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从 1947 年 3 月 18 日撤离延安,到 1948 年 3 月 23 日东渡黄河,中央 前委和中央支队转战陕北的时间共 1 年零 5 天。在这 1 年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从 重点防御转入全面进攻。战争形势发展之快, 几乎是出人意料的。毛泽东、周恩 来等坚持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人民解放战争,取得震惊中外的胜利,真可说是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在 1947 年 12 月 7 日至 28 日举行的中央十二 月会议上通过的毛泽东所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 明确指出:人民 解放军已转入了全国规模的进攻,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人民大革命的高潮已经到来。种种迹象都向人们表明, 新的历史时期很快就要到 来,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
1948 年 2 、3 月间,西北战场的局面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西北野战军经过 新式整军后,遵照中央军委关于转入外线作战的指示,在 2 月 23 日发起宜川战 役,到 3 月 3 日共歼胡宗南主力 1 个整编军部、2 个师部、5 个旅,共约 3 万人。 1 年前气势汹汹地率师北犯的整编第 29 军军长刘戡和整编第 90 师师长严明也被 击毙。这是西北战场上的空前大捷, 全国其他战场也取得了新的重大胜利,敌我 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至此, 中央前委和中央支队留在陕北的任务已胜利完 成。为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范围的胜利, 中共中央决定东渡黄河,移驻华北。
(一)随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
中央前委和中央支队移驻华北事,在 1947 年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上即有酝 酿,叶剑英参谋长、作战部李涛代部长于 1948 年 1 月初返回山西省临县后,向 中央后委作了传达,中央后委即着手进行准备。李涛代部长与王诤副部长认真研 究布置了本部转移的准备工作事宜。同月, 叶剑英参谋长派王诤副部长到河北平山与中央工委接头,预先布置电台的接转等工作。军委二局也预做了转移的准备。 1 月 4 日,叶剑英参谋长、杨尚昆秘书长致电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并报中共中 央称:“三交机关经中央批准将于 3 月初出发搬到平山与工委会合”。次日,刘少 奇、朱德、董必武即电询中共中央:“三交机关搬到平山与工委会合甚好,陕北 中央机关是否亦搬来,搬到平山后是否应作较长期打算,请即示,以便作各种准 备” 。1 月 20 日,周恩来、任弼时就中央机关转移问题致电叶剑英参谋长、杨尚 昆秘书长,指示中央后委的转移按照原定计划进行,3 月中旬开始行动。
2 月 1 日,中央工委致电叶剑英参谋长、杨尚昆秘书长,通报中央机关转移 路线及运输、接待等安排情况,电称:晋察冀设 7 个站即聂营、岩头、郭家庄、 东路村、陈家庄、鱼枣口、弓上以南,以聂营为晋绥与晋察冀两区联络接运站, 并拟在该地架设电台。晋察冀中央局拟派周荣鑫副秘书长负专责,工委派王钟阁 协助。每站均由工委派 1 人,社会部派 1 人,中央局派 2 人,当地干部 1 人专司 接送之责。已调集大车 75 辆,驮骡 250 头,担架 50 付,必要时还可以抽调机动 牲口。
在中共中央正式做出迁往河北平山县的决定后,作战部李涛代部长布置了本 部的一局、二局、三局随中央后委向平山县转移事宜。李涛代部长指出, 中共中 央、军委机关的这次转移, 是党中央和我军统帅部的重大行动,必须切实做好保 密工作和安全工作。并对电台通联保密、机关行动保密、文电保密、档案安全护 送、行军安全和遵守群众纪律等问题,提出了具体严格的要求。李涛代部长强调, 转移过程中,各局的业务工作 1 分钟也不能间断。各局必须周密组织,妥善安排, 严格值班,分梯次转移,严防贻误军机,并对紧急情况的处置办法做出安排。李 涛代部长要求全体人员加强敌情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 注意。由于大多数干部要徒步行军, 翻山越岭,李涛代部长还要求大家发扬吃苦 耐劳的精神,克服各种困难。军委作战部对这次转移“打前站”和“殿后”事宜也妥 善进行了组织。在转移实施中,中央后委派二局干部谢逸志率领 1 个小组“打前 站” ,一局干部张一民带 1 个小组“殿后” ,沿途检查群众纪律。
3 月 14 日,周恩来、任弼时致电杨尚昆秘书长、李克农称:我们(中央前委)已预定 3 月 21 日动身,4 天到三交,休息 1 、2 天,乘车到兴县,停 2 、3 天,然后乘车 4 月 1 、2 日可到代县。为了给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打前站” ,使 转战陕北的中央前委和驻山西临县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各部门转移到河北西柏 坡后能立即安顿下来展开工作,并对安全保卫工作预作安排,叶剑英参谋长偕李 涛、李克农率部分工作人员于 3 月 12 日离开山西临县,数日后到达河北省平山 县西柏坡。在叶剑英参谋长一行到达西柏坡之后,3 月 21 日,毛泽东、周恩来、 任弼时等率领中央前委机关(包括作战部派出保障中央前委首长的一局、二局、 三局的参谋人员)从陕西米脂县的杨家沟出发,到达绥德县吉镇。第 2 天,到葭 县刘家坪。3 月 23 日,到吴堡县川口村以南的园则塔渡口东渡黄河,进入晋绥 解放区。在毛泽东一行东渡黄河以后不到 1 个月,由于西北野战军取得宜川战役 的胜利,开创西北战场空前大捷的影响和后续我展开的攻势,迫使国民党军于 4 月 21 日放弃延安南逃,又于 4 月 25 日放弃洛川,黄龙山区和延安被我军收复。
3 月 23 日东渡黄河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前委机关开始向西 柏坡转移,次日到达中央后委驻地山西临县三交镇双塔村,同杨尚昆秘书长等中 央后委留守人员会面,商定下一步的行动路线。由于形势发展很快, 要早日赶到 西柏坡,在这里只休息 1 天,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胡乔木、师哲 等,还有电台和一部分警卫部队,就乘汽车先走。中央前委机关工作人员则和中 央后委留守人员,由杨尚昆秘书长率领,从山西临县双塔村直接向西柏坡村步行 前进。
出发之前,在 3 月 25 日下午开了半天中央前委机关工作人员的大会。周恩 来传达了这次行动的路线和注意事项,并向大家分析全国的形势,他说:毛主席 这次由陕北到河北,是因为已经完成了留在陕北的光荣任务,是为了转移到更合 适的地方去,以便更好地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这是向胜利进军, 到了那里,中 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总部机关就会合了。这次行军, 大部分同志还要步行,要翻山 越岭,还要经过太原附近的游击区。大家要有敌情观念, 要遵守三大纪律、八项 注意。我们要努力奋斗, 为全国取得完全的胜利,做出自己的贡献。3 月 26 日, 毛泽东等到达晋绥分局、晋绥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兴县蔡家崖, 同贺龙、李井泉等会面。在这里停留了 8 天。从 3 月 27 日至 29 日,毛泽东等连续听取了贺龙、李 井泉关于晋绥边区战争、土改、整党、财经、工农业生产、工商业政策和支前工 作等情况的全面汇报,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4 月 1 日,贺龙主持召集晋绥党 政军群干部会议,请毛泽东讲话。
4 月 4 日,毛泽东等到达岢岚县城,在这里接见了参加苛岚县三级干部会议 的代表,听取了县委书记丛一平关于土地改革和整党等情况的汇报。4 月 5 日到 达神池县城。4 月 6 日到达代县,在这里再次听取了代县县委书记兼县长苏黎和 土改工作团负责人郝德青的汇报并做了指示。4 月 7 日到达繁峙县伯强村,又与 村干部座谈土改、生产和群众生活等问题。 4 月 11 日,毛泽东等从伯强村出发, 越过五台山,经过鸿门岩险地,到达杨林街,在台怀镇塔院寺宿营,次日到达河 北省阜平县西下关村,在这里商定,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城南庄休整数天后, 周恩来、任弼时等率中央前委机关继续前进,去平山县西柏坡与中央工委会合, 毛泽东则暂时留在城南庄,在这里作去苏联访问的准备工作。4 月 23 日,周恩 来、任弼时等率中央机关部分人员抵达西柏坡, 叶剑英参谋长所率中央后委的人 员也同时到达,至此,分开了整整 1 年的中央前委、中央工委和中央后委又汇合 到了一起。
西柏坡是个风光秀美的小山村,住有 7 、80 户人家。它坐落在太行山东麓, 滹沱河北岸,石家庄西北 90 公里的柏坡岭前,这里属于老解放区,有很好的群 众条件。土地较为肥沃, 每年稻麦两熟,人民生活安定。这里离晋察冀军区所在 地阜平县城南很近。四周群山环抱、丘陵蜿蜒, 形成了极好的天然屏障。附近村 落多处、可以安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总部机关。这是战时统帅部的理想处所。 1947 年 5 月,中共中央书记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来到这里后,领导了解放 区的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其后又在这里建造了一些平房,为中共中央、中央军 委总部机关的到达准备了物质条件。
从 1948 年 5 月到翌年 3 月,西柏坡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正如周恩来 1973 年 2 月在一个批示中曾经写道:“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 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
(二)调整组织机构与人事,加强指挥机关自身建设
1948 年 5 月,随中央前委和中央后委的作战部参谋人员,以及派出在西柏 坡地区的中央工委的参谋人员会合后,作战部完成了分散执行任务,全部的参谋 人员在西柏坡地区集中。为适应转入全国规模大反攻的发展形势, 经中央军委决 定,作战部调整了组织机构与人事,以加强机关和作战业务工作。5 月 15 日,周 恩来起草了中共中央致各中央局、各军区的电报, 宣布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各部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命。李涛被任命为中央军委作战部部长兼一局(作战)局长。 为适应战争形势的发展,李涛部长、王诤副部长报请中央军委决定,调整了本部 组织机构与人事。除军委一局、三局局长分别由李涛部长、王诤副部长兼任外, 中央军委任命戴镜元为军委二局(情报机要)局长兼政治委员,王永浚为二局副 局长,胡备文为二局副政治委员;王子纲、刘寅、李强为三局(通伩科技)副局 长。中央军委还决定成立军委四局, 在作战部建制领导下负责教育训练工作,任 命童陆生为局长。作战部第一局所辖两个室:一室为作战室,李涛部长兼作战室 主任、张清化为副主任, 下设作战科、科长成普和敌情科、科长江佑书; 二室为 军史兵要,下设军史科、科长张一民和兵要地志科、科长刘良; 全局共 20 余人。 第二局下辖办公室、机要室、行政处和两个侦收破译业务处共五个处室。第三局 下辖三个办公室。第四局下辖两个处。
周恩来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事实上是毛泽东指挥全国人民解 放战争的第一助手。作战部由周恩来直接领导(彭德怀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自 1947 年 3 月起集中全力指挥西北战事)。为便于及时掌握战况,处置军机,争取作战 指挥的最高效率,周恩来命作战部一局驻西柏坡,二、三局驻附近村落。
李涛部长兼一局局长、作战室主任和一局作战室副主任张清化,跟周恩来同 住一个院子,并在院子的东厢房为周恩来设置了一个小作战室。李涛部长办公室 在西厢房,张清化副主任办公室在南厢房,离周恩来正北房办公室只有 5 至 8 米 之距。这使中央军委首长同参谋人员的联系极为方便, 每当作战参谋将作战文电 和情报送来时,李涛部长立即斟酌情况,必要时提出拟处意见立即报到周恩来那 里。周恩来的指示,李涛部长即组织办理,效率很高。李涛部长带领一局一室(作 战)——只有 1 个 10 多人的小工作班子,驻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人的驻 地西柏坡村。在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 5 位书记住处附近,设 置了军委一局的办公室,即作战室。这是作战部的枢纽部位,也是中央军委—— 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的枢纽部位。5 月份,作战部所属单位全部从陕北和晋西北 迁移来后。除作战部一局一室驻西柏坡外,作战部一局二室驻夹峪;作战部二局 驻东冈南村、西冈南村及尚家湾村;作战部三局驻通家口村、燕尾沟村和窑上村。李涛部长多次到这些驻地了解情况,检查指导工作。
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参谋工作,李涛部长、王诤副部长带领作战部各局进一步 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包括各项业务工作制度、保密制度、内务制度、机要规则 等)。李涛部长对部内工作做了新的部署和安排,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对全部 范围内的工作提倡分级负责,人尽其为。但对作战业务工作则在发挥一局全体人 员积极性的同时,亲自把好每个重要环节,严防差错与延误。李涛部长曾说, 领 导干部不可能也不应该事必躬亲,但关键环节不可不抓,特别是在决战时期。他 对作战业务的每个重要环节都亲自把关,不允许有任何差错。
7 月,为适应战争形势的发展和工作需要,作战部根据中央军委决定,选调 培训一批参谋人员。至 11 月,陆续从各战区抽调了有实战经验的干部到作战部 一局当参谋,他们是张松生、王滨棠、赵光琛、裴士珍、孙精言、龚杰、许之善、 李克前等。另从华北军政大学选调了邓汀、赵真、巫志远、徐亩元、严子刚、刘 建蜀、高茂林、汪德忠、郗保华、解滋等, 举办了第 2 期参谋训练班,由一局科 长刘良任主任,经短期学习后补入参谋队伍。
战略决战开始前,李涛部长和王诤副部长兼三局局长根据中央军委作战的需 要,深入研究了加强通伩保障,并做出了相应部署。8 月 27 日,为做好战略决战 阶段大兵团联合作战通信保障工作,作战部向中央军委呈报了战略决战阶段电信 机材、干部解决方案。方案提出:电信机材筹划和干部组训任务由华北、华东、 西北 3 个区分担。方案并具体明确了华北、华东、西北 3 个区抽调培训干部名额 和生产供应通信机材数量,制定了纵队以上部队通信人员、机材配备标准。9 月, 李涛部长报试周恩来批准,由王诤副部长主持在平山县王家沟村召开了关里部队 通伩工作会议。会议研究了大兵团作战中多种通信手段配备、通信器材保障和严 格通信纪律、加强通信保密、积极开展电子斗争等问题,同时研究了接管大中城 市邮电事业单位的准备工作问题。李涛陪周恩来副主席看望了与会干部, 周恩来 做了重要指示。会后, 作战部三局就会上议决事宜向李涛部长写了报告。李涛转 报了中央军委。
9 月 5 日,中共中央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周恩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预备会讨论军事问题时,谈到了作战部的工作。周恩来说:“1 年半 以来,作战部的战绩统计和敌情掌握是比较突出的,我感觉对敌情了解比对我军 还多”。“拿敌我两方面讲,了解敌情比对我情要多。今后各地来的同志多讲一些, 作战部今后应对我方多了解一些,这样可对军委处理一些问题有帮助” 。周恩来 还指示:“军委的参谋人员对各地上报的材料,不能只从文字上看问题,作战部 要注意登记掌握军事干部情况” 。作战部李涛部长认为,周恩来副主席表扬的战 绩统计工作和对敌情的掌握,这不是作战部一家之功。这两项工作是作战部的职 责所系,理应做好;但对我情掌握不够,的确是本部工作中的一大缺陷。李涛部 长认为自己在这方面下力气不够,对于在各战区相对分割的情况下如何全面深入 地掌握我情缺乏研究,没有摸索出一套办法。李涛部长觉得自己作为参谋工作的 负责干部,在这个具体问题上不如周恩来副主席想得周到。李涛部长认为, 作战 部对我军纵队以上干部的情况掌握不够,是对我情掌握不够的重要表现之一。当 前在严酷的战争条件下,我军统帅部一时不能成立专职干部部门。我军纵队以上 指挥员的任免事宜,中央军委命作战部具体办理,这工作自然是作战部的“分内” 工作。但作战部对干部情况缺乏了解就难以在这方面充分、正确地发挥参谋作用。 李涛部长在本部领导干部和有关参谋人员中传达了周恩来副主席的指示,找出了 对我情掌握不够的表现,研究了在各大战略区相对分隔的条件下如何掌握好我情 的办法,同时指定参谋人员加强对我军纵队以上军事干部情况的登记了解工作。 李涛部长还提出,战绩统计与敌情掌握工作虽然受到表扬,但要看到还有薄弱环 节,不可自满和松懈。当下在敌我双方即将展开决战之时, 务必兢兢业业,进一 步把这两项工作做好,绝不允许出现退步。
9 月 28 日,作战部李涛部长,就半年来军委一局业务工作和思想情况写出 报告,呈杨尚昆秘书长转周恩来副主席并中央军委,报告共分 6 个问题,其要点 是:(1)业务工作:①摘记、整理与保管各种军事材料。 ②编造各种统计及情况 标图。③按季统计全军实力,按月按年汇总战绩并起草公报等。④介绍战役战术 经验。⑤半月左右举行一次战况汇报会,向首长和有关部门介绍战况。⑥每周(有 时半月)出刊《军情综合》,已出 19 期;每日出刊《每日军情》,已出 151 期。
⑦整理出版国民党军调查材料,已出9 期。⑧整理人民解放军军史材料。⑨研究个别地区兵要地志,主要是编写了一些地理图解。⑩拟制人民解放军旗帜、印信 及编排番号。还将增加编制审核、拟议军事条例法规和测绘工作。(2)组织机构: 现有两个室、四个科另一个组,共 30 人。参谋因文化水平不高与缺乏军事知识、 战场经验,工作吃力。(3)思想动态:抗战时期的9 人是骨干,情况熟,业务熟, 缺少战场经验,没有研究总结工作的习惯,长期“想到下面去”。解放战争初期参 训班出来的还有 10 余人,工作热情积极、求知欲望高,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很 有发展前途,同样是没有实战经验。7 月以来从各战区调进的已到 7 人,有相当 室内工作经验和若干战场阅历,到最高参谋机关后工作胆怯,也怕今后难得调动。 共同的情绪是想下部队去,尽管被紧张的工作所压抑下去。(4)工作制度:一些 行之有效的制度正逐渐恢复,有些制度不完备。主要缺点,一是分工严格限制, 互相不能帮忙,许多人常加夜班,睡眠不足,挤掉了学习时间;二是由于保密关 系,参谋习惯于主要了解敌情,对我情知道不多。保密、文件收发、作息等制度 正在改进。(5)实行周恩来副主席提出的交流制度,今后要轮流派遣参谋到各战 场见习、参观, 或到军大参训队听课等,增长实际知识。(6)建议:速调有较完 备军事素养的同志任作战部长、一局局长,以刘亚楼、周士第等为最恰当; 调若 干专门人材来一局工作;明年春夏之交召开一次全军参谋会议,以交流经验,提 高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