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看出一个天堂,你不懂,你是蠢才,你说你懂,你便可跻身于风雅之林,你究竟懂不懂,天知道。”印象中,当青青年轻的我读到这几句充满哲思又极端对峙与反衬的语句时,惊为天人天语。似乎这就是一言天堂一言地狱的妙极之言了。从而引领了我为文、为事、为人的风格,追求细节的独立与完整、以小见大。
只是25岁之后,因沉浮于工作、生活和世事的纠葛、挣扎,狠心不再读文学类书籍,而励志把精力放在研读社会大学这本厚书,便逐渐淡忘了当年是谁给自己年轻的心灵以震撼、心悦诚服甚至渡化?虽然隐隐还能依稀记得这么几句。
岁月荏苒,只到大儿今秋上到高一时,一个非常偶然的因由,却让过往的从前刹那间在时间的尘积中重新绽开了原来的真容。开学后不久的一天,大儿中午回家吃饭时,跟我说,高中的语文老师让大家平常多读些名家的散文,问询需要买哪些名家的散文书籍?大儿自小学习优异,对他这个平素喜欢咬文嚼字的父亲,文学方面的事倒是充分信任的。只是多年来早已不读文学书籍的空落,只好搜肠挂肚回忆自己年轻时,曾追读过的一些名家,梁实秋、郁达夫、戴望舒、胡适、林语堂、周作人、余光中、席幕容......,但所有这些名家的名作,除了记得郁达夫有本散文精选外,能忆起书名的,却独独只有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菁华》了。
所幸,网络的发达,让书籍的挑选变得简单了许多。当当网上刚好有一套包含8个近代名家的诗文汇集,郁达夫、戴望舒、林徽因、徐志摩、萧红……,虽不是每个都是自己心里想要的,但考虑适合我儿高中就学的现实情况,也就不纠结而痛快下单了。只是坚持想给其买一本《雅舍菁华》,没料到的是,翻遍几个网上书城,却无法找到新版的。旧版的老书倒是有,只是素来爱清洁的儿子,似乎有点嫌弃,不想要。但令我异常惊讶的是30多年后的今天,竟然在其中看到了我当年读的那个版别的旧书,素雅的蓝色底纹,如一位深闺中的隽秀,即便静静在那坐着,也自带迷人的高雅与芬芳!并说服儿子挑了其中一本封面最干净的买了。似乎是一种追思,又似乎是莫名的想践行一种有关文化的传承。一代宗师的名作竟然被无视蒙尘至斯,是时代进步了,抑或是沉沦了呢?恍惚中,似乎懂又似乎不懂。难道这个时代真的不需要净化灵魂的文学了吗?只是想想自己,曾经多么深邃的一个文学青年,也已30多年未曾读文学类书籍,也就了然了。但,并没有释然……!
记得,当年,上到大学,在语文没有考试成绩的压力后,喜读书籍的范围,不知什么原因,竟然勇敢地突破了鲁迅先生不喜的樊篱,读了不少被他批判为“泛资本家走狗文人”的作品,其中有胡适、梁实秋、林语堂、周作人的……。也许是出于好奇想知道这些被痛骂的“走狗”究竟是如何“跪舔”的?也许是环境变了鲁迅先生那种无处不在的斗争批判风格已逐渐入了不讨喜的范畴,也许是单一口味吃多了腻反之后的另外一种选择,也许是青春年少更愿意追求温文尔雅、妙语连珠的气度吧!凡此种种,导致那段生命中最易吸收养分的几年,却被上述“走狗们”别有洞天的美文征服了。也许鲁迅先生的骂原本就是层阶太高,不似我辈更多关注的是文字的优美、语句的隽永、谋篇布局的精妙;又或许还在于和平年代之于文学不再有那么多的硝烟味有关吧!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雅舍菁华》成了读了又读,爱不释手的名作;也才一点点认识到,梁实秋先生虽被斗士鲁迅骂得狗血淋头,但之于文学甚至文化,他终究是一代宗师,是继承了中华悠久灿烂文化的巨匠。横看成岭侧成峰,世上很多事,换个角度也许就是别样风景。再说,人无完人,学习可以学习的部分,辩证地去分辩是非对错,这也是人生的必修课,让我儿慢慢学着去了解、去懂,也是好事。
买的书很快就回来了。那一套8本的书,因是新版新书,无论是封面设计、装帧、纸质、印刷,都是一流现代水准,自是美了!而独独《雅舍华》一书,30多年前简朴岁月里的旧物,与另外几本放在一块儿,表象虽说显得简陋粗鄙跟不上时代了。只是当那深烙在脑海中的模样在30多年后又一次邂逅在眼前的一刹,自是莫名惊喜与动容!儿不嫌母丑,纸张差点又如何?印刷质量差点又如何?人性,似乎自古如是,喜欢的,包容性自然就强,不喜欢的,再亮眼也白搭。我辈凡人,自然也不免俗。随手翻了下,发现并无破损和缺页,并高兴地、珍重其事地将之码放在儿子的书桌上。
习惯性践行着25岁后不再读文学类书籍的旧志,自己到是没想要去再读这本唯一能记起书名的文学名作。
只是小儿新学期以来,可能是暑假玩嗨后的延续,总念想着玩手机、电脑游戏,即便孩子他妈的虎气让其有所畏惧,但贼心总惦记着。小儿极为聪慧,只是有点小儿无赖的意味。考虑到以猫爸的身教来影响、引导,并在晚上的闲时,再次拿起了梁实秋先生的这本经典来伴读。小儿做他的作业,我在旁边读自己的书。如是,小儿手机、电脑便自然玩得少了,而我也不再赴朋友牌桌玩乐的邀约,家里的虎声虎气随之也少了,便显得安静、和谐了许多。
读完代序的雅舍,再读女人、男人、孩子篇……,在会心地体会着那些哲思妙语的时候,却隐隐感觉,自己行文的风格,用语的习惯,似乎是模仿着梁先生字里行间的风韵来的。而这,自己以前是从未知晓的。而当读到"诗人"这篇的未尾时,当“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看出一个天堂,你不懂,你是蠢才,你说你懂,你便可跻身于风雅之林,你究竟懂不懂,天知道”这几句话再次惊艳着跳入眼帘的时候,那一颗颗黑字,便像一粒粒莲种,跃出纸面,穿入心池,入水、绽芽、疯长、生花,瞬间芬芳了所有的心绪!原来是在这里,师我心、引我路的源泉!难怪那么多名家的名作我都忘了,独独能牢牢记着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菁华》!
看来,给我儿选的书是太对了!冥冥之中,似乎是缘分,又似乎是一种文化之魂的奇妙传续,但愿他也能有一天“从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从一朵野花里看出一个天堂”。真如是,即便人生平淡一世,也可算盛宴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