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人民海军鱼雷艇首次击沉敌舰70周年,是中日甲午战争鱼雷艇首次参战130周年,是中法马尾海战爆发140周年。在此,谨向人民海军鱼雷艇参战部队的英雄们致敬!向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鱼雷艇参战部队的英雄们致敬!

  鱼雷艇自身所具有的冒险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和英雄壮举、惊心动魄等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相联系。从马尾海战杆雷艇队到甲午海战鱼雷营,从抗日战争电雷学校到人民海军快艇部队,在中华民族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一往无前地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

  通过这些战例,不仅了解中国鱼雷艇的历史脉络,也见证了中国鱼雷艇部队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他们英勇顽强、不畏强敌、誓死报国的英雄事迹为世人所敬仰,他们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民族之魂、海军之魂、海鹰之魂将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沧海作证——他对待牺牲的战友情深义厚,生死依傍,50年后依然如故,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终点。这是令人难以言喻的情感,这是厚德载物的善良和大爱,这仿佛又是一个温馨的童话。

  每当想起175号快艇牺牲的战友,他的心像针扎一样疼痛,他受不了这种折磨,2008年正值金门海战50周年之际,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决定让儿子帮忙在厦门租一间房,这是他50年前带兵打仗的地方,这是175鱼雷快艇失事的地方,这也是他的心离牺牲的战友最近的地方,他要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陪伴曾经与他同甘共苦牺牲的战友。

  一天,他来到50年前金门8·24海战出发地,他把带来的罐头、水果、酒水等整齐摆放在海边,把3瓶茅台酒慢慢洒向海里,对着辽阔的大海给牺牲的战友三叩首。

  然后,他仰天长啸:“亲爱的战友!亲爱的兄弟!你们在哪里?我张逸民看你们来了!”刚说完,他已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80岁的张逸民来到8.24海战出发地╱张帆提供图片)

  金门炮战也称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台湾称之为8.23炮战,是1958年8月23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发起的、对据守金门岛的国民党军进行的惩罚性大规模炮击封锁行动,双方以隔海炮击为主要战术行动,海军舰艇和空军也多次参战,这是海峡两岸70余年对峙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军事行动。为此,金门炮击成立了“福建前线指挥部”,简称“前指”,叶飞上将任总指挥,负责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海军和空军成立分指挥部,海军指挥部总指挥为东海舰队兼福建基地司令彭德清少将。

  金门海战是金门炮战的组成部分,其中鱼雷艇有两次较大的海战,也称“8·24”海战和“9·1”海战。

  1958年7月25日,快艇6支队传达东海舰队司令部命令:“快艇1大队立即卸下艇上的鱼雷,并保持9艘鱼雷艇一级战备状态,于7月26日航行至上海吴淞港码头待命,然后装载火车运至厦门执行作战任务。”

  快艇6支队1大队当即决定,9艘参战快艇由6艘123K型和3艘123B型组成,即,1中队:184艇、175艇、103艇;2中队:180艇、178艇、105艇;3中队:177艇、176艇、107艇。参加作战任务的大队领导:副支队长兼大队长刘建廷,大队政委刘春志,副大队长尹大法,副政委王济亭、郑鸿儒,大队参谋长张逸民。

  1958年7月26日13时,9艘快艇自宁波牛轭港出发,16时到达上海吴淞港码头停泊待命。27日开始卸载弹药、燃油、鱼雷发射管等,为火车运载做好准备。

(鱼雷艇卸载弹药、燃油、鱼雷发射管等╱张帆提供图片)

  7月28日上午8时,舰队司令部召开鱼雷艇运载工作会议,会议由东海舰队司令陶勇中将主持。会议完毕,鱼雷艇立刻运往火车站装载。

  7月30日凌晨4点,淡淡的晨曦洒落大地,前来送行的陶勇司令员来到上海张华滨火车站对快艇1大队的领导说:“同志们!到了厦门前线,一切行动听从彭德清副司令指挥,他在那里等你们,我在这里等你们胜利的消息!”

  海军东海舰队彭德清副司令,1910年出生,福建省同安县人,1926年参加农民赤卫队,参与组建新四军,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曾任解放军第27军军长,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福建基地司令员、政委,交通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9年6月10日因病逝世,享年90岁。

(东海舰队副司令彭德清少将像)

  这趟运载鱼雷快艇专列,不仅东海舰队领导亲自指挥,铁道部还专门从辽宁锦州调来抗美援朝功勋机车组,运送快艇南下福建。临行前,上海铁路局党委书记特意告诉快艇1大队领导:“这趟专列的编码是‘10689’,你们一定要记住,不管专列运行到何处?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要通报部队番号,也不要亮明你们的身份,只要向沿途各个铁路部门说出‘10689’这个数字,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援助。”

  在铁路部门神秘的护身符“10689”的保护下,专列在浙东大地上平稳运行,进入丘陵,跨过河流,穿过隧道。1958年8月1日快艇1大队9艘鱼雷艇和官兵平安抵达厦门。

(鱼雷艇运往火车站装载╱张帆提供图片)

  快艇停靠在厦门虎屿快艇基地,为保护快艇的安全,福州军区特意安排一个高炮营驻扎在东南面的山上。到了厦门的第四天,快艇1大队艇长以上领导乘坐31大队护卫艇熟悉厦门周围海区情况,特别是鱼雷艇海上出发待机点——定台湾海域。

  根据“前指”命令,快艇1大队9艘艇于8月22日自虎屿启航,自航进入镇海角以西的定台湾内待命。此次行动的关键是隐蔽和安全,不能让敌人察觉出一点蛛丝马迹。

  当日22时,编队9艘艇沿厦门港西航道靠近嵩屿航行,进入鼓浪屿以北低速使用消音器,沿途灯光管制,无线电只接收不发出信号。

  当晚气象条件相当好,海面出奇的平静,天上星光闪烁,只能听见快艇的划水声和艇长指挥快艇低声平缓的用语。他们好像悄悄地出海去约会,完全没有快艇那种勇立潮头、劈波斩浪的场景。

  23点30分编队顺利到达定台湾,停靠在预先安排好的5条大机帆船旁,这些船是厦门市渔业公社捕捞大队的指挥船,现在成为快艇1大队的指挥所。快艇停好后,除了快艇的帆布罩外,船老大指挥渔民给快艇罩上一层渔网,远处看像渔民晾晒渔网。

  8月23日凌晨4时,突然,离机帆船一百米处的岸边疾驶来一辆吉普车,哨兵警觉起来,立刻向大队领导报告,张逸民觉得可能是上级领导检查工作,喊道“船老大,备船上岸。”他穿好衣服与大队政委刘春志一起坐着舢板划向岸边。

  原来是彭德清副司令来视察工作。他看见张逸民和刘春志,操着闽南口音的普通话说道:“大家辛苦了!下了车我还怀疑呢,是不是走错路了?我这个老兵也被你们蒙骗了,看到鱼雷艇伪装得这么好,我就完全放心了。告诉你们,今天就要炮击金门了,你们一定要准备好。炮击后,金门岛料逻湾的敌舰就会往外逃,快艇就会有攻击任务了。”

  在一旁的警卫员说:“车子开了五个多小时才到你们这里,首长一夜没有睡,回去后就到中午了。”

  彭德清回答:“我在指挥部根本睡不着,不如过来看看你们,这样心里就踏实了。”

  彭德清副司令的到来,给快艇官兵很大的鼓舞和鞭策。

  1958年8月23日17时30分,炮兵部队准时对金门发起猛烈的炮击。

  第二天,海岸炮兵继续炮击金门。据王彦著《军旅纪实文集》描写,1958年8月24日,为了迅速扩大战果,海岸炮于今日18时炮击敌舰2艘“中”字号登陆舰,20分钟之后,待敌舰驱逐料逻湾后,再以快艇1大队向其突击。海军彭德清少将报告“已命令快艇41大队位于泉州湾待机,快艇11大队位于东山岛待机。”

(鱼雷艇在欢呼声中驶离待机点)

  16时50分,观察所发现敌舰汽艇正在往舰上运送物资,为防御敌船卸载,“前指”提前下令炮击料逻湾。停泊在湾内的“台生”号、“中海”号、“美颂”号登陆舰起锚向西南方向逃窜,“中海”号被我军命中两发炮弹。

  8月24日,快艇1中队晚饭后进入一级战备,所有中队长、艇长到指挥船开会,大队参谋长张逸民重申鱼雷“三不放”原则,射击位置必须是500米以内,编队指挥艇184艇,编队指挥员张逸民;预备指挥艇180艇,预备指挥员刘春志。

  这时指挥所彭德清少将打来电话:“张逸民啊,这次海上攻击敌舰你要向我保证,一定要打沉一条,争取干掉两条。你要记住,我已向周总理打了保票。”张逸民回答:“请首长放心,我会拼命搏杀,保证击沉一艘大型军舰,力争击沉两条。”彭德清满意地说:“有了你的保证我就放心了,我在天界寺指挥所等待你们胜利的消息!”

  指挥船上帮助服务的公社女社员,听说鱼雷艇马上出发,迅速敲响了锣鼓,顿时所有五条机帆船上全都擂响了锣鼓,渔业公社的民兵和社员们又唱又跳,鱼雷艇上的官兵口号震天,鱼雷艇停靠的定台湾成了欢乐的海洋。  一位船老大拉着张参谋长和刘政委的手说:“首长啊!有生以来我第一次见到打仗前这激动人心的场面,看到你们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的精神状态,我明白了解放军为什么能打胜仗了。”

  1958年8月24日17时48分,快艇1大队9艘鱼雷艇在欢呼声中驶离定台湾。

  18时35分,指挥所命令:“3中队3艘艇到梧屿待命。”这样,攻击敌舰的鱼雷艇就剩下6艘了。

  19时雷达兵报告:“左舷25度发现大型目标,距离125链。左舷30度发现两个小型目标,正接近我编队。”编队指挥员判断,大型目标肯定是敌舰,两个小型目标不能肯定是敌舰。所以,不能与两个小目标纠缠,尽量避开它去追击大目标。

  编队指挥员张逸民命令各艇:“长江各号注意!左舷两个小目标正在向我靠近,请立即做好射击准备,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开火,防止暴露我方攻击意图。”10分钟后,鱼雷艇编队通过两个小目标,仍以原航向接敌。

  19时12分,编队距大型目标90链,指挥员张逸民下令:“准备战斗!深度1公尺,打开锁气盒!”

  19时18分,距目标35链,命令:“长江4号,左舷30度敌登陆舰两条,间距5链,你攻击2号目标,坚决击沉!”“明白,2中队攻击2号目标。”

  “1中队攻击1号目标,要猛虎掏心,坚决击沉!”

  编队距目标30链时,突然,184艇水手长报告:“有2艘敌舰在我左右前方200米处出现,并发出灯光信号。”“别理它冲进去!”王发家艇长操纵着184艇紧贴敌舰尾部向里面冲去。瞬间,两艘敌舰向184艇猛烈开火,鱼雷艇上的双联机枪也毫不示弱地吼叫起来。

(台湾“中海”号坦克登陆舰)

  1中队3艘快艇突破敌舰包围,这时敌大型登陆舰已经横在编队眼前,距离目标5链,航速10节,甲板上的人影看得非常清楚。

  19时20分左右,2中队长程全茂带领180艇、105艇攻击第二个目标,4枚鱼雷命中1枚,击中敌舰尾部。

  19时25分,184艇雷达兵报告:“距离目标500米。”1中队长武小斯说:“参谋长,该发射了。”“好,发射!”184艇长王发家立即瞄准目标,高喊:“预备—放!”两枚鱼雷应声入水。

  快艇距敌舰300米处调头转航时,只见两个白色火球闪烁,一个在船头,一个在驾驶台方向,随后变成黑烟缓缓升起,敌舰被乌烟笼罩;又传来两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两个巨大的水柱高高升起。

  编队指挥员命令:“雷达盯住目标,观察何时消失。”

  19时32分,雷达兵报告:“第一个目标已经消失,第二个目标仍在原地。”

  此次海战,击沉敌舰“台生”号,重伤“中海”号。据台湾报纸披露:“两舰船共死亡官兵468人。”取得了炮击封锁金门“8·24”海战的胜利。

  编队指挥员张逸民向岸上指挥所报告:“1中队攻击目标命中2枚鱼雷,敌舰于19时32分沉没;2中队攻击目标没有消失,仍在原地,请求命令3中队立即出击。”

  岸上指挥所一直没有回答,编队按照预案攻击后应立即撤出战斗。于是,指挥员呼叫:“长江各号,立即返回!”这时传来了175艇长徐凤鸣的回答:“2号左主机故障,可以自行返航,请参谋长放心!”103艇长王干回答:“我是3号,正在向1号艇靠拢。”2中队长程全茂报告:“2中队各艇按照预案正在向梧屿集结。”

  指挥员张逸民预感175艇可能遇上了麻烦,再次呼叫175艇:“长江2号,我是1号,听到请回答!”“……”指挥艇反复呼叫了175艇十几遍,仍然没有回答。

(快艇1大队1中队╱张帆提供图片)

  指挥员张逸民请示岸上指挥所,184艇请示返回鱼雷发射区域寻找175艇。20点10分,指挥所下达指示:“战场救护由护卫艇负责,请184艇立即返航至梧屿集结待命。”

  指挥员张逸民还是不甘心,决定再次寻找175艇。20时15分,又一次请示岸上指挥所:“184艇请示寻找175艇,同时指挥预备艇3中队对2号目标补射鱼雷。”

  岸上指挥所一直没有回答,直到8月25日凌晨1时才再次命令:“快艇编队立即由梧屿返回虎屿快艇基地,请坚决执行!”

  事后才知道,1号目标沉没以后,美军舰艇驶入战区,根据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炮击金门的指示:“只打蒋舰,不打美舰”,175艇人员救护以及补射鱼雷等问题,岸上指挥所下不了决心,需要层层请示。所以,直到4个多小时以后才给予答复。

  175艇释放完鱼雷,指挥员立即命令所有快艇迅速返航。因释放烟雾掩护其他艇返航的175快艇,一下子把在附近担任护卫任务的敌军舰吸引过来了,一起朝着175艇猛烈射击,175艇机舱中弹进水了。

  为不让兄弟艇返回救援,以免造成更大的牺牲,艇长徐凤鸣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向编队指挥员报告:“报告参谋长,我艇左主机故障,可以自行返航。”实际上,175艇因机舱进水就在敌舰不远处漂泊并逐渐下沉,身陷危险之中。

  175艇缓缓沉没后,徐凤鸣把国旗揣在怀里,含泪离艇,他想带着这面国旗返回大陆,重新再战。在撤出战斗的过程中,发生了意外,一艘敌舰突然横冲直撞过来,徐凤鸣推开身边的战友,自己却被敌舰螺旋桨击中,血染大海。

  徐凤鸣是吉林省敦化县人,妻子是当地一名优秀教师,善良贤惠。结婚前,他妻子心里清楚,嫁给军人不易,嫁给干快艇的军人更不易,徐凤鸣经常在福建前线备战值班,随时都可能出海打仗牺牲在战场,但她还是毅然决然地嫁给了他。结婚六年,夫妻俩团聚的日子不足六个月。为了支持徐凤鸣的事业,不让他分心,妻子把家里所有的事情都默默承担下来。孩子出生,徐凤鸣正在训练;父亲病重,徐凤鸣不在身边…… 

  1958年7月17日,快艇1大队通知徐凤鸣可以探亲。18日一大早,徐凤鸣踏上回家的路途。7月21日,中央军委发布紧急备战命令,大队立即召回所有休假的官兵。“徐凤鸣立即归队”的紧急电报,几经周折于7月25日上午送到了徐凤鸣妻子手中。

  接到电报后徐凤鸣妻子寻思着,丈夫一定正在回家的路上,部队就有了紧急任务。

  三千多公里路程,徐凤鸣在路上整整走了8天,与今天的“千里江陵一日还”的交通运输不可同日而语。两个小时后,徐凤鸣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里,看见妻子满脸泪珠,徐凤鸣一脸疑惑:“家里出了什么事?”

  她把电报拿给了徐凤鸣:“部队让你归队。”

  结婚几年来,这已经是第二次部队紧急召回了,徐凤鸣意识到福建前线形势紧张,可能会打仗,“部队有紧急任务,我必须马上回去。”他的妻子试探地问:“凤鸣,你能在家里住两天吗?”“不能,一天都不能!”

  徐凤鸣对妻子说:“等我打了胜仗,再回家看你们。”

(1958年1月175艇全体官兵合影╱张帆提供图片)

  就这样,徐凤鸣与家人匆匆吃了一顿午饭,不顾旅途疲劳,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归队的路途。这一别,他再也没有回来。他如同冰壶秋月,来去无尘。

  作者曾联系徐凤鸣家乡吉林省敦化县和快艇失事地厦门烈士陵园等,试图寻找徐凤鸣烈士的衣冠冢,为这位英勇的海鹰献上一束美丽的鲜花,可是没有任何线索。

  亲爱的战友!你在哪里?他在人民心中,他的名字留在了历史深处,他是一座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的无言丰碑!

  他在蓝色的海洋里,他已化作一只海鹰,永远翱翔在祖国的海疆上!

  175艇此次参战官兵是,大队防化业务长朱陶然,大队鱼雷副业务长尤志民,1中队指导员周方顺,艇长徐凤鸣,水手长季德山,轮机长李茂勤,枪炮兵赵庆福,枪炮兵陈家林,鱼雷兵于德和,雷达兵邱玉煌,电讯兵陈学富,轮机兵黄忠义,轮机兵杨荣金等13人。

(《人民海军》报刊登175艇英勇事迹)

  175快艇遇难后,在海上漂流了38个小时之后,8月25日周方顺、季德山、李茂勤、赵庆福、黄忠义五人被渔船救起,当时大家已经精疲力竭,只是凭着一股精神在支撑。身体已经被海水泡得肿胀,衣服都脱不下来,最后只能用剪刀剪开。徐凤鸣牺牲,另一名牺牲的战士叫尤志民,他平时身体虚弱,下海后胃病复发,体力不支,为了不拖累其他战友,他解开救生衣沉入海底。于德和、陈学富、杨荣金三人被俘虏。陈家林、邱玉煌、朱陶然三人失踪,至今下落不明。据《世界鱼雷艇战史》另外一种描述:徐凤鸣、尤志民、邱玉煌、朱陶然4人牺牲,其中邱玉煌误游到金门,又往回游的时候被敌人开枪打死。1958年8月27日,《人民海军》报整版刊登了175艇指战员的英勇事迹。

(张逸民在撰写回忆录╱张帆提供图片)

  175艇遇难官兵13人全部落水,5人被渔民救助,3人被俘,2人已经证明牺牲,还有3人他们还能去哪里呢?对于175艇失踪的3名水兵,张逸民一直挂在心里,多少年来他难以承受痛苦和悲伤,他曾经说过:“我把人家的孩子带出来上战场去打仗,人没了,因无法确定死因,我心里有愧啊!”

  张逸民说:“我借写回忆录的机会,向三位战友说一声,我对不起你们!我真诚地告诉你们,我50多年来为此所承受的煎熬,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和你们的亲人一样很大很大,很深很深……”福建马江昭忠祠碑文中写道:“事不论成败,官不校崇卑,其为国效死者,必使其千秋万岁后,仍立于不朽之地。”

  碑文诠释了金门8.24海战牺牲官兵不朽的伟大灵魂。


  【参考文献】

  张逸民《沧海作证——张逸民回忆录(上)》。

  感谢张逸民子女张帆女士张玉林先生接受作者采访并提供素材。

  除有说明的以外,图片来自百度网。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