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别离五十载,她终于寻到了烈士丈夫的坟茔。然而,阴阳相聚的一刻,却陡然发现相邻的那座坟墓上,赫然篆刻着“刘法玉烈士之墓”的碑铭。

       那是她的名字!英雄的红军女战士刘法玉——一个活着的“烈士”,用50年颠沛流离、历尽艰辛的孜孜追寻,铸成了一道闪耀历史天空的血色传奇。

                                                                           

                                                   一

      “哒哒哒……”“轰隆隆……”机枪和炮弹的诡谲喧嚣响彻夜空。

       苍穹漆黑,山风冽冽,设置在山后的救护站篝火摇曳,伤员一拨拨地撤下来,红军女战士刘法玉和战友们正忙碌着给伤员包扎止血。1934年11月27日的夜战湘江渡口,即已昭示出这场红军长征以来最大战役的悲壮惨烈。

       这时,一支增援部队打山道上飞奔而过,战友钟三秀正抬手抺把额头的汗水,一张熟悉的面孔蓦然闪入眼帘,她不由惊呼一声:“咦——来发兄弟!”

       听到钟三秀呼唤的一霎那,赖来发也看见了俊俏的妻子,连忙闪出队伍,刘法玉怜惜地抚摸丈夫瘦削的脸庞,惊喜地问道:“你怎么也加入了红军?”  

       刘法玉1913年出生于江西兴国澄江村,自小做童养媳的经历让她成长得独立而坚韧。1932年春红军来到山村,刘法玉被选拔当了妇救会主任,她进入夜校学文习字,带领姐妹们做军鞋、筹军粮……1933年底毅然参加了红军。

       临行前的夜晚,刘法玉兴冲冲地回家辞别,丈夫赖来发见妻子穿上了红军服,不禁大吃一惊:当兵打仗是男人的事,你走了叫我咋办?刘法玉笑着回道:队伍上两口子红军多得去了,你胆小就在家待着,等胜利了我再来接你!

       刘法玉没想到,时隔不到一年,丈夫赖来发竟然也出现在了红军队伍里。此刻战场相逢,性格有些腼腆的赖来发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语气骄傲地说:你走没几天我就入了红军,我堂堂七尺男儿,可不能落在媳妇后面!

       那一瞬的刘法玉脸上绽开了灿烂笑容,但仅是瞬间,她就推了丈夫一把一一“快赶队伍去,别掉队了!”赖永发恋恋不舍地挠挠头,一溜小跑回到队伍中。

       这就是一对红军伉俪的烽火邂逅,一段久别重逢的熨心情话,令人强烈地感受到一份远离战火的圣洁。那一刻,飒飒山风把刘法玉莺歌般的声音刻进赖永发的心房,也刻在了苍莽绵延的土地上——“打仗得勇敢,我要你做英雄!”  

                                                                   

                                                    二

       战争淬炼赋予机智勇敢,1933年初,刘法玉调到红军福建医院任护理班长,战斗中总是她冒着炮火弹雨救治伤员,负伤也不下火线,当年底就入了党。 

       红军医院一位军医擅长草药疗伤,刘法玉跟在后面记下了不少方子。中央苏区遭到残酷封锁期间,军医又在敌机轰炸中不幸牺牲,刘法玉挺身而出,领着姐妹们采掘药草碾制药膏、烘焙药丸,缓解了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

       1934年10月,刘法玉被调回红三军团任救护班长,部队当夜就突然开拔,行军打仗本属常事,刘法玉并不知道这就是长征。随着隆冬到来,山野草木枯黄,药草难以辨识,刘法玉想到军医曾说过:应急情况下,石灰可作消炎之用。

       到下一站的宿营点,刘法玉立即找一间废弃老屋刮下一包石灰。可面对伤员时她又犹豫了,该用多大的剂量?又会有什么样的风险呢?她毅然拿起短刀走进树林里,正挽起袖子要割破手臂时,一个伤员冲上前夺下了刀子。

       年轻战士得知原委,跺着脚说:“那么多的伤员全指望着你哩,要试验也是让我来试!”说着抓起石灰撒在自己发炎的胳膊伤口上。强碱性的石灰一入伤口,溃烂处立刻冒出一丝烟气,烧灼疼痛让年轻战士禁不住手臂痉挛颤抖,刘法玉紧紧抓住他的手一迭声地追问:“怎么样?怎么样?要不要赶快拿水冲洗掉?”

       倔强的战士摇摇头说不碍事,我能坚持。时间在那会儿似乎流淌得特别缓慢,两小时间仿佛是半生的煎熬,发着高烧的伤员居然退了烧,溃烂的伤口也神奇般地结出了黑痂,因担心而紧张得直冒冷汗,刘法玉的衣裳竟然几乎湿透。

       于此,刘法玉身边又多出了一个外形精美的药匣,那是彝族房东大姐送给她的陪嫁首饰箧,里面满装着新出窑的石灰,既干净卫生,又能防风吹雨淋。此后艰难漫长的长征路上,这只“宝箧”跟随刘法玉跋山涉水,立下了赫赫功勋。

                                                            

                                                    三

       行军战斗的间隙,刘法玉会悄悄想念赖来发,想象着丈夫如何英勇坚强。然而,战争无时不在演绎悲欢离合,她不知道,那次前线的意外相逢,竟然就是他们生命中最后的温馨交融,更是信仰与情感最斑斓的碰撞共鸣。

       湘江战役后,红军大踏步西进。1935年4月中旬,红三军团挺进贵州境内,残阳如血的黄昏,担任前锋的红14团突然遭到敌人伏击。危急时刻,李天佑团长命令部队前锋改后卫,拼死阻击敌军,掩护主力部队迂回转移。

       战斗猝然打响,救护队在一块稻田里设置救护站,刘法玉爬上高高的垛堆,她要扯下秸秆铺成柔软的草垫,她不忍心让英雄们临牺牲还躺在湿冷的地上。突然,一架敌机俯冲扫射,刘法玉看见山岭上几个战士背着伤员飞奔而来,子弹在他们身上溅出一丛丛猩红的血花。

      “啊一一来发……”刘法玉突然惊呼着从垛堆上滚落下来,就在那瞬间,她看见中弹歪倒在路埂上的几个战士中,头一个就是她的丈夫赖来发。刘法玉不顾一切地奔过去跪在丈夫身旁,赖来发胸前留下了3个弹孔,殷红鲜血正汩汩涌出,双手仍紧攥着驮在肩上的营长的手,凝视片刻,她用手背轻轻擦去他脸上的鲜血和泥尘,然后抻直他皱巴的军衣,轻柔地合上他圆睁的双眸。

       这就是烽火战场上的生死诀别!尽管撕心裂肺般的疼痛壅塞胸腔,但刘法玉绝不让自己嚎啕大哭,只是任由两行悲怆泪水破闸般地肆意流淌。那瞬间,敌机再次俯冲投弹,爆炸震荡出一波波的地动山摇,刘法玉使劲抺了把泪水,又飞步奔向铺垫秸秆的稻田,因为伤员们正在等待救护,她的战斗仍然要继续!

       只是在救治伤员的间隙,刘法玉会抬头眺望一眼浸漫英雄鲜血的岭头,那个时候,她凄然而激愤的心中会陡然响起一声深深的叩问——“来发啊!你那至死犹睁的双眼,是否看见妻子同样在勇敢战斗着呢?”


                                                    四

       1935年5月初,红军抵达川西南,连续数月奔波作战的部队终于得到短暂休整。这期间,几支救护队整合组成了野战医院,名曰野战医院,其实就是在山坡上搭起草棚,排列几长溜的担架,伤员按内科、外科分类治疗。

       这天傍晚,刘法玉给一个腿伤战士洗消伤口,解开绷带时发现因伤口溃烂,整条腿变成了黑褐色。看着年轻战士痛苦的模样,想到很多伤员因药品匮乏而过早凋谢,刘法玉禁不住潸然泪下。钟三秀说玉姐,你也莫难过,不是说新药很快就送来吗?这当口指导员跑来说:快跟我去团部,团长要给你们交任务呢! 

       红13团团长彭雪枫赋予任务言简意赅:决定派你们俩去趟武汉,那里党的地下组织秘密筹措了一批药品,你们去找曹医生联络取药,务必速去速回。

       彭团长向来和霭乐观,此刻却剑眉紧蹙,表情严肃,那是成百上千的伤员命悬一线在牵动着年轻团长的心啊。刘法玉当即敬礼回答:坚决完成任务! 

       翌日清晨,刘法玉扮作回娘家的新媳妇,钟三秀扮作贴身丫鬟,两人搭乘木船顺江而下。沿途敌军哨卡重重,遇到盘查她们就塞上几块银元蒙混过关,十多天昼夜兼程抵达武汉市郊,趁夜进城找到了在刘家庙医院当院长的曹医生。

       孰料,就在取到药品走出巷口的一刻,一支敌军巡逻队突然从街角冒出,蛮横地截住三人强行盘查。情况危急,曹医生当即掏枪击毙打头的敌军。

     “砰——”枪声骤然打破清晨街头的宁静,刘法玉紧紧拽住肩上装满药品的包裹,她知道,这是曹医生不惜以牺牲自己来换取战友们脱险。

       然而,此时的武汉已被白色恐怖所笼罩,她俩刚奔出几步远,一辆载满着荷枪实弹军警的吉普车飞驶而至,刘法玉和钟三秀落入了敌手。就在两人被押上车的瞬间,身后一阵杂乱枪声响起,冒死掩护她们的曹医生倒在了血泊中。


                                                     五

       战争岁月残酷诡谲,尽管知道秘密任务光荣艰巨,因为身后有无数伤员在等待拯救,可刘法玉没曾想到,这趟远达三千里的深入虎穴,竟会成为她生命中的一个黑色拐点,带给她远超于牺牲的痛苦磨难。

       刘法玉二人被关进监牢,尽管遭到严刑拷打,但她们只说是受江湖贩子指使来取货,并不知晓取啥物。半年后,敌人决定对一批在押犯下毒手,地下党内线及时传递出情报,红军游击队迅速在通往刑场的山坳口伏击营救。

       枪声响起的瞬间,刘法玉发现押车敌军正趴在车厢前面朝外放枪。事不宜迟,她猛地撞了一下钟三秀,俩人纵身一跃跳下了卡车,尽管身边子弹飞蹿,但刘法玉仿佛听到内心迸发的呐喊——挣脱阴暗的樊笼,我要回到红军队伍里去!

       可就在骨碌碌滚下陡坡时,刘法玉的头磕在一块石头上当场昏厥,待她从剧痛中悠悠醒来,山坳口已是一片寂静,敌人仓惶遁逃,游击队也撤离了战场。  

       山间荆棘密布,浑身血迹斑斑的刘法玉咬牙起身,连唤了几声“三秀!三秀!”但四野惟有山风低鸣,不闻战友的回音,她挣扎着挪上公路翘首盼望,游击队却终究未再出现。傍晚时分,一个砍柴的山民把饥寒交迫的刘法玉带下了山。

       蛰居养伤的日子里,刘法玉心里无时不牵挂着队伍和战友,她委婉地托请山民打听红军行踪,似乎猜出她身份的山民默默点头,当晚就带回了红军在川鄂交界一带活动的消息。刘法玉喜出望外,第二天清晨就拄着根棍子向南出发。

       此时,敌军仍在对红军围追堵截,想到红军不会在一地停留太久,刘法玉心焦如焚,困了就靠在树上打个盹,醒来不管白天黑夜又继续赶路,就这样昼夜兼程赶到川鄂交界处,压根儿就没见着红军的影子。刘法玉索性直奔冕宁而去,待她历经千辛万苦赶到那里时,却得知红军早在一年前就已经挥师北上。


                                                      六

       此后的数年间,刘法玉穿梭奔波四川、湖北、青海、甘肃等省份,或夹在“麦客”行列中给财主家割麦充饥果腹,或跻身于纱厂女工队伍里打探红军的消息……尽管常常衣衫褴褛、饥寒交迫,但寻找队伍的信念丝毫不减。

       然而,每次找到红军宿营地,似乎都距离红军的开拔仅一步之遥。1945年深秋,长时间奔波加上饥饿摧残,流落到湖北老河口的刘法玉患上了伤寒病,幸亏一个叫张金玉的木匠及时帮助,她才得以挣脱死神的魔爪。

       待身体刚有复元,刘法玉心头那束火焰又升腾起来,便试探着向张木匠打听红军的消息。当听张金玉说老家来过红军时,顿时如黑暗中看到一道红日光芒,一把抓住他的手迫不及待地追问:你的老家在哪里?快带我去找红军!

       张金玉满脸困惑:我家在河南,红军是哪家子的队伍?刘法玉灵机一动说,红军就是共产党的队伍,我哥偷着跟红军队伍跑了,娘让我来寻他回家去。

       善良敦厚的张金玉竟然没再言语,翌日就带着刘法玉踏上了返乡的旅程,经过半个月辗转奔波,终于抵达河南镇平县黑龙集,结果却让刘法玉再次欲哭无泪,共产党的队伍已开拔东进。而此时,黑龙集上风声鹤唳,张金玉只能假称刘法玉是他在外娶的妻子,这才让操着一口南方口音的刘法玉躲过一劫。

       这时已是1946年的春天,刘法玉苦苦追寻的红军,已经经历了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直至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变迁。然而,远离革命队伍的刘法玉对此却一无所知,仍然在痴痴地圆着她执着的红军梦。

       从1935年到1946年,十多年间九死一生,可孜孜追寻的队伍始终没寻着。此时的刘法玉已是33岁,赖来发牺牲战场也已过去11年,而张金玉掏心扒肺地盼望她留下,刘法玉内心又何尝不知,思前想后,终于心一软与他成了亲。 


                                                      七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985年,当年的俊俏女兵已变成皓首老人,时光在静静地流逝,刘法玉也似乎已经心无波澜。然而,战争岁月毕竟给不屈生命烙上了鲜亮符号,那份血色传奇正默默等待着拂去尘埃时刻的到来。

       初秋的夜晚,黑龙集碾谷场上放映电影《大渡河》,附近村民都带着小板凳赶来观看。旷野寂静,稻花飘香,电影上激战的枪声、爆炸声在山峦间阵阵回荡,蓦地,一阵凄婉的啜泣声从观众中传出,乡亲们愕然望去,那是刘法玉老人。

       回家路上经过一座小山岗,刘法玉突然停下了脚步。儿子张丙显关切地问道:“妈,你咋了?”刘法玉没有回应,只是将目光投向南方的苍穹,那片瓦蓝的无垠夜空中,千万繁星正晶亮闪烁。

       儿子不知道,是银幕上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场景,陡然唤醒了母亲心底尘封数十年的遥远记忆。此刻的驻足凝望,犹如40多年前的跋涉追寻一样,是在思念那些英勇牺牲的战友,她坚信英雄们不会死去,他们正在天上遥望着她。

       回到家中,刘法玉让儿子端坐在自己面前,一五一十地述说了自己参加革命的前世今生。当说到武汉遇险落难、苦寻队伍11年的悲苦艰辛时,儿子禁不住紧抱着母亲失声痛哭:“妈妈!我受苦受难的妈妈啊,您是伟大的英雄!”

       此时,第二任丈夫张金玉已于两年多前去世,刘法玉沉吟片刻,对儿子说想回老家江西兴国去看看。儿子坚定地说,必须去!我陪着你一道去!

       数天后,刘法玉母子风尘仆仆回到革命老区兴国县。当这个身穿蓝布襟褂、黑布棉裤的银发老妇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来意后,民政局的同志顿时肃然起敬,他们迅速查到赖来发烈士的信息,并陪同老人前往烈士陵园。

       走进依山而筑的烈士陵园,刘法玉陡然怔住了,烈士墓群鳞次栉比,或环山逶迤,或沿坡起伏,横排竖直气势恢宏。老人用右手搭起凉篷远眺近望,内心情如潮涌,喃喃说道:“当年红军长征就是这个阵势,我寻到咱们的队伍啦!”


                                                     八

       山风呜咽,松涛如潮,那是一个令人肝肠寸断的时刻。

       当在烈士墓前看到赖来发的名字时,刘法玉猛然一下扑倒在墓台上,痛哭着用拳头捶着墓台,淤积心中数十年的思念与悲怆,刹那间喷涌而出——“来发呀,玉子来看你了,50年了,我寻队伍寻得好苦啊!”

       人们肃立默哀。蓦地,儿子惊呼一声:“妈,这块碑上怎会有你的名字呢?”

众人这才发现,紧邻着赖来发墓冢的那座烈士墓上,竟然镌刻着“刘法玉烈士之墓”的碑铭,而此刻老红军却活生生地站在自己的墓前。民政局的同志赶紧检讨工作粗疏了,一番来龙去脉的解释,再一次牵动老人的情感神经——

       时光回溯到50年前的那个晌午。刘法玉与钟三秀在山坳口跳车脱险后,因滚落陡坡受伤昏迷而失散,之后两人抱着同样的信念苦苦寻找红军,最终都未能归队而落脚在河南。           

      1956年,返回家乡的钟三秀,向有关部门详细讲述了当年随同刘法玉赴武汉执行秘密任务的情况,很快被落实了优抚政策。鉴于刘法玉始终杳无音信,有关部门分析她可能已经牺牲,因而在启动烈士陵园迁移建设中,特意将刘法玉与赖来发的墓冢并排相靠,以表达对烈士伉俪的崇高敬意。

       听说战友钟三秀尚在人世,而且经历了相同的颠沛苦难,惊喜交集的刘法玉再次潸然落泪。民政局的同志还告诉她,当年兴国县虽然只有23万人口,却有9.3万人参军参战,5万多人英勇牺牲,仅在长征途中就牺牲1.2万多人。

       当听到民政局同志说要帮她审核落实政策时,稍显佝偻的老人陡然挺直了腰杆说:”我不要国家照顾给待遇,我离开红军队伍已经50年,党从来就没有忘记过我,还把我记在这个革命的‘功劳薄’上,这是我一辈子的光荣!”

      那一刻阳光明媚,银发飘忽的刘法玉手指着宏大的烈士墓群,话语清晰而笃定,那缕久违的刚毅再次回归眼神中,一如当年战场救护时的英姿飒爽。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