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是兵圣孙武在春秋末期所著,也是我国古代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一部军事著作,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政治家、军事家的理论影响非常深远。三国时曹操曾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唐太宗李世民也说:“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日本战国时期著名将领武田信玄,将《孙子兵法》中“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的字句绣在军队的旗帜上,作为自己的战争信条。美国西点军校在学习军事理论的时候,也把《孙子兵法》作为学习的课程之一。

《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第一篇就是计篇,也是《孙子兵法》的导论与汇总,在第一句就提出了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一定要引起重视。所以用道(上下一心的意愿)、天(天时)、地(地利)、将(领导者的智慧、信誉、仁慈、勇敢、严厉)、法(组织编制、管理制度以及后勤保障)这五个方面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况。只有具备这五个条件的指挥官,才有获取胜利的机会。所以从以下七个方面来验证,就可以清晰地判断出胜负,那就是哪一方的领袖拥有民众的支持?哪一方的将领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纪律更加严明?哪一方的兵将更加强大?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的赏罚更加公正严明?这便是著名的作战七问!

将士如果能上下一心,听从上级的指挥,肯定能获得胜利,就可以放心大胆地留用。如果不能够做到十分地服从,那么肯定会遭到失败,一定要辞去。要善于采纳有效的计谋,造成一种具有优势的形态,用来辅佐对外的各种活动。

战争本来就是为了取胜无所不用其极的诡诈之道。所以在作战的时候要做到有能力而装作无能、想使用谁而装作不用、在近处装作距离还很远、在远处装作已经很近了、用利益来诱惑、趁乱而攻击取胜、对方实力强大时就选择戒备与回避、对方易怒时就选择设法激怒让其丧失理智、对方谦卑时就选择设法使其骄傲导致暴露弱点、对方安逸就设法使其疲劳、对方内部团结就设计使其离间、分化。趁对方没有防备的时候出其不意的进攻。这样的诡道十二法就是战争中致胜的最重要条件,不是可以预先传授说明的。

在作战之前一定要预先进行精密的谋划并且测算能够取胜的,这样得胜的概率就要多些,在作战之前进行精密的谋划并且测算难以取胜的,这样得胜的概率就很小。谋划周全,条件具备就能够取胜,谋划周全,条件不具备也难以取得胜利,如果不去进行预先的准备与谋划那胜利就更加的渺茫了,从以上几个方面完整的看过来,未来的胜负已经很好的呈现在眼前了。

纵观全文就可以感受到,计篇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战争中,在工作与生活中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前文提到的道、天、地、将、法就可以与工作中企业的纲领、天时、地利、管理者的各项能力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有机地联系起来。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任何团队只有上下一心,才能在工作中战无不胜,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同理,商战也如同真实的战场一样,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可以机变跳脱,无所不用其极,任何情况下都要在思维上领先对手一步,才能在交流与碰撞中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取得最后的胜利。而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也要逐步地从智商、信誉、仁义、勇敢、严格的各方面要求来锻炼自己,才能成为经历过风雨的顶梁柱,最可怕的就是决策者在商战过程中中规中矩,人云亦云,凡事都跳不出常理的框架,这样的思维最终将导致失败的降临。

在文中,孙子详细地讲述了战争是以取胜为最终目的的诡诈之道,在观察别人的时候还要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暴漏给对方知晓,同时要故布疑阵,使得对方在决策的时候无法根据既有的资料得出正确的判断,继而无从下手,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才是战争的诀窍。生活中也是如此,任何时候,保持一种神秘感和把底牌全暴漏给别人,前者永远比后者值得尊敬。

在本篇的结尾处,孙子还以庙算的方式指出了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不论是在何时何地、任何情况下,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就可以拾遗补缺,将不可能的事通过努力转化为可能。同理,不重视准备工作,事到临头去急忙应付,反而可能会在不应该犯错的地方失误,导致即将成功的事情转化为失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