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决战之前的全面进攻和综合汇报与编印战况

  我军自转入全面进攻后,经过半年的内外线配合作战,到1947年底,战争主要地已转到国民党区域内进行,敌人由于统治地区缩小,兵源物资补充日益枯 竭,其有生力量不断被歼,又要抽兵回援中原地区,在整个战场上,除大别山和 淮河以北两个地区尚有一定的机动兵力,可以举行战役性的进攻外,在其他各个战场,均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因此,从1948年1月起至7月,国民党统帅部在美国顾问团指挥之下,将作战地区分为20个绥靖区分区防御,每个区,辖3至5个旅的兵力,绥区司令官,掌握辖区内的党政军一切大权,加强所谓“组训民众,扩大地方武装”的工作,以弥补其正规部队的不足,其兵力部署,则主要集中于各战略要点及交通线上,特别加强中原地区的防守力量,以阻止我军向南发展,并将一些被孤立而有被歼危险的城市,实行撤退,集中兵力于更重要的点线上。在北线,东北国民党军将主要兵力集中部署在沈阳外围和北宁路沈锦段及其两侧地区,以维护“辽西走廊”及沈阳安全。华北国民党军将所辖主力区分为津浦兵团、平汉兵团和平绥兵团,集中主要兵力维护各战略要点,确保平津保三 角地带。太原国民党军则集中主力防守晋中。敌人将这种分区防御的方针为“总体战”的新战略,企图依此来达到其“坚守东北,力争华北,追剿中原,经营华南”的战略目的。

  到1948年春,我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已发展到50个纵队,156个旅,132万人,加上地方部队及后方机关,全军总兵力已达249万多人。根据敌人采取分 区防御的方针及我军战斗力已空前提高的情况,我军确定在战略进攻已取得伟大胜利的基础上,继续贯彻外线作战的方针,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要求外线作 战的部队,除集中优势力兵,争取于运动中歼灭敌人之外,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夺取敌人具有中等坚固设防的中等城市和战略要点;内线作战部队,因敌人据守点线,一般应以拔除敌人据点为主,并力求寻机在运动中歼灭敌人。

  在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总部机关3月23日东渡黄河,于5月上旬到达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与刘少奇、朱德等会合,中央工作委员会撤消。同时,党中央为了更加有利于革命战争向南发展和华北解放区集中力量进行生产节约及支援前线,决定将晋冀鲁豫、晋察冀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成立华北局,刘少奇兼第一书记,薄一波为第二书记,聂荣臻为第三书记。成立华北军区,以聂荣臻为司令员,薄一波为政治委员,徐向前、滕代远、肖克分别为第1、第2、第3副司令员,赵尔陆为参谋长,罗瑞卿为政治部主任,野战部队组成第1、第2兵团。并加强中原局的领导,以邓小平为第1书记,陈毅为第2书记,邓子恢为第3书记。中原军区,下辖鄂豫、皖西、豫皖苏、豫西、桐柏、江汉、陕南7个军区,将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为中原野战军,下辖7个纵队及1个军,以刘伯承为军区兼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李先念为副司令员,邓小平为政治委员,邓子恢、张际春为副政治委员,李达为参谋长,张际春兼政治部主任。在此期间,人民解放军发动全面的战略攻势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西北野战军在继续转入外线作战的进攻中,乘宜川大捷的声威,于1948年3月5日向南、向西发展进攻,发起黄龙山麓战役,连克黄陵、宜君、白水,并包围了洛川,迫使国民党军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急令其第51师从豫陕边增防西安,并驰援洛川,造成我军南进的有利条件。4月6日,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为调动敌人打运动战,决心以一部兵力继续围困洛川,以主力4个纵队向国民党军兵力空虚的西府(即泾河、渭河之间地区,古属凤翔府)挺进,并相机夺取宝鸡。从4月17至25日,西北野战军连克长武、麟游、凤翔、扶风等12座城镇,并于4月26日攻克胡宗南集团的重要供应基地宝鸡,击毙整编第16师中将师长徐保。在此期间,胡宗南一面令整编第17师放弃延安及洛川,以拱卫西安;一面令第51师及整编第82师共11个旅的兵力,分两路驰援,并企图夹击西北野战军于宝鸡地区。

  为保持主动,另寻战机,西北野战军于4月28日主动撤出宝鸡,挥师向陇 东的崇信、镇原转移。在转移途中,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合击企图,于5月12日转至老解放区的马栏等地。是役,西北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军2.1万余人,巩固了黄龙山区。

  当西北野战军主力威胁西安直取宝鸡时,4月21日延安守敌弃城南撤,会同洛川守敌及地方武装共3万余人于4 月25号逃跑,在我追击中歼敌3千余人。被国民党军占领1年零1个月的革命圣地延安,于4月22日重新回到人民手中。

  西北野战军经过3个月的连续作战,共歼敌5.3万余人,严重地削弱了胡宗南集团的力量,收复了延安,扩大和巩固了黄龙山根据地,为西北我军继续发展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例。同时,也有力地策应了中原战场我军的作战。

  1948年初,国民党在中原战场上共有34个整编师共79个旅,54.6万余人。其中,敌国防部汉口指挥所(原九江指挥所)白崇禧辖16个整编师共33个旅,主要活动于大别山及江汉、桐柏地区;敌陆军总司令部徐州指挥所顾祝同辖17个整编师共41个旅,主要活动于津浦、陇海、平汉路之间的豫皖苏地区;敌西安绥靖公署胡宗南辖1个整编师共5个旅,主要活动于鄂豫陕地区的陇海路潼关至洛阳段。敌人根据其分区防御的方针,以中原8个绥靖区的兵力,担任战略要点的防守,另以主力组成若干个机动兵团,寻机对我组织战役性进攻及机动救援。其作战方针及企图为,保持津浦路,以平汉、陇海路作为分割和攻击我军的轴心,重点仍置于大别山区,破坏我大别山根据地及中原其他解放区的巩固,以确保南京、武汉的安全,维护长江交通,加强长江和大巴山防线,防止我军南渡长江和西出汉水。

  中央军委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认为中原战场敌虽处于防御态势,但兵力较集中,并有一定的进攻能力,我3路大军虽站稳了脚跟,完成了战略展开,但处境仍较困难。欲改变这种形势,继续发展战略进攻的胜利,应集中兵力打较大规模的歼灭战,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在大别山区不便于大兵团作战,因此,2月决定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转出大别山,会合第1纵队,并由晋冀鲁豫野战军统一指挥陈谢集团(归还原建制)及华东野战军陈唐兵团(第3、第8纵队、后又加第10纵队),在淮河、汉水、陇海路、津间集中机动,打中等及大的歼灭战,大量歼灭敌人。并在1月下旬,中央军委决定将华东野战军第1、第4、第6纵队调回黄河以北之濮阳地区休整,编成1个兵团,由粟裕率领,准备挺进江南,开辟东南各省,继续发展战略进攻,吸引敌人回师江南,调动分散敌人,便于各个歼灭,迫敌处于更加被动地位。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由山东南下苏北,与坚持苏北斗争的第11、第12纵队组成苏北兵团,韦国清任司令员,吉洛(姬鹏飞)任政治委员,担任苏北战场作战任务,策应中原我军的作战,并为尔后渡江南进准备条件。华东野战军东兵团改称山东兵团,许世友任司令员,谭震林兼任政治委员,继续执行内线歼敌的任务。

  为了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和粟裕兵团的休整和配合西北战场展开外线进攻作战,中央军委决定中原陈粟野战军和陈谢集团,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乘国民党裴昌会部由豫西调往西安、渭北,潼关、洛阳间兵力空虚之机,决心发起 洛阳战役。洛阳是中原战略要地,地形易守难攻,工事复杂坚固,国民党军自诩为“金城汤池”。守军仅有青年军第206师及部分后勤、地方部队。3月5日,中原野战军自襄城、禹县地区向洛阳开进,以陈粟野战军第3纵队及陈谢集团第4纵队攻城,陈粟野战军第8纵队阻击可能由郑州来援之敌,陈谢集团第9纵队阻 击可能由潼关来援之敌。3月9日晚,攻城部队以奔袭手段包围洛阳。3月11日 晚发起总攻,至3月14日攻克洛阳,全歼守军。同日,国民党胡琏兵团和孙元良兵团会合并进西援洛阳,不易攻歼,于3月17日,中原解放军撤离洛阳。此役,中原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军约2万余人,攻克了洛阳、新安、渑池、偃师 等城,切断了中原与西北敌人的战略联系,巩固与扩大了豫西解放区。4月初,为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西越平汉路,转至鄂豫陕地区,陈粟野战军攻占了许昌、新郑等地,陈谢集团于4月5日再次攻占洛阳。洛阳从此为我军控制。

  4月初,国民党军主力分别集中在郑州、漯河、南阳、伩阳地区,一部“扫荡”我桐柏、江汉地区,一部在鲁西南地区监视我华东野战军粟裕兵团的行动。中央军委为给粟裕兵团南下行动创造条件,指示中原野战军向豫西南、鄂西、豫西北及整个汉水流域行动,歼灭分散之敌,调动平汉路以东的国民党军到平汉路以西,并应首先夺取宛(南阳)西的镇平、内乡、淅川、邓县等县,尔后出汉水。

  据此,中原野战军于5月2日至17日进行了宛西战役。我军采用远距离奔袭,连克邓县、镇平、内乡、淅川、西峡口等地,尽歼当地保安团队,尔后我军一部又攻克老河口,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歼灭由郑州出援的国民党军第127旅大部,收复了荥阳、密县。陈粟野战军第8纵队于5月14日再克许昌,歼守军独立第21旅。宛西战役至5月17日结束,共歼国民党2.1万余人,收复县城9座,解放豫西南广大地区。

  宛西战役后,中央军委考虑我军集中主力在中原战场作战更为有利,因而同意华东野战军前委的意见,决定华东野战军粟裕兵团暂不向江南作战略机动,加入中原战场,以集中力量粉碎国民党军的中原地区防御体系。为此,中央军委对中原战场我军的行动,作了统一的部署:令粟裕率华东野战军第1、第4、第6及两广、特种兵纵队于5月下旬结束整训,南渡黄河,与第3、第8纵队及中原 野战军第11纵队会合,以寻机歼灭敌邱清泉兵团主力为中心任务;山东兵团于五月底发起津浦路中段战役;苏北兵团在陇海路新安镇至海州段发原战寻平路南 段之敌,牵制位于临颍地区之敌胡琏兵团等部,配合华东野战军主力作战。中原野战军为完成牵制敌胡琏兵团的任务,决定组织宛东战役。这次战役,我军采取围城吸援、打援的战法,以第1、第3、第6纵队组成东集团,佯攻确山,吸引胡琏兵团南下增援,以达成牵制该敌的任务;以第2、第4纵队及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和桐柏军区主力组成西集团,准备协同东集团,合击歼灭由南阳东援之张轸兵团。5月25日我军佯攻确山,敌胡琏兵团南下增援,张轸亦率3个整编师东援。我军除以3个纵队阻击胡琏兵团外,准备集中东西集团合击东援之张轸兵团。但这一企图被敌察觉,敌人于31日向南阳退缩,我仅截住了敌整编第58师师部及第183旅于南阳以东之马刘营地区,6月3日,将该敌歼灭,结束了宛东战役。此役共歼敌1万余人,完成了牵制敌胡琏兵团,保障华东野战军粟裕兵团南渡黄河的行动。

  华东野战军第1、第4、第6及两广、特种兵纵队经过休整后,在中原野战军进行的宛东战役掩护下,于5月30日南渡黄河,前出到菏泽、钜野之线,与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会合,准备协同由豫东北上归还华东野战军建制的陈唐兵团,寻机歼灭位于鲁西南地区之敌邱清泉兵团主力。敌人发觉我军渡河南下后,除令鲁西南守敌刘汝明第4绥靖区收缩固守外,又令邱清泉兵团(第5军、整编第70师)并指挥整编第75师(附新编第21旅)进行堵击,同时从平汉路南段及苏北抽调5个整编师的兵力,向鲁西南急进,企图与我决战。由于敌兵力过于集中,不便分割歼灭。6月15日,当华东野战军陈粟兵团进至通许、杞县地区时,我华东野战军毅然改变决心,令陈粟兵团先就近攻取开封,以调动敌人西援,创造战机;华东野战军主力及中原野战军第9、第11纵队担任阻击和牵制鲁西南地区及郑州之敌的任务。中原野战军决定以第1、第3纵队并指挥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在平汉路南段西平及其以东地区阻敌胡琏兵团北援。6月17日,我陈粟兵团第3、第8纵队由东南两面对开封展开攻击,至6月22日,全歼开封守敌伪河南省政府及整编第66师等部3万余人。由城武和商邱地区西援之敌邱清泉兵团,被华东野战军主力阻于兰封、民权、睢县以东地区,其余各路援敌亦为我阻止。

  我军一举攻占开封,完全打破了蒋介石在4月伪国大会上所作的“保证6个月内肃清黄河以南之共军”的呓语,南京大为震惊。蒋介石为挽回败局,除令邱清泉兵团及刘汝明部继续向开封攻击前进外,又以整编第75、第72师和新编第21旅组成区寿年兵团,由民权地区经睢县、杞县迂回开封,企图在开封地区与我决战。我军攻占开封的目的即是诱敌来援,便于在运动中各个歼敌,现敌分两路直扑开封,正符合我军之战役企图,因此,华东野战军决心放弃开封,吸引邱清泉兵团西进,集中主力围歼区寿年兵团于杞县以东、以南地区,战役部署是:以第1、第4、第6纵队及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歼灭区寿年兵团,以第3、第8、第10纵队及两广纵队阻援,割断邱、区两兵团的联系。中原野战军以第9纵队威胁邱清泉兵团侧背,阻击郑州东援之敌;主力第1、第2、第3、第4纵队坚决阻击由平汉路南段北援之胡琏、吴绍周兵团。6月26日,我军撤出开封。敌邱清泉兵团除以一部进占开封外,主力即向通许方向追击我第3、第8纵队。此时区寿年兵团尚在睢县、杞县之间。6月27日,华东野战军以4个纵队对其发起攻击,至6月29日晨,即将区寿年兵团分割包围。战至7月2日,敌兵团部、整编第75师及新编第21旅,除一部残敌尚在据守外,均被我歼灭,生擒敌兵团司令区寿年。其整编第72师被我军包围在铁佛寺地区。此时,敌邱清泉兵团全力东援,被我阻于杞县附近地区。由汝南、驻马店地区北援之敌,亦被我中原野战军主力阻于西平地区不能北进,敌黄百韬兵团(由整编第25师、第3快速纵队和交警第2总队组成)由徐州经商邱来援,进到睢县东北的帝邱店并继续西进。我华东野战军遂决定主力迅速东移,乘黄百韬兵团立足未稳,先歼灭该敌,尔后再歼敌整编第72师。7月4日,黄伯韬兵团被我包围在帝邱店地区,因敌 迅速收缩,不便分割,仅歼敌一部。此时,各路援敌逐渐抵近,我为保持主动,遂于7月6日撤出战斗,胜利结束豫东战役。豫东战役(包括开封战役和睢杞战役),自6月17日至7月6日,共歼敌9万余人,进一步削弱了中原战场敌人的有生力量,动摇了敌人据守战略要点的信心,提高了我军的攻坚和野战能力,为进一步开展中原和华东战局创造了有利形势。

  正当我集中主力进行豫东战役,敌军全力北援,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及桐柏、陕南军区部队,乘汉水流域守敌空虚之际,于7月2日发起了襄樊战役,至7月16日攻克樊城、襄阳等城,歼敌2万余人,活捉了敌第15绥靖区司令、国民党特务头子康泽。

  1948年3月至7月,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相互协同,大量歼灭了敌人有生力量,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中原防御体系。

  国民党军由于在其他战场连遭失败,山东敌军主力先后外调,到1948年3月初,山东地区国民党军只有13个整编师,26个旅的兵力,当敌人发现我华东野战军粟裕兵团集结濮阳地区休整后,惧怕我军合击津浦路中段,遂将防御重点置于该段,因而削弱了胶济路西段的防御力量。胶济路西段明水、张店地区,仅有国民党军整编第32师及交警、保安部队等约4万人防守,兵力分散,战斗力不强。在内线作战的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完成新式整军运动后,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决定进行胶济路西段战役,切断敌人济南和潍县之间的联系,为下一步作战创造条件。战役方针是采取远距离奔袭和挖心战术,首先攻占国民党军整编第32师师部所在地周村,打乱敌人的指挥系统,而后四面开花,全歼守敌。山东兵团于3月1日向敌开进,至3月12日乘敌调整部署尚未就绪之机,一举突入周村,全歼守敌1.5万余人。周村外围守敌纷纷溃逃,我军乘胜围攻淄川,3月21日全歼守敌。此役,共歼敌3.8万余人,收复城镇10余座,使鲁中、渤海两区连成一片。

  胶济路西段战役结束后,潍县陷于孤立,拔除这一据点,可使我山东各区相互连成一片。山东兵团决定集中22个团的兵力进行胶济路中段战役(亦称潍县 战役),攻取潍县,以部分兵力东西阻援。4月2日战役发起,4月8日完成对敌包围,4月26日突破城防,至4月27日全歼守敌整编第45师及2个保安旅共4.6万余人,解放了潍县周围广大地区。

  胶济路中段战役后,中央军委指示山东兵团发起兖州战役(亦称津浦路中段战役),逐步歼灭泰安至临城各点守敌,进逼徐州,牵制敌人,配合中原战场的作战行动,并孤立济南,为尔后围攻济南创造条件。山东兵团决定以一部监视济南、青岛敌人,主力首先攻歼泰安及其南北地区守敌,切断济南和兖州的联系,尔后围攻兖州,吸引徐州敌人北援予以歼灭。5月29日晚,战役发起,泰安守敌弃城北窜,我军即向泰安南北地区扩张战果,先后攻歼大汶口、曲阜、邹县等地守敌。6月20日,我主力一部围攻兖州。敌整编第25师由徐州北援,6月28日进抵滕县以北地区。此时,我主力正由济南附近南下,来不及进入打援位置,即以攻城部队南下打援,敌发觉我攻城部队转移,且睢杞地区的区寿年兵团求援甚急,乃将整编第25师车运商邱,改援豫东战场,我打援不成,7月1日再度包围兖州。7月12日发起总攻,至7月13日全歼国民党军第10绥靖区及整编第12师等部2.8万余人。我又追歼济南援敌一部1万余人,战役于7月16日结束。至此,山东地区除济南、青岛等少数据点外,均为我军解放。

  与此同时,苏北兵团于3月中旬至7月中旬,连续进行了益林、盐南、陇海路东段和涟水等战斗,歼敌2万余人,配合了中原战场及山东兵团的作战行动。

  国民党军为统一华北战场的指挥,于1947年12月,撤消了北平行辕及保定、张垣两个绥靖公署,成立华北(晋、察、冀、热、绥)“剿匪”总司令部,以傅作义为总司令。根据其分区防御的方针划分了防区,以侯镜如的第92军为津浦兵团,李文的第34集团军为平汉兵团,傅作义系统各军为平绥兵团,实行机动防御,集中主要兵力维护各战略要点,全力维护平津保三角地区,以确保平津;太原阎锡山集团则集中主力防守晋中。

  我华北地区,晋察冀军区除第2、第3、第4纵队外,又编组了第1、第6、第7、第14纵队,普冀鲁豫军区除第8纵队外,又编组了第13纵队。由于东北战局的急剧发展,晋察冀我军的作战行动主要是以配合东北战场的作战为目的,牵制华北敌军的行动。

  为配合东北我军的冬季攻势作战,并达到逐步击破敌平津保三角地区的防御,晋察冀野战军在1947年12月27日至29日,破击平汉路,调动国民党军主力于平保段,并以一部兵力攻涞水,诱敌来援。1948年1月中旬,晋察冀野战军在涞水以东的庄瞳地区歼灭向涞水地区增援之敌第35军的新编第32师7千余人,毙敌第35军军长鲁英麐。

  我军重创敌第35军后,迫使傅作义将其主力集中于平津地区,使平绥路及 察南广大地区空虚,晋察冀野战军为打破敌在察绥的防御,动摇傅作义的后方,于3月20日至5月24日,以第6纵队、北岳军区第1纵队和第2 、第3、第4纵队共5个纵队的兵力发起了察南、绥东战役,歼敌1.8万余人,收复了察南广大失地。察南、绥东战役后,为进一步牵制北宁路敌人,切断国民党军华北和东北的联系,配合东北野战军作战,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华北军区第2兵团率第3、第4纵队和第4旅,于5月13日至6月25日,进军平北、热西、冀东,与敌近5个军的兵力周旋在冀热察广大地区,在(北)平承(德)路及北宁路唐山至昌黎段,轮番进攻,奋战月余,歼敌2.4万余人,使华北敌军无暇东顾。

  为减轻冀东方向我军的压力,华北军区于7月15日以第2、第6纵队和北岳军区第1纵队、冀中军区第7纵队共4个纵队的兵力,在杨成武指挥下,发起了保北战役,歼灭平汉路平保段分散守备之敌,孤立保定。战役至7月20日结束,歼敌1.2万余人,调动了进入冀东地区的敌第34集团军回援。

  在1947年12月中、下旬,我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和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解放运城。晋南仅存临汾一座孤城。我为全部解放晋南,使晋冀鲁豫与晋绥解放区连成一片,更有力地支援西北与中原我军的作战,晋冀鲁豫军区前进指挥所(后改为华北军区第1兵团)指挥第8、第13纵队及太岳军区和晋绥军区的吕梁军区部队于1948年3月7日至5月17日,攻克了晋南重镇临汾,歼敌2.5万余人。临汾战役,是以坑道爆破为主要手段进行的攻城战斗,取得了攻坚作战的经验。

  我军为保卫晋中麦收,断敌粮源,逐渐削弱阎锡山的有生力量,缩小敌占区,并为解放太原创造条件,6月11日,由华北第1兵团并指挥北岳军区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部队,共计47个团6万余人的兵力,发起了晋中战役。我军先以一部于汾(阳)孝(义)地区佯动,吸引了敌5个师13个团的兵力增援。敌分由汾阳、孝义、平遥、介休出动,向我围攻。我主力即乘虚突然出现在平遥、介休之间地区,敌发觉后路已断,即夺路回窜,我军即采取伏击拦击战法,6月21日在张兰镇全歼敌亲训师和1个炮兵团,余敌窜回平遥、汾阳。6月23日敌4个师企图回窜祁县,被我截歼大部,余敌被围在东湖山一线。6月26日敌2个军南援,企图于祁县、平遥地区与我决战,我军即迅速插入敌之侧背,于7月7日攻克祁县,并控制了榆次、太谷间广大地区,切断该敌后路,敌发觉后,企图夺路北窜。7月8日,我集中主力将敌包围在大常镇的狭小地区,战至7月16日,全歼该敌。在我军的攻势下,晋中守敌纷纷弃城逃跑,我乘胜发起追击,连克13城并歼敌一部,残敌窜回太原。此役共歼敌10万余人。至7月21日,我军逼近太原城下,晋中地区除太原外,全部为我解放。

  东北国民党军至1947年11月中旬,又增编了3个军和3个师,使正规军的数量扩大到45个师(旅),加上地方武装总兵力为58万人,在东北我军秋季攻势的打击下,龟缩在坚固设防的城市内。为了维持残局,便于机动,敌将主要兵力部署在沈阳外围和北宁路沈锦段及其两侧地区,企图一面保持东北和关内的联系,维护“辽西走廊”与沈阳的安全;一面打通沈阳至长春、吉林的铁路交通。

  东北民主联军(1948 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在秋季攻势胜利结束后, 总兵力达到73万人,其中正规军35万人。为了不给敌以喘息的机会,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解放全东北创造有利条件,东北我军决定首先对北宁路沈锦段展开进攻,迫使沈阳、锦州之敌增援,争取歼灭沈锦段上一切城市的守敌和大量援军,尔后转兵沈阳以南攻歼辽阳、鞍山、营口等地之敌,孤立沈阳。1947年12月15日,发起了冬季攻势作战。

  冬季攻势一开始,我军以突然动作,挺进沈阳外围,分别包围了法库、彰武、新立屯等敌重要据点,主力进到法库、新民、沈阳、铁岭之间。我军这一行动,对沈阳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陈诚为加强沈阳的防御,急忙从长春、四平街、辽南等地抽调7个师到沈阳、铁岭和新民地区,抗击我军。12月28日,我第2、第7纵队一举攻克彰武,歼敌一个师9千余人。彰武战斗结束后,敌主力按兵未动,为诱敌出援,继续扩张战果,我军除以第2、第7纵队在彰武休整,第3、第6、第10纵队在沈阳西北待机外,其余各部南下,展开了捕歼分散孤立之敌的作战。

  我军的这一行动,造成了敌人的错觉,陈诚判断我兵力已分散,遂于1948年1月1日,集中5个军15个师,由铁岭、沈阳、新民一线,分3路沿辽河两岸呈扇形向西北推进,企图乘隙击破该区我军,以解法库、新立屯之围和解除我军对沈阳的威胁。东北人民解放军决心集中最大兵力,首先歼灭左翼新编第5军。1月5日,我军以4个纵队将新编第5军包围于公主屯地区,战至1月7日全歼该敌,其余两路敌军仓惶逃至铁岭、沈阳,我军继续扩大战果,1月26日,攻克新立屯,又歼守敌一个师。

  公主屯作战后,陈诚被撤职。2月1日,国民党军成立东北“剿匪”总司令部,以卫立煌为总司令,并自关内抽兵增援东北。卫立煌到任后,一方面整顿军政,改取“固点、联线、扩面”的方针,叫嚷要死守东北,除令长春、吉林、四平等孤点之敌坚守外,并命令抚顺、铁岭、新民、本溪、辽阳等沈阳外围城市加强防御,企图确保沈阳之安全,并力图保持沈阳至营口的交通联系。另一方面,则表现对挽回东北危局缺乏信心,将东北空军机关及高级军官家属撤至关内。1月底,我军按预定计划向敌防守薄弱的突出部辽南进击,决定夺取辽阳、鞍山、营口,扫清沈阳以南敌之据点,断敌海上补给线。2月6日我首先攻克辽阳,2月22 日又克鞍山,2月26日一举解放营口,敌1个师起义。至此辽南地区之敌被我全部肃清,断绝了敌人的海上运输。为进一步孤立吉、长,切断沈、长联系,我军乘胜于3月13日攻克四平街,歼守敌1.9万余人。在我包围四平街之际,吉林守敌弃城逃至长春。历时3个月的冬季攻势于3月15日胜利结束,共歼敌15.6万余人,将敌军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3个互不联系的地区,使东北敌人“固点、联线、扩面”的方针彻底破产,为我军尔后全歼东北守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我军经过1948年上半年的作战,歼敌77万人,在大量歼灭敌人的过程中,改善了自身的装备,不但善于打运动战,而且提高了攻坚战的能力。而国民党军采取的所谓分区防御“总体战”的新战略,在仅仅实行了7个月(即1948年1月至7月),就被我攻克有坚固设防的宜川、四平、洛阳、开封、襄阳、樊城、宝鸡、潍县、兖州、临汾等诸多战略要点过程中,即告失败了。此刻,作战部李涛部长在抓紧处理日常工作的同时,根据中央军委首长的要求和1948年上半年的战况,组织一局的参谋人员下工夫从战略全局研究军事斗争形势,预测战局发展,提出建议。6月30日,在解放战争进行2周年之际,作战部在西柏坡作战室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首长和有关部门领导人报告了解放战争战局演变、第2年战绩和国民党军兵力变化情况。

  作战部李涛部长报告2年来战局的演变,主要是:解放战争第1年(1946年7月1日至1947 年6月30 日),莱芜战役前,国民党军是全面进攻,分进合击;人民解放军虽防不胜防,但不惜一城一地之得失,集中优势兵力歼其一路,使国民党军每占一城平均付出6.5千人的代价。莱芜战役后,国民党军改取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则避免硬碰硬,在其侧翼或后方找弱的打,大量歼敌,使之被迫其停止重点进攻。解放战争第2年(1947年7月1日至1948年6月30日),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国民党军则从全面防御转到机动防御,我军歼敌92个旅,147.6万余人。国民党现有兵力365万人,大部分布在长江——大巴山山脉以北、兰州——贺兰山脉以东、承德——长春之线以南,战略上处于守势,并且已从全面防御转入机动防御。它的招架之功,一是要傅作义防备东北我军入关,二是在四川大巴山修筑所谓“马奇诺防线”,三是沿长江布防。战局的关键要看中原,看“鹿死谁手”。作战部李涛部长引述国民党人士的一种观点:没有东北就没有华北,没有华北就没有中原,没有中原就没有中国。李涛部长讥讽国民党反动派为自己勾画了一幅走向全面失败的蓝图,认为他们很有可能沿着这个流程,“仓皇辞庙”而去,丢掉900多万平方公里江山。李涛部长认为战局的发展最终要看中原,“历史说明,由北向南或由南向北,如果没有中原,只能偏安,不能最后全部取得胜利”。他认为,人民解放军不但能全部解放东北、华北,而且有能力“同鼎中原”,“蒋介石是要垮的”。作战部一局一室张清化副主任报告第2年战绩,主要是:歼灭国民党营以上正规军折合92个半旅、91万余人,营以上非正规 折合208个团、56万余人,共折合485个团、147.6万人。缴获枪约57万支(挺)、炮1.1万余门。解放战争第1年只有城市422座,人口1.31亿;第2年 已有城市586座,人口1.67亿。作战部一局敌情科江右书科长报告第2年国民党军兵力变化,主要是:现有正规军(步骑部队)285个旅、198 万人,非正规军375个团、53万人,特种部队28万人,空军14万人,海军3万人,联勤及机关学校69万,总计365万人。其总兵力1946年7月为430万人,1947年7月为373万人,1948年6月30日为365万人,逐年减少。一年来被歼147万,又补充百余万,加上逃亡后归队等,故总数减少不多。朱德总司令在听取汇报后 作了重要指示。他认同作战部的报告,对战局作的深刻分析。正是由于在人民解放战争的第2年,我军正确地贯彻了外线作战方针,实行了全面的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经过1年作战,先后打破了国民党的全面防御与分区防御,并使其统治地区缩小,兵源和物资补充日益枯竭,有生力量不断大量被歼,因而奠定了与国民党军主力进行战略决战的基础。

  9月10日,作战部编印的《敌情综合》第18期刊载了关于国民党8月军事会议的材料,并介绍说:蒋介石鉴于其“总体战”已破产,不得不对半年来的军事颓势加以检讨,“又不得不再三地修改其防御计划为重点防御,并乘各线人民解放军进行休整之际,于8月4日召开南京军事会议决定:裁并绥区,扩编新的‘机 动兵团’,将每个兵团。配备5、6个旅以至12、13个旅之多;并加强各战略重要城市的兵力和防御工事,企图使解放军‘吃不掉和‘啃不烂’”。“但是,这时的情形,已起了巨大的变化,人民解放军此时在数量上已壮大到280万人,且已熟练的掌握了炮兵、工兵的技术,并从石家庄、运城、洛阳、开封、潍县、四平诸战役中,锻练出相当完整的一套攻坚战术和经验,武器增强,弹药可自造补充大部,部队的士气和政治质量,则比前更加提高;解放区的面积人口,比前更加扩 大和增多,解放区亦更加巩固。总之,战争的条件,我们日益优于敌人。敌人方面:兵力虽还有360余万人,但除去其后方守备兵力外,能集中于前线的部队,则仅约170万人了;士气和战斗力,则比前差得多了;其内部的派系矛盾,则由于它的败局已定,比前更加严重了;其后方的人民革命运动,日趋发展;蒋介石一切政治欺骗均已破产无遗。总之敌人的战争条件,更加劣于我们。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已呈摇摇欲坠之势”①。


  【注】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编辑《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军事文集》第1集(1945.8-1946.6),东北军区司令部印刷厂,1951年4出版,第27、28页。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