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5名高中毕业生,通过高考,走进了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这些学生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吉林、四川、安徽、江苏、江西等各省市。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要学习的,是一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语种——高棉(柬埔寨)语。当时流行着一句话: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怀着报效祖国的愿望,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柬埔寨语的学习之中。我本人就是这15人中的一个。

毕业之后,我们这些同学各奔东西,走上了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各自从事的事业中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就。光阴荏苒,一晃过去了半个世纪,我们这些当年的热血青年,如今都已年愈古稀,离开了工作岗位,安享晚年。

有同学建议,我们学习了柬埔寨语,有的人去过柬埔寨,有的人至今尚未踏上过柬埔寨的土地,我们何不一起去柬埔寨旅游一次,来一个老同学国外聚会?于是,由一位在柬埔寨开设了公司的同学具体安排,我们部分老同学携同家属,展开了一次愉快的柬埔寨之旅。

在此,我想沿着我们的旅游行程,也带领各位读者一起走进柬埔寨,去观赏举世闻名的吴哥古迹。

到达柬埔寨首都金边市的第二天上午,我们乘坐柬埔寨国内航班的飞机从金边波成东国际机场出发,经过40多分钟的飞行,到达了著名的吴哥古迹所在地暹粒市。

吃过午饭后,当地旅行社的旅游大巴车载着我们前往吴哥古迹参观。在吴哥旅游区的售票处,我们每个人被拍摄了照片,很快便打印出了带有头像的参观票。我们购买的是三天的通票,每人40美元。

柬埔寨的吴哥古迹与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世界“四大奇迹”,也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吴哥古迹为世界文化遗产。


吴哥窟正面.JPG

                吴哥窟正面

吴哥古迹距暹粒省省会暹粒市约6公里。公元9-15世纪,吴哥是高棉王国(即柬埔寨)的都城。15世纪上半叶,由于暹罗(今泰国)的入侵,吴哥都城被放弃,并逐渐被原始森林所湮没。直到公元1860年,法国探险家亨利·莫阿披荆斩棘,冒险闯入荒无人烟的大森林里采集标本,才偶然发现这个沉睡了数百年的神奇古建筑群,后经柬埔寨精心开发修整,使其呈现出绚丽夺目的风采。在45平方公里的莽莽森林中,散布着大大小小600多处古代建筑。吴哥古迹中主要建筑有吴哥窟(Angor Wat,意为吴哥寺,又称小吴哥)、吴哥通(Angor Thom,意为大吴哥,又称吴哥城)、女王宫(Banteay Srey,又译为班迭斯雷寺)等。在这众多古迹中,保存最完整的是吴哥窟,它以宏伟的石结构建筑和精美的浮雕艺术而著称于世,成为人们参观吴哥古迹的首选目标。吴哥古迹是高棉民族的灵魂,柬埔寨国家的象征,也是柬埔寨古代文化艺术和世界人类文明的瑰宝。它已成为考古专家和学者追踪的对象和旅游者向往的地方。到了柬埔寨而不去吴哥,一定会留下极大的遗憾。正如人们所说的,不到吴哥,等于没有到过柬埔寨。

我们的旅游车首先开往吴哥窟。在吴哥窟西面护城河边的道路上,讲中文的导游诙谐地介绍说:“我们柬埔寨没有高速公路,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一条‘高树路’,因为路边有很多高树。”果然,在那里生长着很多高大挺拔的树木。我请教了当地的柬埔寨人。他们告诉我,这种树的名字叫彻迭尔(Chheuteal),树高达数十米,直插云天,估计树龄总得有几百年了吧。


吴哥窟五尖塔.JPG

                吴哥窟五尖塔

导游介绍说,吴哥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物,始建于12世纪前期,是苏利耶跋摩二世国王(Suryavarman II,1113-1150年在位)为供奉婆罗门教保护神毗湿奴(Vishnu)而建造的寺院,后来又成为他自己的陵墓。吴哥窟总面积为200公顷,护城河周长5.6公里,围墙长1000多米、宽800多米。主殿建在一个巨大的石台基上,分为三层平台,高度逐层增高,面积逐层缩小。第一层东西长215米,南北长187米;第二层东西长150米,南北长100米;第三层是正方形,边长60米。


吴哥窟回廊及浮雕.JPG

                吴哥窟回廊与浮雕画


我们穿过护城河上古老的彩虹桥,进入西城门,面前是一条用大石块铺就的长长的宽阔笔直的大道,直达吴哥窟主建筑,大道两侧各有一条石雕七头蛇作为护栏。从大道上向吴哥窟主建筑望去,我们看到了三个高大的尖塔。吴哥窟本有五个尖塔,但因其中的两个被前面的尖塔遮挡住,所以从正面只能见到三个尖塔。而三尖塔的形象正是柬埔寨王国国旗的图案,也就成为柬埔寨的象征。

走过一段路程后,导游让我们离开大道,走向主建筑的西北方向,原来那里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面积虽然不大,但它那一泓平静如镜的清水,刚好把整个吴哥窟的主建筑倒映出来,是拍摄吴哥窟五个尖塔及其倒影的绝佳角度,成为国内外游客拍照的热门景点。在大家争先恐后地拍照之后,导游便带领我们走向吴哥窟的主建筑。


吴哥窟倒影.JPG

                吴哥窟倒影

吴哥窟主殿的第一层回廊,整个墙壁就是一幅巨大的浮雕画,浮雕的画面大部分取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摩呵婆罗多》中的神话故事,也有古代国王率领军队抗击外来侵略的场景、高棉人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天堂地狱的传说和柬埔寨神话故事等等画面,人物姿态万千,生动逼真。导游说,这幅浮雕画高约2米,长600米。在宏伟的吴哥窟建筑中,几乎每一块石头都是精美的雕刻艺术品,而浮雕艺术的精华就是这第一层回廊墙壁上的巨幅浮雕。然后,导游带我们去观看了一层中的四个凹下去的池子(里面没有水)。他说,这四个池子代表着地狱。我们沿着陡峭的阶梯登上第二层平台。这些古老的阶梯已经严重风化磨损,现在在原有的阶梯上铺设了木板,这样既可以保护古建筑,又方便了游客的上下。第二层平台的周围有石砌复壁和回廊,墙壁上是精细的浮雕画,平台四角分布着四座高度相同的莲花蓓蕾形宝塔。这一层的寓意是人间。参观完第二层之后,我们又沿着几乎直上直下的阶梯攀上了第三层,这一层就是天堂了。在第三层平台上,一座巨大的莲花蓓蕾形宝塔巍然矗立在平台中央,这座中心塔距地面高65米,它比第二层矗立起来的四座宝塔高,而且与四塔的距离相等。这五座宝塔用1万多块精雕细刻的巨大石块搭成。在宝塔四周的墙壁上布满如真人大小的约2000尊舞蹈仙女阿卜萨拉(Apsara)的浮雕像。这些仙女舞姿翩翩、十指柔美、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使人产生如在天堂的美妙感觉。如今柬埔寨的古典舞蹈,就是吸收了这些仙女的舞姿精华而流传和发展起来的。

吴哥窟仙女雕像.JPG

                吴哥窟仙女雕像

参观完吴哥窟,导游又带领我们前往巴肯山。巴肯山位于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山高约70米,它的周围都是平原和森林,是吴哥地区观日落的最佳地点。

在山下下车后,我们沿着盘山道路向山顶走去。途中,我看到路边安插着一块木牌,木牌中间是一座古建筑的照片,左右两侧分别是柬埔寨文和英文的说明,原来这是吴哥古迹中的巴克塞占格隆古寺(Baksei Chamkrong)的介绍。其内容是:“这是建于公元10世纪初的寺庙,是位于巴肯山下的一座孤立的三层宝塔。游客们大都忽略了这座小建筑,没有给予强烈的关注。实际上,人们很容易进入它,因为古时候用砖砌的高大的围墙如今已经消失无踪了。”文字还介绍说,在此寺庙门框上的一通用梵文书写雕刻的碑文中,提到了在吴哥王朝之前柬埔寨王族的起源,即一位名叫“柬埔”的道士与名叫“梅拉”的仙女结合,才产生了王族的后代。

我给位于附近的那座已经残败不堪的巴克塞占格隆寺拍摄了一张照片,继续向山上行进,不久又见到了一块类似的木牌,介绍了山下的西巴莱湖(West Baray)的情况。西巴莱湖,柬埔寨语叫做“巴莱德特拉”(意为清水湖)。文字介绍说,这是吴哥地区最大的湖,面积大约1700公顷,可以蓄水6500万立方米。该湖于公元11世纪初从苏利耶跋摩一世国王(Suryavarman I,1002-1050年在位)时期开始建设,在乌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1050-1066年在位)时期建成。

再向上走,便到达了位于山顶的巴肯寺(Wat Bakheng)脚下。在那里,有很多人在排队等候。出于保护古迹的目的,吴哥古迹的管理者柬埔寨仙女机构规定了进入巴肯寺的人数。进入山顶的寺庙之前,每位游客会领到一张参观证挂在脖子上。当人数过多时,便停止发证,只有当上面有人下来交回参观证时,下面排队的人才能上去。我们到达时,山上的人还不太多,所以很快就被允许上了山顶。

巴肯寺建在巴肯山平坦的山顶上,于公元893年由吴哥王朝耶输跋摩一世国王(Yasovarman I,889-900年在位)建立,是供奉印度教毁灭之神湿婆(Shiva)的寺庙。整座巴肯寺象征须弥山(Sumeru),为正方形,有五层台基,高13米,最底层长76米,逐层减少,最高一层长47米。每层台基四边中央,有五层各十级陡峭的石阶,直通顶部平台。各层正方形台基和四道五层阶梯上,共有20座角塔和40座阶梯宝塔,在寺庙四周还有44座环绕的宝塔。山顶的五座宝塔,是须弥山五座山峰的象征。在最上层,我看到中央的一座宝塔已经损坏严重,四角的四座塔保存尚算完好。站在山顶平台上向东南方望去,可见吴哥窟的尖塔高高耸立在大片森林之上,更凸显出其出类拔萃,卓而不群。


巴肯寺主塔.JPG

                巴肯寺主塔

在山顶平台上,很多心怀期盼的西方和东方游客,不顾天气炎热,手持相机和手机等摄影设备,等候观赏日落的美景。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到西方的天际。然而,浓密的云彩遮住了太阳,使一些人产生了能不能看到日落情景的担忧。有些人忍受不住等待的寂寞和艰辛,便放弃了观赏落日的愿望,下山去了。在耐心地等待近两个小时之后,太阳终于突破了乌云的封锁,把金色的光线洒向大地,霎时,天空的云,地面的物,立即映照在一派金红色的晚霞之中;山上的宝塔,都被笼罩在一片红光之下;观赏落日的人群,登时变得容光焕发。在拍摄过日落的美景之后,我下得山来,从西侧的山脚下仰视山上的众多宝塔,又是一番光彩夺目的景象,似乎这些千年古塔又迸发出了灿烂的青春!


巴肯山观日落.JPG

                巴肯寺观日落

在观赏过巍峨壮观的吴哥窟和巴肯寺之后,我由衷地赞叹柬埔寨古代高度的文明、精湛的建筑和雕刻艺术,深深佩服古代柬埔寨人民的聪明才智。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