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53年的暮春,50岁的王羲之在绍兴附近的兰亭,乘着酒兴,挥动手中的鼠须笔,在蚕茧纸上写下了《兰亭序》(也称为《兰亭诗序》、《兰亭集序》。此序言已经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峰,特别是当真迹失踪之后,更是稀世珍品、无价之宝。上小学临摹字帖时,就知道有个大书法家叫王羲之,他拿起笔来随便在纸上点个点,就够学一辈子的。因此一直很想详细了解王羲之的身世,特别是到产生《兰亭序》的地方去看看。

  2013年12月的一天,从绍兴市的城市广场乘上3路公交车,直奔兰亭而去。这条公交线路属于旅游热线,车体既漂亮又干净,乘务员的态度也特别好,老人上来喊让座,有人下车提醒车辆站稳后再下,让人感到非常温馨。出绍兴市区的十几个车站候车亭都用《兰亭序》的字来加以装饰。“永和九年,岁在葵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站站地往下读,都快背下全文了,这使我们期待的心情更加迫切。忽然传来乘务员悦耳的报站声音:“兰亭到了,来书法圣地游览的乘客请下车”。

  公路两侧有不高的山丘,树还绿,竹也青,水且蓝,虽无“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但确实是个风景优美之地。景区大门和售票处的建筑样式别具一格,不是钢筋水泥的,而是用竹子搭建的,犹如农家的柴门和茅屋。颇有古意。景区大门的匾额上书写着“兰亭古迹”四个大字,更让人心猿意马,拔步而入。

  弯弯曲曲的小路,亭亭玉立的翠竹,潺潺而流的小溪,白鹅浮动的石潭,处处是景,步步有趣。迎面一块石碑上隽刻着“鹅池”二字,只见鹅字金勾银划、雄劲有力,而池字却肥头大耳、墩厚结实。这鹅字是王羲之写的,池字是他儿子王献之的手笔,因之被称为父子碑。王献之也是著名的书法家,说起他从小练字的那会儿,还有个故事。王献之练了三缸水就不想再练了,觉得自己写得不错了。一天,他把写的字拿给父亲看,父亲觉得都不太好,特别是那个大字更不像样子,便随手在大字下边添了一个点,让他送母亲看。母亲看后说:“吾儿练了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了非常惭愧,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从此开始苦练,一口气练了十八缸水,最后也成为书法名家。什么叫十八缸水,就是每次练完字洗笔的水,积攒了十八缸。这缸可不是喝水的茶缸,而是装水的大缸。由此产生了一个书法典故,练毛笔字没有到十八缸水的功夫,就没有练到家。景区内还真有一个太字碑和十八个装水的大缸,并细心地准备了毛笔和石板,供游客挥毫体会。

  游步来到王右军祠及曲水流觞处,据说是当年王羲之与群贤赋诗唱和的地方。正好有一个外国旅游团列坐其次,几个穿着古装的姑娘先是翩翩跳舞,然后顺着曲水放盛酒的碗。这只碗漂到谁的跟前,谁就要作诗,不作诗便喝酒。那些外国人既不明白中国的话外之音更不懂中国的文化典故,看到有酒喝,个个伸长脖子,端起就干。他们根本无法理解那是东晋时期的一个文化盛事,一种高雅的迎春活动。

  王羲之是山东人,迁居绍兴后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当地有阴历三月初三到水滨洗濯袪除不祥和求福的习俗,实际上是一种游春嬉戏活动。王羲之借此机会邀请当地的文化名流来到兰亭的水滨,其中有著名的儒将谢安。他们不沐浴,不玩水,而是即兴作诗,并计划出一本诗集。方法是在曲曲弯弯的小溪中放一只盛酒的碗,漂到谁的跟前停下来,谁就作诗,不作就罚喝酒。那一天大家游目骋怀,畅叙幽情,放浪形骸,各显才华,成诗几十首。王羲之喜出望外,当场挥毫作序,共写下324个字。由于是即兴而为,边想边写的,中间修改4处,动了7个字,可算是在现场所写下的一个草稿。后人却极为珍视,原样保留了下来。不知有多少人用一生的精力来进行临摹,即使是错字也不放过,但终不得其神韵。最能附庸风雅的康熙皇帝也临摹了一个,并刻在一块巨石之上,另一面是他的孙子乾隆皇帝作的诗,现立于景区之内,也算是个有点价值的文物。

  兰亭景区较大,景点也不少,但真正使我们感兴趣的,仅就以上这些。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此兰亭非彼兰亭也。虽然历代都很重视,认真进行了维护,但真正的地点并不是现在的位置。会稽山距兰亭较远,兰亭在它之西,而不是之下。这也不必计较,毕竟是一千多年前的事情了,山川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何况一个具体的地点。

  然而,王羲之的故里确确实实在绍兴,历朝历代都予以尊重和保护。我们两次慕名前去寻找,获得不少书圣的轶闻趣事。在蕺山公园下有一条细长老街叫蕺山街,南街口立着一个醒目的石牌坊,上面写着“书圣故里”四个大字。行走在其中,有浓浓的古风和文气扑面而来。一个拱形的石桥边有个题扇亭,说是当年有个老婆婆在桥下卖六角竹扇,多日也卖不出去一把。王羲之动了恻隐之心,便在她的扇子的正反面上各题五个字。开始时老婆婆还很不高兴,王羲之告诉她就说是王右军写的,要一百钱一把。老婆婆如其所言,大家争着来买,连价都不还。打这儿以后,老婆婆天天缠着王羲之给扇子题字,使他不胜烦恼,先是把笔抛出去窗外表示拒绝,现留有“飞笔弄”。后来,他又躲到一条小巷子里,现叫“躲婆弄”。飞笔弄很好找,是蕺山街的一个分支弄,躲婆弄可让我们找了好半天。直至寻到蔡元培故居旁,才看到巷子的标牌。可怜的王羲之啊,你躲得可真够远的。

  还一个有趣的故事,王羲之与一个和尚交了朋友,经常往来。一天,他发现他的一个心爱的玉珠丢了,便怀疑是和尚偷了。和尚感到很冤枉,抑郁而死。后来珠子找到了,王羲之非常后悔,便把自己的宅子捐了出来,改建为戒珠寺,以表示自己重珠轻友的悔改之意。在戒珠寺对面有个盛满黒水的池子,传说是王羲之当年练字洗笔留下的,现叫墨池。站在戒珠寺与墨池之间,一时感慨较多。一个说明王羲子具有知错便改、从善如流的性格,一个见证他在书法上的勤学苦练、功底深厚。至此,一个善良可爱、才华独具的王羲之仿佛来到我们的面前。真想向他问候一下:“王右军,别来无恙”。

  在书圣故里还专门建有王羲之陈列馆,里面有他更多的生动故事。他在《兰亭序》的结尾写道:“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揽者,亦将能有感于斯文。”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古人和今人的生活追求也是一致的,苦则呼,兴则歌,喜则舞,文则雅。书圣故里能够世世代代地保留下来,难道不是如此吗。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