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杨铁城,是在2017年秋,江都芒稻河畔他的天匙园里。时年78岁的他,刚刚经历了丧妻之痛,对扬州庭院艺术研究会一行友朋的探望十分宽慰,饶有兴致地向我们讲述了他的造园故事,以及他引以自豪的园中“十景”。1705467237329881.jpg

  那会儿,放眼扬州城乡,上规模、上档次的当代私家园林还比较稀见,因此,这座耗费主人30年心血、占地250平方米、四季锦绣的天匙园,引起我的浓厚兴趣。印象尤深的有三点:一是嵌在园壁上的园徽,系主人专门设计,寓意“龙在川上游”,还申报了专利;二是园子里的铜亭,飞檐方顶,造型独特。主人说,自己年轻时搞金属工艺,造个亭子小意思;三是设在园中的杨少儒纪念馆和子儒书场。少儒是主人的父亲,一位德高望重、技艺出众的扬州评话艺术家,有代表作《八窍珠》。主人年少时随父学习评话,艺名子儒,如今功夫不减,时常在子儒书场为亲朋好友免费献艺。那天,他为我们乘兴表演的评话片段铿锵有力、神韵盎然。1705467259306343.jpg

  “一个会生活、有想法、有文化家传的人。”参观完毕,我在心里勾勒出了一幅杨铁城的初步画像。

  再识杨铁城,是在2018年春,我去采访江都金银细工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方学斌,他回首自己的从艺之路,满怀钦佩和感恩地说,上世纪70年代,江都金属工艺厂当家人杨铁城,以一颗求贤若渴之心和一种敢为人先的魄力,从全国各地“搜罗”了一批身怀绝技的工艺名师,同时悉心培养本土人才,组织研制了“九龙杯”、“地动仪”、“浑天仪”等极具创新性的产品,使工厂在业界赢得巨大声誉,出口创汇成果喜人。他说,没有杨铁城,就没有江都金银细工的今天,也没有自己的今天。

  “原来,他还是一位如此出色的企业家!”那天,我对杨铁城有了新的认识。

  三识杨铁城,是在2023年年末,我收到扬州庭院艺术研究会老会长徐鹏志转来的三本书——《天匙园雅集》《八窍珠出世》《佛跳墙》,以及一本即将出版的电子书稿——《演艺二十八式》,并细细阅读之后。

  第一本书皇皇345页,大开本,铜版彩印,内容包括杨铁城年轻时的办企之路、晚年的造园心得,以及相濡以沫的夫妻之道等。其中,曾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东方企业家》杂志的文章《略谈我的识人用人之法》,是杨铁城20多年办企成功的总结。他说,领导者要有豁达大度的胸怀,要敢于启用能力超过自己的人、有“棱角”的人、工作中有过失误的人、领导过自己的人;领导者要有人情味,要理解人、信任人、尊重人、关心人。1705467285793506.jpg

  后三本书有一个共同的“灵魂”——评话。其中,《八窍珠出世》收录了杨铁城在天匙园子儒书场说过的评话段子10余段;《佛跳墙》收录了杨少儒生前未发表的评话段子14段、杨铁城新编评话段子15段,以及他对父亲代表作《八窍珠》的传承发展——《八窍神珠新说》。这些文本均根据杨铁城父子的口述整理,语言鲜活、格调高雅,使人读来欲罢不能,正应了福建名菜“佛跳墙”的寓意——诱人垂诞,回味无穷。《演艺二十八式》则以图文互解的形式,系统呈现了杨铁城在数十年书台表演中,探索与总结出的二十八种肢体语言。这在扬州评话史上前所未有,是对扬州评话艺术的创造与升华。

  从这四本书的完成时间和序与跋中,我还得知,它们是杨铁城在年届耄耋之时,花费十年光阴而捧出的成果,其目的只有一个——让扬州评话艺术在文字中存续、将人生经验无私分享给社会。

  “一个有大格局的人!”感叹在我心中久久萦绕,并化为这篇文字。祝福杨铁城先生,在园林中安享晚年,在评话中快乐长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