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和母亲一起去大姑家。前一段时间大姑父刚去世了,或许是想着大姑孤身一人过日子,心里有所惦记吧。
早上翻手机,中元节的话题不时撞击视线,才猛然醒悟,莫不是另一个世界的母亲在提醒着我?其实,我们当地习俗的祭奠日子中是不含中元节的。一年只有清明和十月一两个祭奠先祖的日子。还有过年的时候,把先人的牌位摆出来,在家里供奉祭祀,享受一日三餐的烟火气。
这段时间,我一直饱受精神内耗折磨,努力了这么多年还是一事无成,哪哪都不如意。到了别人该退休的年龄,自己的奋斗还遥遥无期。 步入五十多岁的我,面对工作机会的不断减少,犹如一艘在茫茫大海中失去风向的帆船,漂泊不定,不知所措。心中满是焦虑与不安。
而母亲在我这个年龄,承受的压力远远比我大的多。那时,父亲脑梗导致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爷爷奶奶年事已高需要照顾、妹妹中专刚毕业、弟弟才上高中,除此之外,家里还有七八亩责任田需要她打理。现在想起来,我不知道当时的母亲是怎样度过那些不堪的日子。
有过当兵经历的父亲,对个人卫生特别讲究。即便是患病后生活不能自理,但他的卫生标准也丝毫不能降低。犹记得,遇到“农时不等人”的大忙季节,在地里累了一天的母亲,只想弄口吃的,赶快休息。但父亲每晚睡觉前的三件套:刷牙、洗脸、洗脚,一样也不能少。就连邻居看到后就说,我们正常人一到“争秋夺麦”的农忙季节,甚至几天都顾不上洗脸。你在家里也不用那么讲究啊,风英(母亲的名字)真的不容易!让她能歇一会是一会吧。可因为患病性情大变的父亲全然听不到心里。
年老的奶奶患有阿尔茨海默症。有一年,除夕前一天,母亲正在为过年忙碌着。奶奶大小便失禁,屎尿弄了一炕。意识清醒的间歇,她把弄脏的被褥都拆了口子扔到了地上。母亲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赶紧拆洗这些被褥(因为我们那里有一个风俗,正月里忌讳拆洗被褥)。那时候家里没有洗衣机,腊月天里,母亲冒着寒冷,在院里清洗这些被褥,双手被冻得通红。洗完后,又连夜在炉火上烤干,及时缝好。
弟弟大学毕业后,顺利考上了研究生。家里出了一个村里屈指可数的研究生本来是一件大喜事。但村里人看到母亲,无不担忧地说,不管怎么难,也要让孩子继续上学啊!他们是担心已经身心俱疲的母亲再也扛不住了,会阻止弟弟的求学之路。但母亲坚强地说,不管怎么难,我也会让孩子读书的。
为了庄稼有个好收成,提高家里的经济收入,母亲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土地上。她坚信“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每一块田地都被她精心侍弄、每一颗秧苗都被她用心善待。“锄头上有水也有火”是母亲的口头禅(锄头上有水是指锄地可以切断土地表层的毛细孔,从而减少水分的蒸发;锄头下有火是指松土可以保持地温,利于庄稼生长)。我们家的每一块责任田都被母亲锄了一遍又一遍,整块地里几乎看不到一颗杂草,土地松软透气,庄稼也都长得特别好。我们村里的一个退休老教师曾说,哪天天气最热、哪天天气凉快,风英最有发言权!因为乡亲们去地里干活都会从他家门口经过,而母亲永远是去得最早,回来最晚的那一个!
这样的日子一直到奶奶去世,后来父亲去世、爷爷去世,弟弟研究生毕业、结婚,差不多近十年时间。母亲用羸弱的双肩完成了一家三代人的一件件大事,也在乡亲们口中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相比于母亲,我现在的焦虑和不安是不是矫情啊?其实想一想,自己完全没有母亲当时那么多负担:儿子在工作4年之后,凭着自己的努力,即将步入北京一所985大学开启读研生活;老公有自己的一份事业,无需我的操心;而在农村种地养鸡二十余年的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能有机会走进帝都,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当下生活安好,心无所骛,珍惜当下的宁静,静候未来的繁花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