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一座城》,是王夫敏老师的又一本散文集,也是他创作的感悟,生命的留痕,怡情的抒怀,光阴的记录。该书分“乡里乡亲”、“龙蛇随笔”、“西域行歌”、“寻梦山水”四辑,全书共收录七十余篇文章,近20万字,率性真实,信手拈来,如涓涓清流,洁净和温情;又如和风细雨,至善而温暖。

  幽深寒夜,作者迷恋在医院踏雪寻梅的雅致里。在三年两个冬季照顾陪伴住院父亲的疲惫中,他几次走在病房楼的小院中,与梅花对话,与梅枝共舞,感喟“子欲孝而亲不在,树欲静而风不止”,希望自己的父亲,生命树常青。(《梅幽香更远》)

  仰望寒星,作者祈祷,岁月的沙漏里,一粒粒流走的是疾病、痛苦和阴冷,留下来的,是健康、美好和温暖。所以,他更珍惜陪伴父亲的岁月,同时,在爆竹声声辞旧岁的祈福中,期盼年味早点到来,因为“年味”,其实就是母亲的味道。(《“年味”就是母亲的味道》)阳春三月,作者走在西藏春天的田埂上。星月倒影,远山如黛,他的心情一如《美丽的格桑花开》。多年来,他仿佛是三毛笔下的旅人,攀过三山五岳,荡舟梦里水乡,游历七彩云南,品味醉美贵州,一切只为让自己的生命旅途精彩纷呈,留下印记。(《烟雨水乡江南梦》《走在南国的春天里》等)

  七月苦夏,作者站立运河桥西的红荷湿地前。梦里水乡百里荷,壮观景象让他迷恋赞叹不已,感慨万千。“在物欲横流,繁花迷乱的这个时代,有多少人还能出淤泥而不染,坚持自己的执着和追求?有多少人在功功名利率面前,还能够保持‘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高风亮节?”

  让读者体会夏天文字的,以《知了·童年·故乡》《七月方知春去 一晴才知夏深》《至爱七夕 等你一袭烟雨》等篇幅笔墨居多,作者怀揣文学的梦想,走在孜孜以求的路上一一展现馈赠读者的,是那些时光深处细腻的感受,弥足珍贵。

  秋风送爽,作者陷入重回故乡的追忆中。“母亲去世后,我和姐姐们就把父亲从村里接了出来,所以,故乡的老家房前屋后有些杂草丛生,只是,院落里的这片竹林,却愈加茂盛了。没有母亲的家,荒凉孤独,那份回到家的喜悦荡然无存,院落里,再也没有母亲的叨叨,还有哪飘香可口的饭菜了。”(《母亲的家常菜》)

  “儿时的梦想,如今都成笑谈,只有那浓浓的乡情,依然像村头小河边的缆绳,一头系着船一样漂泊的我,一头系着家乡的岸。”(《儿时的梦想》)

  对故乡、对亲人和乡情追忆的篇幅,还有《卷起煎饼想起娘》《过年,母亲在家等我》《父爱是一缕清风》《杏花开处是家乡》等二十几篇散文。唯有怀着深深眷恋的人,才能如此一步三叹,步步回头地表现乡情之美、亲情之美、自然之美、俗世之美。“醉在乡音里笑看春花秋月”,乡情是作者一种魂牵梦萦的情愫,也是本册文集中占比最多的篇幅。他仿佛是那个捕鱼采莲的农人,穿梭在摇曳的荷叶之间,摇橹而歌,无比虔诚地拾起一个个莲蓬,一如拾起一串串乡愁。(《梦里水乡十里荷》《七月方知春去,一晴才知夏深》)

  徐州作家冠乔说,“乡愁是文学永恒的命题,故乡是游子永远眷恋的皈依。”似水流年里,他们远去了,但是,每一幅作品里依然有一颗跳动的灵魂。

  在一座城的年华里,生活绽放的不仅是画意,还有饱满的果实。所有的过往,苦乐、丰盈和温暖,都是诗意和收获。作为作家、书法家、教育家、企业家,夫敏老师以一支笔,俯身拾起它们,因为,他决不忽视美,如同决不忽视挂满果实的秋天。


  (李继玲,徐州市作家协会顾问,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花开一座城》作者,王夫敏,由山西传媒集团·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