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白驹过隙,十三年前外孙子出生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外孙子刚出生不久,他躺在婴儿床上手舞足蹈的样子,十分可爱。我喜欢把手指伸给他,他用柔若无骨的小手紧紧地攥住我的手指,我想挣脱都很困难。渐渐地他会翻身了,会爬了,会站站了,会走了,会跑了……我总是担心他摔倒,他却倔强地、稳稳地跑着,很少摔跤。上幼儿园了,放学我去接他,我领着他走路,过马路的时候,我抱起他,那是在小小班的时候。到了小班时,走路的时候就不愿意让我领着他了,只有过马路的时候让我牵着他的手。到了中班,他几乎不愿意让我领着他了,过马路的时候,才让我拉着他。到了大班,他就已经显现出很大的独立性。过马路我要拉他,他试图抗拒,为了安全,我还是拉住他。上学了也是如此,即使上到初中,过马路我也要牵他的手。那双手已经不是小时候柔若无骨的小手,而是一双肉感厚重而有力的大手。马上到六一儿童节了,他对儿童节没有那么高的兴致了,似乎儿童节是那些学弟学妹的节日,他俨然是一名大小伙子了。
回顾外孙子的成长历程,我自然地想到了老子的《道德经》。“百度”上是这样介绍《道德经》的:《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被誉为“中华文化之源”、“万经之王”。《史记》上记载,孔子对老子评价甚高,孔子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道德经》仅有五千字,却道尽了人世间种种现象和规律,是不可多得的智慧全书。《道德经》惜字如金,却用了不少的文字赞美婴儿,读《道德经》对婴儿的描述,让我们对儿童产生了全新的认识。
第五十五章用一大段文字描述赤子:“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这段文字可以说是中国古人对赤子最为真实准确的表述。老子将一个人所具有的高尚品德,比喻为能像婴儿一样纯真,那么毒虫就不会去蜇他,猛兽就不会去抓咬他,凶狠的大鸟也不会去攻击他。身体虽然柔弱无力,然而手握东西却会握得很紧,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小孩子成天号哭,声音却不嘶哑,这是因为他元气柔和。老子通过对赤子的观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懂得保持这种“柔和”,可以说懂得了“道”,懂得了“道”叫做明智。老子进一步说,有益于生命的叫做“祥瑞”,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就叫做“刚强”。事物强盛到极点就会走向衰老,衰老是不遵循道的结果,不遵循道就会短命。
《道德经》开篇说:“道,可道,非常道。”他的意思是说“道”如果可以说,就不是永恒普遍的道。而老子却用赤子讲述了“道”的真谛。在第二十八章,老子进一步阐述了这样的道理:“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意思是,知道自己拥有强大的实力,却保持着柔弱的品性,而安于卑下的地位,却不背弃高尚的品德,就能恢复到婴儿那种无求无欲的最初状态。知道什么是显赫,却安于被埋没的地位,甘做天下的楷模。甘做天下的楷模,言行就不会出现差错,就能拥有无穷的力量。知道什么是荣耀,却安于屈辱的地位,甘做天下的幽谷。甘做天下的幽谷,高尚品德就会永远保持完美,就能够同“道”保持一致。老子通过观察与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普遍规律会分别变为万物各自的本性,圣人由于顺应了万物各自的本性去进行治理而成为它们的主宰。由婴儿的特性引申出这样的道理,高明的治理是不会伤害万物本性的。
老子发现了婴儿的优势,他提示人们:“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意思是,将身体和灵魂合为一体,能够做到不相分离吗?专一精神以达到一种柔弱状态,能够像婴儿一样恬淡吗?我们成年人自恃健壮高明,却失去了婴儿那种“专气致柔”的优势,难怪说“物壮则老”了。
所以,在儿童节到来的时候,我们成年人真的应该好好地从老子的《道德经》中汲取儿童所具有的优势。我们现在经常说,要保持一颗童心,要有那么一股孩子气,保持儿童般的心情。我们形容一个年龄很大的人容颜不老,说他是“鹤发童颜”,可见儿童是多么让人喜欢啊!我们盼着孩子长大,我们同时希望孩子保持童真,我们自己也应该保持童心。这样我们就会感到精神提振,对现实充满喜悦,对未来充满期待,不要让岁月过早地侵蚀我们的机体,保持年轻的状态,走进新时代,适应新生活。
二〇二四年五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