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了红桃,又怨芭蕉,怨来怨去怨春宵。”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年龄还小,羡慕古人连抱怨都显得那么优雅。后来又读到“忽见陌头杨柳绿,悔教夫婿觅封侯”,虽然已经是青年了,但还是喜欢婉约。人到中年时,我竟然欣赏起“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声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因为这时我更喜欢直接。

  其实,抱怨自古有之,今天尤甚!从小就听老妈抱怨这抱怨那,一直到现在,连绵不绝,一泻千里。可看到昔日同窗以及至交好友投来羡慕的目光,我才感到能够听老妈抱怨,也是一件幸福的事。这时再听老婆的抱怨,甚至是河东狮吼,便不会觉得烦了,犹如唱歌一般。只有女儿的抱怨才是那么直接,不是一个“哼”,就是直呼“老赵”。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的我,感到“洒向人间都是怨”。抱怨好像是空气、阳光和雨露一样,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不然怎么会有怨声载道,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呢?真的是“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人啊,还是任劳任怨的好呀!

  什么是抱怨?顾名思义,抱怨就是埋怨,责怪。因为心中有不满,但是还没有达到恨和怒的程度。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当我们抱怨世界阴暗时,恰恰是自己的内心蒙了尘。在光明中,黑暗的一切问题就不存在了。可在光明中,必然会有阴影,遗憾的是有的人只看到了阴影,并且捕风捉影,如影随形。真希望每个人都能点一盏心灯,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还没有阴影。

  我给抱怨做了一下分类,不一定准确和全面,仅供参考。根据心境的不同,抱怨分为内抱怨和外抱怨。根据时间的不同,抱怨分为偶尔抱怨和长期抱怨。根据成长经历的不同,抱怨分为抱怨过去、抱怨现在、抱怨未来。根据意识的不同,抱怨分为有意识抱怨、无意识抱怨和前意识抱怨。根据对象的不同,抱怨主要分为怨自己和怨其他。怨其他又分为怨人、怨事、怨物(包括情)。根据方式的不同,抱怨分为语言抱怨和行为抱怨。语言抱怨又分为口语抱怨和书面语抱怨。

  抱怨的危害其实是很大的。《怨、恨、怒、恼、烦是五脏患病的根源》中说:“怨、恨、怒、恼、烦是人类的五种不良情绪,这五种不良情绪可以产生五种不同的毒素,直接使五脏中毒,让五脏功能失调,百病丛生!”这也和我国的中医理论相印证——怨伤脾。怨会造成胃脘疼闷、胀饱、噎膈、上吐下泻、胃虚、胃炎、胃溃疡、胃黏膜脱落,甚至胃癌等疾病。佛教认为贪嗔痴慢疑惑是五毒,而怨是其中的嗔恨,也有愚痴的成分。抱怨的人也是不懂感恩的人,一个不懂感恩的人,同样得不到万物恩的回馈。我在网上读到过一段话觉得很有道理,抄录如下以飨读者:一、抱怨是丧志之始。二、抱怨是结仇之源。三、抱怨是败德之行。四、抱怨是造业之因。

  我个人认为抱怨也有好处,因为不满足,说明还有上进心。问题的关键是不能仅仅停留在抱怨上。又比如女人经常抱怨,所以能够减轻心里的压力,这也是女人比男人寿命长的原因。抑郁症是因为不会抱怨自我压抑的结果。老婆向老公适度的抱怨,那也是撒娇的一种表现,往往是撒娇的女人很好命。关键不在于抱怨,而是如何抱怨,适度抱怨。就像我老婆,只要睁开眼睛一天就不闲着,一边唱歌一边收拾花草,一边唱歌一边收拾家务,一边唱歌一边做饭做菜,甚至在厕所里也不忘了唱歌,你们说烦不烦人?我女儿听说了这件事,直接在网上说,“老赵,你是不是烧的?”你们说这能怪我抱怨吗?看来我的家庭地位啊,真是买个茶壶打断把——别提了。

  抱怨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是社会生活节奏变快,生活压力变大,有时也会遇到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对待,得不到别人(尤其是领导)的理解、认可和赏识。而自己又不会排解压抑情绪。其次是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不美满,对自己的事业不满意。尤其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事业又是爬坡期,真的是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第三、情绪调节。从某种角度说,每个人都有心理疾病,只不过轻重缓急不同。现在人的情绪压力太大,很难得到宣泄和释放。第四、遗传因素。主要是指抑郁症,精神病之类的。当然也可以包括原生家庭所造成的心理创伤以及习惯影响等等。网络上介绍说患抑郁症的人控制不住情绪,喜欢抱怨的人也是这样。有的人以为把情绪发泄出去就能得到缓解,如果养成习惯反而更加加重抑郁的情绪。正应了李白的一句古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也符合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佛教里也有个类似的故事,牛车不走,是打牛还是打车?又是谁去打呢?

  现在是最好的时代,更是“理论”横行的时代,有心的读者可以在网络上搜一搜比比皆是,我希望能抱着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态度最好。我就曾读过许多理论,其中有一个空船理论。后来竟然发现这个理论是出口转内销。什么是“空船理论”?《庄子·山木》篇里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候,前面一只船正要撞过来。这个人喊了好几声没有人回应,于是破口大骂前面开船的人不长眼。结果撞上来的竟是一只空船,于是刚才怒气冲冲的人,一下子怒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就是著名的“空船理论”。你会发现,生气与不生气,取决于撞来的船上有没有人!其实这是一个寓言故事,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态度决定看法,看法决定了做法,做法指导了行为,行为导致了结果,而这结果,印证了一个人的格局和境界。就像人人都会有情绪,有时候也会闹些小情绪,而这些情绪,往往是来源于一些我们的不认同,看不惯的事情。当事过境迁,静下心来的时候,我们便觉得不过如此,甚至都觉得好笑。王阳明说:“天下无心外之物。”这里所说的物并不仅仅是指具体的事或物件。明明是相同的一件事,但在两个人眼中呈现出的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所以我们人生的快乐不取决于事物,而取决于心,或者说是对事物的看法和心态,也叫做“观”。有些高人,活得云淡风轻,只专注自己,只关注当下,从不会被外界所扰。心态好的人,事事都顺,心态不好的人,好事也会变成坏事。看来真的是心态决定命运!

  如何才能减少抱怨呢?无外乎开源和节流两项。《论语》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说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其实也没必要责备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足矣!但却有必要少责备别人。一勺盐用汤匙吃很咸,放在碗里就淡了很多,放在盆里,放在井里,放在江河湖海里,又会怎样呢?另外,答应别人的事就不要抱怨,抱怨的事就不要答应。而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够清楚地分辨出什么事情可以答应,什么事情不可以答应。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