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有着“中国扬剧之乡”美誉的扬州市江都区,听着、看着扬剧长大。我把扬剧视为“点心”,几乎每天品尝。退休后,还捣鼓起二胡,学拉扬剧曲调。虽然天生五音不全,有时还跟着不见面的扬剧名家后面哼上几句唱词。听扬剧,看扬剧,拉扬剧,唱扬剧,已成我老年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

       欣赏扬剧,载体较多,剧场、电脑、影碟机、迷你播放器……最方便的还是手机。我经常用手机播放扬剧唱段,跟着哼唱。今年8月,我们在上海大女儿家小住。女儿深知我痴迷扬剧,一天,她见我跟着手机学唱,音量较小,音效不佳,笑咪咪地对我说:“老爸,我马上给你置办一只音箱麦克风,可播放可伴奏,给你学唱增效,祝你早日走进扬剧沙龙,一展风采。”女儿的想法正合我意,我说:“好的,你帮办,我买单。”女儿说:“哪能叫老爸买单,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也算我为弘扬家乡的传统文化作出一份小小的贡献。”次日,我收到了女儿买的音箱麦克风,因为它形似一枚禽蛋,比驼鸟蛋还要大几圈,模样呆萌,厂家冠以美名“唱吧小巨蛋”。女儿下班回家后,给我下载了唱吧APP,手把手地教会了我使用方法。我迫不及待地体验了一下,四向环绕立体发声,犹如身处歌厅,演唱效果特好。我兴奋地对女儿说:“非常感谢女儿送我练唱神器!”“老爸快乐是我的心愿,我还等着欣赏老爸的精彩演唱呢!”女儿抿嘴笑着说。

        朋友新华喜欢唱歌,天生一副男中音好嗓子,常听他介绍唱歌的好处ABC。唱歌能增大肺活量,增强记忆力,愉悦心情,延缓衰老,我确信无疑。一天下午,新华邀我走进练歌房,环绕立体音响,声音比我那“唱吧小巨蛋”大很多,隔着一个人讲话都听不清楚。因为歌友较多,我不好意思占用他人的时间,只选择扬剧《西厢记》选段《传诗约》练了几遍,总觉得不太过瘾。我与新华商定,择日来一次我的“练唱专场”,让我练个够。不久,我又一次跨进练歌房。这次,歌友三四,中途他们因事离开,下半场由我全包,《传诗约》反复练唱不下二十遍。新华夸我越唱越好,给予鼓励。自己也觉得有点上了路子。

       可能是我年龄大了,记忆力下降的原因,也可能是我对唱词不敏感,先天不足,记不住唱词,离开了手机提示,便唱了上句忘了下句。妻子看着我,觉得好笑,千儿八百字的文章记得住,十句八句唱词却丢三忘四。她还借着小外孙女讲过的话调侃我:“外公是个大笨蛋!”笨人也有笨办法。我想到了电视主持人前面有提词器,我何不来一张提词纸。想到做到。我取出笔墨,铺开红纸,将扬剧《西厢记》选段《传诗约》和《孔繁森》选段《感谢娘》的唱词一句一句抄下来,粘在墙上。自此,我每次手持小巨蛋练唱,再不用低着头看手机了,而是昂首挺胸,直面提词纸,越来越象个演唱者了。不曾想,运用提词纸,还起到了练习书法、保护颈椎、增强唱效“一举三得”的功效。

        我这人,不知咋的,年纪大了反而有了虚荣心,取得芝麻大的成绩就想抖出来。最近,我让妻子帮我拍了个练唱视频,发给了两个女儿和几个朋友。小女儿惊讶地说:“老爸会拉二胡我知道,现在又会唱扬剧啦,真牛!”两个外孙女异口同声地说:“外公,你唱的好棒!我们很喜欢你唱的戏。”大女儿夸我:“老爸唱得不仅有板有眼,越来越有韵味,而且自然流畅,一点也不打楞。”她哪里知道,我练唱的时候,对面墙上粘着提词纸呢!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