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聪明十分用七分,留的三分与儿孙”,可是在历史上,有的人根本不把这句话放在心上,到最后,落得家破人亡,所以,奉劝诸位,多做善事,多积阴德,《易经》上不是说了吗——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由以上的几句俗语,引出下面的一段故事来。

话说康熙年间,在罗城县一带,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罗城县有一个“势力庄”,势力庄有一个外号叫做“通天”的大地主,这个大地主,仗着有财有势,经常鱼肉百姓,欺负乡邻,甚至明目张胆,毫无遮掩,把坏事都做尽了。

这位“通天”大地主,就靠着强取豪夺,积累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富,钱多了,就养着一些家丁和打手,还有一些出谋划策的“文化人”。

这天晚上,“通天”地主和一帮阿猫阿狗吃喝完毕,无事闲聊,这位胖乎乎的地主说:“那个张老伯的地,究竟能不能给买回来?这个事都两年了,我实在是太喜欢那块地了……”,这时候,一个外号叫做“赛诸葛”的站了起来,仗着酒劲,拍了拍胸脯,结结巴巴的说:“这事包在我身上,不出半月,这事准成。”

此时,恰值秋收,地主的一帮人就到了张老伯的地里,把庄稼糟蹋了一个遍,张老伯上去理论,却被这帮“狗腿子”一推一搡,竟然把腰腿给折坏了,躺在床上动弹不得。

没过几天,地主就使人来到张老伯家里,甩下几个铜钱,说那块地已经是地主家的了,说完便扬长而去。

张老伯一气之下,加上旧伤,不几天,就含恨而终了。

张老伯的儿子叫“张实在”,心里气氛不过,一纸诉状,将地主告到了官府。

张老实哪里知道,县衙早已被地主打点妥当了,这哪里还有张老实的好果子吃,气的张老实在县衙大堂上大吼:“我的青天大老爷啊!难道事实和后果就没有所谓的‘证据’重要吗?大老爷啊,你这样扭曲断案,你的良心能过的去吗?你晚上就不做恶梦吗?还有,天理昭彰,你就不怕报应吗?即使你的命硬,你不怕报应,难道你就没有替妻小和父母考虑吗?他们的命是否与你一般硬呢?大老爷,你这不是在解决矛盾啊!你这是在‘旧矛盾’里制造‘新矛盾’啊!大老爷,凡事不要做的太绝了,给人留一条活路吧……我虽然没有看见你‘贪赃’,可我现在知道,大老爷你已经‘枉法’了,这个衙门是讲理的地方啊!可为什么偏偏就这么不讲理呢?如果连讲理的地方都不讲理了,那我们老百姓,还有活路吗?”

张老实的话,触怒了县太爷的官威,县太爷就下令,将张老实打了大板,然后收了监,张老实急的两眼直冒火花,此时,张老实的心里突然生出一种“鱼死网破”的想法,可是,又转念一想,家里还有老娘需要照顾,就硬生生的将这股“怨气”咽了下去。

老百姓即使知道他们在“唱双簧”;即使知道他们是在“自导自演”;即使知道他们是在“睁眼说瞎话”,可是,即便知道,这又有何用呢?不,他们是在“铤而走险”;他们是在无视国家的“法纪”;他们是在“作茧自缚”!因为有了“他们”,国家机器才显得臃肿不堪,若根治此疾,须开刀做手术,此正所谓“腐肉不除,新肉安生?”

也是张老实运气好,不到两个月时间,于成龙上任,做了县太爷,将以往的案子,重申了一遍,于老爷审案,与其他官员不同,不同在哪里呢?原来,于老爷是一个大清官,一心为民办事,为了让当地的老百姓吃一个“定心丸”,于老爷每次审案,都允许老百姓旁听,并且,断案的经过和结果,写成文书,然后张贴到县城的各个街道,远到乡村路口,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老百姓都知道,断案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二是间接的起到了惩恶扬善的作用。

当然了,故事的结局是,地主吃了官司,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张老实无罪释放,得到了相应的补偿。

据说,地主受不了这个窝囊气,竟被活活的气病了,请来郎中,郎中说是“中风”,未几即亡。按照现在的话说,地主吃的好,又胖,很有可能是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一类的疾病,如果出血量比较大的话,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是无法“开颅”治疗的。

地主的后代是一代不如一代,吃喝玩乐,不干好事,诺大的一个家业,未出三五年,竟然败了一个精光,其中,有两个儿子还流落街头,沦落成了乞丐。

于老爷每次断案后,都会自言自语的说:有什么不能让老百姓知道的呢?做事堂堂正正,事事透明,这样不好吗?要知道,官民本为一体,官为民,民才能爱官啊!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