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开始,内蒙古军区少将司令员黄高成,内蒙古军区阿拉善军分区大校司令员李旦生、张新华、李德海,退休后把戍边战场转移到治沙战场,志愿义务绿化治沙20年始终不渝,在腾格里、乌兰布和、巴丹吉林沙漠,创造了一个个北疆生态治理的奇迹。

图为四位“治沙司令”在制定绿化治沙规划方案。(左二内蒙古军区原司令员黄高成少将,左一阿拉善军分区司令员李德海,左三阿拉善军分区司令员李旦生、左四阿拉善军分区司令员张新华)摄影:马德荣

       内蒙古阿拉善大漠被人们称为“地球之癌”,人类难以生存,植物难以存活,动物基本绝迹。每当春季植树季节,内蒙古阿拉善沙漠地区,就会出现四位老司令带领植树大军扛着铁锹,背着树苗,汗流浃背地在茫茫沙海中埋头植树。

  今年4月8日至15日,我前往阿拉善耳闻目睹了四位司令员绿化治沙的风采,用历史镜头和现场照片记述了20年来他们义务改善北疆生态环境的创举。

       内蒙古阿拉善位于黄河“几字弯”西岸,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全境,沙化土地面积19.7万平方公里,占内蒙古自治区沙化土地总面积的50%,是京津冀沙尘暴的主要源头。

  四位司令在职时,戍边在北疆、战斗在北疆、生活在北疆,与戍边官兵、内蒙古人民、北疆热土建立起第二故乡的深情,在职时就投入绿化植树,退休后围绕一个共同的心愿,又一拍即合,这就是:“在阿拉善沙漠地带绿化植树,阻挡沙化南侵东移,遏制沙尘暴向首都、天津、河北的侵袭,为内蒙古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给当地群众与戍边官兵营造一个绿色的家园。”

      最早萌发绿化治沙情怀的是阿拉善军分区原司令员李旦生。2001年李旦生到任不久就带领官兵率先投入到“绿化大沙漠、遏制沙尘暴”向首都侵袭的生态阻击战中,在腾格里沙漠东缘试种了400余亩梭梭、沙枣。

 图为李旦生司令员(左一)与退休后的原国务院干部高传捷共同植树。

       2004年7月,李旦生退休了,可治沙计划还没有完成。他说“沙子缠腿,我拔不出来呀。”于是,他毅然留在阿拉善,成为第一个投入志愿义务绿化治沙的“治沙司令”。

  第二个绿化治沙的志愿者是阿拉善军分区原司令员张新华。2008年12月从司令员位置上卸任后,他说:“李司令退休治沙,我这个张司令也不能当逃兵啊。”脱下军装,他立即披挂上阵,追随老司令李旦生成为第二个志愿者。

  第三个绿化治沙志愿者是内蒙古军区原司令员黄高成。在担任内蒙古军区司令员期间,他就积极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主导了全区部队实施了师一万亩、团一千亩、营连五百亩的“115治沙工程”,先后抓出了"三王一崇"为代表的治沙植绿先进典型,但在最艰苦的西部阿拉善地区却没有出一个绿化治沙典型,这是他退休前的遗憾。2011年9月,黄高成将军退休后被阿拉善军分区两位退休司令顽强治沙的精神所打动,也义无反顾加入了绿化治沙的队伍。这位当年参加边境坚守防御作战的主攻师参谋长、唯一的将军司令,从此把人生的战场定位在阿拉善大漠。

  第四个绿化治沙的志愿者是阿拉善军分区原司令员李德海。2016年5月,李德海也退休了,一句“绿化治沙算我一个!”毫不犹豫地接过了绿化治沙的接力棒,把根也留在了沙漠上。

图为四位司令员参加冬季沙漠植树活动。摄影:马德荣

  四位司令绿化治沙确定了一句口号:“绿化阿拉善,堵截沙尘暴”;形成了一个座右铭:“实干、诚信、坚持”

  四位司令员离职退休后,都成了“光杆司令”,面对茫茫沙海,他们势单力薄,如何能与大沙漠抗争?绿化治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他们哪来的治沙经费?绿化治沙没有好的形式,如何能长期坚持下去?

  对于我提出的疑问,李旦生司令员一一做了解答:退休后绿化治沙是我在职时就有的想法,2002年,我在阿拉善军分区任职期间,当过兵的中学同学陈东征来看望我,他当时任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来阿拉善时正值沙尘暴肆虐,黄沙遮日,白昼如同黑夜。陈东征看到我们分区官兵正投入“绿化大沙漠、遏制沙尘暴”的生态战役,并了解到当地军民要在沙漠边缘植起一道“绿色长城”,阻止沙尘暴向京津冀侵袭,但资金是制约这项战略工程的瓶颈。陈东征对我说:“我们合作一把吧”。于是,我俩细致交谈商议后,签订了一份军地“共建青年世纪林”的合作意向书,他们投入植树资金和人力与军分区形成了“军民共同绿化治沙”的模式。

  黄高成将军接过话茬:“我们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成立的阿拉善生态建设基金会,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一个创造。阿拉善生态基金会是一个公益性慈善组织,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平台,由深圳证券交易所、国信证券、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等全国23家理事成员单位组成,采取军民共建的形式,与阿拉善军分区和军地退休的老领导志愿者共同开展公益治沙绿化行动。”黄司令认为这一创新体现三层含义:有战略目标的协作联手;有历史跨度的持久合作;有实质收获的效益承载。这些阿拉善军民生态建设都做到了。

  据了解,2011年2月阿拉善生态基金会成立以来,以发起人的出资为基础,携手行业,打造资本市场履行社会责任共享平台,以沙漠绿化兼顾国情教育的“军民融合”为形式,共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基金会成立以来,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军区、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大力支持,由四位司令员牵头,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起,30家上市企业、行业先后加盟或增资阿拉善绿化治沙基地。

图为李旦生、李德海司令员与深交所领导冒着严寒参加植树。摄影:马德荣

       深圳证券交易所动员全员个人捐款持续多年,每年个人捐款达40余万元。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带动和影响下,23家理事成员单位,已吸纳社会资金捐助1.2亿元,接受物资捐赠折合886.94万元,为绿化治沙提供资金和物资保障。100多位社会各界人士、家庭和他们的子女自愿认养沙漠“公益纪念林”,在大漠边疆树碑铭志,表达了对祖国大好山河之爱,家风传承之念。

  李德海司令介绍,植树队伍的问题也得到解决,他们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展了“军民共建治沙育人”合作,把阿拉善军民融合绿化治沙基地打造成了新员工培训基地,每年理事单位新员工都前来阿拉善绿化治沙,体验军事化管理和戍边官兵的生活,增强爱国情怀。

  李德海司令还介绍了共青团中央还制定了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每年有8000人前来参加植树活动。此外,许多退役官兵和学校、机关自发加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期货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等一大批社会机构、民间组织、企业团体都加入到绿化治沙的队伍。阿拉善社会各方也自发成立了上百支植树治沙绿色志愿服务队,有百余家金融企业、上市公司近万员工,前来阿拉善大漠接受沙漠植绿的洗礼,驻地上万军民投入到植树会战。

  于是,四位退休的“光杆司令”麾下每年都有上千人的绿化治沙大军,由他们统领在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展开植树大会战。

  2012年3月,阿拉善生态建设基金会理事会上,公布了四位司令共同制定规划的绿化治沙目标:“三个一百年,实现二三四”工程,建党一百周年建成生态公益林20万亩;建军一百周年建成生态公益林达到30万亩;建国一百周年建成生态公益林到达40万亩;形成巴彦浩特以西数百平方公里的防风固沙林带及集中连片的绿色屏障。

  为了实现“三个百年目标”,四位司令拼出老命含辛茹苦,脚踏实地在阿拉善大漠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跋涉着、奋斗着、前行着。

图为黄高成司令与青年志愿者讲述绿化治沙的重大意义。摄影:马德荣

  当年在职时是公务员、司机围着几个司令转,如今退休后,是几个司令围着沙漠、树坑转。四位司令年龄最长者黄高成今年75岁,李旦生今年74岁,张新华70岁,最年轻的李德海今年也已64岁了。四位老司令,没有颐养天年、含饴弄孙,养花打拳、游山玩水,而是把余热全部奉献给阿拉善大漠。

  四位老司令曾常年值守边防,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不同程度患有多种疾病,黄高成因参加自卫还击作战造成炮震性耳聋,平常连进电影院看一场电影都是奢求,影院音响里播放的高音对他却是一种伤害和折磨;李旦生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李德海腰肌劳损,张新华走到哪里胰岛素泵都带在身上。

  四位司令中的黄高成、李旦生、李德海家在北京,张新华家在呼和浩特市,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但他们不念小家的经,把主要精力都来念好绿化治沙的“公益经”上。

  四位司令鞋底磨得发秃的黄胶鞋里灌满了沙,汗水裹着尘泥在脸颊上恣意流淌,可他们却不以为然,全部精力都集中在眼前的一株株树苗上,跪在地上挖到湿润的沙土,小心翼翼地把那比草粗不了多少的树苗用湿沙包好,并一个坑、一个坑地把新栽的树坑浇透,年复一年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

  四位司令退休后满脑子装的都是跟种树有关的事:雇工植树,挖个坑要2角7分钱,1棵树苗要1角钱,原来通过漫灌种活一棵树需要15公升水,现在高压喷水打孔一体植树的办法,拿一根特制的水枪扎进栽着树苗的沙坑,把水注入树苗根部,只需注入8公升水,就能保证树苗的存活。他们得精打细算,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四位司令为了解决种苗从外地购买,运距远、价格贵、成活率低的问题,提出自己建种苗基地的构想,当年建、当年见效,如今建起的种苗基地每年可提供100多万株树苗,基本满足了需要。

图为今年4月四位司令员带领沙漠植树大军春季植树。摄影:陈辉

  四位司令齐心协力,先后组织了20批次春季植树造林活动,集结了理事单位和当地军警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社会团体等近万人次参与的治沙植树会战,把植树与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收到了双重效果;八次举办了“生态文明·阿拉善对话”活动,千余人参加了活动,最大程度地宣传了绿色发展理念,形成了治沙植绿共识,引领并宣传了资本市场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向和义务;四次举办了“绿色行走——公益长征”活动,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达到20万人次,有效引领了社会力量以实际行动传播生态环保理念,支持了绿色公益事业发展。

      四位司令员绿化治沙不仅真抓实干,更注重讲究科学,他们把聪明才智全部奉献给阿拉善大漠的绿化治沙工程。

      去年深秋,阿拉善左旗腾格里额里斯镇惊现28000余棵人工种植的胡杨林,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这片胡杨林就是李旦生司令员科学治沙的成果。

      胡杨林是整个公益治沙绿化行动的一个项目,起步于2019年春季,该胡杨林项目区位于腾格里沙漠腹地的腾格里额里斯镇所属的一个嘎查(村),成活率80%。4年多来胡杨树林长势良好,最大的直径20厘米,树高5米多。

       胡杨属于落叶中型天然乔木,直径可达1.5米,树干通直,高10-15米。木质纤细柔软,树叶阔大清香,是自然界稀有的树种之一。胡杨树龄一般为200年,最高可达600—800年以上。秋季胡杨林一片金黄,场面壮观,富有极为美丽的观赏性。

       但由于内蒙古阿拉善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人工种植成片胡杨林成活非常罕见。为此,李旦生在方圆数百里的阿拉善沙漠地区头顶烈日仔细考察,并进行种植试验,发现空气干燥、地表干燥,沙地下面20公分有湿沙的地方适合胡杨林的生长。为此,他总结出“两干一湿”的胡杨树种植法,并终于在腾格里沙漠的边缘——阿拉善左旗腾格里额里斯镇头井湖边找到了适合胡杨林的生长宝地,创造出阿拉善沙漠地区人工种植胡杨林的奇迹。

    “人过50不学艺”,但75岁的黄高成司令还像小学生一样探索科学植树的方法,先后在实践中总结出“传统植树法”、“容器植树法”、"高压喷枪水冲植树法”等科学植树方法,并亲自示给员工示范讲解动作要领,使绿化植树少走弯路。

       四位司令还共同探索和总结出沙漠地带适合种植的胡杨、沙枣、梭梭、花棒,试种油莎豆、翅果油等经济作物,如今乔木、灌木树种已达10多个品种。

图为在四位司令员带领下的植树大会战。摄影:马德荣

       联合军地单位,帮助农牧民建设生态种植养殖合作社,也是四位司令的创造,打通“种、养、育、订、运、销”链条,形成“基地+合作社+农牧户”的产业模式,为集体经济注入循环发展的动力。

  四位司令还支持空军某运输搜救团,探索出一整套飞播治沙造林实用技术,走出了以“适地、适时、适种、适量、封禁”为主要特征的飞播治沙造林之路,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飞播造林的实际成效,创造了治沙史上的奇迹。

      植树的成活率当初是个老大难问题,最初成活率只有55%。后来经过四位司令的集思广益和实践探索,终于把成活率提升到7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这就是党中央提出生态环境治理的“山、水、林、田、湖、草”六字方针。

  2021年党中央在六字方针中又增加了个“沙”字,成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七字方针。这个“沙”字就是四位司令与曾在国务院秘书局工作的退休干部高传捷共同治沙,一起研究向国家提出的建议,被党中央采纳。

  经过四位司令20年含辛茹苦,持之以恒的奋斗,绿化治沙“五个基地”:梭梭苁蓉产业基地、沙生灌木采种基地、沙生灌木育苗基地、防风固沙示范基地、沙漠生态旅游基地全部建成;“一条通道”:阿拉善到甘肃民勤县,穿越腾格里沙漠的新公路也变成生态绿色通道。

图为李德海(左一)、李旦生(右一)张新华(中),阿拉善军分区三任司令员同心协力共同植树。摄影:马德荣

  20年间,建党一百周年建成生态公益林20万亩,实现了;建军一百周年建成生态公益林30万亩,实现了;建国一百周年建成生态公益林40万亩,提前实现了。阿拉善绿化治沙工程共有效实施人工造林46万多亩,1600余万棵,3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近十个澳门的面积。2024年年底将突破50万亩。

  20年间,绿化治沙取得明显成果。据当地气象部门记载,2001年阿拉善刮了13场沙尘暴,多年来通过当地政府领导支持,驻军部队和人民群众大力参与和四位司令发动治沙工程的努力,强沙尘暴次数逐年减少,局部得到遏制。

  20年间,四位司令从事的阿拉善绿化治沙获得了无数荣誉:在中欧首届“中欧绿茵奖”评选中,阿拉善生态基金会因军民融合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荒漠化治理的绿色行动,在推动造林增汇、生态扶贫中成效显著,2015年12月,在巴黎世界气候峰会上荣获“中欧十佳绿茵基金会奖”,欧盟地区委员会秘书长格哈德·斯塔尔飞赴中国致辞颁奖。此外,还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民政厅颁发的5A级基金会、“全球影响力投资创新典范”、四位司令当选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感动内蒙古人物集体奖”。


       以下是四位退休司令员率领治沙战场花絮图片――――

四位司令员面临的就是这样一望无边没有绿色的沙海。摄影:陈辉


四位司令在阿拉善腾格里沙漠进行胡杨种植试验。 摄影:陈辉


内蒙古军区原司令员黄高成(中)在进行沙漠植树动员。摄影:马德荣


四位司令员带领沙漠植树大军冬季植树。摄影:马德荣

               

黄高成司令员倡导高压冲击注水植树法,并亲手试验。摄影:马德荣

                

李德海司令员在育苗基地与大家探索育苗方法。摄影:马德荣

              

2024年4月,四位司令员与阿拉善驻军在沙漠中安营扎寨,进行野炊,共同植树  摄影:陈辉

              

2024年4月9日,在全国金融单位员工参加绿化治沙的“阿拉善国情教育系列动员大会”上,李德海司令员进行动员,黄高成司令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授课。  摄影:陈辉

          

黄高成、张新华司令员为来自全国金融单位参与植树、进行“国情教育活动”的员工颁发荣誉证书。摄影:马德荣

         

黄高成司令员在阿拉善大漠绿化植树20年,几乎年年都可以看到夫妻共同植树的身影。今年4月将军夫人、服役50多年的退休老兵闫军峰再次追随将军加入了绿化治沙的大军。摄影“陈辉”

    

最先投身绿化治沙的李旦生司令员(左一)在腾格里沙漠中进行绿化治沙的科学规划。摄影:陈辉

      

李德海司令员夫妻在沙漠中植树。摄影:马德荣

      

张新华司令员参加植树活动。摄影:陈辉

      

黄高成司令员夫妇与张新华司令员共同植树。摄影:陈辉

      

退休后的原国务院干部高传捷追随四位司令员投身阿拉善绿化治沙事业,重点从事沙漠防风绿化治沙研究,带领课题组含辛茹苦多年科学探索,形成20万字的科学成果,奉献给国家,使党中央提出生态环境治理的“山、水、林、田、湖、草”六字方针,完善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七字方针。这个“沙”字就是高传捷在四位司令员鼎力支持下的科研成果。摄影:陈辉

     

2017年8月,李旦生司令员和高传捷等课题组人员在乌兰布和沙漠考察科学治沙。(左起第三人李旦生,右起第一人高传捷)摄影:万晓援

    

高传捷、李旦生等《乌贺原生态保护研究》课题组成员与中国林业科学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科研人员座谈科学治沙。(左起第一人高传捷,第三人李旦生。摄影:万晓援

     

李旦生司令员与植树员工在植树现场合影留念。摄影:马德荣

       

野沙吹不尽,春风吹又生。种了死,死了再种,四位司令顽强的精神,带来了绿色生命在沙漠中的顽强生存。摄影:马德荣

       

阿拉善腾格里沙漠逐步被绿色植被所覆盖。摄影:马德荣

         

沙漠中顽强生长的绿色屏障。摄影:马德荣

         

  鲜花装点着一望无边的沙丘。摄影:马德荣


腾格里沙漠边缘呈现的一片绿洲。摄影:马德荣         

            

四位司令员20年的奋斗成果:用绿色植被阻挡沙漠侵蚀。摄影:马德荣

            

  昔日无边无际的沙漠已经呈现出绿色的海洋。摄影:张利民

            

四位司令率队在腾格里沙漠边缘——阿拉善左旗腾格里额里斯镇查拉格尔嘎查头井湖地区,人工种植28000余棵胡杨林。摄影:万晓援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