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同一小区前后楼的刘锋先生是报社新闻同行,也是一位著名传记文学作家。前不久送我一本由河南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的52万字长篇历史小说《忽必烈》,书写蒙古草原帝国崛起历程,评价一代雄主当年的千秋功过,一时让我爱不释卷,连夜翻阅开来。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

小说《忽必烈》开卷告诉我们,成吉思汗和忽必烈都是闻名历史人物。从辈分的脉络中追溯,忽必烈身为成吉思汗的孙子,乃托雷这位英勇四子所育之嗣,血脉中流淌着蒙古皇族的荣耀。

成吉思汗,那位矗立于历史之巅的大蒙古国首位可汗,虽忽必烈并非嫡系长孙,但他终究肩负起了汗位的重任,成为第五代蒙古国可汗,更在掌权之际改易国号,因而可谓大蒙古国的末代大汗。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他以超凡的军事才略,先后击败诸多部落,一统蒙古之地,于1206年荣登“成吉思汗”之尊号,创立了大蒙古国。继而,他率领铁骑发动对外征战,征伐西夏、金国、花剌子模等诸国,疆土日广,版图日盛。其铁骑的蹄声甚至远播至中亚、东欧的黑海之滨,而后继者更发动两次西征,为后世铸就了世界历史上面积仅次于一隅的庞大帝国之基石。然而,英雄终有谢幕,1227年,成吉思汗溘然长逝。


忽必烈与他的大元蒙古国

遵循成吉思汗的遗嘱,三子窝阔台承袭汗位,而四子托雷则担纲监国之任。窝阔台辞世后,其子继承汗统。时隔两年,托雷之长子蒙哥脱颖而出,荣登可汗宝座。蒙哥之后,历史的重任便落在了忽必烈的肩上。

1264年,忽必烈毅然将蒙古国号更易为“大元”,大蒙古国至此画上句号,忽必烈亦成为这辉煌帝国的最后一位可汗。

他在位期间,元朝成功灭亡南宋,终于圆了成吉思汗之夙愿。而成吉思汗的庙号、谥号,亦始于忽必烈之尊崇与追念。

1265年,忽必烈追尊其祖父成吉思汗为庙号“元太祖”,一年后,又追尊谥号“圣武皇帝”,以此彰显成吉思汗不朽之伟业与崇高之地位。

蒙古的窝阔台、蒙哥与忽必烈三位英勇的大汗,相继掀起了对南宋的烽火硝烟。这连绵不绝的战火,始于1235年的风云初起,41年的征战,终于1276年南宋的覆灭,宋元之战的硝烟弥漫了整整45载,南宋竟成蒙古帝国最难攻克之堡垒。

窝阔台大汗初登宝座,便挥师南下,开启了蒙古对南宋的首度征伐。然六载鏖战,蒙古大军竟以挫败告终,这亦是蒙古帝国征服四方之路上的首次挫败。

蒙哥继位后,更是雄心勃勃,分兵三路猛攻南宋。蒙哥亲率中路大军直捣四川,成都城破,然合州之地坚如磐石,蒙哥竟在此地病逝,壮志未酬。

昔日元世祖,关中分封地。英才齐聚此,夔龙皆在列。藩地人才盛,智慧如泉涌——长安杂咏。 

在12世纪的辽阔草原上,两位英雄豪杰应运而生。他们,便是名震四方的成吉思汗与雄才大略的忽必烈。这两位大才,如同草原上的璀璨星辰,照耀着整个时代。 

前者的光芒如此璀璨,竟将后者的闪耀遮掩得无影无踪。而众人亦常将忽必烈创建的元朝,误当作那横跨欧亚、疆域辽阔至2000多万平方公里的蒙古帝国,实乃一大误解。 

忽必烈与他的元帝国,常被误解为某种刻板印象。但事实并非如此,今天,这部历史小说深入探讨这位历史人物与他的帝国风采,揭开那些被误解的真相,感受历史的魅力与复杂。

忽必烈亦曾挥师鄂州,却未能取得突破。虽南宋丞相贾似道遣使求和,割地请降,然第二次大战仍以失败告终。忽必烈终成大汗,平定内乱,建立元朝,于1268年发起元灭宋之战。此役,元军首攻襄阳,历经六年艰苦鏖战,方得破城。随后,元军沿江而下,临安城陷,南宋皇帝投降。然南宋残余势力犹存,于福建、广东等地继续抵抗。

1279年,崖山之战,元朝与南宋的最终决战爆发,南宋终告覆灭,元朝一统中国。忽必烈之所以能灭南宋,除元朝军力之强盛、南宋朝廷之腐败外,更因军事战略之英明。忽必烈将攻取襄阳视为灭亡南宋之关键,此战略非元朝自设,实为南宋降将刘整所献。


一代雄主忽必烈

历史小说《忽必烈》分“鄂州之战”“汗位之争”“鏖战襄樊”“一统中华”四卷,详尽描述了草原雄鹰的崛起。忽必烈缔造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辽阔之版图。蒙古王朝之疆域,皆由忽必烈之手打下。其疆域北至俄罗斯北部,南至越南南部,西至维也纳,叙利亚亦在其掌控之中。

这是一部讲透元世祖忽必烈干秋功过的长篇历史小说。忽必烈结束了中华大地上多年的战乱,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元帝国,创造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行省制度。他十分重视中原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同时能够积极接受儒家文化、重用汉臣,成为中国历史上享有良好声誉的一代帝王。

小说书写了元帝国的崛起历程,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带来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的同时,更让读者加深对宋末元初这段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小说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忽必烈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精通汉文化,善于领兵打仗。在他的领导下,元朝成为了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帝国。

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政治上实行了“汉制”,借鉴了汉族的政治制度,并推行了科举制度。在经济上,他实行了“均田制”,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并兴修水利、发展商业。在文化上,他提倡儒家文化 建立了国子监,并翻译了大量佛经。

忽必烈在军事上也是一位传奇。他领导下的元朝军队征服了中原、西域、朝鲜半岛等广大地区,使元朝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帝国。他在战争中表现出出的智慧、勇气和胆略,令人惊叹。 

忽必烈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统一和发展而努力。他的治国安邦、领兵打仗的才华和成就,不仅令后人钦佩,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

蒙古铁蹄曾经踏遍欧亚大陆,当时中国疆域之广袤,几达现今四倍之多。至于东方,忽必烈更远征日本,朝韩,其雄心壮志,可见一斑。

忽必烈登基之初,便励志征服朝鲜。当时日本常侵扰朝鲜,朝鲜遂向忽必烈告状。忽必烈闻之,心生东渡日本海之意。虽当时他正全力对付南宋,无暇他顾,但作为一代战略家,他仍有深谋远虑。南宋与日本之贸易多赖高丽,既日本海盗侵扰高丽,何不借此海盗之力以制南宋?在忽必烈眼中,此实乃一石二鸟之妙计也。

忽必烈派遣使臣,携带国书至日本,意在缔结友好关系。然而,当日本人收到这份国书时,心中惶恐不安,一度考虑向蒙古俯首称臣。然而,当时日本的掌权者却坚守立场,拒不屈服。

为了迫使日本就范,忽必烈在高丽地区虚张声势地集结军队,企图以声势恐吓。然而,日本人始终不为所动,坚守着自己的立场。

忽必烈见恐吓无果,终于决定亲自出马,派遣大军攻打日本。蒙古军队迅速占领了一座日本岛屿,然而,由于指挥官被日本武士所伤,士气大受打击。再加上天公不作美,蒙古军队最终只能无奈撤退。忽必烈心有不甘,先后两次再次攻打日本,但均未能取得胜利。


忽必烈的四大历史贡献

我们从小就背诵“唐宋元明清”的朝代顺序,但史学家认为,元朝有一点很特殊,那就是“开局即巅峰”。元朝开国皇帝是忽必烈(大蒙古国第五任可汗),庙号世祖,对于并不精通历史的人来说,元朝除了忽必烈,也就他爷爷成吉思汗铁木真最耳熟能详了。 

元朝是短命王朝,享国不足百年,政治腐败是主要原因。但在忽必烈当政时期,政治是清明的,原因应在于他大力整顿吏治,清除贪腐,是元朝最有作为的天子。 

对于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忽必烈是极少数能重视汉文化、推崇儒术的蒙古统治者之一。忽必烈成长过程中,一直非常热衷于访求前代帝王的功业逸事,尤其是喜欢听唐太宗李世民作为秦王时广延四方文学之士,讲论治道,终成大业的事迹。 

而且忽必烈还模仿李世民,他千方百计延请召集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孜孜不倦地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办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号称“金莲川幕府”的谋臣侍从集团。这些人中的汉族成员大都是中州精英和硕德耆儒。 

“金莲川幕府”主要成员及其形成,是忽必烈主动吸收汉法,并与中原士大夫实行政治联合的良好开端。从长远看,它又为元帝国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方略、社会支持和官员准备。

从元朝国号“元”字的由来,就能知道忽必烈对汉文化的推崇。  元八年(1271年)发布《建国号诏》,忽必烈取《易经》里“大哉乾元”之义,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大哉乾元者,阳气昊大,乾体广远,又以元大始生万物,故曰大哉乾元。 

忽必烈也从大蒙古国皇帝变为大元皇帝,忽必烈成为元朝首任皇帝。“大元”国号在他这里第一次正式出现。

建国后,忽必烈做了几件“大事”,让我们现在都深受影响,首先是忽必烈从无到有建设了“元大都城”,我们现在中国首都北京城由此演变而来。

元大都城是唐代以来中国规模最大的一座新建城市,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清北京城就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而成。我们现代化的首都北京也是由此演变而来。 

元大都城从至元四年(1267年)开始建造,二十一年(1284年)全部建成,历时17年。 新城位置都是忽必烈决定的,定在原中都城东北方向,以琼华岛(今北海)为中心兴建宫城、皇城、坛庙等,周长28.6公里。看元代都城平面图  说到“元大都城”,就必须提到现在北京市区里仍然保留着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元朝覆灭、明洪武元年(1368)攻克元大都后,将北城墙向南收缩约五里。被弃用的高达十余米的城墙遗迹,俗称“土城”。奇迹般的一直保存至今,见证了“北京城”七百余年沧桑变迁。 

其次是现代中国“行省制”,起源于元朝,而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奠定了明清以来直到现当代省制的规模。 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忽必烈所设置的行省主要有:江淮(江浙)、江西、湖广、云南、四川、陕西、甘肃、辽阳、河南九行省。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至顺元年(1330年)的元朝疆域,其区划沿袭了忽必烈时的布置 

第三是我们现代所用的纸币,是元朝开始由政府正式印制并流通的。宋代始发行纸币,称交子、钱引及会子;钞则为凭证文券的名称。  金初使用辽、宋旧钱,贞元二年(1151年)开始发行纸币,称交钞,与钱并行流通。 

正式的钞(即纸币)是中国元朝时期由元政府发行并且广泛流通的纸币。元代大规模地长期实行钞法,在商业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第四是忽必烈重视水利建设,打通南北大运河,开凿的几条运河留存至今。北京通州有一条通惠河,不仅是北京的一条经济命脉,而且也是京城著名的风景游览区。回溯元朝初年的漕运,基本上是利用隋炀帝时所开凿的那条南北大运河,但这条路线河道迂回曲折、水陆并用,很不方便。 

忽必烈先后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下令开凿会通河(即山东运河),全长250多里。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开凿了从元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全长160多里。至此,南北大运河才算全线开通,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京师与最富庶的江南地区的联系。

除此之外,忽必烈统一全国度量衡,统一颁发《授时历》,是我国当时走在世界最前面、最准确、最优秀的历法,许多方面都走在西方世界的前面。

历史上对忽必烈评价都是颇高的。曾国藩就评价元世祖忽必烈是英哲非常之君,与汉武帝、唐文皇、宋仁宗、明孝宗并列。通过梳理上面忽必烈做的影响至今的四件大事,略能窥见忽必烈的雄才伟略。


元世祖的晚年悲歌

元朝的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于1294年2月18日因疾病离世,享寿八十,在位执政三十五年。元世祖的离世,源于晚年时期对酒食的过度沉溺,而这背后,又隐藏着政治、军事以及个人生活上的种种悲剧。忽必烈的前半生可谓风光无限,身为蒙古皇室的一员,他英勇善战,战功赫赫。后来继承汗位,建立一统大元朝,又有心爱的皇后相伴,太子承欢膝下,事业家庭两得意。

然而,到了晚年,忽必烈的命运却发生了逆转。他在军事上屡遭失败,几次东征日本都因台风而损失惨重;南下攻打安南、缅甸等东南亚小国也未能如愿。加之政治上革故鼎新,经济上虽然欣欣向荣,却造成权臣大权独揽,贪污腐败,百姓分等级治理怨声载道,啼饥号寒等弊端,让他痛苦不堪,无力回天。

更为痛心的是,他爱的察必皇后和嫡长子真金相继离世,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这些失败和悲剧让忽必烈备受刺激,他开始借酒消愁,暴饮暴食,体重迅速增加,健康状况也日益恶化。最终,在病痛的折磨下,忽必烈黯然离世。他的离世,不仅是一个伟大帝王的终结,也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他的传奇人生和辉煌成就,永远辉映在了历史长河的深处。

忆及忽必烈的时代,这位“铁血君王”虽以武力著称,但正是这铁马金戈,无意中推动了中华与邻邦的深入交流。他的铁蹄之下,不仅铸就了战争的硝烟,更铺就了文化交融的桥梁。 

长远看来,这真是当代的遗憾,却为千秋万代留下了宝贵财富。乘着文化交流之风,中华大地的瓷器与布匹舞动翩跹,漫步于世界各地,共同谱写了一个经济繁荣、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元朝虽已覆灭,但责任不在忽必烈。他虽为一代雄主,却未能培育出同样英勇的子嗣。只能说,这位“虎父”的子孙们,却如同“犬子”般无力承担这历史的重任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