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中后期,山东省有四种名牌水果闻名国内外,分别是:烟台苹果,莱阳梨,大泽山葡萄,肥城桃。高级农艺师邵纪远和夫人周君敏,从新中国成立时起,便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致力于大泽山葡萄的研究与推广,被当地人民誉为“大泽山葡萄之父”。但很少有人知道,邵老先生是咱们威海市人。本文讲述的就是邵纪远夫妇与大泽山葡萄的故事。——题记
巍峨苍翠的大泽山,象一座高高耸立的绿色丰碑,记载着一对葡萄夫妻,在这里奉献毕生年华,造福山区人民的感人事迹。
山下那一片片、一行行碧绿的葡萄树,园中那一颗颗、一串串晶莹的葡萄果,似大写的碑文,让人们永远记住这对葡萄伉俪。
吃水不忘挖井人。
时光倒流,70年前。
1953年的初春,平度县大泽山区仍然是春寒料峭。这一天的山路上,走来了一对二十出头年轻人。小伙子名叫邵纪远,几年前刚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园艺系;姑娘叫周君敏,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农学系。他们这一对名牌大学毕业、新婚不久的伉俪,舍弃了城市里的舒适工作,双双来到艰苦的大泽山区安家落户,用他们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指导山区农民发展葡萄种植业,造福山区人民。
那个时候的大泽山区,条件极为艰苦,住农房,睡土炕,吃粗粮,爬山路。但是这里的地理环境却非常优越,其土质和气候特别适宜葡萄生长。尤其是二人所住的团石子村,葡萄种植历史悠久,正是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
在这片沃土上,邵纪远、周敏君夫妇安营扎寨。他们深入到果园里,到生产队里,到群众家中,讲解葡萄病虫害防治方法,传授葡萄田间管理技术,为果农送去农药、工具等等。然而,当时农民缺文化少科学,思想保守,对新的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一时难以接受,许多人不相信两个年轻人会有什么真本事,工作一时陷入困境。面对困难,他们没有气馁,没有放弃,靠着真诚,靠着热情,靠着实干,靠着汗水,终于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赖。不久,他们就由“陌生人”,变成了“自家人”,成为山区人民敬重和爱戴的葡萄专家。
在实线中邵纪远他们发现,原来的品种和落后的管理,导致产量低下。于是他们便指导果农,进行一年四季开花结果的试验,并取得成功。又从国内外100多个葡萄品种中,筛选出白雅、白羽两个优良品种,加以推广。经过近十年的摸索总结,找出了葡萄白腐病的发病规律,制定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案,使病害损失由60%左右下降为6%。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卲、周二人在国内最早发现了葡萄枯腐病。经过艰难地反复地实验,终于找到了防治此病的药物和方法。他们这一成果,很快在全国推广开来,为全国葡萄高产做出了不菲的贡献。
扎根山区二十多年,邵纪远夫妇从土壤改良、施肥、剪枝、打药、越冬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实践中,逐渐探索、总结出大面积龙眼葡萄高产稳产技术,连续七年亩产由原来的250公斤,提高到1200公斤,农民的收入一下子增长了约5倍。
葡萄丰收了,农民增收了,邵纪远、周君敏二人却晒黑了,累瘦了,看上去与果农并无差别。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农民之中,被山区群众亲切地称为咱村的“老邵”、“老周”,亲如一家。
作物要高产,品种是关键。把大泽山葡萄业的情况摸熟摸透以后,邵周二人便产生了新的想法,那就是品种改良,培育适宜本地区生长的高产稳产的优质葡萄。于是,他们便着手开展运用杂交技术,繁育葡萄新品种的工作。
懂得农作物杂交繁育的人都明白,这是一个周期长,难度大,非常繁琐、非常细致又极其枯燥的一项工程。杂交育种,需要把两种以上的葡萄种植在一起或相邻的地块上,长成以后,要赶在开花前去雄,然后是采粉、授粉、套袋等多道程序,时间性强,技术要求高,有一个环节出了差错,便会前功尽弃。为确保杂交育种成功,绝大多数的工作,都是二位亲历亲为,整日整日地沐风雨、冒酷暑,劳作在葡萄园中。
经过反复反复地实践,经历了许多许多的挫折,功夫不负有心人,整整用了两年时间,终于成功收获了2500粒第一代杂交种子。第二年,播种后的种子经精心管理,细心呵护,一千多棵杂交一代苗终于破土而出。又经过不断筛选,四年后,终于有少数植株开花结果了。又经过三年时间,卲纪远和周君敏终于从中选出了五个优质杂交品种,把它们分别编为“大泽山”1—5号。
正当杂交育种工作在克服了土地紧缺、技术力量不足,资金无着落等诸多困难,在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艰难向前推进时,邵纪远两口子被调到百里之外新建立的洪山园艺场工作。同时因为某种政治原因,二人又被暂停了所从事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而无休无止的运动,也使千余棵杂交苗陷入无人管理的境地。幸亏团石子村的老书记徐德永,冒着风险,将其中五棵优质杂交苗,移栽到老葡萄园,才得以保存了一点点历经千辛万苦而获得的成果。
1973年,邵周二人恢复工作后,马上回到大泽山团石子村,察看硕果仅存的两棵优质杂交葡萄,并加强管护,跟踪纪录。第一次剪下枝蔓,拿到洪山园艺场沙埋插扦,结果却因感染病害而全军覆没。第二年又回去取枝,又对土壤进行了消毒处理。经过认真细致地精心管理,杂交苗终于长大,终于抽穗结果了,穗多果甜,产量高,杂交优势明显。
1977年,两位园艺师将“大泽山”1号、2号果穗,送到潍坊地区和省农业厅、省科委进行检验。经省内外专家严格地检验鉴定,这两个新生儿被确定为优质葡萄杂交新品种,正式命名为“泽香”、“泽玉”。翌年,这两个新品种,荣获了山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泽香、泽玉这两个葡萄新品种,具有结果早,产量高而稳,亩产可达4000公斤。品种优良,含糖量高,甜酸适中;适应性、抗逆性和抗病性都非常强。从1979年起,在大泽山地区全面推广。后来又推广到全省60多个县市及陕甘等20多个省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为丰厚,大泽山地区乃至平度市更是获益多多。到目前,大泽山葡萄已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达六亿多元。仅大泽山区,葡萄种植面积即达3.5万亩,年产量5000万公斤。其中泽香、泽玉占据了半壁江山。在1995年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这两个新品种一举夺得金奖,在1999年昆明世界国艺博览会上,又荣获金奖。2014年,大泽山葡萄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平度市将每年的九月份,定为“大泽山葡萄节”。
邵纪远、周君敏因其在葡萄事业上的突出贡献,被当地人民誉为“大泽山葡萄之父”。人们说,高高的大泽山,就是二老的绿色丰碑。
题记中介绍了,邵纪远老人,是咱们威海人。他的家乡是文登侯家镇西廒村,出生于1921年8月,1945年从国立第22中学毕业后,考入西北农学院,1949年毕业分配到胶东行署,此后便一直扎根山区,工作、生活在平度的大泽和洪山。他的夫人周君敏是上海人,从南京中央大学农学系毕业来到胶东。葡萄便是二老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邵纪远老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还长期担任平度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市科协主席。周君敏任市政协常委,高级农艺师,曾两次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八十年代初,上海的《文汇报》曾在头版头条位置,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发表介绍其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
两位老人先后于2020年9月和2022年12月,分别以99周岁和96周岁的高龄仙逝。笔者早年曾有幸与二老结识,几十年间多有交往,曾陪同二老,观赏洒下二老辛勤汗水的葡萄园,聆听二老如数家珍般地讲解;也曾数次在他们家中,品尝二老亲手栽培的香甜的葡萄,畅饮二老亲自酿制的甘美的葡萄酒。二老丰厚的学养,质朴的为人,高尚的品格,平易近人的作风,使晚辈的我如沐春风,获益良多。晩年,二老定居上海。2009年中秋,笔者出差去上海,曾专程登门探望和拜访二老。看到卲老年近九十,仍然精神矍铄,每天读书写作不辍。2020年8月邵老百年寿诞,笔者曾赋七律一首,以为庆贺:
松青鹤瘦庆华年,
向晩期颐念故园。
追远尤思珠洞水,
抚今难忘大泽山。
酷寒酷暑书青史,
泽玉泽香惠世间。
皓首仍怀宏壮志,
闾阎心里重如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