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8日

  早上醒来的时候气温很低,室外只有3摄氏度,餐厅8点才开门,每人10元,给我们上了一盆稀饭、一盘花卷、四样咸菜,还算经济实惠,煮鸡蛋5元3个另算钱,吃完饭又回房间加些衣服。考虑到景区的东西会很贵,昨晚在超市买了不少面包、花生、卤鸡蛋、豆腐干等小吃,每人还带了两瓶矿泉水,加上照相器材每个人的负重都不小。不到9点我们就徒步来到公园大门口,公园门票和摆渡车票每人231元,刚进园就赶上一辆大轿车开门, 我第一个上去,坐在副驾的位置上,为的是能有一个好位置在路上拍几张照片。

  人刚坐满车子就启动了,大轿车沿着山谷向北直行,两侧的山坡上仍然是大片草场和俄罗斯冷杉,大约3公里后,公路左转后与布尔津河汇合,进入植被茂密的河谷,大轿车沿着尔津河左岸行驶,在一个近180度的大转弯后,来到公园的第一个景点——驼颈湾,布尔津河的两岸的确是太漂亮了,就像一个彩色的植物园走廊,虽然还没正式进入秋天,但由于地势较高,无论是山坡还是河边,已经是秋色满园,不仅有浅黄的白桦树叶,常绿的油松侧柏,更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红叶和挂满金灿灿树叶的俄罗斯杨,布尔津的河水清澈湍急,碧绿中透着湖蓝。河中还有一些浅滩,滩头搁浅着从上游冲下来的原木,集结着等待着下一次更远的旅行。浅滩的高地上长满了笔直的水杉,就像将要启航轮船上的一根根风帆……。

    

神仙湾3.JPG

  大轿车一直以70公里的时速在弯曲的山路上急驶,全车人都在车上左摇右摆,我根本就端不住相机,几次将相机的镜头撞在前风挡上,尽管车上的导航一直不停地用语音提醒:“您已经超速,请减速慢行”,司机师傅仍我行我素,我故意用提醒目光看了司机几眼,司机明白我的用意,但还是没有减速的意思,只是打开DV大声放起音乐,以遮盖导航对超速的提示音。从形象上看司机很可能就是蒙古族的图瓦人,我已经开始领教图瓦人那凶猛剽悍无拘无束的性格了。

  公路的前方出现一片湖泊,大轿车过桥转到河流的右边行驶,听车上有经验的游客讲,这几个景点早上都不停,回来的时候可以在这些景点逗留,过了著名的月亮湾后 ,路边的游客和车辆突然多了起来,隐约可见左边很宽的河湾里,雾气升腾云山雾罩,山峦、树梢甚至公路边的游客笼罩在一片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路边还停着很多自驾车,大客司机在浓雾中小心慢行,问有没有下车的,面对此景我们正在犹豫时,车上有一位曾经来过的游客讲,一般的摆渡车上午在这里都不会停的,如果现在从这里下去就上不了车了,只能等到中午上车或步行走到中心调度站了。

 

喀纳斯骑马旅行的游客.JPG


  20分钟后来到一个繁忙热闹的停车场,这就是刚才车上人所讲的调度中心了,这里有几十辆客车和好几个候车长廊,我们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问了另一辆车的司机,司机师傅对我们没有导游很惊讶,指给我们去观鱼亭和喀纳斯湖码头的乘车地点,我们谢过师傅后来到售票厅,买了专门上观鱼亭的每人60元的摆渡车票,在靠西的候车长廊上了去观鱼亭的中巴车,朝着喀纳斯湖西边的一座叫哈拉开特(蒙古语意为骆驼峰)的山开去,上坡的水泥路只有一辆车的宽度,路边是近一米高茂密的草甸,每隔一定的距离,路边会有一个专供会车用的“港湾”,会车时下山车会早早进入港湾,避让上山的车辆,一路上有不少急转弯,司机师傅技术娴熟,每个急转弯都不减速,因离心力作用车子向外倾斜,每个弯道中巴车外侧后槽帮都会拖在水泥路面上,发出刺耳的拖底声音,几分钟后到了半山坡去观鱼亭停车场,停车场除了摆渡的中巴还有不少上山的社会车辆,看来冲乎尔检查站警官讲的,交钱就可以开车进喀纳斯是确有其事。坐车上观鱼亭行程看来就到此为止,剩下的路只能靠两条腿了。

   

哈拉开特山顶的观鱼亭.JPG


  哈拉开特山海拔2030米,与喀纳斯湖面的垂直落差600米,我见过很多喀纳斯湖的照片,以前的观鱼亭是一个圆形双檐单层的小木亭子,而现在山顶上的观鱼亭就像个“佛香阁”, 和我心目中的那个观鱼亭大相径庭。山腰上的这个停车场 设施齐全,小卖铺、公侧、观景台、垃圾箱、休息区甚至是吸烟区样样俱全,我们稍作休息便开始上山,山路一律是由实木板材修的栈道,工程浩大做工精细,每一级台阶都有编号,每过一段还会有一个休息平台,平台上下的第一级台阶都漆上黄色的警示色标,可见设计者的良苦用心,整个台阶有1100级,( 另一说法为1300级)沿山势蜿蜒而上。老马是爬山老手自然不在话下,面对这么多的台阶,可苦了很少出门的老郝了,不到100级就累得不行了,只有喘气的份没有登山的劲了,为了不给她更大的压力,老马替她背着书包,我和老马在前面开路,老董陪老郝在后边慢慢走,不计时间累了就休息,最后在观鱼亭集合。

   

喀纳斯湖的下游.JPG


  我近几年爬过不少的大山,最有代表性的有泰山、衡山、黄山、华山、庐山、峨眉山、五指山等名山大川,也上过高海拔地区的许多“小山”,印象最深的当属张家界的天门山,从天门山的停车场上天门洞,共有999级台阶,虽说算不上有多麽艰险,但石台阶上下笔直,直刺山顶上净高100多米的天门洞,极为震撼。雨季水气充沛,受气流影响从天门洞穿过的蒸腾雾气,像一条白色的巨龙顺笔直的台阶倾泻而下,天梯尽在云山雾罩之中。在云雾中拾阶而上就像上天梯,石台阶窄陡又无之字形的反转,999级台阶一条线上,非常惊险刺激,在半山腰云雾中回头一望,山下登山的芸芸众生皆在你脚下奋力争先,自己仿佛就像是腾云驾雾的天官,快哉悠哉。

  上山的栈道在哈拉开特山的南侧,东侧就是喀纳斯湖,随着不断登高整个湖区逐渐呈现在眼前,湖区的南侧偏西是寿华喀纳斯新村,村子有两条街道,街道旁都是整齐老旧的木板房,南侧偏东的地方是喀纳斯老村,老村处在几个景点的中心地段比较热闹,有许多客栈和商店,至少还有一所小学校,今天是星期六,登山的游客比较多,上山的路上我还遇到几播北京游客,最有意思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士,居然是利用周末双休日从北京到喀纳斯旅行,他是某公司职员,周五下午请假两个小时直奔机场,飞机5点多起飞 9点多到乌鲁木齐,赶上一班到喀纳斯的旅游夜班车,在车上休息睡觉,天亮后到喀纳斯,白天玩一整天,晚上再坐车返回乌鲁木齐,周日白天在乌鲁木齐玩一天,晚上再坐红眼班机,周一凌晨到北京,回家休息几个小时,早上正常上班。工作一点不耽误,两天的时间计算周密,安排紧凑,实在雷人。

   

酷官帽的喀纳斯湖观鱼亭.jpg


  这里的游客更多是随旅行社组团来的,导游一般会把时间都安排的很紧,游客们上山下山基本上都是一路小跑,有的上一半就因时间不够赶紧下去了,相比之下,那个利用周末双休日来喀纳斯的北京人,游玩的时间倒是比较宽裕。

  

在观鱼亭与喀纳斯湖合影.JPG

  不到一个小时我就登上了哈拉开特山顶, 观鱼亭不愧是观赏喀纳斯景点极品位置,在这里整个喀纳斯湖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评比中国最美的五大湖,喀纳斯湖名列第二。2010年中国十大秋色排行榜,喀纳斯名列第一。我看过很多介绍喀纳斯的旅游文章,很多都把喀纳斯湖景区的颜色形容为上帝的调色板,我的朋友中很多是专业画家,我也学着画过油画,我觉得这种比喻再贴切不过了,此时的喀纳斯群山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湖面呈绸缎一样的光滑平静,湖水的蓝色混合了深沉的碧绿和乳清,在阳光下不断变换和装扮着自己,红色、褐色、黄色、绿色的树林和草地倒印在湖中,宛如一块色彩斑斓的翡翠镶嵌在山谷之间,这块翡翠伴随着时间向下游河谷蜿蜒流淌,波光粼粼,飘逸着童话般的色彩,成群结队的云朵滑过这流动的湖面,更增添了几分妩媚。远处的雪山群在阳光下分外耀眼,就像一座座灯塔日夜照耀着、呵护着美丽的喀纳斯湖。

   

观鱼亭西侧的牧场.JPG


  观鱼亭的西侧是大片的草场和林地,那是由红松、落叶松、五针松、云杉、冷杉等针叶型树种和白桦、欧洲山杨等阔叶型树林混生的针阔混合林,混合林分娩着红色、褐色、黄色、橘红色和绿色,这些绚丽缤纷的颜色,传染给群山,传染给天空 ,传染给空气和阳光,同样传染给每个欣赏她的游客。在山的那边,就是被称为西北第一村的白哈巴村,距喀纳斯湖30公里的白哈巴,在中国版图最西北角哈巴河县铁热克提乡境内,是保存最完整的图瓦人居住地,具有浓郁传统的图瓦人风情,五彩的林地、清澈的河水、美丽的草场、图瓦人尖顶的木屋加上阿拉泰山皑皑的白雪,就是白哈巴一年四季的名片。

  

喀纳斯湖面上的游艇.jpg


  我们所在的这个观鱼亭是2009年重新建设的,是一个两层多角和具有江南水乡飞檐风格的木质结构建筑,两层都有瞭望回廊,名为亭,实际上是座楼阁,一层有一块横卧在亭内的巨大石碑,记载着重建观鱼亭的有关记录,二楼高大宽敞,是一个360度的观景楼,喀纳斯湖周边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哈拉开特山上的观鱼亭.jpg


  两位女生终于也上来了,可能是受到这美丽风景的熏陶,不仅没有了刚才的倦意,反而显得兴致勃勃,一脸的成就感,大家休息了一会儿,便一同从西侧下山,木质栈道保养得相当不错,每隔不远都有公园的工作人员在值班,纠正一些游客例如乱丢垃圾践踏草地等不雅行为,到了半山腰的停车场,老郝已经是疲惫不堪了,一辈子都没出过远门,一下子跑了七八千公里,而且每天的活动都安排的满满当当的,能一直坚持下来,主要靠我们几个潜移默化的“拉动”,有些力不从心也是情理之中,上车原路返回调度中心,换上去湖边码头的另一路大轿车。

   

上观鱼亭坐摆渡车的小道.JPG



喀纳斯村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接待点1.JPG


    大轿车开的很稳当,路过我们在山上看到的喀纳斯老村,整个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的名字实际上起源于这里,喀纳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庶、神秘莫测的意思,老村同样是尖顶木屋,这些小木屋已成为图瓦人的标志,整个房子由直径三四十公分的单层原木磊成,木屋的房顶一般用木板钉成人字形的雨棚,即防雨又通风 还保暖防潮,真正原始的小木屋有大半截埋在土里 ,以抵挡近半年大雪封山期的严寒。路两边的图瓦人木屋都有一个几乎同样大小的院落,这些院子大多在搞旅游接待,有旅馆、商店、饭店,很多院子里挂着各色的大红灯笼,伫立着朴实的图腾,摆放着传统的木轮大车以及马具和民族饰品,商业运作仍不能掩盖图瓦人古老的民风民俗。如果能开车进入喀纳斯,白天驾车四处游览,晚上住宿在喀纳斯村的木屋里,享受蒙古族图佤人特色食宿,体验民俗风情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喀纳斯湖游船码头.JPG


    大轿车在离码头还比较远的一个地方就停了下来,大家穿过草地和树林来到了喀纳斯湖边,码头停放着二三十艘大小游艇,码头对面就是我们刚上去的哈拉开特山,山顶的观鱼亭此时倒像是一个小小的“鸟巢”,搭建在山顶的石头上,一溜人群在山道上鱼贯而行,像是在“鸟巢”下面进进出出的蚂蚁。


喀纳斯湖上的游艇.JPG


    到湖面游览的船票每人120元,老董陪老郝不想上船在岸边休息(我估计船票的价格是她们不想上船的最重要原因),我和老马当然不想放过湖面的游览。据说船要开一个小时,经码头工作人员的指引,我们从一条游艇的后甲板上船,单通道的两边各有一排长椅,每排椅子可坐三个人,共十几排。我和老马是最后的两位游客,刚上船游艇就启动了。

    可能是审美疲劳的原因,从水面看喀纳斯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小艇缓缓离开码头驶向湖心,船在平静的水面上犁开一垄白色的浪花,划出两条美丽的弧线,这里没有大风,没有浅滩,更没有惊涛骇,整个湖水像一面墨绿色的的镜子,镜子里是橘红色的草场,金黄色的树林,褐色的岩石,白色的雪山, 湛蓝的天空,两岸的秋色都溶化在湖中,仿佛像瑞士阿尔卑斯山的一幅美丽图画,不,这不是阿尔卑斯山,这是比阿尔卑斯山更美的阿尔泰山。

   

秋色的水道.JPG


    游艇开到三道弯便停了下来,游客可以登上游船的上甲板,尽享喀纳斯湖的秀丽风光,据说这里是喀纳斯湖的最深处,水深188.5米 (另一说,据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 王月兵教授2007年8月的测量最深处在二道湾 深度为197米) 整个湖面45.73平方公里 平均水深120米 蓄水量53.8亿立方米。

    喀纳斯湖也被称为“变色胡”,每年从4、5月湖水开化到11月冰雪封湖,湖水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5月冰雪消融,湖水幽暗呈青灰色;到了6月,周边的植物泛绿湖水呈浅绿色或碧蓝色;7月以后为洪水期,上游人字湖的白色湖水大量补给,喀纳斯湖也由碧绿变成微带绿色的乳蓝色;到了8月湖水受降雨的影响呈现出墨绿色;进入9、10月,湖水的补给明显减少,周围的植物也染上色彩斑斓秋色,一池翡翠色的湖水顿时光彩夺目。

    喀纳斯湖还有奇特的“浮木长堤”,在喀纳斯湖北端的入水口有一条千米枯木长堤,洪水季节枯木会飘起来,按理说这些浮木会向下游漂移,但多少年来这些枯木反而会逆流而上,横列在喀纳斯湖最上游的6道湾,据说有人将枯木扔到5道湾,那枯木还是执着地回到老地方,与枯木长堤连在一起。科学家给的解释是,每当洪水季节,河水将上游飘下来的大量枯木携带入喀纳斯湖,而强劲的谷风在遇到喀纳斯湖南面巨大的山体后,会顺河谷转而向北,推着湖面的枯木飘向上游,日积月累逐步在上游汇集堆垒,形成一条100多米宽,2000多米长,枯木纵横交错的千米“浮木长堤”。

    喀纳斯还是个“湖怪”,上边讲过,自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喀纳斯湖水下不明生物就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很多的目击者更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目击者既有喀纳斯湖图瓦族的原著民、当地的船工、护林员,也有应用声学、生物、环境保护的科学家,更多的是一些游客,央视和一些地方电视台以及一些报纸都有过详细的报道,主要证据是照片、视频、声呐资料以及目击者描述,据说不明物体长达10米,有的视频资料经过测算甚至可达百米,遗憾的是始终没实物样本证实。当然,对这些传闻和资料持相反意见的人也不少。但不管怎样,喀纳斯湖的不明生物仍旧是一个举世瞩目的不解之谜,人们期待着能有一个最终的答案,每个来喀纳斯的人都期待着有好运气,能有所发现,一睹不明生物的真容。

  

喀纳斯湖.JPG


    20分钟后游艇重新启动,调头开回码头。在湖边的树林里我们拿出自带的干粮,安抚早已咕咕叫的肚子,大家边吃边聊,我们的北京口音引来了在旁边休息的一位老姐姐,聊天得知她也是从北京来的,树荫下不远处坐着她的老伴,原来这老两口趁着两个儿子出差,瞒着家人偷偷地跑出来的,老哥66岁老姐姐63岁,上个月28日从北京开着一辆现代轿车来新疆,老哥是个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40多年前在新疆服役,是个汽车兵,跑遍了南疆北疆,这是复员后第一次回新疆。老哥对我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新疆巨大的变化,路变宽了,房子变漂亮了,人变多了,生活变好了。老哥不善言辞话语不多,但我能理解他的心结,40多年前老哥用青春与汗水,  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永远的定格在新疆了。后来虽然再也没回过新疆,但重返新疆一定是老哥一生中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想。终于在一天早晨,趁两个儿子同事出差,拉开车门带着老伴就直奔新疆,为的是重走一次当年那个毛头小伙——年轻汽车兵的老路,相聚甚至是缅怀那火红年代同甘共苦的战友,祭奠逝去的青春。人老了,自然规律促使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每个人都会有些割舍不下的情怀,老哥肯定是在还一个愿,为40多年魂牵梦绕的牵挂对自己做一个交代。

    我问老哥下站准备去哪,老哥想了想说去喀什,去叶城,那是刚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然后想从叶城走新藏线到拉萨……。这条路的确很难走 尤其是一辆两驱的轿车,两个60多岁的老人,又是一个人开车,我即不好支持又不好给老哥泼冷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走新藏线也许在年轻的时候就是老哥的一个梦想,我只有祝福老哥哥老姐姐一路顺风心想事成。

  

走在宁静的布尔津河边.jpg


    填饱了肚子,我们坐车又回到调度中心,老郝已经感到很累了,不想再玩了,准备直接回招待所,老董不放心她一个人回招待所,坚持要陪她回去。刚才得知调度中心有去白哈巴的班车,本想建议去白哈巴,(我们的边境通行证在北京就办好了)看到这种情况也不好再张口了,只好做个折中方案,老郝老董直接回招待所,我和老马稍晚些回去,再看看路上的几个景点。

    我们一起上了车,首先到的就是鸭泽湖,就是早晨路过时笼罩在晨雾里的那个湿地,鸭泽湖是喀纳斯河改道后废弃的一段河道,形成蝴蝶状的一块儿洼地,长约3000米,宽600-800米,周边开阔平坦,湖面与周围沼泽湿地及河谷草原上栖息着种类繁多的禽鸟,有成群的大雁、野鸭,天鹅也常来光顾此地,据说当野鸭起飞时会一只只一批批渐次起飞,翅膀拍打水面极为壮观,可能是季节的关系,我们没有看到成群的野鸭,看到的是绿里透黄的草地环绕着明镜般的一池湖水,宁静而秀美。

   

神仙湾2.JPG

神仙湾4.JPG


    轿车又在一大片水域准确说是一大片湿地旁停下来,这就是神仙湾,我和老马下车了,老董老郝没有下车直接回招待所了。喀纳斯河道在这里由于受泥石流、塌方等堆积物的阻塞而变宽,最宽达700米,是喀纳斯景区内最宽的河段,这里河谷地势平缓,形成了大片沼泽和草甸,河中有几个沙洲岛,一个个流线型的小岛错落分布在宽宽的河道中,水面和小岛将河滩分割成一个个平行的横线条,而那些长在岛上和水边挺拔的水杉、冷杉形成一个个竖线条,河对岸的山峦轮廓在这些横竖线条之上,构成一个个舒缓的弧形,达到结构和造型的最终完美,还有就是那鬼斧神工的色调搭配,由于河水的深浅缓急、反光倒影不同,形成了翠绿、碧蓝、泛白不同的色块,树木也因不同的种类亮出不同的颜色,草地也因亲水、阳坡、树阴不同的位置而用颜色表达自己不同的成熟时间。我开始明白了,为什么说喀纳斯的秋天是上帝打翻了调色板,答案很简单,喀纳斯的绚丽色彩是瞬息万变的,是随着季节,地形,温度,环境在不断更新和创造,这些色彩的设计与搭配绝不是人力所为,美的让人绝词,美的让人窒息。

 

神仙湾的上游水道.JPG


    摆渡车一辆接着一辆,我们不敢久留,搭上通往下一站的大轿车,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月亮湾。

  

月亮湾1.JPG


   

神仙湾下游蓝色的河水.JPG


    我在很多杂志都看过月亮湾的图片,甚至看过每个季节的月亮湾,但真正走近月亮湾还是让我眼前一亮,公路在垂直于河岸100多米高的山坡上,站在公路上整个河湾尽收眼底,喀纳斯河在这里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犹如弯弯的月亮落入这林木葱茏的峡谷,河水随山势迂回蜿蜒在河谷间,在弯道上被夹在南北两山之间,恰似一弯明月,水面平波如镜柔润碧绿,像镶嵌在河谷中一快绚丽的珐琅彩。一条木质栈道在草丛和树林中将游客引下弯弯的峡谷,这条栈道至少有四五百个台阶,呈之字形逶迤而下,隔不远便会有一个供休息的观景台,由上往下每个观景台都有不同的高度不同的景观,而月亮湾在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容颜,越往下走越感觉有一种清馨的水气沁人心田。河湾内那酷似大脚印的小岛格外显眼,被当地人称为“仙人的脚印”,有人说是东海龙王降服河怪在此留下的脚印,还有人说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追击敌人留下健步如飞的脚印,这些传说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湖畔的俄罗斯杨.JPG


卧龙湾的入水口.JPG


    月亮湾一直在我们的左前方,当我们下到谷底时,月亮湾就消失在峡谷的丛林之中了,呈现在眼前的是月亮湾上游河道,河水由公路边看到的翠绿色变成了乳蓝色,清澈河水中的枯木也像被石化了一样染上了不同的颜色,众多的小鱼在枯木和水草中嬉戏玩耍。河滩上半米多高的青草随风摇弋,山上茂密的树林一直伸展到水边,有些虽然浸泡在河中仍旧生机盎然。栈道修到水边后沿河道左右展开,我们索性沿栈道向下游走去,走了约200米就到了月亮湾的水边,这里的月亮湾已经没有了月亮的形态,只是绿色峡谷中一湾静水,没有一丝阳光,墨绿、幽暗,显得诡秘而深不可测,这和山坡上看到的阳光、明快的月亮湾形成极大的反差,一股阴森的寒气伴随着河怪的传说扑面而来,我们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脚步向下游走去。


月亮湾的上游.JPG


    栈道没有随月亮湾转弯,而是取直穿过一片林地,倒下的枯树在林中随处可见,阴暗潮湿树干布满了苔藓,几束阳光从树梢的间隙中投射在栈道上,留下一些暖暖的亮点。此时栈道上已经见不到游客踪影,老马像是尽快逃离似的一直远远地走在前面,我一路匆匆忙忙又是照相,又是摄影,又要赶路。月亮湾的下游是一个很窄乱石滩,喀纳斯河一改恬静平和的初衷,在乱石中一无反顾呼啸而下,碧绿河水瞬间变成桀骜不驯的白色的浪花。我们沿着栈道继续穿过一片林地走到一个半岛的台地上,河道在这里瞬间变宽,河水也跟着安静下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卧龙湾。


远观卧龙湾.jpg


    卧龙湾,当地人称“卡赞湖”即“锅底湖”,是取其形状像锅底而得名,它和神仙湾、月亮湾一样,是喀纳斯河长期腐蚀、冲刷、堰塞而形成的一连串曲折的河湾湖泽之一,卧龙湾有着长约500米,宽约200米开阔水面,河湾中心是一块植物茂盛的异形沙洲,酷似一条静卧水中的蛟龙,卧龙湾因此得名。蛟龙的西侧是喀纳斯河的主河道,河水幽深碧绿;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古树参天层林尽染,下午阳光将那些混交林的树梢抹上一缕金黄,森林上方是峰峦叠嶂的山峰,满目苍翠,郁郁葱葱;蛟龙的东侧比较浅,河水清澈见底,一簌簌的水草,一片片的暗滩,使河水变成一块绿色的调色板,草绿、深绿、乳绿,湖蓝;卧龙湾南北两侧是半岛状的平台,绿茸茸的草坪像一块黄绿色的地毯,成群的牛羊有的懒散地晒着太阳,有的贪婪地舔食者青草,一幅牧歌图的景象。北侧的台子上还有一棵苍劲的枯树,枯树下设有石桌石凳,仿佛见到了昔日一些过往的文人墨客,面对如此美景,在此品酒、颂诗、对弈,品茗,真乃神仙也。


卧龙湾北侧的台子上.jpg


    卧龙湾虽不如喀纳斯湖大气,但景致和神奇远胜于后者,卧龙湾林中有水,水中有树,树分高低,分红黄绿三彩,水映群山,呈黄白蓝绿黑五色,水流树静知冷暖,湖光山色总相宜。

 

神仙湾下游的蒙古人驻地.JPG


 

    卧龙湾东侧的陡坡上,就是公园摆渡车卧龙湾站,因惦记身体不适的老郝,我和老马都不敢久留,顺着栈道走了约300多个台阶才到了路边上,回头再看看卧龙湾,整个河谷就像一个精致的大盆景,而沙洲还是那条戏水的蛟龙。

  20分钟后我们回到公园的大门口,此时的太阳已经西斜,所有的山峦的西侧都披上一片金色,我们迎着刺眼的夕阳回到招待所,招待所院子里的车多了不少,烤羊肉的摊子上更是烟雾腾腾,整个院子已变成一个巨大的露天餐厅,香味缭绕对酒当歌。我们实在是累了,托着沉重的脚步走进大堂,大堂里有不少等着登记的客人,不经意中看到服务台标准间的牌价,每间880元的牌价顿时让我们又有了精神 ,今天是周六,由于游客比较多,房间的价格也是随行就市,多亏了那张不经意间得到的名片。

  晚饭过后想早点睡,不知道是院子里的音乐声干扰,还是写日记的兴奋还没退去,总之又失眠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