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的家乡延寿县是有文字记载建县120周年,但,出土文物考证,四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按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分期,公元前十六世纪到公元前二百二十年的商周时期,“大荒之中,北有肃慎----”,然,延寿設治一百二十年间,属古代史范畴却不长;但近代史,竟然是波澜壮阔风云激荡,延寿县在民族生存的斗争中留有浓重的一笔;到了现代,百年艰苦历程,为民族的彻底解放,在推翻旧中国帝官封三座大山,在和沙俄日本的反侵略斗争岁,延寿人民冲锋陷阵,立下了不朽功勋。

解放战争,延寿是北满革命根据地中心,小小延寿县留下了大大的伟业——这里曾是中共松江省委省政府的所在地。

党的七大会议决定【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而1946 年,则是毛主席提出创建东北革命根据地是“站住脚跟”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山区小县延寿党、政、军、民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在北满分局、松江省委领导下开展的民主建政、剿匪反霸、发动群众,平分土地、参军参战-----等等革命斗争均取得辉煌业绩。

历史证明,时,在延寿县的松江省委省政府认真地执行了党中央和北满分局松江省委的方针政策,不但站稳了脚跟,还为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乃至解放全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翻开《延寿人民革命斗争史》,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哈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组织在延寿一直存在,并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党的领导是对敌斗争的指路明灯。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兆麟从远东回到哈尔滨,马上恢复了东北的党组织——中国共产党东北委员会。1945年10月19日,李兆麟委任延寿康生医院院长朱殿超为临时政府县长,建立了民主政府。到11月中旬,陈云同志率领中央委员、关内干部到哈尔滨建立中共中央北满分局,成立松江省工委、哈东地委,哈东专员公署;月末,哈东专员公署派刘志民、驶原野、张晋三位关内干部经千辛万苦到延寿,组建中国共产党延寿县农民运动委员会,协助朱殿超开展政府工作。

与此同时,松江省人民自卫军也随之成立,年仅30岁的温玉成率领600多人的指战员到哈东,奉命组建哈东军分区,任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这一年,他遵照党中央“扩大人民武装队伍、保为新生政权”的指示,采取积极稳妥的方针动员青年参军参战,改造各地的地方武装,开展剿匪灭匪,支援民主建政,军分区队伍也逐渐扩大;也就这时张池明将军,——又一位年轻的红军领导,曾是徐海东麾下的军事参谋在延安抗大毕业后,来到哈尔滨,被任命为哈东军分区政治委员,和温玉成共同开展哈东军分区的的建军大业。

1706707192315638.jpg

1946年1月23日,359旅解放延寿县城,2月10日,开赴其他战场,哈东军分区、哈东地委、哈东专员公署迁来延寿,延寿县划归哈东地委直辖,政委张池明和军分区司令员、地委书记温玉成进驻延寿,温玉成兼任延寿县民运工委书记, 成为中央、省、地、县党委序列第一任县委主要领导。(三个月以后,梁明德调任延寿工委书记兼县长,军分区迁出)。

温玉成在延寿时间不长,但在延寿这块土地上留下坚实的足迹:一是和政委张池明领导驻军同地方部队剿匪,巩固民主政权;二是,选拔一批地方干部,充实各级政府部门;三是,司令员妻子萧瑛在延寿举办了一期妇女训练班,培养一批妇女干部;四是,组织修缮了政府机关。

伪延寿政府是个二层小楼,359旅攻城,一发迫击炮弹 击穿了楼顶,军分区进驻后,温玉成主持修复了这座小楼,后来成为省委省政府办公楼。

上个世界的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北京采访国家农委副主任原松江省委书记张秀山老人时他告诉我,温玉成不但修复了办公楼还在院子里-栽种了几棵大杨树和风景松。老书记告诉我,温玉成作为党委序列第一任县委书记一定要记上一笔,同时殷切地希望我把松江省委省政府迁驻延寿一段历史写出来。老书记郑重的和我说,在中共党的历史上到目前为止,松江省委省政府迁驻延寿一段历史还是空白!(后来我翻閲中共党史资料,真的证实了老书记的说法:党史上没有松江省委省政府迁驻延寿的前前后后的记载,倒是看到有人把松江省省会写成牡丹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遵照国家统一安排,各地开始编辑新的志书、地方革命斗争史。在延寿,我是参与、主持人之一。县委、县政府拨出了大量经费开始组织大批人员分发到全国各地采访、查卷、调查有关史料,有目的的拜访在延寿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前辈和一些知情的人士。

往事悠悠,和革命前辈拜访的过程也是我一生净化灵魂色过程!


二 

这里,我不赘述其他外出的采访人和事,只说关于采访温玉成,张池明两位将军的曲折经历。

温玉成将军,不论在《延寿县志》,在《延寿人民革命斗争史》,乃至后来我在编著《松江省委省政府迁驻延寿县前前后后》一书中,都是浓重的一笔。只可惜,温玉成将军和张池明将军,我几次几番回的努力始终没有见到这两位将军的本人。现在二人均以做古,对我来讲是一大遗憾!不过经过努力,在有关军史单位、领导,关注关怀下,总算把两位将军的有关延寿部分史料写在了延寿的史书上。

这里应该说明,温玉成张池明两位将军的有关资料所得,我真的要感谢革命老前辈毛华初先生。

采访温玉成将军,是在“九,一三”事件几年之后,那时听说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的温玉成中将已调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我们派出了以当时志办负责人为首的采访人员去成都,结果被告知温玉成将军在“接受审查”!并被反复追问采访目的。我们的同志不但无功而返,还不知为什么受到追问。

为此,我们在《延寿县志》《延寿人民革命斗争史》两本书上,关于温玉成将军只写上公开简历:江西兴国人,1915年生,1945年随军进入东北,先后任松江军区哈东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并一度兼任中共延寿工委书记。

张池明将军,鉴于当时的条件,没有写上一个字!

1995年夏天,中央党史研究室在青岛召开一次党史专题研讨会,我遵照张秀山老书记嘱托,已把《松江省委省政府迁驻延寿前前后后》课题立项,所以我把这个专题带到研讨会上,得到了与会的专家学者的肯定和鼓励。会议期间专家们提醒我:这段历史年代久远,积极抢救史料当应放在首位。我忽然想起毛华初老人,八十年代中期我曾采访过这位老前辈,老人1945年底从延安到延寿,先后曾经担当过土改工作队长、区委书记、县委书记。松江省委省政府迁驻延寿,老人经历了整个过程。他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青岛会议期间,我用青岛市委党史研究室电话打通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询问毛老先生健康状况,问可否再去长沙拜访?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散会后,我连夜飞往湖南,还是在马王堆高干疗养院见到了毛华初老人。

我们是第二次见面,老人尤为高兴,更是把我当做家乡的来人,问这问那,还说,是不是第一次采访事情没说明白?我忙表示感谢,说出了这次是为编写《松江省委省政府迁驻驻延寿前前后后》资料集而来,我把编辑提纲给老人过目,提出并关于温玉成张池明两将军资料几乎是个空白。毛老说,哈东军分区迁到延寿,打开了延寿剿匪的新局面,为延寿武装剿匪,民主建政奠定了基础。刘志民、驶原野、张晋三位老干部充实了县政府的领导力量,接管了县警察大队,张晋任警察大队参谋长,并经温玉成和政委张池明同意,从分区部队调进军队战士干部配备到警察大队的连、排、班,同时把县大队改编成县独立团。

和毛老的谈话中我提到了采访温玉成张池明两将军遇到的困难,毛老迟疑了一会,但没有回避,只是心照不宣看着我说:世事难料呀,-----,并问我想知道些什么呀?我顺口说,两位将军的简历材料我想是必须留给延寿人民的,现在我手头都没有。老人点点头说:是该写上,是该写上。

那天,毛老几乎用一天的时间凭着记忆给我提供了松江省委省政府迁驻的有关珍贵史料。当我要离开长沙时,湖南省党史研究室来个小伙子给我送来了两页打印纸,毛老看后交给我,我接过一看,正是温玉成张池明两位将军的简历!

小伙子说 :毛主任(毛老从湖南省教委副主任上离休)说你们无法得到两位将军的这方面材料,我们遵照毛主任指示给你们查閲到这些史料。

我心里明白,那十年间的事情有些还不是我们希望的那么明朗。

后来我想,如果我当时提出更多的要求呢?然而,毛老的话我竟然领悟到了那个十年岁月的事情真的无法说得清,说得透。毛老先生从湖南省党史研究室给我查到了温玉成张池明两将军的简历资料真的不容易!我,一个无名的小辈是难以办到的!

毛老那天谈到松江省委省政府迁驻延寿,说:这段历史很重要,1946 是站住脚跟的关键的一年,根据地的建设领导中心就在延寿,让我继续努力,一定要把这段历史写出来。

 

三 

下面是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给我的温玉成张池明两位将军的简历史料。

温玉成将军,江西兴国人,1915年生,14岁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为党员,参加长征,南征北战。1945年率600多人的队伍到哈东组建哈东军分区,任司令员,政委张池明。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成立,任独立二师师长,参加解放战争,挥师南下。1950年冬任中国人民志愿军40军军长,入朝参战,打出国威。回国后,进高级军事指挥院校学习,1955年授中将军衔,调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与黄永胜搭班子。

1968年,黄永胜进京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不久,温玉成也奉调进京任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9,13 ”事件后,一夜之间,明令调去成都任副司令员,然而,事实是“接受审查。” 

于是,当我们去成都同志为采访1946年将军在延寿史料时,不但没有见到将军本人,还受到无端的盘查! 

张池明将军,河南新县人,1917年生,参军前,读过两年私塾,先生起名张宗相,预示美好未来。14岁参军,在红军队伍里被认为“文化人”,安排在四方面军军部,引起了军团长张国焘、政委陈昌皓的注意,为其改名叫张赤民,在司令部做宣传工作。后任红25军军长吴焕先秘书,曾和刘华清将军出任红25军作战科长,并参加长征。吴焕先军长牺牲后,徐海东为红25军长,张赤民任军部参谋。

长征胜利到陕北,走上抗日前线,任八路军344旅作战科科长,亲历平型关大捷后,调任八路军688团参谋长。1943年入抗大学习,毕业后,随陈老总去东野,1945年到东北改名张池明,任松江军区政治部张主任,温玉成组建哈东军分区,出任哈东军分区政委,1945年11月,军分区、地委、专署进驻延寿县。     

1706707250500760.jpg

张池明将军1955年授中将军衔。

同样,“9,13 ”事件后,时任炮兵部队政治委员的张池明将军没有征兆的被“停职审查”,一直到八十年代已达退休年龄也没有结论,莫名其妙的离开部队,回家!

这是和延寿革命斗争息息相关的两位将军经过毛华初老人给我查到的开国中将的简历部分史料。

 

停职、审查,总的有个原因,根据吧?我想弄明白,即或是不写进《松江省委省政府迁驻驻延寿》一书,两位进军究竟经历了什么,怎么都是“停职审查”?

2002年我退休,可以专心致志的整理松江省委省政府迁驻驻延寿的史料,不久,在云南的孩子个给我买了房子,我到云南昆明 定居。

当《1946 ,难忘的北满根据地初创岁月》第二稿成型时,面对温玉成张池明两位将军的史料,我惭愧寥寥几行文字,觉得对不起将军戎马倥偬岁月留给后人的辉煌业绩。我想到了当年我们的同志成都采访回来的沮丧心情,我又听说温玉成将军已经得到平反并且已经在南京驾鹤升天。他,一个共和国开国中将被关押软禁竟有七八年!

张池明将军,也是七八年后人身获得了自由,军人下马离鞍,却没有明确的结论。

我经过左思右想,决定去成都。

我的孩子给我买了机票,我只拿上身份证、国家新闻编审高级职称证书,《1946 ,难忘的北满根据地初创岁月》第二稿,上了飞机,没想从昆明到成都很快就到了。下飞机,走出机场,我一下想到,没有单位证明会不会空来空返啊。

成都,是我曾经向往的城市,然而,这次我无意欣赏“花重锦官城”的美景,也根本不想去“杜甫草堂”思古怀旧,只想怎么可以得到温玉成将军的有关史料。

到军区大门口,我和门卫说明了来意,并递上我的中国公民的身份证,具备有采访效力的资格职称证书,《1946 ,难忘的北满根据地初创岁月》打印稿,执勤的门卫同志没有难为我,告诉我军史与研究编辑室在另一座楼,我心想,也许成都不会白来。

在军史与研究楼门口,我同样用这些资料表明我的身份,得到回答让我写一份采访提纲,于是我同样递上了我所有的“身份证明资料”。

我住进了军区招待所。第二天吃过早饭,来一位年轻的军官,就在我住的房间里,这位年轻的军官给我讲了:1971年“9,13 ”事件后的10月23号,温玉成将军奉令调往成都军区任副司令员,张国华司令员马上指示,连同家属一并做了适当的安排。但没有想到,当温玉成将军一家到了成都之后,突然又有电话打到张国华司令那里,结果一夜之间温玉成将军,成了另类!解除第一副司令员职务,警戒关押到“邓家花园”,严令看管“反省、检查、交代”。妻子宋婉明和孩子也搬出军区大院,——在这时,我想到1945年底,将军的妻子萧瑛在延寿为建立巩固的北满根据地在延寿办过妇女训练班,为延寿培多名妇女干部。但不知何时、何由我在成都得到了将军的妻子居然是宋婉明!

我提出去邓家花园去看看,哪位年轻的军官同意了,我们坐着吉普车行驶在成都的大街上,一路我给他讲,将军在延寿的业绩,讲萧瑛办妇女训练班,讲剿匪-----小伙子一路默默听我回忆1946年的烽火岁月。

邓家花园早已易主,我们没有进院,只是远远的看,给我的印象是大院树木葱茏,红楼绿瓦,生机盎然,我没问是谁住在这里。陪我来的年轻军官没有笑容,我不说话,他只是站着,看得出,他也是位党史、军史的研究人员,我发现他表情凝重 ,于是我说,谢谢你能带我来看看将军落难之处,你该给我讲点啥吧。年轻的军官竟然两眼落泪,他说,温司令员解除审查,离开这里时是我来接的,将军已是骨瘦如柴,走路都困难,我当时都想打看守将军的几个混蛋大嘴巴!6年啊,在这里将军被审讯、折磨,无休无止的写检查,反省,但没有毁坏将军的意志,他一直在申诉、一直在以铮铮硬骨表示对党对毛主席的赤胆忠心!

回来的路上,轮到我一直沉默,下车我回招待所,问那个军官:将军遇到的厄运究竟是因为什么啊?

他说:你什么时候回云南?

我说:我不想就这么离开成都,那样我对不起温玉成将军。

他说:我明天还过来。

第二天,这位年轻的军官如约按时而至,他拿来了正是我想知道的有关材料,并归还我送上的打印稿,他告诉我,《1946 ,难忘的北满根据地初创岁月》,的领导看了,让我转告您,这段历史一定要写出来,越细越好。他告诉我,他是军校大学历史系毕业生,分过来,跟着专家搞军史研究。我遇到了党史研究的同行,很高兴。他把手里的资料给我看,说:这些资料,虽然过了解封期,你可看,温玉成将军怎么写,你随意,但领导说,这些资料,不能带走。

他要回去开会,我就抓紧时间把温玉成将军从北京到成都的前前后后整理出来: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北京发生轰动国内外的“杨余傅事件”,指的是代总参谋长杨成武,空军政委余立金,北京卫戍区司令傅崇碧三人因不满林彪,被定为“华北山头主义”,遭到关押、发配,失踪----,接着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调进北京,任总参谋长。不久,毛主席点将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温玉成出任北京卫戍区司令。材料里有一段记录----温玉成调进北京是叶帅直接打的电话,进京后林彪却给温玉成增加个“副总参谋长”头衔。也许是毛主席点将,江青开始也很器重温玉成,-----资料里写道,在中南海118厅门口,毛主席和温玉成说:就你一个人去卫戍区,执掌京畿重地!

这就是温玉成有了“近卫军掌门人”的来历!

温玉成将军深刻理解毛主席的意思,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资料里提到两件事:一是,军区文工团排练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江青找到温玉成,提出要调用一批军装,遭到温玉成将军的拒绝,江青怀恨在心;第二件事,1969年夏天,黄永胜秘书李必达交给温玉成一封信,让温玉成转给江青,信被温玉成扣下。半年以后,温玉成把信转给林彪,才得知信里有黄永胜和叶群的不正当关系和他俩背后骂江青的内容。李必达因此被黄永胜押送广州看管。“9,13 ”事件后,江青得知这封信,大怒,向总理告状说,温玉成是林彪死党。

——这在1972 年3月【中发】14号文件中得到证实,------这份文件里没提温玉成将军是毛主席点将,而说成是黄永胜把温玉成将军调去北京,说温玉成与‘9,13’事件有关,“犯有严重错误,----”。-----9月16号,(1971)温玉成就以任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名义调去成都。

10月23号,(1971 )司令员张国华将军接到电话:温玉成“撤职关押”!将军从此在邓家花园开始长达6年的厄运生活。

与此同时,同去的家属和孩子也受到牵连,夫人宋婉明和孩子被赶出军区大院,住进招待所,准备参军的孩子勒令下乡,宋婉明只好把孩子送到江苏常州。而将军的侄子在第四军医大学即将毕业,被强行遣返回家,不久自缢身亡。

在邓家花园,被囚禁的温玉成将军没有屈服淫威,多次申诉、表明自己的清白。直到1976年,局势有了好转,他的申诉有了回复,以认为“办过错事,说过错话,不给处分”,搬回军区大院,妻子宋婉明也恢复了军籍。但将军的组织问题,仍无结果。

1980年,在老战友的协助下,将军的申诉信件转到了黄克诚大将手里,并得到总理的关注,这年年秋,38军军长梁兴初、39军军长吴信泉、40军军长温玉成一齐获得解放,恢复军籍。1983年,落实政策,将军恢复大军区待遇,搬到江苏南京定居,住进了吴家花园。1989年,将军在南京走完了他一生征战戎马倥偬岁月。

2010年宋婉明病逝,将军和妻子安葬在北有八宝山,南有功德园的雨花台山下。

我无限欣慰,身份证,职称资格证书,一份未完成的打印资料稿一路绿灯,一路关怀尊重,所到之处,均获所需!

 

张池明将军的后来史料,我却犯了难,将军故乡在河南新县,大别山腹地,那里是刘邓大军坚持斗争的革命根据地,界临湖北,曾经出现过90多位将军县,还是许世友将军的故乡。原名经扶县,1947年12月,刘邓大军进驻大别山后改为新县。

我已无力去大别山!

但我一下想到青岛党史专题研讨会有大山别军史编辑组成员参加,散会时,印发了《与会人员通讯录》,我还在保留着。但是已经是几十年了,地址变动不说,那时联系电话几乎都是座机号。我抱着希望第一次拨通了与会人的电话,没人接听,但有风音,说明这台电话还在使用。一个晚饭后,我又拨过去,有人接了,听声音是个孩子,得到答复是爷爷的电话。我急忙说明情况,对方接电话在沉默,我明白,贸然陌生电话谁都会慎重,但他相信我是青岛会议参加者,为了证实,互相加了微信,我传过去身份证,第二稿电子版,对方发过来视频,一看,和我一样已经是古稀老人了,说已经退休多年。得知我在编辑《1946 ,难忘的北满根据地初创岁月》,需要张池明将军的有关史料,表示全力支持,随着给我发来了张池明将军的信息:

张池明将军,1947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成立时任6纵16师政委,师长梁兴初;

1948年16师师长李作鹏,将军任政治部主任;1949年六纵改编为四野43军127师,李作鹏师长,张池明政委;建国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政委,1955年授中将军衔;1962年,邱会作任中南区军区后勤部长,张池明任政委。不久,调任炮兵部队政治委员。“9,13 ”事件发生,突然间因为曾和李作鹏、邱会作共事,被停职审查!

 

历史上,南宋时期岳飞被害,以“莫须有”为据,创下了残酷迫害忠良将士开端,一千多年后的“9,13 ”事件,又有多少革命战士、干部身入囹圄!中将温玉成同黄永胜先后调进北京,不看是毛主席点将,而因为沾上“黄吴叶李邱”,一夜之间遭受到长达六七年的关押迫害;张池明将军不管是多少年前曾和李作鹏邱会作共事,一样不明不白的停职检查反省!

大别山军史编辑组的同行告诉我,已退休多年,他原和张池明将军熟悉,“9,13 ”之后,他一样不知道张池明将军关在哪里?受到何等的虐待?但后来也听说将军一直是大义凛然申诉自己赤胆忠心,表明无愧于革命的一生。直到八十年代秦基伟上将得知了张池明将军近况,出面陈词,长达八年的拘押管制得以解放,但将军已到了退休年龄!不得不遗憾的离开了军营大学校,回家颐养天年。但,将军没有颓废,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军史编辑审定中来。他成了大别山军史编辑组的顾问。 

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一直是正义与邪恶,真理与纽误共存斗争的历史,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莫须有”不乏其例,冤魂累累;“欲加治罪,何患无辞”,有例多多。文革十年当中,如此历史重演,比比皆是。“9,13 ”之后 ,往事再现,与千年荒唐奇冤怪处尤其相似奈尔!國之功臣,百战沙场将领,何止温玉成、张池明两将军!那些屈死的亡灵,还常常冠以“自绝革命”或“未经得起考验”而落籍人生!敢于抗争不辱革命征程的劫难幸存者,也往往注明“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而不了了之;更有的给你写上“说过错话,办过错事,不与追究”还显出“处理”你宽宏大度-----

温玉成将军,张池明将军,硬骨铮铮,经历了不平常的的历史考验!

《1946 ,难忘的北满根据地初创岁月》已完成了第三稿,我感谢革命老前辈,他们嘱托我把这段历史写出来,我不敢懈怠,我在努力的把这本书写好、完成,献给先烈、献给前辈,留给后世!

我感谢为我提供珍贵史料的那些历史见证老人,和后来帮我完善很难查询的历史史料的同事、认识不认识的朋友,这本资料集他们所做的贡献我此生不忘,感恩一世!

延寿人民不忘温玉成、张池明两位将军!

战神倥偬不辱命,将军戎马未离鞍!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