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中,在福州较远的郊区设有一个北峰分校。学农,是上个世纪70年代,学校在不同的时间,组织初高中年级的学生们去分校或农村参加生产劳动的社会实践活动。

  1971年,我们班级也去了一次北峰分校,参加了分校的生产劳动活动。

  清晨,在一面红旗的引导下,我们学生队伍,以学军(部队)拉练的形式,自带干粮,背着背包,手拎着五颜六色的网兜里面装着脸盆等生活用品。步行,从学校大门出发,学生队伍穿过了喧嚣的市区向着北峰方向行进,一路翻山越岭,一路艰辛,这支队伍是早上8点出发到傍晚4点多钟才到达北峰分校。

  福州一中的分校,位于北峰山间的比较平坦的地方,还有几座简陋的房子,那就是我们学生们来分校的居住地了。校舍,四面环山,有一条小溪流水从山间潺潺流过,环山是一片竹林和杂乱次林层,空气清新,还真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啊。

  北岭位于福建福州北郊,旧称大、小北岭,亦称北峰。北岭山峦平地拔起,连绵不断,蜿蜒环绕,为市区的天然屏障。北岭的莲花峰、板桥、降虎寨、梧桐山等处。地形或两峰夹峙,或傍山临谷,地势异常险峻。北峰是福州远郊的山区,公路盘旋缭绕。福州各中学的北峰分校在北峰又是星罗棋布。分校的校舍都是简陋的土木结构房,四周群山环抱,各方面的条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艰苦的。

  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对学生们的生活劳动都是悉心照料,吃饭不用愁。学生们居住在简易的房子里,生活环境较差,伙食以地瓜米粥为主。生活在城市的同学们第一次统一参加这样的劳动生活新鲜感十足。

  第二天,早晨。同学们就开始了第一次的劳动,任务是放火烧荒山。 同学们在分校的老师的组织下,每人领到一把柴刀,一副手套后来到一处比较平整的山坡,这时的同学队伍就像一条长蛇阵,同学站稳后,往下一看,山坳里是一片杂乱次林层间还生长着野生茂密的小树,茅草等杂草,妥妥的一大片未开垦的山坡地。

  分校老师手指着山坳说:“同学们,今天,咱们的任务就是从山坡上用柴刀往山坡下砍掉所有的植被,往山下推,形成合围,点火烧荒前,同学们一定要把自己砍过植被往山下清理干净,然后,大家撤到山坡上,要不然,山火会顺着植被往上坡烧,跑火,山火蔓延会发生火灾的。”接着老师从山坡往山下,弯着腰,一手往下压着植被(小树或杂草)挥动柴刀示范着一刀一刀地砍倒植被的同时手脚并用地往山坡下处理植被,不长的时间山坡上的植被就被老师砍出一条二十多米宽的防火隔离带,防止在山坳里放火期间,燃烧的植被或茅草顺着没处理干净的植被往山坡上跑火引起山火的火灾。

  分校老师示范讲解完毕,让各班的老师把同学们分散到不同的地段,在各自的位置上开始各自为战。同学们分布的“长蛇阵”把整个山坡包围的严严实实了,老师秒变成了“巡逻兵”,他们负责检查督促植被遗落的情况。同学们模仿着老师砍植被的示范动作,有模有样地左手把住植被,右手挥动着手中的柴刀,手起刀落,刀刀都能砍在小树根上,不大功夫就砍出了一片防火隔离带,还顺手把砍下来的小树枝、茅草不断地向山下推进。抬头四周环视一下,只见,山坳坡上的植被就像人的头发被理发师用剃刀剃过一样,黑白分明。原来,生长在山坡上的植被都被砍掉了,山地露出来的是腐烂的杂草,树叶形成的腐质土,两脚踩在山坡上,有一种松软或硌脚(被砍断的树根茬)的感觉。

  开荒时,山坳里的昆虫也不少,比如马蜂,黑黄褐色相间,定居在树枝间的的马蜂窝被砍掉了,马蜂,顿时,蜂拥而起,漫天飞舞。蜂窝落地后的瞬间,马蜂飞起就像成群的轰炸机群在空中盘旋,向周边的同学们发起了猛烈的俯冲攻击,瞬间,不少同学的头,脸、胳膊就被马蜂尾针刺蜇着了,随即发出了喊叫声并本能地捂着脸,弯着腰向山坡跑去躲避。学生喊叫的声音引起了老师们的注意,急忙赶赴现场采取措施控制局面:一是让学生们就地卧倒或蹲下,二是告诉同学们用马上脱下衣服包住头保护面部,三是组织带火柴的老师找来一些干茅草点燃后,再压上一些茅草,湿土。顿时,草堆上四处冒出的浓烟腾空升而起,有效地冲散了疯狂俯冲攻击人类的马蜂群,一场人蜂大战就在这烟火渐渐散去中无声无息结束并控制住了成群马蜂袭扰心惊胆颤的同学们的局面。

  部分被马蜂蜇着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小溪边,先用溪水清洗一下,用肥皂涂抹一番,再用溪水冷却冲洗,从衣服兜里掏出清凉油涂抹上,一阵凉爽的感觉。这一套凉水加清凉油处置的方法下来,被马蜂针蜇到部位疼痛感似乎缓解一些。通过简单处置后的同学们,“轻伤不下火线”陆陆续续地回到自己干活的位置,继续挥动柴刀打隔离带。山坳上,不只有马蜂来捣乱,还有老鼠、蛇也会时不时地窜出来,把正在干活的同学吓一大跳。

  下午,经过同学们的努力劳作,打隔离带的任务完成了。同学们陆续来到山顶休息,顿时也感到身子骨像散会架子似的。

  开始烧荒之前,老师利用这段时间认真地点名清点一下各班的人数,在确保一个人都不少的情况下,老师们在山坡上,拿着已准备好的火把分散到山坡的四周,在一阵急促的哨声中,只见老师弯腰点燃了自己跟前的茅草堆,随着一阵阵噼噼啪啪的燃烧声。山坳,被点燃的小树和草燃烧了起来,由小变大的熊熊烈火。同学们,见此情景都不由自主向后退几步站稳。 随着火势不断向下蔓延,升腾起了滚滚的浓烟;不长时间浓烟,烈火笼罩着山坳,同学们立刻感到了烈火的炽烤感觉但依然原地不动地手拿着打火的树枝密切观注着燃烧的火情。

  突然,一处同学发出了尖叫声,原来,山坳里的蛇和老鼠被烈火的炽热烧烤得受不了啦,向着山坡、山顶四处乱窜逃离火场,吓着了十分专注负责观察火情的同学。老师顺着学生的叫喊声,看到了窜出来的蛇、老鼠窜到了跟前,立刻准挥动铁锹和同学们一起准确奋力把蛇和老鼠就地拍死。相隔不远处的同学们见到此情景,顿时,欢呼雀跃,伴随着欢笑声,劳作的辛苦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烧荒过后的山地,时不时地有几处在冒着生烟,老师巡查来到了残火跟前,随手用铁锹挖几锹湿土将余火打灭掩埋不留一点火星,杜绝火灾隐患。

  现在,展现在师生们眼前的是一片黑灰色的山坳,大火燃烧的透彻啊,同学们的头发上、衣服的肩膀上都飘落着灰白色草星星点点的草木灰,衣服里透出那熏人的汗味夹杂着烟熏过的草木灰气味。

  清晨,师生们再次来到了山坡,满山旷野弥漫着烧荒过后烟熏的气味,来时的清新空气已荡然无存。原来,绿色的山坳已经在师生们奋力改造后变成了一片烧过荒待开垦的处女地。

  休息时间,同学们陆续来到小溪边。女同学或站着或蹲着侧着身子低头用清澈的溪水洗头发;男同学蹲在不远处的小溪水旁,双手捧着溪水撩在脸上,黑灰顺着指缝间流淌,撩上几把水就抹去了脸上的灰尘。勤快一点的同学就势脱下衣服用小溪水搓洗;淘气一点的同学,脱下鞋子,放在溪边,展开双臂,光脚一步一歪地踩着硌脚的石头走进溪水中间坏笑地弯腰用双手向着溪边的同学不断撩水,而溪边遭到“袭击”的同学则弯下腰,捡起溪边的小石头投入水中,溅起的水花溅湿了水中同学的裤子,顿时,溪水边响起一阵又一阵的欢声笑语,溪水冲掉了同学们一天的劳作的辛苦,伴随着的是同学们忘情的嬉闹和欢乐。

  这些在都市长大的同学们,对从未见过现在又亲身经历了烧荒的体验都很高兴,这情景也许会在同学们的记忆中悄然地划过,但在同学们人生中这样的经历是不多的。

  一把山火烧出了土地。今天的任务是开荒种地。向荒山要粮是当时最有力的口号!同学们去仓库,每人领取一把锄头来到烧荒地,分校老师用锄头做了开荒起垄的示范动作后,满山遍野得同学们学着老师开荒,起垄的样子,挥动着锄头,这场面还真有点就像当年八路军在延安开垦南泥湾。

  北峰分校的荒山,虽然是过火了,但同学们每一锄头刨下去,还是很费劲的,地下的树根,茅草盘根错节很坚固,时不时还要弯腰捡起树根和茅草根堆积在一旁集中点燃烧掉。

  同学们的年龄都在14 ̄15岁之间,身体都处于发育生长阶段,体力还是很有限,干不长时间就累了,休息一会接着再干。

  开荒种地,对都市来的同学们来说都没经历过啊,劳动保护根本谈不到,只是在开荒时,发的戴手套,一上午干活下来,手套早已露露了手指,那细嫩的小手掌先后满了血泡。这时同学们手掌上的血泡也只是在数量有区别罢了。

  老师针对大部分学生手掌出血泡的情况,先是用针把血泡挑破挤出血水再上一点红药水或龙胆紫药水,还有的给敷上一种金黄色止血,叫金毛狗的中草药,止痛止血效果很好。所有的处置方法都是开放性的,不用纱布和绷带包扎,以免伤口透气不好溃烂。老师还提示同学们伤口不要弄进水以免感染、发炎、化脓。事实就像老师们说的那样,过几天,同学们的手掌血泡陆续变成了一层嫩茧皮,干起农活时手掌不那么疼了。

  经过几天的开垦,原来的荒山,在师生们的努力下,呈现出一层层的梯田,垄沟、垄台蜿蜒延伸。同学们看着那片土地都不知道要种什么?

  种地瓜!分校老师将同学们再一次集中来到梯田的一块地里,亲自做示范。在垄台上,用锄头刨出一个坑,把已事先准备好25厘米长的地瓜秧子斜着置放在坑里露出几厘米的秧苗再培上土压实。分校老师告诉学生们这种科学种法叫“地瓜船型种植法“能促进地瓜高产。

  几天的工夫,所有开垦后的山坡梯田的土地上,在师生们的劳作下都栽种上了地瓜秧。这期间老师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大面积地补苗。

  每当,山区的大雨来临之前,北峰分校天空中就会刮起强劲的一阵阵山风,黄色的茅草和干树叶随风飘去。人行走在山涧的小路上,都要眯着眼,有时还得抬起胳膊用衣袖遮掩着,向前行走挺艰难。大风过后,天空随即响了几声闷雷,震得同学们心惊胆颤的都各自回到宿舍里看着门外。阵雷过后,不长时间就下起大雨,雨水顺着房檐往下流淌形成一串串水帘。耳边响起了溪水时而急速时而缓慢的流水声, 望着远方显得模模糊糊的崇山峻岭,别有一番北峰天然景色。

  雨过天晴,一道绚丽的彩虹从山峦中出现,七彩的光色再配上随风飘来沁人心扉的雨后清新的空气,看到山间的摇曳的花草如同仙境一般。这时,一切劳作的辛苦随着清爽的雨后凉风抛到脑后了。这里的景色再好也留不住归心似箭青少年的心啦。

  北峰农场的劳动生活结束了,同学们回到校园。共同的劳动生活经历使同学们学会了集体生活的乐趣,学会了在城市学不到的劳动知识,同学们再次见面时,彼此都仿佛感到一夜之间成熟了许多,对照书本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印证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事物的认知。师生们在北峰分校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经历,进一步加深了师生之间的师生情谊。

  再见了,北峰分校!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