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仲夏,在箕峰有一种误入普陀山南海观音紫竹林中的感觉。
七月的箕峰,蝉们如眷恋故乡一样念着这座峰,不是独吟,就是合唱,每一种音符都是讴歌时光的美好。阳光透过叶缝,整个箕峰犹如着上华丽的霓裳。随着满山的虫鸣,箕峰就进入打坐修禅的时刻。
五里溪是以峰顶高山草甸为源,沿峰脊向下,自然成溪。它以自己特有方式演奏高山流水,其音如古筝,筝之乐由峰顶而起,随风穿山,让山竹静听。若是游人沿溪拾阶而上,加之溪边成林修竹,遮天蔽日,那种悠然之雅趣又岂是神仙能比?
绿色、红色、古色,箕峰打的就是生态旅游这一品牌。箕峰集竹林、山间五里溪、高山草甸、千年古柳,道、佛、儒教“三教”古遗址,及红军密道、红军洞、三女跳崖等红土地于一体。行走在这样的境地,得“三色”沐浴,心灵自然净化脱俗、开朗舒畅。
青山翠竹,溪涧绿水,自然就会有梦境。羊狮幕镇正是一个有梦境的乡镇。它枕着五里溪、武功山大峡谷,在灯火与星光互映里,仿佛就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近些年,羊狮幕镇在乡党委的带领下破旧立新,依托生态旅游为品牌打造了羊狮幕景区、箕峰景区,建设了旅游民宿,盘活生态资源,让乡民们实现了富裕的梦想。
石径通峰顶,与山水树木鸟虫古迹相遇、相交,蒙在心灵上的俗尘便会脱落禅化,通透与豁达会在与山水交流中修得。来箕峰,赏的是景,修的是禅。
沿五里溪向上,寻着快登天庭、五显祠、万寿宫等古遗址向峰顶而登,我们仿佛就是一群客居异乡的游子来寻访自己的祖先,或是求学之子来探寻生之道、人之道的。隐身于箕峰的古遗址,它们依溪而立相迎着我们,以疮痍之容凝视着我们,那一刻,我有些伤感。待望见不少匠人们忙碌的身影,我相信所有的古遗址都会恢复它们曾经辉煌的模样,它们都将为世人敞开神秘之门。尽管它们是历史,但它们也是这片土地滋生出来的,终将属于人类。
(二)
仲夏,阳光是炙热的,在箕峰里光景宛如五月。阳光是通过叶隙挤进来的,在石上、清泉里、枝干上、叶片中留光,满目都是斑斓的光点,为箕峰收纳的古遗址增添了神秘色彩,箕峰也就更加美了。
是的,箕峰是美的,美在她的绿,美在她的古,美在她的红。
箕峰是绿的。峰顶满绿的高山草甸。蓝天白云下,绿绿的草穿云入雾,碧波漾漾。人在期间,踏着绿波而行,呼吸高山清甜的空气,犹如在人间仙境,一种浩瀚的壮丽就在心中涌起。峰中的绿树竹林,永远是常青的,每一点绿都是朴实的,不妖不娆;每一点绿都是颤动的生命,让人感动。它们乐观积极向上,哪怕是风雨折了腰,弯曲着依然向上。它们一代又一代固守着这里每一寸土,坚贞不移。“三瑶池”(即仙露池、甘露池、甘霖池)储天地之甘露,碧波荡漾,宛如镶嵌在箕峰的三面镜子。彩云入镜,美不可言。尤为神奇的是三池常年不枯,玉水漾漾,掬水沐脸,便神清气爽。
箕峰是古的。枚不胜举的古遗址,每一处都会让想象展翅飞翔。千年银杏旁的五显祠,中间三层石阶,两边各十几层石阶,预示着吉吉高。联结古今山水的朝圣桥、聚仙桥、赐福桥,桥桥都有经典故事。坐落在箕峰中万寿宫、太极宫、广济宫、茶园庵、玉皇殿,宫宫殿庵都是禅修圣地。滋润箕峰的福泉、慧泉,泉泉都显福灵与智慧。镶嵌在箕峰的得玄亭、得祥亭、得霞亭,亭亭都有玄学的意境。点缀箕峰的学道台、士道台、师道台,台台都现尊师重教、奋学向远之意。赦书碑、赦书阁、金炉浮香每一处都彰显昔日的辉煌。遇见了,总想去触摸遗址的深处,总想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总想静坐下来与它们好好交流。
箕峰是红的。满峰的红杜鹃,鲜艳夺目,蔚然壮观,谁遇见都会赞不绝口。红军密道,是生之道、革命之道、成功之道。红军洞,收纳战士,是战士安身之洞,多少革命火种就在这里点燃。陈毅在箕峰笔墨绘神奇。为救乡亲“三女”(李发姑、刘断英、郁怡花)英勇跳崖。
高高的箕峰,处处是景,景景有典,典典出奇。竹木为词、山水为曲,云雾为修辞,古遗址是经典,怎一个风景胜地可赞颂。
(三)
斑斓的色彩在箕峰灿烂,一路走,一路赏,心欢喜海欣悦。悦目的景,让人留恋。赏心的故事,让人神奇。
五里的古筝,曲曲悠远;山间的虫鸣,声声有情。无数的历史人物在漫漫长河里浮出水面。诗人刘阳在迎仙桥上吟诗:“仙翁何处白云飞,闲倚阑干望未归。壑转白龙时出没,竹摇翠鳳影依微。”张祉见迎仙桥情不自禁吟叹:“乾坤何处得闲人,我却偷闲占此津。嶂合不知三伏暑,鸟啼长似四时春。”南朝陈武帝率军进山,武公真人出谋平定侯景之乱。葛真人为民造福。文天祥父亲上山求嗣。徐霞客徒步走箕峰。陈毅元帅上箕峰。弹指间,灰飞烟灭,神的传说扬四海。
箕峰“三教”合一,成了引领世人树立积极进取、建功立业、顺其自然、自我完善、慈爱众生、无私奉献的人生观,是普度众生讲究仁义礼智信,悟道养德、自然本分、淡名利,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运用智慧实现心灵安定。
是的,活着就是福,能常在山水间行走,那就是趣。见山水能有所悟,那就是修禅。箕峰是景,赏景参禅,那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山水是知音。这个仲夏,我怀揣着美好上箕峰,现又怀揣着箕峰向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