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我倾注心血撰写了一篇关于肠道菌(益生菌)的研究综述,耗时整整一年,沉浸于超过千篇的学术文献中,最终精选并引用了其中的120篇。然而,当文章尘埃落定,我惊讶地发现,所得结论竟是如此有限。更令人感慨的是,这些结论背后,是科研人员无数次的实验与探索,是大量人力物力的倾注。这种科研路径,既严谨又艰辛,让我在完成论文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难以再关注此领域,一来精力已大不如前,二来或许是我内心深处对这种研究模式产生了某种质疑。
回想起大三时的一堂实验课,我们学习了血型测定。课程尾声,老师提议大家自测血型,并笑着问我:“你觉得自己是什么血型?我总觉得咱俩挺像的,说不定血型也一样呢。你安静专注,将来肯定适合搞科研。”老师的关怀让我倍感温暖,课程结束后,我主动留下来协助老师收拾实验器材。
老师关切地问我:“你对哪个研究方向感兴趣?”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从初中开始,我就对大脑的功能充满好奇。”
老师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我们正在做鸣禽脑功能的研究,试图找出控制小鸟悦耳叫声的脑部区域。”
随后,老师领我走进了她的实验室。一进门,我就看到了一个装满鸟类头部的玻璃缸,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只有头部,那一刻,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眩晕,但还是努力保持镇定。老师轻声解释道:“这些都是用福尔马林液浸泡的。”
之后老师的话语,我已记得不太清晰了。我的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在盘旋:天哪!原来生物科学的进步,竟是以牺牲其他物种的生命为代价的。我仿佛看到了小兴安岭某个春天的生机,就这样永远地沉寂在了这福尔马林液体中。
离开实验室后,我对继续深造、研究大脑功能的热情大大降低。我开始思考:如果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需要以生命为代价,那么这样的研究真的有必要吗?这样的成果,又是否真的有意义?那一刻,我对自然科学的认知,悄然发生了改变。
最近,又看到关于益生菌的这篇旧文,翻译成汉语后,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那微妙而深刻的分野。自庚子疫年初始,出于对新冠病毒的深切探知欲,我重拾往昔的教材《微生物学》,同时,也步入了《黄帝内经》、《黄庭经》以及《太乙金华宗旨》等古籍的殿堂。
蓦然回首,我惊觉阅读这些经典古籍与昔日沉浸在自然科学文献、撰写综述的时光,竟有着天壤之别。后者如同沙海淘金,万千文献汇聚,只为求得一丝真知灼见;而前者,即便是短短百字篇章,亦能让人豁然开朗,感悟连连,仿佛字字皆为珍宝,令人每一次阅读都有新发现,每一次翻阅都能获得心灵的启迪,犹如置身于金银璀璨、钻石闪耀的宝库之中。或许,你初读之时未能全然领悟,但请相信,只要持续沉浸,那份来自经典的智慧之光,定会渐渐照亮你的心田。
寒假期间,闲暇时光悠长,我利用一周的时间,集中品读了海汶学姐的佳作,并将其按时间脉络整理成篇,那一刻,内心的震撼难以言表。曾几何时,我逐篇品味学姐的分享,而今,集中阅读之下,犹如在科研综述中穿梭,我清晰地看到了学姐那颗如钻石般璀璨的灵魂所绽放出的耀眼光芒。
于是,我又细细研读了东莞图书馆公众号上的文章《赖敏儿:精研水利,倾心教学》,该文基于对学姐的访谈而成,透过文字,我见证了学姐的成长轨迹,这份体验,既不同于自然科学文献的严谨,也异于古籍经典的深邃,它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的真谛——好的教育,是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本就是生活的艺术。我以前在文章中提到过自己的感受——当一个好学生的福报就是能够遇到越来越好的老师,当一个好老师的福报就是能够遇到越来越好的学生。我从学姐的作品和文章中收获颇丰!从学姐的作品与文章中,我汲取了无尽的养分与灵感!
学姐是一位好老师,真诚朴实、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每一个回复,每一次留言,都能让我们从中受益。在我看来学姐的事业成就让我们望尘莫及,但是学姐很谦虚,她说:清华是茂林,有参天之木,我定位自己只是普通一小树,水木中一小滴而已。我存在过,作为平凡的一员,无愧内心地存在过。
自从数月前在“中国乡土诗人三峡创作行”活动中认识诗人张庆和老师之后,我更多地读到诗人张庆和的文集《山是青青花是红》《漂泊的心灵》《好人总在心里》,更是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阅读体验——从诗人精湛洗练的文字中,跟随作者真诚细腻的灵魂从细微处感知山水、人情,感知这个时代不同时期的变化。
《好人总在心里》是一部散文集,为“跨度新美文书系”之一,精选了作者部分散文作品。共分为五辑——走山吟水天地宽、情到深处意难掩、漂泊尽头是故乡、实话真说也是药、文情友情情深深。作者是诗人,同时也是散文家,同行对其散文作品也给予高度评价——张庆和老师无论写实还是言情抑或思事及人,所彰显的都是“真诚”二字。
我极为欣赏诗人在书籍扉页上的精妙总结:蜂抚百花,蜜酿一滴;蝶舞咫境,缤纷世界。在我看来,这些文集不仅仅是作者数十年生活历程与心路历程的深刻综述,更是以画龙点睛之笔,勾勒出了时代的轮廓,蕴含着不可小觑的文学价值与史学价值。
如果说海汶学姐的生命能量大多通过她在水利机械专业领域的扎实工作得以展现,那么诗人张庆和老师则是借助文字与文章,让灵魂的光芒璀璨夺目。这光芒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光,为黑暗中的人们指引方向;又似寒夜里熊熊燃烧的篝火,温暖着每一个寒冷的心灵;更像那轮皎洁的明月,抚慰着无数漂泊异乡、孤独的灵魂。
术业有专攻,每个人来到世上的使命不同,当然这也并不妨碍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丰盈自己的灵魂。
将自己活成一束光——这大抵就是海汶学姐与诗人张庆和老师所展现的生命状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