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吴世元先生赠书 

  洛钊 

  文坛兄弟总关情,初晤赠书情意浓。 

  千秋雅诵声切切,万古翰墨韵盈盈。 

  同为庄上老员生,经史子集当传承。 

  远望天庄今独好,滹沱晚照夕阳红。

  石家庄第二届“省会阅读达人”吴世元先生是我老战友的妻弟,那年和他初次见面,他赠我一套《千秋雅诵——古人咏石家庄诗集》精装本上下册,让我爱不释手。

  今年70岁的吴世元,退休前是石家庄市图书馆古籍文献部主任,他和图书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吴世元从小喜欢读书,在那个无书可读、阅读匮乏的年代,每一本书到了他的手里,简直是如获至宝。  

  1978年从吉林大学历史系毕业之后,吴世元到了石家庄市图书馆就职。他通过工作和书的距离更近了,在图书馆这个知识的殿堂里,他能读到更多的书籍。  

  吴世元说,历史文献书籍虽然读起来枯燥,但那一本本尘封的古书旧书里却藏着一个城市的过往,渐渐地,他对地方文献图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在中华古诗词当中,专门歌咏石家庄的书籍,一直是一个空白,后来,在已故诗人刘章的提议下,在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组织支持下《古人咏石家庄》编著工作启动,吴世元是该书的主要编纂者,为了整理书稿,那一段时间,吴世元在海量的文献资料中,精心选注,认真校对,考证真伪,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历经两年的不懈搜集和整理,2017年11月,恰逢新中国第一城石家庄解放70周年,50多万多字的《千秋雅诵 古人咏石家庄》顺利出版,这也是第一本古代文人吟咏石家庄的权威诗集,也是当年纪念石家庄解放70周年的献礼作品,该书还获得了石家庄市第六届社科成果奖。

  书中的古诗对石家庄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都有很详细的描述,从那一首首意境悠远的古诗词当中,读者可以领悟到家乡的壮美。

  后来该书又出增订本,吴世元也参与了选注工作。对于文献编纂工作,他认为,只有历史入了书卷,后人才能真正铭记。他认为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学习也是一辈子的事,以书会友,与书交友,生活有了书的陪伴,人生才会变得丰盈而又充实。生活有了书的陪伴,人生才会变得丰盈而又充实。这话说的多好,希望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能变得丰盈而又充实。

  《千秋雅诵——古人咏石家庄诗集》,旨在深入挖掘和展示石家庄独特的文化资源,提升石家庄地域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据了解,与20年前出版的《古人咏石家庄》相比,此次增订版整理收录了大量古人歌咏石家庄秀丽风景、风俗人情、历史事件的诗词,以全新的视角和形式深刻展示了城市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天亲自为该书作序。她表示,相信大家通过阅读、朗诵这些诗篇,能够进一步了解这块土地的历史、风物、人情,更加增强文化自信和对石家庄的归宿感、自豪感。

  石家庄地处京畿之地,西依巍巍太行山脉,东枕广袤的华北平原。它山川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流淌着沙河、滹沱河、槐河等纵横水脉。耸立着苍岩山、嶂石岩、五岳寨等瑰丽景观。曾涌现出赵佗、赵云、魏征等众多历史名人。发生过中山立国、肥累之战、背水之战等重大历史事件。留存下了伏羲台、赵州桥、正定古城等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更流传下对这片土地山川景色,历史遗迹,前贤人物赞叹的众多诗篇。

  “津谷朝行远,冰川夕望曛。霞明深浅浪,风卷去来云。澄波泛月影,激浪聚沙文。谁忍仙舟上,携手独思君。”这是唐朝大诗人卢照邻这首《晚渡滹沱敬赠魏大》五言律诗,是对石家庄母亲河滹沱河壮美景观生动描绘的不朽诗篇。

  “高冢垒垒列道旁,尉佗南粤久成王。功成七郡归真主,事去千年留故乡。”明朝政治家冯梦龙这首《赵佗先人冢》七言绝句,是对南越王赵佗一统岭南伟业的由衷赞颂。历代诗人对石家庄景物事件的吟诵,像一幅绚丽的山水画卷,展示着石家庄壮美的平原山川;像一部厚重的编年史书,记录着石家庄凝重的历史事件;像一首悠长的交响乐曲,抒发着石家庄人民的思想情操。

  明清时期,正定是远近闻名的大城,不少学者、文士慕名而来,在此留下佳作无数。明朝人张诗曾作《登真定天宁阁》:“花城婉转金宫丽,珠树玲珑杰阁环。风登万盘回北斗,江河千里俯南山。人天陡接烟霞秘,龙象平临日月闲。剑倚星辰流妙瞩,彩毫常挥白云间。”隆兴寺内,佛殿辉煌,彩花繁茂,古木森森,举头四望,北斗南天浑然一气,显得大气恢宏,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想象力。 

  梁清标,字玉立、棠村,号蕉林、苍岩,是正定梁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也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作家。他一生著述颇丰,所著《棠村词》被作为百家名词收入《清代名家词》中,他的诗被选入《清诗纪事》《清诗铎》等多种诗集。 

  他在《夏日登阳和楼》诗中写道:“飞阁高蟠大麓开,雄风萧瑟并兰台。振衣自许陈登气,避暑重倾袁绍杯。落照苍茫寒雨散,太行缥缈白云来。凌虚此日堪乘兴,月涌滹沱首屡回。”

  还有一首《登大佛阁》也是他的代表作品:“振衣高阁俯平濠,极目荒原客思劳。战垒风沙沉岁月,石堂灯火乱蓬蒿。堠烟遥接榆关影,佛日孤悬瀚海涛。暂尔登游多壮色,白云无际塞垣高。”此诗笔触行云流水,气象深沉高远,使人情飞云霄。   

  他写诗赞美自己的蕉林书屋:“淡烟晴日满帘栊,春色依依上小红。客为看花频载酒,海棠开否问东风。”《题青藤古坞歌》是梁清标为侄子、号冶湄主人的梁允植所作的:“旧屋三间忘岁月,乱书数卷余孤灯。下有芜秽不剪之茂草,上有纠缠百尺之青藤。安贫守道志千古,俯仰意气向凭陵……山鬼窈窕茆堂曲,尘嚣回绝难跻攀。鸣琴复长啸,落花石蹬间。夕阳在户禽飞还,漠漠云气封柴关。”诗人用青藤古坞的山居静好来显示其主人高洁淡然的性情。

  南宋名臣文天祥《滹沱河二首》第一首写道:“过了长江与大河,横流数仞绝滹沱。萧王麦饭曾仓卒,回首中天感慨多。”写出了滹沱河的雄伟与历史的厚重,而后一首写道:“风沙睢水终亡楚,草木公山竟蹙秦。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间兴废不由人。”抒发了作者对回天无力的无奈感慨。

  范成大写《滹沱河》:“闻道河神解造冰,曾扶阳九见中兴。如今烂被胡膻涴,不似沧浪可濯缨。”南宋时期,赵州沦陷金朝,南宋出使金朝的使者许及之在赵州桥上怀古抒情,盼望收复故土,他写道:“桥梁显刻认中朝,仙迹遗风不可招。唤作沃州人不识,今朝只过赵州桥。”

  还有范成大的《赵州石桥》:“石色如霜铁色新,洨河南北尚通津。不因再度皇华使,谁洗奚车塞马尘?”对比赵州刺史杜德源当年赞美赵州桥的诗句:“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坦途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云吐月轮高拱北,雨添春色去朝东。休夸世俗遗仙迹,自古神丁役此工。”可谓反差明显。

  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历史上描述石家庄的著名诗句不少:“赵州桥畔野云飞,河间大曲弄清辉。”——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怀古》中提到了“河间大曲”,指的就是现在的石家庄和邻近地区。

  “黄鹤楼前石家庄,雨横风狂三月冬。”——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提到了“石家庄”。“七里山外高楼起,碧云深处马嘶喑。”元代思想家王阳明曾写道:“石城西北有七里山,顶层高门望麦秋,经缝斜墙听管弦。”   

  “水到塘边草色新,山含秀气小桥近。”——清代学者郑板桥的《武林杂记》中提到石家庄北部山区的山川美景。 

  这些著名诗句描述了石家庄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等方面,展现了石家庄的魅力和特色。

  中国古典诗词是一大文学瑰宝,是汉语汉字的魅力的极致表现,是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熔铸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我国古代士人的人生利器,也是我们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 

  翻开泛黄的书页,面对古人留下的这笔巨大的财富,嗅着书页间弥漫的浓浓书香,阅读着那跨越千年而弥香的珠诗玉词,我们有一种从未有过的使命感,我们感到有责任也有义务传播中国古代文化的这一精髓,让人们走进并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无限魅力。

  可以说,古代文人吟咏石家庄的诗篇,是石家庄人民的精神血脉,是石家庄地域文化的重要宝藏,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彩呈现。

  这部千秋雅诵,古人咏石家庄诗集的书籍,收录煌煌几千首古典诗词,主要着眼点就是要深入挖掘和展示石家庄独特的文化资源,弘扬地方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石家庄地域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这本书也是为纪念石家庄解放70周年敬献的一份厚礼。出版六年来,一直是河北新书热销榜,居高不下。这部书将成为石家庄市历史文化的永久印记,会有更多的人学习吟诵这些诗篇,从这些诗篇中领悟家乡山水的壮美,感受家乡的风俗人情,提升我们作为石家庄人的自豪感,进而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更加热爱我们的城市。

  千秋雅诵,或许成为石家庄市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这些年石家庄大力推进古典诗词创作,并以此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推荐诗词进校园、进家庭,让更多的人通过诵读这些诗词佳作,领悟石家庄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家乡地域特色的文艺作品。以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推动地方文化的繁荣发展。

  更希望千秋雅诵,会有更多的人从了解这些古诗中记录的历史事件,明道德之崇高,知兴衰之本源,发扬先人爱国、敬业、勇敢、勤劳、明理大义、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地投入到建设美好家园的各项事业之中。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