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整理书橱的时候,忽然一本有些泛黄的书吸引了我的目光。望着这本十多年前的书,我的思绪回到了过去的岁月里。

  那年大年三十岳父母来家过年,给我带来一个意外的礼物,夫人的舅舅汪庆龙老先生又出专辑了,特意嘱咐给我带上一本。手捧这本朴实的册子,凝视着封面上《旧事杂忆》的书名,脑海中闪现出舅舅这些年坚持不懈的写作,先后自费出版了两个专辑,眼下第三本专辑又在除夕之夜出版,真是可喜可贺。感动之余信手翻阅这本凝聚着舅舅无数心血的书籍,从字里行间感受着一位八旬老人不懈的文学追梦足迹,颇为敬佩。

  那年庆龙舅舅已经八十一岁高龄了,自打退休后就一直以文为友,笔耕不止,也由此和我这个晚辈解下了深厚的忘年交。早在多年前,舅舅就出版了他的第一个专辑《独立斜阳数过鸿》,当时就深为老人的追逐梦想的境界所感染,曾经写过一篇感想以表敬佩之情。一年后庆龙舅舅找我,告诉我他又写了不少文章,准备出第二本专辑,让我为他作序。感动于老人的执着,我欣然为舅舅作序,并提议专辑的名字于第一本相衔接,书名叫《独立寒秋又一春》,得到舅舅的赞同,没想到一年多的时间舅舅仍然坚持写作,又悄然出版了第三本专辑,而且从书中得知,那时庆龙舅舅如今已经是上海浦东新区文学学会会员和国际华语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真心为老人家感到高兴和自豪,衷心祝贺庆龙舅舅圆梦。

  那一年对于我和庆龙舅舅来说都是喜事临门,舅舅在浦东新区文学学会会员的基础上,又迈进了一大步,加入了国际华语作家协会上海分会,成为一名文坛不老松。而我也先后成为了《榕树下》签约作家和上海金秋文学社的成员,我的第一个长篇纪实小说《父亲的风烟岁月》被《榕树下》成功签约,成为该网站VIP作品。回想起这些年和庆龙舅舅以文会友,越过了两代人的鸿沟,成为了笔友,其实一直是庆龙舅舅的执着追求精神感动着我,激励着我,要向老人家那样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让自我的世界沉浸在文学的海洋里,这才是我从老人身上学到的最大一点收获。

  多年坚持写作,使得庆龙舅舅的文笔显得俊美清秀,文字飘逸,许多描写场景和人物都颇具功力。像开篇的《曾忆廿六新婚时》中描写家景的文字:“她的家屋宇宽大高爽,一正两厢房,庭院也甚宽敞,四周有竹篱笆围护,两扇前门的上端顶着个秀才巾雨篷,一条砧块铺成的甬道直通厅堂镇中,颇显古朴幽静。”还别说,真有些鲁迅先生的文风。

  接着他在描写舅妈时的话语也颇为出彩:“梅仙下来了,她穿戴朴实,秀丽端庄,胸前垂着两条长辫,双眼皮大眼睛,给我的第一印象:觉得是个文静善良的姑娘,我很喜欢。她见着我,似乎也很有好感,默默地站在其姑母身后,并不搭话,但脸上不时显露出浅浅的笑容。”短短的数语,就将舅妈家的景物与舅妈的印象描写的典雅大方,仿佛见到其屋其人,倍感亲切。

  像这样的优美语言很多,随处可见,在《祖孙三代杭州一日游》里,庆龙舅舅这样描写当日的场景:“漫步于堤上,新柳如烟,鸟语啁啾,湖光胜景尽收眼底。”顷刻就把我们带到了游人如织的美丽西湖。同样精彩的还有赞美家乡的《家乡的桥》,书中描写寥寥数语,点缀出作者对家乡点点滴滴的热爱之情:“记得昔时的大团,有着一条纵贯全镇长达3华里的老市河,终年碧水长流,舟船如梭,两岸房舍,黛瓦粉墙,水桥石阶,楼台倒影,所谓小桥流水人家,一片江南水乡景色。”优美的语言,优雅的描写,与庆龙舅舅自身的气质性格颇为融合,浑然天成,足以见起不凡功力。

  不觉不知已经拜读完全文,心里油然而生的敬意愈发浓烈,全无睡意,欣然为我的庆龙舅舅点赞,这样的长者,这样的人品当是我等晚辈的楷模和榜样,忽然想起了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咏志见示》的名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用这样的诗句赞美作者是最贴切的。

  如今,庆龙舅舅已经走了,我也失去了一位忘却了彼此年龄和辈分的文友,此刻我手捧着舅舅的书感慨万千,抬头望着窗外的绚烂的霞光,轻轻地说:“舅舅,您在远方还好吗?”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