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要想有个好身体,必须有个好心态。关于好心态,谁都可以说上几句,网络上更是一套一套的,说明已有广泛的共识。

  好心态是愿望,但要真正拥有一个好心态,其实很不容易。好心态从何而来?窃以为,以下三点非常重要。

  其一,认知能力决定心态。关于这一点,铁岭一位老同志说得特到位:“人到晚年也有认知能力的问题,看事物要看大局,看大方向,看主流,只要思想不落后,脑袋不生锈,就能保持乐观向上的好心态。现在的生活水平比过去不知要好多少倍,为什么有些人还总是怨天尤人,一天到晚没有顺气的时候呢?其实就是认知能力问题。不学习,头脑简单,谁说啥都信,自己没有判断力,净生闲气,这不光对健康没好处,而且对社会安定和谐没好处”(摘自本人于2009年撰写出版(内部出版)的《在共和国功臣身边》)。

  以本人多年从事老年问题研究,人到晚年认知出问题的原因很多,概要说,有三条:一是,随着身体机能下降,思维也受影响;二是活动半径越来越小,对外面发生的事一知半解,多属于道听途说,又处在信息爆炸的年代,面对八面来风,难辨真假,难以招架;三是遇事容易钻牛角尖,而且一旦钻入死胡同很难自己解决。本人在职时接待一位老同志来访的经历记忆犹新:刚上班,办公室的门被一脚踢开,一位老同志气呼呼地走进来。本人马上起身热情打招呼,让座、倒水。徇问后得知老同志是县区的,一早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他是因为有几百元的医药费没给报销想不通来访的。本人笑着问他,这些没报销的医药费是怎么回事,他说他前段时间做了一个大手术,花了好几万,大部分都给报销了,但是剩这几百元为什么不给报销了。明白了。本人先给他讲解了相关政策,接着建议他换个角度想,做一个大手术,身体还恢复了健康,自己就花几百元,多合算。老同志情绪慢慢稳定下来,过一会儿,站起来说,“我想通了,不再找了,这就回去。”这个事例说明,很多事儿换个角度想,心态就会好。

  其二,个人修养决定心态。试想,一个人如果总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总是想自己如何如何,总是在利益面前分毫不让,总是把自己的事儿看得过重,总是别别扭扭、挑挑拣拣,总是针尖对麦芒,总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总是……如此修养,心态绝对不会好,更不会健康长寿。多年前在一本老年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温暖的故事:新疆一对过百岁的夫妇,家里还养了一群羊。一天,邻居到他家来,说他家丢的三只羊跑到他们家的羊圈里了。两位老人只说了一句,“那好吧,你看哪只羊是你家的就牵走吧。”邻居没客气,到圈里牵走了三只羊。两天后,邻居丢的三只羊找到了,便红着脸把牵走的羊送了回来,两位老人什么都没说。善解人意、好修养才会有心态,德高寿长嘛。

  其三,子女状况决定心态。人到老年,能否有个无忧无虑的好心态,很大程度上要看子女。当年在做老干部工作时感触特别深,子女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老同志,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子女下岗,没有稳定收入,整天吵吵闹闹、甚至离婚的老同志,脸上整天挂着愁容。只要仔细观察,哪位老同志笑容可掬地主动打招呼,参加活动特别积极,不是子女升官发财,就是孙辈金榜题名了。哪位老同志低头走路,参加活动总溜边,很少跟人交流,其子女多半又出闹心事儿了。

  《红楼梦》中的贾母养尊处优,是一位典型的“老享福”,整天混在年轻人堆里说说笑笑,其身体急转直下的根本原因是贾府被抄。第一百零无回“锦衣军查抄宁国府”,第一百一十回便是“史台君寿终归地府”。

  有人说,人老了要学会放下,子女的事儿少管,要学会解脱。话虽如此,但只要没彻底糊涂,老不舍心做不到,好心态更难有。所以,本人一直在讲一个观点:家有寿星应该给子女戴光荣花。

  差不多了,收笔。


  2024年1月29日早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