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郑国渠、灵渠,这三大水利工程,是古代中国智慧的结晶,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雄心壮志的象征。四川成都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2280年),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陕西郑国渠,建于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距今2270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使秦国从经济上完成了统一中国的战争准备。广西兴安灵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距今2238年)。它不仅是我国、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灵渠的修建,联结了湘江和漓江两大江河,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对岭南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间谍工程”郑国渠

  《史记·河渠书》记载:“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因命曰郑国渠。”可以解释为:韩国水工郑国到秦国修建了一条引水渠,期间郑国的“间谍”身份被识破,秦国要杀他,但郑国提出,自己虽然是间谍,但是一旦沟渠修成,对秦国的好处多多。之后,大概花了十年时间,渠建成完工,并命名为“郑国渠”。

  史书记载,郑国渠是从泾河引水灌溉,但对其引水方式语焉不详。有人认为,郑国渠是用拦河大坝引水,有人则认为当时没有钢筋水泥,不可能在泾河上筑坝拦水,还有人认为郑国渠像坎儿井一样,是用涵洞引水。郑国渠修成之后,渭北旱原的大部分地区得到灌溉,成为农业发达的地区,大大提高了秦国的经济实力,在郑国渠建成后,关中灌区由此定型,流域内大片农田成为亩产一钟的良田,渭北平原的“泽卤之地”变成了“千里沃野”。

  现代专家严格考证得出的研究成果认为:郑国渠的渠道系统庞大、复杂。郑国渠从泾阳县的弧口开始,沿仲山、嵯峨山南麓东行,注于洛水,沿途吸纳了冶峪、清峪、浊峪、石川诸水,规模极为宏大。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岁月,绝大部分渠道已经湮没。过去曾有多位学者曾绘制过郑国渠图,但所绘位置均不相同。考察组成员在泾阳、三原、富平、蒲城等地发现多处郑国渠渠道遗址。干渠的宽度一般为30多米,深度多在20米以上。由此看来,郑国渠大体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自泾河至石川河,主干渠一条,沿北原下向东展布;下段自石川河到洛河,干渠有南、北、中三条(其中北干渠是引漆沮水溉田)。其总长度将近三百公里,说明郑国渠工程之浩大。

  西汉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距今2109年),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在郑渠基础上又凿建一条白渠,它“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为了表达这条水渠造福于民的巨大经济和战略效益,关中大地上的农民,从切身的感受出发,唱出了这首“郑白渠歌”。郑白渠,也就是郑国渠和白渠的合称。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卷二九《河渠书》中评价郑国渠的作用和意义时说:“渠成……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东汉班固在《汉书·沟洫志》里对郑白渠的高度评价:“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二、历代的维修和改造

  根据大量的历史记载:郑国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挥灌溉效益,重要的是开创了了引泾灌溉之先河,对后世引泾灌溉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秦以后,历代继续在这里完善其水利设施:先后历经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历代渠道。汉代有民谣:“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在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称颂的就是引泾工程。

  1929年陕西关中发生大旱,三年六料不收,饿殍遍野。引泾灌溉,急若燃眉。1930年杨虎城主政陕西作出决策,中国近代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临危受命,毅然决然地挑起在郑国渠遗址上修泾惠渠的千秋重任。在这两个蒲城人的亲自主持下,此渠于1930年12月破土动工,数千民工辛劳苦干,历时近两年,终于修成了如今的泾惠渠。1932年6月放水灌田,引水量16立方米/秒,可灌溉60万亩土地。至此开始继续造福百姓。新中国成立以来,按照边运用、边改善、边发展的原则,国家投资对新老渠系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改善调整与挖潜扩灌,至1993年完成项目任务,1995年8月通过竣工验收。1995年,渠首引水能力为50立方米每秒。设施、有效灌溉面积分别为134.04万亩(其中抽水灌溉面积37.2万亩)和125.99万亩。

  根据相关资料介绍:作为主持此项工程的筹划设计者,郑国在施工中表现出杰出的智慧和才能。他创造的“横绝”技术,使渠道跨过冶峪河、清河等大小河流,把正常流量拦入渠中,增加了水源。他利用横向环流,巧妙地解决了粗沙入渠,堵塞渠道的问题,表明他拥有较高的河流水文知识。据现代测量,郑国渠平均坡降为0.64%,也反映出他具有很高的测量技术水平,他是中国古代卓越的水利科学家,其科学技术成就得到后世的公认。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工程之浩大、设计之合理、技术之先进、实效之显著,在我国古代水利史上是少有的,也是世界水利史上所少有的。


  三、郑国渠景区今日现状

  2016年11月8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旅游景区以古代水利文化、大秦文化、泾河文化为主线,是在遗址基础上集历史人文、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是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深远影响的灌溉工程,它的建成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强盛和统一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被誉为天下第一渠。如今,郑国渠彪炳千秋、永驻史册,向游人讲述着景区浓郁的历史底蕴和旖旎的自然风光。郑国渠旅游景区位于泾阳县王桥镇西北部,在王桥镇船头村西北的泾河左岸,至今仍保留着郑国渠渠首遗址。沿郑国渠渠首向泾河上游前行,我们仿佛进入一座天然的“水利博物馆”——白公渠、郑白渠、丰利渠、王御史渠、广惠渠、通济渠、龙洞渠……5平方公里左右的三角形地带里,竟分布着战国以来渠口遗址、碑记10多处!一个个取水口依次排开,每个相距数百米,最远的也不过5公里。

  景区分为泾河地质公园区、泾河峡谷观光游览区、黑沟奇峡区、文泾湖休闲度假区和北仲山后备旅游区,有女潭、黑沟、孔雀湾、凸碧潭、银沙大瀑布等景点,并开发有泾河峡谷漂流、嬉水滩、龙盘栈道、水月洞天驿站等特色项目。

  郑国渠赞:

  辉煌水利秦时建,

  遵照科学法律强。

  巧妙横绝奇迹现,

  关中灌溉献吉祥。

  引泾开创先河例。

  经济咸阳暴富粮。

  伟大工程真显著,

  留名世界遗址凰。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