坚决要求离婚,留下了年幼的女儿。危难时跟他合作过的农户们主动找上了他,说他人实诚,合作这几年,再难也从没欠他们钱,要干就还跟着他干!可以先把粮食赊给他,销售好了再还钱。有了大家支持,他鼓起勇气开始了第三次创业,这一次他总结了以往失败的教训,改变了管理模式,加强品牌塑造和市场推广,理清了产销结构,又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终于实现了资金回笼。经过农业部谷物检测中心和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测,“覆膜田”大米完全符合有机食品稻米标准,得到了国家的有机认证。

  他历经18年自主研发有机水稻覆膜栽培技术,目前拥有国家专利5项,其中技术发明专利1项,农业新型机械发明专利4项。姚宏亮还积极开展科技输出,先后向我省周边的望奎县、甘南县、桦川县、方正县等市县及上海市奉贤区、青岛市、甘肃省、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等地输出有机水稻覆膜栽培技术,使有机水稻覆膜栽培技术在北方多省区开花结果。


  三、为了万众的心愿

  “你要爱惜自己的才能!你的躯体对你来说,并不是重要的东西,而你的才能,却是献给人世间的礼物。”姚宏亮不仅欣赏高尔基这句话,而且做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为乡村振兴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实现人生价值。

  为了带动家乡父老一起致富,姚宏亮于2007年组织注册合作社,注册资金1000万元,现有固定资产1120万元。姚宏亮自主研发有机水稻覆膜栽培技术及覆膜插秧一体机,合作社应用该技术带动集约化种植有机食品水稻面积成番论倍扩大。合作社注册商标“覆膜田”被评为哈尔滨市著名商标,“覆膜田”有机大米参加上海金秋品米节,被评为上海市民最喜爱的新大米金奖。合作社年销售额2000万元。充分利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有机水稻覆膜栽培技术生产有机大米,目前该合作社已发展社员600人,入社土地面积30000亩,带动2000多农户。集约化经营种植有机食品原料水稻1.2万亩,订单生产绿色食品原料水稻10万亩,生产优质有机大米4000吨,优质绿色大米3.5万吨,户均增收6万多元。在经营模式上,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和订单农业两种模式,为当地农民劳动致富、规模致富、科技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姚宏亮是要把有机水稻产业链横向延长得无限大。姚宏亮自带电饭锅,用自己生产的有机稻米做出香喷喷的大米饭,让广大消费者亲自品尝打分。在成都,所有参展企业的米饭都没有“覆膜田”牌大米清香可口,受到主办单位和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在香港,“覆膜田”大米一开展抢购一空;在上海,展台上抢购一空,订单却一份接连一份,纷纷要求订货,要求代理。他通过竞标与南京某研究所达成了长期供应有机大米的合作协议,每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里留下了姚宏亮那不倦的身影。“覆膜田”牌有机大米每年销售1000多吨,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合作社的壮大发展,为农民创业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20多年他通过历年的学习、积累、磨砺、发挥,逐渐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格局的“农民企业家”,在被合作社社员认可的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对他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他推动全域有机水稻生产,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他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科技致富带头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的荣誉。2021——2023年被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共获得各种荣誉征书45本。

  事业就像那圆形的跑道,才到终点又开始新起点。姚宏亮不仅是全国种粮和售粮大户,而且是粮食安全的导师。2025年他已锁定了新的目标,全面占领国内大市场并打入国际市场。这将给国家的粮食安全事业注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