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看到“沧海桑田心如故——琼瑶文学回顾展”,国庆前夕将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展。作为曾经的“琼瑶迷”心海泛喜,毫不犹豫马上安排!上高德查询了一下地址,距离没多远,便在这个周末,冒着“雨蒙蒙”去和琼瑶来一次“情深深”。

  说起来现代文学馆一直是我心中的白月光,但北漂十年却无缘亲近,甚至我们单位原来的地址距离它特别近,步行即可到达,想来确实错失了许多。但好在我还是来了。

  下了公交车,对面就是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南门。但门可罗雀的场景,心里一下子凉了半截,难道我要白跑一趟?不甘心的我跨过马路,想去门卫室问个究竟。走进才发现门口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参观文学馆,请走东门。刚刚熄灭的激情再次被点燃。我迅速来到东门,保安大哥让我出示身份证之后,顺利让行。

  进门后,我直奔“沧海桑田心如故——琼瑶文学回顾展”所在的C座。登阶入厅,“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现代作家书房展”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丁玲、柏杨、曹禺、叶君键、李健吾、臧克家、萧军、王辛迪、艾青、冰心十位作家的书房展,让我有幸穿越历史,走进这些以前课本里才认识的大家。尤其是书房中的摆设都是作家曾经用过的实物:作家李健吾的书桌,竟是岳父为支持他写作而送给他的新婚礼物;柏杨的书房里,一台现代电脑特别显眼,他用这台电脑写出了大量著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写出这句被亿万国人熟知的艾青金黄色藤椅与黄色木质书桌、书柜相映成趣;“爸去世了……凌晨48分”。萧军的日历停留在他去世的那一天;“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冰心老人,不愧是孩子们的知心朋友,那满满一柜子的信件表达着全国各地小朋友对她的爱戴……置身其中,顿时感觉到这些文学前辈鲜活、立体的人生。虽然这些作家来自不同地域,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完美诠释了他们书房简约、含蓄、内敛的特点。与名家书房邂逅的意外惊喜,着实令初次踏入这个文学圣地的我小小满足了一把。

  说起琼瑶,70、80后的阅读史里哪个能少了琼瑶小说,琼瑶剧更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犹记得,在少女怀春的青葱岁月里,我们的情感随着主人公的命运一会哭得稀里哗啦,一会又高兴得欢呼雀跃。琼瑶小说让我们憧憬着爱情的美好,沉浸在浪漫唯美的文学世界。那个时候没有电子阅读,而囊中羞涩的我们也不可能买下整套的琼瑶小说。大家只好东拼西凑地找来不同版本满足自己的琼瑶情结。当时只要看到同学有一本没有看过琼瑶小说,无论如何也要借到手。课间短短的十分钟哪能满足对男女主人公命运的牵挂?甚至上课了,趁老师不注意,还偷偷地看一眼藏到抽屉里小说。90年代,《还珠格格》电视剧成为“万家灯火下,共看一部剧”的典范。创造了90年代琼瑶剧收视巅峰,最高收视率至今无剧超越。以紫薇、尔康为代表的名字也成了年轻父母为孩子起名的高频词。

  如今,我有幸近距离走进琼瑶,了解小说创作背后更多的故事。琼瑶,本名陈喆,1938年4月20日出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湖南衡阳。1947年便在《大公报》发表了作品《可伶的小青》;1963年发表的第一篇长篇小说《窗外》让她一跃登山台湾文坛。以至后被拍成电视剧的《君》《哑妻》《三朵花》《雪珂》《望夫崖》《青青河边草》《梅花三弄》《两个永恒》《一帘幽梦》《情深深雨蒙蒙》更是让大家熟知了她,爱上了剧中那些温婉大方、知书达理、待人真诚、正直仗义、善良可人的男女主人公。

  在这次展出中,60余件手稿也让我们见证了她多年来的笔耕不辍。尤其对于已经写了近80年的琼瑶来说,这些手稿更显得弥足珍贵!

  展厅C位的诗词墙全部是琼瑶手书作品。结合光影效果,营造出一种柔和而温馨的氛围,厅内还循环播放着琼瑶影视金曲《一帘幽梦》;展厅外的走廊里,《窗外》《还珠格格》《梅花英雄梦》三个大型打卡点,吸引着读者观众在此拍照留影,回望琼瑶影视剧里那些经典镜头和剧照资料。

  携手踏遍红尘路,沧海桑田心如故。通过这次展览,让我有机会全面、深刻、立体地对琼瑶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文字走进琼瑶,了解作者再细悟作品,更进一步感受她文字世界里的“快乐与翩然”!

  此番虽时间仓促,走马观花,但心境却无比愉悦。也期望,如此雅静、内敛、丰富之地能启迪我的文学思想,不忘文学初心,坚定笃行在自己的文字世界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