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著名书法家吕树祥先生书法作品集《传承》最近出版。

  农历甲辰年,清明节后上已节前四日,公历2024年4月7日上午,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春暖花开,万物争绿的喜庆日子里,在石家庄长安区一处农家小院——东兆通书法协会基地,成功举办了吕书祥老师书法作品集《传承》一书出版首行仪式,并给全体会员赠送这本由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存阅。

  会上首先宣读河北省直老年书法家协会发来的贺信。吕树祥老师讲述了自己学习和传承书法的深刻体会和宝贵的经验。多位书法名家老师分别发言,对吕树祥老师为河北省书法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和付出,寄予高度赞扬。

  笔者现场赋诗一首:

  童颜鹤发老书僧,新春新作喜气增。

  勤奋赢得芳信使,求真换来艺登峰。

  欧陶天堂当慰藉,弟子成才藐柴蓬。

  尊师守道追春梦,废纸三千此为凭。

  (吕树祥是已故书法大师欧阳中石、陶然先生高徒)

  吕树祥老师年至耄耋,满头银发,精神矍铄,他的书法作品集名为《传承》,简洁明朗,准确表明了他的心智和追求,彰显他几十年对书法、书体流变和书艺创作的深邃体会。

  古人云:为武之道,能征善战;为文之道,笔墨丹青;文可治国,武能兴邦。可敬者,能文能武,文武双全。年已八旬的书法家吕树祥正是这样一个书法人。

  吕树祥和我是纸媒搭档,亲若手足,共事多年,一个总编,一个书记,“一个锅里抡马勺”,十多年合作愉快,携手并肩,彼此知人、知面、知心。

  认识和书写汉字,是吕树祥先生从儿童时代用毛笔书写汉字开始的。是在其祖父、祖母的糖果点心吸引、诱惑、吓唬、哄劝完成的。父母的严训督导,使他从孩童时代走上和汉字书法打交道的艺术之路,以至进入书法(书写方法)创作领域,觉得越走越深奥,一发而不可收也。

  吕树祥下定决心,拜师学艺,求师问道,转益多师……坦言“我要继往开来,把这自强不息的汉字传承和书法艺术奉献给我们这个百折不挠,勇毅前行的华夏民族!”

  吕树祥在1978年春天,省城槐花梧桐花飘香时节,慕名找到河北省话剧院(团)拜会陶然老师拜师学书法,起初是经人介绍的。当时从学楷书颜真卿的勤礼碑开始,十几个学生先去的,后去的都有,孜孜不倦,求学若渴。

  陶然老师当年讲的书法课,让他至今难忘。例如讲学如群星,成若日月;学如牛毛,成若鳞角,不怕失败,越挫越勇,百战不殆,坚持就是胜利等以及尊师重道的道理。

  1984年,吕树祥考入首都师范大学欧阳中石任学部主任并主办的“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苦学四年,业余授课,每周都要从石家庄坐火车往返一、二次进京听课,老师耳提面命,点评作业,一次不曾缺课,至1988年毕业。

  求学期间,他系统的学习了真、草、隶、篆、行各种书体的技艺和书法理论,书法史及与书法有关的文学知识。至今学艺不懈,不敢偷闲。《传承》一书中收录了他在北京函授学习时的十大本课堂笔记。

  他说自己在六十岁之前凌晨三点前基本没上床睡过。六十岁以后,凌晨三点必须按时起床临池,“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至今成了他的求艺经历和精神支柱。

  小时候,吕树祥常临《多宝塔》和《玄秘塔》。自此在书坛拓展铺设的是一条碑学之路,企盼的是对远古优秀传统的借鉴和挖掘。他兼收并蓄,对秦汉、魏晋、六朝碑刻以及宋元明清书法均有涉猎。

  其书法艺术风格逐渐形成朴茂、凝重、古雅、率真和自然天成,成为他创作遵循的根本法则。

  80—90年代我俩并肩作战,纸媒《企业家报》一纸风行,从报社走出来五位书画家:张树芳、李宝臣、吕树祥、李东顺、谢岷虎。

  吕树祥的书法作品以魏碑楷书颜体见长。他吸收了甲骨文、象形文字的精华,有一种自然美,庄重、生动、老辣,枯有神,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风格独特,自我纳新。

  他的小隶书法彰显出非凡的功力,大隶则稳笔舒展,雍容典雅,招人喜爱。

  近年来,吕树祥书法展在中国老年书画家协会石家庄创作基地等处常年展出,供大家观摩欣赏,交流学习。《传承》书中收录他的《学习颜真卿楷书用笔体会》(入选河北省书协第三届论文集),《四体书势感言》(入选河北省书协第四届论文集)

  他的书法作品内容和人品凝为一体,书法家必须时刻不忘讲政治、讲和谐,讲改革开放、讲国家的建设成就,讲人民群众的修心养性、引导社会健康向上的书法内容。

  他生于石家庄,成长和工作于石家庄。退休后,不经商,不捞钱,只写字,不卖字。每日闭门谢客,远离喧嚣,挥笔泼墨,精艺书进,不为二斗米折腰。八旬老翁,每日临池,在浩瀚的历代碑帖中寻找着自我。他潜心研习“二爨”、《崇高灵庙碑》《好大王碑》等碑帖名作。

  他深谙熟悟多种书法体式的精神内涵和风神意态,这使他的创作终于可以借古开今,奋臂云兴。

  吕树祥认识到,华夏文化,源源流长,谨以大篆的浑厚、汉隶的大气、魏晋行草的飘逸、唐楷的法度等等在书法史上熠熠生辉。历朝历代流传的书法之美,可以说是在这个世界上绽放着最独特异彩的艺术瑰宝。

  然而,他谦虚地说,自己书写的并非什么书法,什么汉字,而是自己孜孜以求的华夏文化传承,我的书法作品只能称其为汪洋大海中沧海一粟吧。

  他的书法作品淳朴、雄浑、博大,势与天通,余音绕梁。不论是写丈二四个字的大字榜书,还是写不过二尺数十个字的小字作品,他展现给观赏者的总是尽情尽兴之作,似灵珠荆玉,皓月凝辉,明照四海,独秀中皋。

  《传承》一书中收录的数百幅书法作品可谓琳琅满目,但其书风基调,多以颜体为主,辅以魏碑、汉隶,兼及行草。纵观作品字体视觉冲击力强烈,气势宏大,气象蔚为壮观。

  他的书法作品有如此的视觉感召力,是与他始终植根于传统、不断实践探索,息息相关的。一些书法家对吕树祥的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极高的评价,称他为“书法大家”,作品有“正大气象,儒将风范”。对这些褒扬,他总是微微一笑,思忖着那句谚语“空心竹,窜上天”“高粱熟了,却总是低着头”。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沧海者难为水,观于圣人之门者难于言。

  吕树祥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和书法生涯,使他书艺卓著;从书法爱好者到当下著名的书法家,成就也非同一般。“行文犹布阵,运笔自天成。”几十年来,吕树祥乐在书中,孜孜以求,神游物外。

  一批河北东垣书画院的退休老人,花甲、古稀、耄耋老书翁经常举行笔会,欢聚一堂,听着吕树祥的书法课,现场挥笔书写,再听吕老师一一点评,个个喜笑颜开,收获满满。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劝学)。吕树祥虽声名不凡。但他谦虚谨慎,简于应酬,勤奋好学,把余生时间几乎都用于读书和书法创作。因此,他能以静悟动,道法自然。

  今天从这本355页厚重而精美的作品集《传承》出发,期待他的书法艺术,将会不断走向更加丰厚和完美。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