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北京诗派诗人
或许写作,才是诗人
一生的宿命,亦是
多年以后,依然存在
且鲜活的生命,没有五官四肢
一个个文字是诗人的细胞
智慧和情感是诗人的头脑和心脏
诗人,优雅而简洁的思想者
为历史而思索
为当下而思索
为未来而思索
躯体消逝之后,以抽象符号
汇聚而成的生命,会获得永生
诗行是诗人的遗产
搁置在诗行中的文字,如甘露
灌注到后来者的心灵,唤醒
原意志,于是诗人
复活
读谯达摩诗作《虚构的雪》
每一句的第一个字,是雪
雪花正在一片片飘来
没有提气势二字
但感受到磅礴与恢弘
言说虚构
却体验到真切
词与词之间的距离很远
恍若星辰与星辰相隔光年
如此,遐想空间很大
如此,建构出立体的思维和情绪
读谯达摩诗作《我的磨刀生涯》有悟
打开诗作《我的磨刀生涯》
犹如,跳入岁月长河
有风,有雨,有诗人
有哭,有笑,有众生
困惑,迷惘,悲欢、顿悟
一切经历都是财富
从童年到暮年,一眨眼
长方形磨刀石,没了
刀,变换了形状
富贵繁华,孤影落寞
岁月,成为一把刀
心,成为磨刀石
而石与刀终归是太虚幻境
呼吸也终归会停止
任凭诗句漂泊
那时
请问
我们在哪里
我们是谁
读戴维娜诗作有感
残缺的世界中,诗人在创作
诗人创作,就像是
女娲补天
诗人创作诗句,又像是
在编辑灵魂的基因
这是一段段异常活跃的能量片段
改变生命状态,同时
改变社会生活
科技越来越背离人性
在洞口设置迷宫和陷阱
人类无法依靠双腿和手机
走出洞穴
以光入光
才能真正明白光
以水入水
才能真正理解水
以诗解诗
才能真正领悟她
惊叹这位女诗人,用意念
构建了一个世界,五彩斑斓
在诗句中,领悟了王阳明
你是一切
虚空是你,你是虚空
宇宙是你,你是宇宙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读诗人刘文旋诗作偶记
末伏第一天依然很热,
不宜外出,我继续
潜伏在诗集中,
开始探索下一个篇章。
记录在诗句中的岁月片段,
怒放,然后凋零;
她曾经如此真实,而今
成为一个又一个意像。
多年以后,
我看到词语中有亮光在闪烁,
又看到有些诗句长出颅骨,
他们在谈论四季和死亡。
我对朋友说,这些诗句
是梦的显影液;
诗人是光阴的旅行者,
诗人的专利技术是唤醒沉睡的灵魂。
解构旧有哲学,
重新编写一部词典,
这是后现代诗人的天职?
或者游戏?
读温皓然诗作《母亲》和《致母亲》偶记
光阴之树,绽放出一朵花
从里面走出来一位女诗人
携带着月亮,所以能够看到
三万年前的池塘,以及
天涯、星辰和蝴蝶的梦境
正如植物,扎根于泥土
人类根植于尘世——七情六欲
痛苦,守卫着每一道门
你能否看出,那是一则寓言
我打开另外一个时空的门
这里,有一朵永恒正绽放着
——以诗句的形式
诗句在高空中飞翔,所以
并不适用大地上轮船渡江的逻辑
永恒散发出淡泊的光芒
但,并不适用肉眼的逻辑
母亲,也是诗人
链接了天空与大地
母亲,是真正的诗人
用生命诠释永恒
读北京诗派诗人“上帝的拇指”诗作有感
第一遍读,仿佛拉丁文
我没有学过,一无所知
当然,这也是一种体验
第二次翻阅,我不断看到
惊艳的词语组合
我喜欢汉字,喜欢组词造句
又开始翻阅,脑海里逐渐呈现
一个立体的场景
青春,是修道院
注定要承载与生俱来的荒谬
诗人,一直处于青春季
图书馆恒久沉默
蜘蛛在黑暗中建立统治
诗人的词语在激流峭壁间诞生
执意在世界涡流中,酿出
宁静,诗人并不想
过多使用色彩,甚至还尽量掩盖
情绪的修辞,但有心人却能在
抑郁的缝隙中,感知温馨与辉煌
也许有人看到梦呓
也许有人看到不知所措
月光、虹、云朵、母亲、远行的人
我领略到又一个世界,别具一格
我在桥上,看水流昼夜不息
当遇到礁石,就成为浪花
粉身碎骨,却动人心魄
别无它意,我只是想用词语表达
那个无限接近的故乡
痛苦而简洁
读诗人白鸽子近作
旅客,婚礼,街景,路人……
女诗人白鸽子记录所见所闻
她写诗像画画
达到了素描的效果
这是一种结合了个体与整体的创作
前几天,女诗人白鸽子说:
心理学,爱惜个体
哲学,架构文明
是的,生活场景纷繁、复杂
个体的体验精巧、细腻
两者结合,才是生活全貌
一帧一帧素描,构成纪录片
我在远方也能身临其境
何为真实何为虚拟
诗句是链接过去、当下和未知的桥梁
宏大叙事用的是一种语言
精微体验用的是另外一种语言
诗人其实是语言学家
诗人,以文字构建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