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服务

 为了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经过充分准备,1949 年 3 月 5  日至 13 日,中国 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新盖的机关食堂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 次会议。到会的有中央委员 34 人,候补中央委员 19 人,重要工作人员 12 人。 会议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的主席团主持。这是中国民 主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毛泽东主持了开幕会议,并于 3 月 5 日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在中国共产党 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报告》共 10 部分:1.  分析了平 津战役中的 3  种方式,要求各野战军领导同志要注意和学会和平解决的斗争方 式。2.  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又是一个工作队。3.  工作重心从乡村移 到城市,由城市领导乡村。4.  在城市工作中的依靠力量是工人阶级,必须学会管 理城市的各项工作。5.  党的工作在南北两方是不同的,中心工作是恢复和发展生 产。6.  对党的经济政策要有明确的认识和解决。7.  正确处理好与帝国主义国家 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8.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问题。9.  人民民主专政问题。10.  如何对待胜利的问题。《报告》最后指出,夺取全国胜利, 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 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 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 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所作报告, 提出了今后解决如何 消灭国民党残余部队、迅速夺取中国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的方针; 说明在全国胜 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阐述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 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 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的任务和主要途径;并及时地发出警惕资产阶级思 想侵蚀的号召。

周恩来在 3 月 13  日会议上发言。他说:3 年多来,党中央在毛主席的领导 下,大家非常团结,取得很大成绩。我们党的发展, 不是突然而来的,而是在斗 争中发展的。我们党内过去有错误,但我们有自我批评的精神。他说:在工作中, 原则性和灵活性要结合。离开原则会出乱子;原则性太强,则会变得生硬、急躁。 他说:现在我们正处于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走向完全打倒国民党的过渡时期,正 在由分散到统一。这不是几个月而是要几年才能走完的。过渡时期的特点, 我们 要抓住这一特点,不然会犯错误。由于地区的不平衡,因而又产生了区域性的问 题,分权的问题。中国不是联邦, 但是带区域性的。这么大的中国, 如果过分强 调集中,会办不好事。所以在组织形式上不能一下子都集权,一定要授权地方, 才能发挥积极性。但中央必须成为掌握政策的司令部。根据过渡时期的特点,统一的方针是:在分区经营的基础之上,有步骤有重点地走向统一。他又说: 现在 是前方打仗前进,后方搞生产。后方生产, 第一步是要恢复,支援前方,争取全 国胜利。今天还不是转入建设。现在 210 万野战军南下,加上民夫超过 300 万, 后方一定要指定地区支援前方:以华北的大部支援西北野战军,以东北加中原支 援东北野战军,以华东与华北加上一点东北支援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中央 的做法是:抓住华北,依靠东北,支援前方。这样中央也坐稳了①。周恩来在发 言中,对金融、交通、工业、城市接收、兵工生产等各方面工作都提出了系统的 意见。

会议听取并集中讨论了毛泽东的报告,批准 1945 年 6 月党的七届一中全会 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批准由中国共产党发起的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 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批准毛泽东关于以八项条件作为与国民党南京政府进 行和平谈判的基础声明,并根据毛泽东的报告通过了相应决议,确定了在彻底摧 毁国民党统治、夺取全国胜利后, 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以生产建 设为中心任务;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 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全会通过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关于军旗的决议》。《关于军旗的 决议》规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应为红底,加五角星,加“八一”二字。

会议确定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会议决议说:在辽沈、 淮海、平津三战役以后,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国民党的作战部队仅仅剩 下 100 多万人,分布在新疆到台湾的广大的地区内和漫长的战线上。今后解决这 100 多万国民党军队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 3 种。中国人民解放军要依 据情况,灵活运用这 3 种方式去解决敌人。用战斗方式去解决敌人,例如解决天 津的敌人那样,仍然是我们首先必须注意和必须准备的。人民解放军的全体指挥 员、战斗员绝对不可以稍微松懈自己的战斗意志,任何松懈战斗意志的思想和轻 敌的思想,都是错误的。按照北平方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是增加了,这就是迫使 敌军用和平方法,迅速地彻底地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制度改编为人民解放军。这是一种斗争方式,是一种不流血的斗争方式,并不是不用斗争可以解决问题的。绥 远方式,是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反动军队,让其原封不动,或者大体上不动, 就是说向这一部分军队作暂时的让步,以利于争取这部分军队在政治上站在我们 方面,或者保持中立,以便我们集中力量首先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中的主要部分, 在一个相当的时间之后(例如在几个月,半年,或者 1 年之后),再去按照人民 解放军制度将这部分军队改编为吴化文、曾泽生式的人民解放军。

会议决议又说: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 在国 内没有消灭阶级和世界上存在着帝国主义制度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军队还是一 个战斗队。对于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误解和动摇。人民解放军又是一个工作队, 特别是在南方各地用北平方式或者绥远方式解决问题的时候是这样。随着战斗的 逐步地减少,工作队的作用就增加了。有一种可能的情况,即在不要很久的时间 之内,将要使人民解放军全部地转化为工作队,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估计到。现在 准备随军南下的 5.3 万个干部,对于不久将要被我们占领的极其广大的新地区来 说,是很不够用的,我们必须准备把 210 万野战军全部地化为工作队。这样, 干 部就够用了,广大地区的工作就可以展开了。我们必须把 210 万野战军看成一个 巨大的干部学校。

会议前,作战部组成参谋人员,以渡江作战为重点,为七届二中全会研究军 事问题提供了许多情况和资料。同时, 作战部就部队渡江南下作战的炮兵火力问 题,根据锦州和天津攻坚战经验,从全军来说,提供会议材料认为今后攻克南方 城市炮兵火力绰绰有余;并在会议中印送各首长后,后根据周恩来副主席的指示, 为体现 3 种方式解决问题的思想,又将材料收回,只在会上介绍了材料中计算的 数字。

作战部李涛部长列席了这次会议,并派出部分同志参加会务工作。七届二中 全会的会标,是刚学会美术字的刘长命(刘长明)参谋所写。

【注】① 周恩来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发言记录,1949 年 3 月 13  日。


(十四)办理一季度其他作战业务工作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刚刚结束, 作战部部长李涛就根据中央军委的总 体部署和意图,在西柏坡的小土房里着手研究渡江战役和南下作战的参谋工作, 以及当下的作战参谋工作等事宜,并对作战部一局、二局、三局、四局在新形势 下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949 年 1 月 15  日,中央军委发电,对全军各级关防印章和条戳的制发与使用做出规定:关防发至团,印文必须与军委规定之统一名称番号相同;团以上政 治机关用方印,团以上司令部及其所属工作机关使用方形公章,印文除在文尾加 机关名称外与关防同;条戳发至连,印文与关防同。规定还对关防印章和条戳的 尺寸、字体、使用范围和制发提出了要求。军委作战部拟制了这一规定,并承办 答询和备案等事宜。

同日,作战部李涛部长签署命令,公布一局(作战室)暂行内务制度。内务 制度包括:会议与报告制度,值班制度,作息制度,学习制度,办公室公共制度, 公物登记与移交制度,领用或分发公物制度等。其中, 会议制度规定科务会 1 月 一次,战况汇报会半月一次,局务会视需要随时召开,会议均须充分准备,不得 潦草敷衍;值班制度规定每天由参谋轮流值班,其守则是:监督日常作息,维持 办公秩序,监毁字纸,接听电话,通知会议,招待来宾,布置会场,接收处理信 件书报,完成首长交办事项。

1 月 20 日,中央军委发出由作战部草拟的《大军南进之通信干部准备工作》 指示,指出:为准备大军南进发展中电信干部之需要,应利用最近 3 至 4 个月的 整训,对现有无线电见习员在业务上突击补习,达到能独立工作之目的,并在前 方与后方集中部分电话班长和 3 年以上之电话员,进行永久架设、战场架设与修 理电话机的业务教育。《指示》还对报务、机务干部的准备,提出了具体要求。

1 月 27  日,作战部根据东北军区司令部关于告知最近全国国民党军情况的 要求,以“军委参“名义发出快邮代电,将国民党军全部兵力及其分布情况,通报 给在北平的第四野战军司令部。代电说,至 1 月下旬傅作义接受”八项和平条件” 止,国民党军尚有 69 个军、211 个师、约 111 万人。其分布是:长江沿线 33 个 军、97 个师、54.5 万人;东南区 1 个军、8 个师、4.4 万人;西南区 6 个军、16  个师、8.6 万人;西北区 18 个军、56 个师、28.9 万人;其它零星孤立地区 11 个 军、34 个师、14.6 万人。以上均分系统介绍了兵力及驻地。

1 月至 2 月,作战部综合研究并报告了全军参谋工作情况。遵照中共中央政 治局 1 月 8  日关于加强司令部工作的决定,军委作战部学习研究后认为:人民解 放军现阶段司令部的组织形式有 3 种类型,第 1 种是敢于提出新东西,并有新发 现,即中原刘司令员,其特点是军政、军令分立, 组织军队与使用军队分开;第 2 种是比较正规化的,像东北,某些地方接近苏联红军;第 3 种是中间状态的,对现状有改进的要求,但又提不出适合的方案,沿袭过去的一套发展下来,像西 北、华北皆是。

2 月,作战部部长李涛陪同朱德总司令、周恩来副主席出席了作战部二局系 统的业务工作会议,并对二局在新形势下的工作提出了方针性的指导意见。周恩 来副主席在讲话中说:“二局系统工作有成绩,应该传令嘉奖”(引自会议记录)。 28 日,部长李涛又陪同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周恩来副主席和来西柏坡开会 的陈毅、邓小平、张际春等大军区领导人, 亲切接见了作战部二局与军区二局的 领导干部。

2 月 28  日同天,作战部向军委首长呈送了《参谋工作综合报告摘要》。这份 约 6500 字的报告摘要说:参谋工作在 2 年半的人民解放战争中是有成绩的,在 保障作战指挥方面,参谋工作已由过去单纯的室内技术工作,逐渐改变为与部队 的作战行动相结合了,锻炼出了一套指挥大兵团向美械化的敌人作大规模的运动 战、攻坚战的保障作战指挥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方法。参谋工作的弱点, 主要是组 织不健全,参谋人员素质一般的太低(全军总计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 70%以上), 没有充分起到司令机关的作用,不能尽到应有的责任,因之威信不高。造成弱点 的主要原因,一是长期游击,不迫切需要健全的司令机关和参谋工作;二是部队 发展快,参谋伤亡大,补充困难;三是有些指挥员习惯于自己动手,而不重视司 令部工作。报告摘要还综合了对今后全军参谋工作的建议:(1)认识加强司令部 工作的重要性,由军委发出加强司令部工作的指示;(2)着手准备颁发参谋工作 条例及工作细则;(3)军委明令实行参谋人员与军事指挥员对流制;(4)军委举 办参谋学校,组织在职轮训,分级培训参谋人员;(5)明确参谋人员的待遇,确 立等级,照顾和解决具体困难;(6)召开全军参谋会议,推广交流经验;(7)加 强司令部的政治领导,必须置于同级党委的领导和监督之下;(8)划一全军参谋 业务的技术问题。

2 月 10  日,针对华北部队中有的营连干部缺乏地理常识等情况,中央军委 发出由作战部草拟的指示电,致各野战军首长并各中央局。指示要求:各野战军、 各中央局分别制印长江以南及西北、西南的简明地图,有大的河流山脉及省界, 有大城市及中等城市的名称,在省名及大城市名旁边注明人口总数,在各野战军 自己担任占领和工作的区域内标注重要县镇的名称,图幅以纵横一公尺左右为适宜,发至营以上单位(有条件的争取发至连),以利各级干部熟悉地理情况和日 后的作战。为适应人民解放军南下作战的需要,作战部及时总结了特种地形条件 的作战经验,下发部队参考运用。这些经验有: 天津战役克服护城河的经验;稻 田战斗的特性及攻击实施方法;南方山地作战的特性、一般作战要领及采取短兵 火力袭击的战法;河川作战的特点、要求和攻击的战术手段等,下发部队参考。 与此同时,为总结各游击区的发展建设、战绩和斗争经验,作战部收集编写了各 游击区斗争简史,约 1.8 万字。《简史》有: 皖南与苏浙皖游击区斗争简史、浙东 游击区斗争简史、闽浙赣游击区斗争简史、华南各游击区斗争简史和琼崖纵队斗 简史。《简史》记述了各游击区的发展、建设和作战情况。

2 月 20  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的规定。军委作战部设 计绘制了胸章式样,并草拟了规定电文。3 月 4  日,军委发电要求:胸章以团为 编号单位,遗失须声明作废,每一战役后或每一编号单位遗失胸章超过 1/4 或佩 带满 1 年即应重换一次,新胸章最好于南渡前开始佩用。6 月 3  日,针对佩带胸 章“异常混乱”的现象,军委又发出由作战部拟稿的关于佩带胸章的补充规定电, 要求正式军人按规定要求佩带,非军人一律不得佩带。同月 9 日,作战部将此规 定转军委直属各单位遵照执行。

2 月 21  日,作战部整理出《我现有飞机场情况》报中央军委首长。这份资料 列出了承德、锦州、沈阳之北陵、南苑、张垣之姚家庄、张垣之东山坡、张垣之 榆林、天津之张格庄、石家庄、烟台、潍县、开封、郑州、洛阳和济南共 15 个 飞机场的面积、跑道、能降机种和堪用程度等情况。军委副主席、代总参谋长周 恩来于 3 月 20 日批示:请一局将最近材料加上,如无,到北平后,应与航空局 另拟,或再行调查一次。

3 月 4  日,中央军委发出由作战部草拟的各级首长带衔公章的规定。规定要 求:团以上各级主管首长均刻用带衔之公章,用于与地方政府及群众团体来往正 式公函之署名直下方及加盖于战士佩带之胸章背面;公章印文为军名加直接隶属 各级番号和职务;公章尺寸一律为 2.8 公分之正方,边宽 0.15 公分。规定还对胸 章佩带提出了要求。

3 月中旬,中央军委决定成立航空局,常乾坤任局长,王弼任政治委员,下 设作战教育、航空工程、民航 3 个处和情报、供给 2 个科。航空局成立后, 一面加强组织建设,开展航空业务工作,同时组成 3 个航空接收组,分赴华东、华中 和西北接收缴获的国民党航空器材与接纳航空技术人员。

为肃清华北残敌,中央军委在 1949 年 1 月 22  日就决定,第 19、第 20 兵团 待平津战役结束后开赴太原,协同围困该城的第 18 兵团进行太原战役的第 2 阶 段作战。3 月 17  日,又决定组成太原前线司令部和党的总前委,由徐向前任司 令员兼政治委员和总前委书记,以统一各部队的指挥。3 月 28  日,人民解放军 副总司令、第 1 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由中共中央驻地返回西北途径太 原前线,参与了总攻太原的作战指挥。3 月底,第 19、第 20 兵团及华北军区、 第 4 野战军各 1 个炮兵师到达太原前线,与第 18 兵团会攻太原。4 月 20  日,人 民解放军等部对太原发起总攻,至 4 月 22  日将太原外围 5 个防区 13 个师全部 歼灭,逼近城垣。4 月 24  日攻克太原,全歼守敌。此役,共歼阎锡山部 6 个军 13 万余人,生俘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孙楚,太原防守司令王靖国,及太原绥靖公 署中将炮兵力长今村、少将炮兵顾问岩田(均为日本军官),结束了阎锡山在山 西长达 38 年的反动统治,拔除了华北敌军残留的一个最大的据点。作战部在战 役前为军委首长标绘了攻击太原部署图呈军委首长,战役后综合战况写出了《第 二次太原战役材料汇集》。《汇集》分战前情况、战役经过和战果统计,文、图、 表并存,共 9000 余字。受太原战役胜利的影响,大同守军万余人于 4 月 29  日投 诚,大同获得解放。

与此同时,在平津战役胜利后,使绥远国民党军处境更加孤立。经过傅作义 的斡旋,国民党绥远省主席、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董其武接受了中共中央提 出的和平解决绥远问题的主张。经过谈判,双方于 1949 年 3 月达成划界驻守、 平绥铁路通车、使用人民币和互派联络员等内容的协议,并于 6 月 8  日签字生 效。9 月 19  日,董其武率绥远军政各界领导人通电起义。随后,起义的 1 个兵 团部、16 个师(旅)共 5 万余人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36、第 37 军和骑兵第 4 军(后于 1950 年 12 月编组成第 23 兵团,董其武任司令员,高克林任政治委 员)。

结束语:1949 年 3 月 23  日,七届二中全会的新闻公报由新华社向全国发表。 就在同一天,毛泽东、朱德、刘少奇、 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中央 军委总部机并离开西柏坡。这时北平解放已经 1 个多月了。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进入北平,住在西郊香山。

3 月 23  日上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中央 军委总部机关离开西柏坡。临行前, 毛泽东和周恩来兴奋地谈笑着。周恩来对毛 泽东说:“多休息一会儿好,长途行军坐车也是很累的”。毛泽东风趣地说:“今天 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 么行呀”?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 “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注1)。

上午 11 时,中共中央和军委总部机关的车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登上吉普 车前,作战部部长“李涛再次深情地看了看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董 必武的住处和军委作战室、七届二中全会会场。西柏坡,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民夺取全国胜利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11  个月来,中共中央在这片土坯房 里做出的一个个决定,毛主席、周副主席在这片土坯房里拟就的一道道电令,将 革命战争引向胜利,将敌军引向覆灭。真可谓令出土庐, 威震敌胆,彻底动摇了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血腥统治。事实证明, 驻在山村土 坯房里的我军统帅部比驻在南京高级洋楼里的蒋军统帅部要高明得多。而今, 曙 光已从这里扩升,新中国将从这里走来。历史将要记住这翻天覆地的 11 个月, 历史将要记住这个曾经驻扎中国革命大本营的秀美淳朴的小山村”(注2)。

在作战部部长“李涛告别西柏坡的时候不可能想到,当毛泽东、朱德、刘少 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故居(指西柏坡驻地)向社会开放的同时,他一个 以参谋人员自居的老战士的住处兼办公室也向社会开放。那所小房间的东侧外墙 上也挂出了 1 块长方形红牌,上写 6 个黄色长宋体大字:‘李涛同志住处’,展现 在周恩来办公室的西侧。李涛也不可能想到, 他直接掌管的军委作战室在他离开 此地 36  年之后,在外墙正面挂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大牌子。牌子上的 这 9 个大字是 1985 年,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解放战争时的军委秘书 长)所书。李涛更不可能想到, 淮海战役最紧张阶段,他和参谋人员两眼紧盯着 的国民党第 12 兵团司令官黄维中将,在其被俘、关押、获释后也曾来到西柏坡, 参观了中共领导人的故居,参观了军委作战室。黄维看到中共中央领袖指挥几百万人民军队的统帅部居然设在这片简陋的土坯房中,因而发出了‘不可思议’的感 慨” 。原作战部参谋王亚志、张希回忆说:“进驻北平后,作战部李涛部长多次深 情地忆起延安的窑洞和西柏坡的土庐。他十分自豪地说:‘我们的统帅部世界第 一。任何国家的统帅部,都要给下属部队发粮饷,发武器弹药,筹调兵员……但 我们的统帅部却只发一个东西——电报,前方将士就打胜仗’”(注3)。

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总部机关进京后的 4 月 20 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 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和平谈判宣告破裂。4 月 21  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召全军指战员“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 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 的独立和完整” 。当时,作战部的第 1 项任务就是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决 定,组织好消灭约 120 万国民党军残余部队的作战部署。此后, 人民解放军在各 地游击队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开始了向长江以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举行规 模空前的百万雄师大进军。

(注1) 阎长林:《在大决战的日子里》,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 年 10 月版,第222 页。

(注2)刘庆方著《开国上将李涛》,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6 年 5 月版,第 243、244 页。

(注3)刘庆方著《开国上将李涛》,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6 年 5 月版,第243-245 页。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