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在南海潜水艇试验时,黄旭华因公顺路去探望93岁高龄的老母。这也是他自1957年元旦阔别父母,1958年开始进行“深潜”绝密科研以来第一次回老家。

       老母亲望着三十年来日思夜想,偶见片语从未见其身,突然从天而降的三儿,一下子“蒙”住了。少顷,一把搂住儿子涕泪俱下,泪水洒在跪地儿子已添皱纹的脸上,哭成一团。此时,62岁双鬓染白的黄旭华,想到父亲、兄长,从生病直到离世也一直未能见到自己,跪在母亲面前内疚又难言。这时候家人仍然不知道他的工作内容。
       黄家这位从小口琴、扬琴、小提琴、表演无师自通,在学校一贯占据学霸地位的三儿子,30年前没留下一句话,就莫名其妙地人间蒸发了。做医生的父亲曾多次写信:你在北京哪家单位?做什么工作?面对沉默,家人由牵挂、思念、失望,逐渐演变为埋怨、甚至咒骂,黄旭华坚守核潜艇科研的保密原则,一直默默承受着这些不理解。这期间父亲因为脑梗到北京看病,可父母和兄弟姐妹们除了145号信箱,没有任何联络方式。父亲临终前带着埋怨和不解,一遍遍念叨:旭华、旭华。逐渐浑浊的眼睛盯着门的方向……
       直到一年后,母亲收到他寄来的一本《文汇月刊》,看到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里有“他的爱人李世英”等字眼,才恍然所思。一直骂他“忘恩负义”的9个兄弟姐妹及家人才了解他的工作性质。母亲一而再,再而三地阅读这篇文章,泪水一遍遍打湿衣襟。母亲102岁临终前,特意把儿孙们叫到身边:“旭华不是不孝子,对国家的忠就是最大的孝!”

      1944年,从小立志秉承父业做一名医生的黄旭华,目睹每天上学的路上,日寇敌机在头顶上盘旋、轰炸,侵略者以先进武器掌握霸权,改变了志向,最终以第一名成绩考取了科学救国的上海交通大学造船专业。他在这里不仅掌握了现代造船技术,而且实现了人生思想、理想与抱负的涅槃,为后来铸造国之重器奠定了专业基础和思想基石。


   新中国成立初期,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核威慑
     1958年春的一天,黄旭华所在的上海研究所通知他到北京开会,他什么也没带就北上了。当天与他一起开会的29人都是舰船方面的专业人才,会上他们成立了代号“19”的研究所。黄旭华这时候明白,上海的家回不去了。而此时,中国还尚无一人了解核潜艇专业技术。核潜艇,是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几天后,聂荣臻元帅亲自给大家开会,黄旭华被委以重任:核潜艇研制总工程师。就这样,他来不及和父母家人打一声招呼,就直接投入到了这场绝密的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

       研究核潜艇得去海上,因为机密和危险,必须远离人烟。他带领团队在海上奔波了几个月后,最终在南海和东海分别选择了一个荒凉的小岛。当时,小岛连名字都没有,只有编号,在地图上根本查不到。为了保密,不通邮,不通电话。偶尔只有经过伪装的民船靠岸送给养和信件。从此,黄旭华带领团队在荒岛上扎了根。因为保密工作需要,与家人唯一的联络方式是一个编号145的内部信箱。
       荒岛每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整年都是风沙弥漫。然而比环境更可怕的是:所有人都没有见过核潜艇。直到有人从国外带回两只儿童核潜艇玩具模型,靠着拆解之后,大家才算有了实物参数。当时还没有手摇计算机,所有数据只能靠日夜不停的算盘和计算尺。夜半寒风刺骨,工厂里常常一个电话:“黄总,施工出现故障,怎么办?”他一骨碌从热被窝爬起来,冒着零下20多度严寒,爬山1个多小时,赶过去一起解决难题到天明。
      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706169914291884.jpg    


    核潜艇战斗力的关键在于极限深潜
      1988年,新型号潜水艇在研制最后阶段——交付海军使用前,必须进行极限深度的深潜试验,其关乎中国在世界的发言权。而此前,1963年美国王牌核潜艇“长尾鲨号”深潜试验时,不到200米就沉没海底,160个官兵无一生还。这场灾难悲剧被写进了人类历史。美国这次失败的阴影,令世界同行业惊悸,负面影响很大。黄旭华面对身边艇员们的心理负担,为了稳定大家情绪,坚定地说:“我与大家一起深潜。”
       核潜艇开始以50米、10米越来越慢地往下潜。此时,一块扑克牌大小的钢板承受的压力是一吨多,100多米的艇体,任何一块钢板不合格,一条焊缝有问题,一个阀门封闭不足,都可能导致艇毁人亡。全体艇员屏住呼吸,全力以赴听从黄旭华的指挥,黄旭华脸部一丝表情,都将影响他们的整个精神世界。快到300米时,多个位置“咔咔、咔咔”作响。令人毛骨悚然。黄旭华了解数据后,镇定地说:“继续下沉,继续。”直至诞生新的记录。核潜艇的耐压性和系统安全可靠,全艇设备运转正常。至此,黄旭华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出了海面,抑制不住兴奋的黄旭华即兴赋诗一首:“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艇员们正跳跃着拍手称快,突然,一股鲜血涌上脸部,大家忙细查看,从黄旭华的眼底、耳朵和牙龈,都因承受压力过大 而渗出了血……
       2014年春节,87岁的黄旭华当选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9年93岁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被授予“共和国勋章。”1706169985500158.jpg   

       一生在荒岛上节俭、勤勉、寂寞的黄旭华,从没有想过生活对自己的亏欠,反而在2020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后,第一时间拿出50万奖金捐赠给广东省潮汕星河奖基金会,希望家乡为国家培养出更好的人才。
    几十年来,黄旭华言传身教,培养和选拔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人才。作为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直到今天,98岁花白头发、和蔼慈祥的黄旭华院士,仍然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为年青一代答疑解惑,助威鼓劲……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