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具体地址是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它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起中国国家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

  广场内沿北京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矗立着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

  广场地面全部由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处理的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两边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与天安门浑然一体,共同构成天安门广场。1986年,天安门广场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之一,景观名“天安丽日”。天安门广场是北京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也是游客必游之地。


  第一、主要建筑

  (一)天安门城楼

  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博物院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隔长安街相望,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总高34.7米。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

  民国十四年(1925年)十月十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天安门开始对民众开放。1949年10月1日,在这里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由此被设计入国徽,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二)人民大会堂

  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西长安街南侧。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地,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场所。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场所。

  人民大会堂。坐西朝东,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高46.5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要大。人民大会堂每年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及五年一届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也都在此。

  (三)毛主席纪念堂

  是中国的最高纪念堂,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的纪念堂,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它位于天安门广场的南端,坐落在北京的中轴线上,总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在这里,安放着毛泽东主席的遗体,并设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革命业绩纪念。纪念室通过大量的照片、文献、实物,展现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的伟绩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

  (四)人民英雄纪念碑

  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了纪念公元1840年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兴建的。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建立这座纪念碑的决定。当天傍晚,毛泽东偕同全体政协委员参加了奠基典礼。毛泽东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定了基石。1952年8月正式开始动工兴建,由梁思成等人设计,全国著名的建筑家、雕刻家、美术家和全国优秀的雕刻工人都参加了建碑工作。

  纪念碑用一万七千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石建成的,碑基占地三千多平方公尺,碑身高达三十七点九四公尺,是新中国诞生后在广场修建的第一座建筑,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4月22日建成,1958年5月1日揭幕。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中国国家博物馆

  简称国博,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是一座系统收藏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历史及珍贵文物的著名藏馆,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截止至2013年末,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国博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

  (六)天安门观礼台

  位于天安门前方两侧,东西对称,各7个台,主要用于国庆等重大庆典观礼的需要。天安门观礼台起初为开国大典上临时搭起砖木结构的建筑。1954年,按照中国著名建筑师张开济的设计方案,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建了砖混结构的永久性观礼台。

  天安门观礼台:观礼台基础结构为大直径扩孔桩结构;主体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休息室、贵宾室和卫生间墙体采用构造配筋、防水涂料及外墙保温板新材料新工艺,无放射性、无污染,达到环保标准;整个建筑提高了抗压抗裂、保温保湿、隔音隔热、防火防雷击等现代化功能。新观礼台总建筑面积4008平方米。观礼台呈北高南低倾斜式,内有梯形台阶,总容量为21000人。

  (七)正阳门

  俗称前门、前门楼子、大前门,原名丽正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广场最南端,毛主席纪念堂南边。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它集正阳门城楼、箭楼与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据地方志上记载:当时的城楼、箭楼规模宏丽,形制高大;瓮城气势雄浑,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仅存城楼和箭楼,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城楼上有北京民俗展览馆。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天安门广场的规划设计具有多个独特之处:

  规模宏大。天安门广场的占地面积为世界之最,这体现了其作为国家和民族象征的重要地位。

  轴线对称。广场的建设和改造遵循了原中轴线的对称格局,强调了天安门的中心地位,使得建筑群布局严谨且有序。

  比例与空间处理。广场采取了“开敞”的空间处理手法,不同于传统广场以建筑围合空间的手法,广场空间比例均在1:10以上,延续了故宫建筑群庄严、雄伟、气派的传统。

  建筑风格。建筑形象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简洁的现代建筑风格配以民族传统样式装饰图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些独特之处使得天安门广场不仅是一个公共空间,更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举行重大庆典和集会的重要场所。


  第二、升旗仪式

  天安门升旗仪式北京市旅游委指定旅游项目。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亲自按下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1990年10月1日,《国旗法》颁布,要求升国旗时必须奏国歌,让升旗仪式更加庄严隆重。从2004年6月1日起,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每月逢“1”的3次大升旗的勤务改成每月1日进行大升旗,36名国旗护卫队员和62名武警军乐团队员和以往大升旗一样,现场演奏三遍国歌。升旗时间视具体日出时间而定,一般为5:00——7:00。

  经党中央批准,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

  2018年1日7时36分,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和军乐团首次执行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任务。新仪式在原升降国旗仪式基础上,相应增加阵容,编设部分新动作,创作号角音乐,力求庄重大气,彰显威武雄壮,充分展示新时代强国强军风采。

  每月第一天升国旗按126人编队方案实施,其中护旗队员96人、礼兵30人,分别着14式陆海空军礼服。护旗队由前至后依次为国旗组3人、陆海空军分队长3人、陆海空军队员90人。队员90人编为6路15列行进队形,分准备、迎旗、护旗、升旗和返回5个步骤,全程10分钟。重大节日升国旗仪式,一般参照每月第一天升国旗方案执行,特殊情况根据任务需要增加编队人数、鸣放礼炮。

  平日升国旗由66人编成,国旗组3人,分队长3人,队员60人编为4路15列,分护旗、升旗和返回3个步骤进行,全程8分钟。

  降国旗全年按66人编队方案实施,列队形式和行进动作与平日升国旗仪式相同,不安排军乐团或录伴奏。国旗哨分两种形式,升国旗后由3名着陆海空礼服仪仗队员徒手站立哨位;降旗后由三名着陆军常服仪仗队员徒手站立哨位。


  笫三、历史意义

  天安门广场,北京市中心地带,中国政治活动中心。天安门广场记载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五·二〇运动都在这里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留下了浓重的色彩。不仅见证了中国人民一次次要民主、争自由,反抗外国侵略和反动统治的斗争,更是共和国举行重大庆典、盛大集会和外事迎宾的神圣重地,这里是中国最重要的活动举办地和集会场所。


  笫四、有关故事

  天安门广场不仅是中国现代历史的见证者,还流传着一些传说和故事。

  在明清两代,天安门广场是一处完全封闭的“T”字形宫廷广场,作为皇家禁地,平日里大门紧闭,百姓不得私窥践踏,否则将惹来杀身之祸。那时,人们来往于东城和西城之间,需要绕行大明门以南的棋盘街或地安门以北。

  广场北侧的天安门,原名“承天门”,是明清两朝北京皇城的正门。明清时期,天安门前是封建帝王宫廷的前院,是一处“衙署林立,府部对列”的皇家禁地,有着严格的礼法规定。

  此外,广场还经历了多次改造。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王朝灭亡,封闭的皇家禁地被解禁。在随后的几年里,北洋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包括拆除宫墙、千步廊等,使天安门广场逐渐变为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

  在近代史上,天安门广场也发生了多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如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等。这些事件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也使天安门广场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总之,天安门广场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发展,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辉煌与荣耀。无论是传说故事还是历史事件,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财富。

  2024年5月7日


  参阅资料:

  天安门广场·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6-09-19]

  1月1日起 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由人民解放军担负·新华网  [引用日期2017-12-31]

  天安门广场进化史·腾讯网  [引用日期2016-09-24]

  天安门广场——相关书籍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