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二年哈尔滨新区开展“强国复兴有我”征文活动,活动结束,评选出了获奖作品,一般来说,应该开一个发奖大会。哈尔滨新区别巨匠心,不落窠臼,以读书分享沙龙的方式为征文活动划上了一个意义非凡的句号。

我出于对新区真挚的感情写了一篇征文,忝列奖项,七月十四日应邀参加活动,受到了一次有益的读书劝喻。

活动地点在新区的科技创新城哈尔滨创意设计中心,会场内外散发着浓郁的书香味道。前厅是开放式阅览室,书架上摆放着各类图书,旁边有书桌和椅子供读者读书用。一群小学生早早来到会场,他们佩带着红领巾,朝气蓬勃,为活动带来一股生气。

读书分享沙龙首先由几位征文作者朗诵了获奖作品,这些作者中有作家、教师、机关干部,还有小学生。他们从各自的角度讲述了新区的变化,小学生们畅想了新区未来,让我们看到了新区生机勃勃的美好前景。

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苏建华朗诵了话剧《雷雨》中一段对白,她用这种生动感人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了这部经典作品。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主席唐飙以风趣幽默的语言诠释了读书的重要意义。他开宗明义,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人生就是一本书,不管你愿意读还是不愿意读,都要读下去;不管你愿意写还是不愿意写,都要写下去。他特别关心孩子的读书问题,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各种新媒体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对孩子三观的形成产生巨大作用。孩子就是孩子,应该读主旋律的书,不要超越他的能力。唐飙回顾了十年前,社会上曾经做过的一次问卷调查,青年人认为最读不下去的十本书:《红楼梦》,《百年孤独》、《三国演义》、《追忆似水年华》、《瓦尔登湖》、《水浒传》、《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尤里西斯》。尽管这样,唐飙还是建议孩子们应该阅读中国的四大名著,因为经典永远是经典,经典是经过时间淬炼出来的精品。他总结说,一个读书人,尽管一贫如洗,也难以掩饰书香气;一个读书人,即使腰缠万贯,也不会铜臭味十足。唐飙讲解了大家十分关心的写作问题,他说,写作是用语言传达知识,实现交流的。诗人就是说出了别人说不出来的话,小说家就是讲述了别人不曾讲述不能讲述的故事。写作的最高层次是创作。一个好的作品,承载着一个民族精神的唤醒与弘扬,一个民族情感的培育与滋养,一个民族审美的提升与升华。

为什么写作?就是要把内心对事物的看法说出来。写作是心灵的吟唱,不能反映心灵的诗是无病呻吟,就是喊破嗓子也不会感人。写作能够抒发心灵,塑造心灵,引领心灵。

唐飙讲了四个古代小故事,说明写作的重要。他讲的第一个故事是《七步诗》,他让小学生一起背诵这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哥哥要杀他,让他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作不出来就处死他。曹植在七步内作出了这首二十个字的诗,救了自己的命。

唐飙老师讲的第二个故事,说的是唐朝诗人张打油,他写的诗不能登大雅之堂,被人称为“打油诗”,其实张打油的诗还是满有意境的。比如这首流传很广,描写雪景的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张打油写诗上了瘾,到处乱写,他在一大户人家的墙上写了一首诗《咏雪》:“六出天空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这家大官把他抓起来,让他以安禄山围困南阳为题写一首诗,写不出来就抓他见官。张打油也不含糊,很快写出来:“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大官听了觉得不错,就把他放了。张打油作诗,为自己解除了牢狱之灾。

他讲的第三个故事,是郑板桥写诗退贼。在一个下雨的夜晚,一个小偷潜入,郑板桥看到了小偷,不动声色,慢慢地念道:“细雨蒙蒙夜沉沉, 梁上君子进我门,腹中诗书有几卷,床上金银无半分。”这个小偷听到他这些话,就没趣地跑了。

他讲的第四个故事,是写作可以升官。宋代的苏麟写了两句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就凭他写的这两句诗,范仲淹看了十分满意,满足了他的要求,提升了他的官职。

最后唐飙老师说了四句诗结束了他的讲话:“风风雨雨欲何如,两袖清清一丈夫,尔来似被读书误,到处逢人劝读书。” 唐飙老师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他就是这样,逢人到处劝读书,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黑龙江日报高级编辑张长虹向大家推荐了三本书,她提倡整体阅读,不要只读书的片段,锻炼自己的语言风格。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思同大家分享了她对家庭教育的体会,启迪家长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读书分享沙龙虽然结束了,唐飙老师说的“逢人到处劝读书”这句诗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劝人读书,自己也要多读书,正是我参加这次沙龙的重要收获。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