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有位资深旅友向我们推荐南浔古镇,说那是江南水乡的封面。江南水乡古镇没少去,还没见过封面啥样,岂不遗憾。于是,立马来了一次说走说走的探访。
后来,意犹未尽,又去了两次。每当有亲友下江南,我们也必推荐南浔古镇。有亲友开玩笑地说,南浔花多少钱雇你们打广告呀!可他们到达以后,无不立即向我们反馈:这才是真正的江南水乡古镇,来了就不想走啦!
说起第一次去南浔古镇,先忧后喜,至今难忘。我们先乘机到上海浦东机场落地,再转长途客车到嘉兴市区。下车后一打听,距离南浔还有50多公里的路程。原来南浔邻近湖州,而不是嘉兴。这不能怪别人,是我们自己事先没有做好功课。太阳眼看下山了,急忙乘上去湖州的长途客车,途中,司机喊南浔到了。不是车站,而是临时停车,眼前漆黑,不见古镇的身影。幸好有载人的机动三轮车接站,一阵儿嘣嘣嘣,拉到了夜色中的南浔古镇。放眼望去,灯光朦朦胧胧,河水静静悄悄,房舍斑斑驳驳,街道冷冷清清,游客三三两两。这,这就是江南水乡的封面?做封底还差不少成色,顿感失望至极。
无精打彩地拖着拉杆箱顺河寻找住宿之处,如果不是天黑和没车,恐怕转身返回上海了。忽见有“留荫庐”的酒旗迎风摆动,是饭店还是客栈?反正两项都是眼下的急需。上前拉起木门上的铁环,轻扣了三下。一位中年男人应声而出,热情地招呼道:“请进!”进得门来,不知如何下脚。空间很狭小,好似农家小院,又像微缩园林,还如宾馆大堂。一个过道串着两个花园。前面有小桥流水、假山真草、老式家俱和名人字画,后面有凉亭、茶台和柚子树。客房仅有几间,英式门锁,雕花大床,隔窗见河,犹居水上。从来没住过如此这般的客栈,当即决定体验一下。
客栈的李老板边沏茶边介绍,这是清末民初的老宅,基本保留原汁原味。“留荫庐”这三个字还是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张敬江题写的,他是南浔人,曾经为当年的北伐军筹集不少经费。我们问,这庐号有啥讲究?他答,可以理解为给子孙留下一片荫凉,也可以理解为留住过去的一段时光。有位电视台的导演对此非常感兴趣,拍了一个短视频,叫“慢生活”。他随手播放了这个短视频,在古钟有节奏的滴答声中,老宅里处处显示着过去的光阴,曾经的痕迹。住在其中,确实有时间放慢甚至倒流的感觉。现实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老宅能让人得到放松、得到安静、得到慰藉,这是它的独特魅力。
晚饭后,同住客栈的一对年轻夫妻邀请我们和李老板喝茶,没曾想演变成了一场饶有兴味的斗茶活动。他们自带茶叶和茶具,沏茶颇有专业范儿。那妻子拿出一小纸袋茶叶,说这是白茶,刚从安吉买来的,因是小年,成色不够好,就算尝个新吧。喝了一小口,淡淡的,没啥滋味。李老板急忙站起来说,我有好茶,请各位品尝。他拿来的也是一小纸袋茶,叫金骏眉,说是武夷山桐木关产的,绝对正宗。那妻子接过来看了看,然后手法娴熟地洗茶、温杯、斟茶。她率先闻香气,再尝茶水,微微一笑地说,这茶不是桐木关产的!李老板一听挂不住脸了,何以见得?这么一小袋就花了一百元那!那妻子并不直接回答,从手提包中又拿出一个小纸袋:正山小种茶。她说这茶论名气不如金骏眉,但尝尝看。冲出来的茶汤红亮,口感极佳。原来他们是茶商,专门采购各种名茶,只一个回合便打败了李老板。随后,各自拿出手中的茶叶来品尝。原来红茶和绿茶各有分支,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和口感都不一样,复杂得很那。听她逐个点评,左一杯,右一盏,从华灯初放一直喝到灯火阑珊,竟如醉酒一般。
斗茶期间,李老板介绍了窗外的百间楼,故事极为传奇,版本也很多。说明朝时有个礼部尚书叫董纷,他把女儿嫁到南浔,并陪送一百个丫鬟。他要求每个丫鬟都要有自己的楼房住,也就是要有一百楼。可是,谁家有百间楼啊,现盖得花多少钱那,再说也来不及呀!于是,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董尚书自己出钱顺河起楼一百间,一个是亲家公不仅立马照办,还用十里红妆的形式迎娶儿媳妇。李老板倾向后一种,咱南浔人就是有钱,不然董尚书怎能把女儿嫁到这水乡小镇。“留荫庐”位列于百间楼群中间,虽然不是同期建筑,却与之和谐相处。李老板接说,你们可别小看了百间楼前那些晒太阳的老头,摘菜叶的老太太。其中,有些人是从上海来的富翁、富婆。他们把南浔看成是上海的后花园,就喜欢在这里休闲、发呆、养生。李老板还谈到,南浔景区坚持修旧如旧,维持原貌,不开发,不收费,因此才被称为水乡封面、古镇头牌。许多人就冲这一点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小住。听他这么一说,我们都觉得明天可得仔细地走一走、看一看。
早上,红日冉冉升起,河水闪闪发光,古镇露出了真容,犹如水墨画一般富有意境。“百度百科”对南浔古镇是这样介绍的:“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地处江浙两省交界处。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合璧的江南古镇。”“古镇以南市河、东市河、宝善河构成的十字河为骨架,其间又有许多河流纵横交错,街和民居沿河分布,随河而走,以南东街、南西街为串联,构成了十字形格局,街巷肌理完整,河道水系基本保存。十字河两岸形成商业街道,既有傍水筑宇、沿河成街的江南水乡风貌,又有众多高品质的私家大宅和江南园林,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与大宅园林交相辉映的街区特色。”
南浔古镇以盛产辑里湖丝闻名,富甲一方,人文丰富,中西合璧,是其突出的特点。南浔的富商们有着“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之别称。财产达到千万两白银以上的称之曰“象”,即使是“狗”级富豪也得有一百万两以上的白银才够资格。中国的传统是有了钱便建房、修路、藏书和供儿女读书。富裕了两千多年的南浔会是个啥模样,使劲想像也想不出来。游客在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张石铭旧宅、刘氏梯号、求恕里、百间楼等建筑遗存中,瞪大了眼睛,惊掉了下巴,只剩下羡慕嫉妒恨啦!
信步走来,河边有乌瓦粉墙的骑楼式建筑,大小相同,样式一致,用卷洞门串联起来,楼门前都有美人靠长椅。山墙、廊檐、石桥、木椅倒映在河水之中,构成水乡特有的长轴画卷。信步其中,看到有个“洗粉兜巷”的标牌。这名字怪怪的,莫非有什么特殊的故事?行进中,看到一片菜地,种的是小青菜,但菜叶的边缘有细细的锯齿形,叶面上起皱,脉络如花纹。一位老者走了过来,便向他请教。他说,这是当地的一种特产,叫绣花锦菜。只长在这方圆十里之内,十里之外就变种,有形而无香。此菜炒熟后依旧碧绿,有清香之味,口感软糯。以严冬霜打后的菜为最佳,你们来的正是时候。
我们又向老者请教“洗粉兜巷”名的来历。他说,这个巷名与这个菜名有关。传说春秋时,吴国大败越国后,越王勾践为了复国,选美人西施送给夫差,意在使他沉迷于美色之中。西施出生在诸暨苎萝村(今诸暨市城南浣纱村),天生美貌,秀媚无比,常浣于溪,鱼儿见了她立即沉入水底,因此被誉为有沉鱼之貌。西施来到越国与吴国的边境南浔住了下来,明天便去吴国了。晨起,送行的人为西施精心地梳洗打扮。西施不想离开家乡,更不想嫁给残暴的吴王。她来到河边,用水洗净脸上的胭脂,准备投河自尽。范蠡洞察了西施的心事,立即予以制止。他劝道,你此去吴国肩负着施用“美人计”的重任。你用美色迷惑住吴王,使他不理朝政,越国就有了图强和报仇的机会。越王勾践正在卧薪尝胆,越国一定会复兴。西施恍然大悟,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百姓用西施洗过脸的河水浇灌小青菜,没几天叶面发生变化,有了锯齿,起了皱纹,取名为“绣花锦菜”。同时,把西施洗脸的巷口起名为“洗粉兜巷”。
这虽然是个传说,但“洗粉兜巷”和“绣花锦菜”却是真实的存在,反映着当地人对西施的尊敬和缅怀。此时此刻,眼前仿佛出现西施蹲在巷口的河埠上洗脸的样子,满怀离愁,满腔悲愤,前思后想,终下决心。千斤重担压在她这个小女子的肩上,她最后的选择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她深明大义,为了族群的利益,甘愿作出自我牺牲。这里虽然没有王昭君的“青冢”让人仰望,却有“绣花锦菜”让人难忘。我们正在沉思之中,老者以为我们不相信他的话,又补充道,这是祖辈传下来的说法,不然为啥换个地方就没了这种味道?你们可以去附近的饭店尝一尝,然后再换个地方试一试。
老者的这个提议正中下怀,必须亲口尝尝味道才能信其为真。中午时分,按照老者的指点,步入一间土菜馆。小店不大,窗明几亮,木制的桌椅一看就有些年份了。老板笑盈盈地招呼我们落座,问想吃点啥。我们迫不急待地问:有“绣花锦菜”吗?老板惊讶地瞪大眼睛,你们外地人怎么知道“绣花锦菜”!我们一挥手,不用介绍,有关故事已经听说了。老板连声说好,那我们南浔还有其它几样土菜,都给你们尝一尝好啦!他边说边转身去安排。不一会儿,他手脚麻利地在小小的四方桌上摆了好几盘菜。今天客人不多,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这就是清炒“绣花锦菜”,软糯无丝,清甜爽口,离开南浔绝对吃不到!这是蚕豆煲,这是莴笋丝,这是浔蹄,都是我们当地的美味,再给你们上一瓶已经温好的浔酒!夹上一筷子“绣花锦菜”,果然不同一般的小青菜,又香又糯。后来再去,由于季节或地点不对,还真没了先前的口感。尽管可以从土壤学和植物学的角度,找到这种菜生长的主要原因。但,我们宁愿相信老者的话是真的,因为西施不仅外表美丽,心灵更美丽!
西施后面的故事,我们可以接续下去。她到了吴国都城姑苏后,夫差如获至宝,专门为她建造了表演歌舞和宴饮取乐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便为其筑“响屐廊”。由于运送的木材太多,河道都被堵死了,至今在苏州的吴中区留下“香溪”的河名和“木渎”的地名。越国通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上下同心,军民同德,终于强大起来,经过笠泽和姑苏之战,打败了吴国,一雪前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范蠡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不接受越王的封赏。他携西施泛舟五湖,最后隐居在山东定陶,通过经商成为后世景仰的商圣“陶朱公”。西施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后,再也没有回到她的家乡诸暨。但,诸暨和南浔没有忘记她,汉族人也没有忘记她,把她列为四大美人之首,传颂千年。
悠久、本真、古朴的南浔古镇呦,在你的河道上、小巷中和老宅里,蕴藏着许多文物、美味、传说和故事,展现着古镇的风情,永为水乡的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