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前,我是一名知识青年。1975年我在兴化县戴窑服装社当了一年外勤供销员。那一年10月,我坐火车去祖国的大西北为服装社找业务,联系加工劳保工作服。一路我上车、下车经过山东、河北、内蒙古,直到甘肃省会兰州,沿途一件工作服的合同都没有落实。我要赶快去陕西凤翔,找我事先联系好的周同学助我一臂之力。

  我坐上“66次”直快,在朦胧的月色下由兰州去宝鸡。天亮后,火车进入陕西境界,傍着山谷奔驰,沿途要穿过几十个隧道。我坐的12车厢在火车尾部,看着窗外火车头一声长鸣,喷出的白烟与笼罩在青山顶上的云雾融合在一起。陕西高山顶上不再像西北内蒙古、甘肃那样光秃秃,而是佛头青。白云下可见块块绿色的梯田如鱼鳞般依次排列。渭河水紧贴山谷沿铁路而下。可能是枯水季节,河道狭窄,水流浑浊。山上不断可见似银蛇般细川挂落下来,汇入渭河,青水黄水混为一体。快到宝鸡时,水位陡降,形成一道瀑布,气势磅礴!

  火车抵达宝鸡,下车后,我乘公交车去汽车站,打到了下午开往凤翔的班车票。宝鸡看上去不错,汽车站旁边就有东方红饭店,但我想早一点到达目的地,不想在这儿打尖了。

  班车开得很快,50公里路不到6点钟就开到了凤翔。我在新风旅社登记住宿。后来一路询问,跑了很久我才找到扬州同学事先留给我的周同学住址:毡匠巷4号。一打听,周在离凤翔30里外的一个山区供销社上班,不在家。但我拿到了一封戴窑服装社寄给我的信。

  回旅舍,我准备打电话去五曲湾公社供销社,不料那儿还没有装电话。放下电话筒,我正犯愁,旅社服务员告诉我:每天早上有手扶拖拉机去五曲湾供销社。天无绝人之路,我赶快写了张便条,请服务员转交给手扶拖拉机驾驶员带给周同学。便条上告诉他,我已到了凤翔,住在新风旅社。

  我拆开了戴窑服装社负责人胡克勤写给我的信。信中说:“你两次给社中的来信均已收悉,希放心。首先关于你在外能不辞劳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奔波千里之外,任劳任怨,努力工作,为此谨表示赞赏和敬佩。得悉去了好几个地方不太理想,这不足为奇。搞这方面的工作是不会一帆风顺的,道路曲折,困难重重,但前途会光明的……社中目前生产青黄不接,几近停产。问题是没有合同履行,无的放矢,无法生产……我们建议你抱着‘十网九网空,一网就成功’的信心继续跑下去。祝你工作顺利,一路平安!”

  战鼓咚咚响,催我上征程!

  第二天凤翔逢集,周同学风尘仆仆骑着一辆自行车赶到新风旅社。千里之外,两位扬州中学老同学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周同学告诉我,他在这儿商业上工作已三年,交际广,人眼熟。他陪我去凤翔商业局和中百公司,后来又去了关中工具厂、农机厂联系业务。

  农机厂不算大,有两百多人。他们看了我带去的劳保工作服样品比较满意,但对我报的18元一套价格嫌贵。我来不及请示,想想胡克勤信中说服装社已快停产,就自作主张把价格减了0.5元。对方坚持要减2元,我改口为17元一套。对方还要减低价格。最后周信桂从中做起拦情,叫我再让了5毛钱,才成交。

  250套工作服,每套16.5元,共4125元。我这次千里迢迢外出为戴窑服装社外加工的第一份服装合同终于成功签订。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