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词】2024年是人民海军鱼雷艇首次击沉敌舰70周年,是中日甲午战争鱼雷艇首次参战130周年,是中法马尾海战爆发140周年。在此,谨向人民海军鱼雷艇参战部队的英雄们致敬!向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鱼雷艇参战部队的英雄们致敬!

  鱼雷艇自身所具有的冒险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和英雄壮举、惊心动魄等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相联系。从马尾海战杆雷艇队到甲午海战鱼雷营,从抗日战争电雷学校到人民海军快艇部队,在中华民族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一往无前地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

  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作者收集了中国自清朝鱼雷艇队创建至20世纪末期人民海军鱼雷艇部队撤编为止的120年间所有战例,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采访,撰写出10篇中国鱼雷艇纪实战例,这是一段不应该被忘记的历史。

  通过这些战例,不仅了解中国鱼雷艇的历史脉络,也见证了中国鱼雷艇部队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他们英勇顽强、不畏强敌、誓死报国的英雄事迹为世人所敬仰,他们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民族之魂、海军之魂、海鹰之魂将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中法马尾海战爆发10年后,1894年7月25日以丰岛海战为开端,按照干支纪年排序,1894年被称为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为中日甲午战争。战争历经平壤战役、丰岛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其中丰岛战役、黄海战役和威海卫战役是海上战斗。战争历时9个月,直到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后战争结束。

  黄海海战也称大东沟海战,是中国历史上鱼雷艇第一次参加主力舰队大会战,它开创了现代鱼雷艇实战之先河,在世界海战史上也屈指可数。

  19世纪是世界海军舰艇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1866年英国人怀特黑德成功制造并实验了世界上第一条自航水雷,这种水雷如鱼之游泳,有鱼之形,有雷之力,故为鱼雷。鱼雷的发明让各国海军为之震惊,圆了人类千年以来让武器自己航行的梦想,发明者怀特黑德和他的鱼雷也因此载入史册。

  1876年英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专门以鱼雷作为主战武器的军舰——“闪电”号,开创了舰船史上一类新型舰种——鱼雷艇。随着鱼雷和鱼雷艇的出现,鱼雷由防御性武器变为攻击性武器。

  1874年10月北洋大臣李鸿章受邀,在天津大沽口参观俄国军舰,他第一次看见发射鱼雷表演,立刻为这种新式武器所折服。从此以后,李鸿章变成了中国高层官员著名的鱼雷迷,中国近代海军的鱼雷装备工作经他亲自推动,如火如荼开展起来了。1.png

(天津东局子北洋水师学堂)

  在中法马尾海战中,法国军队用杆雷艇使中国海军受到惨重损失,战后清政府也因此重视鱼雷艇这种海战新式武器。早在1880年北洋海防就从德国订购了2艘28吨单管鱼雷艇,命名为“乾一”号和“乾二”号。1883年以后,再度向德国订购6艘65吨双管鱼雷艇、2艘74吨双管鱼雷艇和4艘15吨双管鱼雷艇,其中3艘鱼雷艇编制到广东水师。到1888年北洋水师成立,它已经拥有了13条鱼雷艇。 

  但是,这支鱼雷艇部队并不归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指挥(提督相当于北洋水师司令),而是属于旅顺基地的鱼雷营管辖,即旅顺基地负责人管理鱼雷艇部队,如果北洋海军调动鱼雷艇,必须与旅顺基地协商。尽管海军章程规定鱼雷艇部队战时由北洋海军提督统一指挥,但是丁汝昌战时使用鱼雷艇仍要与基地协调。再加上鱼雷艇基地负责人不懂海军业务,在管理和训练上比较松懈,人员严重缺编等问题,甚至还出现了1894年9月中日开战已经两个月了才把人员临时凑齐,其中“福龙”号和“左一”号主力鱼雷艇的艇长都是临时任命的情况。这些问题都为中日海战埋下了隐患。

  1894年,中日两国因朝鲜问题而关系骤然紧张。原本为节省经费,存放在岸上库房内保存的北洋海军鱼雷艇纷纷重新进入大海。自1890年以后,限于经费紧张,北洋海军没有购买过一船一炮,艇龄逐渐老化。早年购买的鱼雷艇年久失修,长期缺乏保养,以至于轮机系统故障频发,有的锅炉内有一寸厚的积锈,有的轮轴松动噪音惊人,在几百米之外就能听见,有的已经到了报废的境地。昔日的“飞毛腿”“海上轻骑兵”,已被岁月侵蚀,变得老态龙钟,步履蹒跚。鱼雷艇部队在这种“艇旧人新”的状态下,与东亚强敌海上抗衡,结果不言而喻。

2.jpg(黄海海战地形图)

  1894年7月25日7点45分,黄海海面风平浪静,日军第一游击队的3艘巡洋舰在朝鲜丰岛海面突然袭击完成护航任务返航的北洋海军“济远”号巡洋舰和“广乙”号鱼雷巡洋舰。此时清朝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面临相同任务,就是护送援军、争夺黄海制海权。

  在“济远”号怯战逃走后,“广乙”号向日舰发起冲锋,试图抵近发射鱼雷,但日军舰装备了大口径速射炮,火力密集,“广乙”号鱼雷发射管被击毁,船体遭到重创,人员死伤惨重,只得退出战场搁浅后自毁。

  同日,清政府租用的运载中国士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由天津起航,运送中国士兵前往朝鲜牙山,途经丰岛海面遭到日军舰“浪速”号盘查,船上都是清朝陆军学院曾经留学英国的1100名官兵,并无异常,而且检查的文件与证件都齐全。所以,“浪速”号放走了高升号,大家都以为这是一次正常排查。可是,没过多久“浪速”号追了上来,要求将船上所有官兵用小船运走,清兵自然不答应,“浪速”舰长东乡平八郎命令发射鱼雷与大炮猛击“高升”号,而且一定要击沉,顷刻间一艘商船石沉大海,上千名官兵殉难,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高升号事件”。日本二战失败后,东乡平八郎多次回忆那次战斗,他的晚年一直活在悔恨中,毕竟是千余条生命毁在他手里。

  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1894年9月17日,这是一个令人焦虑的日子。这一天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规模空前的中日黄海大战。在波涛汹涌的鸭绿江口大东沟海面上,中日双方十几艘铁甲战舰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厮杀,其中包括数艘中国鱼雷艇参战。

  16日深夜,中国4艘鱼雷艇“左一”号、“右二”号、“右三”号和“福龙”号,奉命护送陆军4000人在大东沟登陆,担任警戒任务。

  17日上午,驻泊在大东沟外海的北洋舰队主力与日军舰队主力遭遇,12点50分中国旗舰“定远”号主炮发出一声怒吼,向正在通过的日本舰队发起攻击,闻名中外的黄海海战就此打响。在登陆外围警戒的中国4艘鱼雷艇和“广丙”号鱼雷巡洋舰赶去增援。3.jpg

(福龙号鱼雷艇)

  “福龙”号是1884年福建水师从德国订购的鱼雷艇,造价五万七千两银,为钢质艇壳,功率1597马力,航速22.5节,艇上装备2门37毫米速射炮,2具356毫米鱼雷发射管,艇员20人,是当时中国海军最先进的鱼雷艇之一。1890年该艇划归北洋水师。1894年7月参加黄海海战。1895年2月参加威海海战,尾随“左一”艇逃离威海卫,逃脱失败后被日军俘虏。于1895年2月27日被编入日本舰队,曾参加1905年的日俄战争,于1908年4月除籍。

  1894年9月17日14时40分,“福龙”号鱼雷艇发现日军舰“西京丸”号负伤掉队,立即向该舰扑去,逼近“西京丸”号左舷,射出两枚鱼雷。

  “西京丸”号面对这个恐怖的武器,做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处置,舰长下令右转舵,向着鱼雷驶来的方向全速前进。当时的鱼雷航速只有20节左右,射程短,没有陀螺仪定向,加上涌浪颠簸,会造成鱼雷航行出现偏差。“西京丸”号舰长正是利用鱼雷的缺陷,把最小的截面对准鱼雷,使其不易命中。正当“西京丸”号的船员控制不住内心的恐慌,听天由命的时候,结果在最后时刻,“西京丸”号船头犁开的浪花使鱼雷稍微改变了方向,在紧靠船体1米外左舷擦船而过,惊险一幕把“西京丸”号官兵吓出一身冷汗。

  正当日军“西京丸”号上的人冷汗尚未擦干,庆幸自己躲过一劫的时候,惊险再一次降临。中国“福龙”号鱼雷艇转舵后,“西京丸”宽大的船体暴露给“福龙”号,在距离“西京丸”40米左右的距离,“福龙”号占领有利位置,用艇上旋转式发射管再次向“西京丸”发射鱼雷,看来命中敌舰是十拿九稳,不容置疑了。

  这时传来了“福龙”号上官兵为即将到来的胜利欢呼喝彩声;而在“西京丸”上的官兵也深知军舰不可能有任何规避的可能了,惊慌失措中等待噩运的降临。

  惊恐的几分钟过去了,“西京丸”号却安然无恙。原来鱼雷发射后要有一定的深度下沉,在水中划过一段距离后才能浮上来。可是“西京丸”和“福龙”两船的距离太近了,发射后刚好从“西京丸”船底下通过,几分钟以后才出现在“西京丸”右侧的水面上,这一次“西京丸”再次幸运地躲过一劫。但是,这一惊一乍,着实让“西京丸”上的官兵心里留下了抹不掉的阴影。

  类似的情况在丰岛海战中也出现过,日军“浪速”号向停泊的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发射鱼雷,结果也是从船下穿堂而过,鱼雷扬长而去。

4.jpg(黄海海战阵型图)

  “西京丸”号原为日本邮船公司的一艘商船。甲午战争前临时将“西京丸”征用,加装舰炮,改装成代用巡洋舰。在这次海战中侥幸逃脱,未被北洋舰队“福龙”号鱼雷击中。1904年日俄战争被征用为医用船,1927年因船体老化被拆解。

  大难不死的“西京丸”侥幸逃离,心有不甘的“福龙”号会合“右二”号、“右三”号鱼雷艇继续追击,但是“西京丸”已经跑远,无奈战机已错过,3艘鱼雷艇最终放弃了追赶。

  鱼雷艇打击敌人的制胜法宝就是以小艇打大舰,“好虎架不住群狼”,用“群狼战术”击败敌人,仅靠一艘鱼雷艇攻击敌舰很难制胜。其实北洋海军鱼雷艇战术规定中也反复强调编队作战。但“福龙”号攻击“西京丸”时,同时进入战场的其他鱼雷艇,要么忙于救生,要么不知去向,完全没有配合。另外,鱼雷艇与大型舰艇之间也缺少协调配合。如果当时“福龙”号未击中“西京丸”,其他鱼雷艇马上跟进,“西京丸”的命运就会改写。

(左一号鱼雷艇)5.jpg

  “福龙”号虽然未击沉敌舰,却表现出了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与此同时,另一艘中国鱼雷艇“左一”号同样体现了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左一”、“右二”、“右三”在进入战场后,发现北洋水师“超勇”舰起火下沉,立即靠拢搭救落水官兵。然后,“左一”独自加入到北洋海军主力阵容,依傍在“定远”、“镇远”舰附近。

  14时20分左右,日军舰“浪速”号停航掉队,“定远”、“镇远”两舰在距离2千米处炮击“浪速”,“左一”乘机突进,试图用鱼雷攻击,让“浪速”机关炮击退。14时30分试图攻击日军舰“高千穗”号同样被击退,转向又冲击日旗舰“吉野”号,再次因敌炮火猛烈而退却。

  1894年9月17日,下午3点20分,在鸭绿江口外的大鹿岛海域,北洋舰队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带领全船官兵奋勇杀敌,在舰上炮弹用尽之际,下令全速快车,冲向路过的日舰“吉野”号。日军见状大惊,全舰火炮调转方向,朝“致远”号齐射,在密集的炮弹轰击下,“致远”号发生爆炸沉没,全舰官兵除7人获救外全部壮烈殉国。管带邓世昌落水后,随从曾给他救生圈,他愤而拒绝,誓言:“阖船俱没,义不独生”,遂自沉于海,年仅四十五。“致远”号沉没后,一直在不远处观战的“济远”号管带方伯谦贪生怕死,立刻下令舰船逃离现场,慌乱中还撞上了“扬威”号。“济远”号的逃跑,打乱了北洋舰队的阵型,是整个黄海海战的转折点。战后的9月29日,“济远”号管带方伯谦被清政府以临阵脱逃罪斩首。

6.jpg(致远舰官兵合影) 

  15点30分北洋军舰“致远”号沉没后,北洋水师战舰开始溃散,纷纷逃离战场,只剩下“定远”、“镇远”两舰坚持战斗。“左一”开始营救“致远”落水官兵,后来又去营救被击沉的“杨威”、“经远”、“超勇”等舰落水官兵。

  “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惊,光绪皇帝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入祀京师昭忠祠。1996年12月28日人民海军命名新式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海军风骨;社会各界创作了《甲午风云》《英雄邓世昌》等多部文学、影视作品,歌颂邓世昌的英雄壮举。

(电影《甲午风云》剧照)7.jpg

  196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故事片《甲午风云》,影片用爱国主义的笔法歌颂了民族英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无情地鞭挞了民族败类、“济远”舰管带方伯谦,使这两个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家喻户晓。影片中,方伯谦投机钻营贪图富贵,在丰岛海战中不仅不战而逃,而且还亲手挂起了白旗向日军投降。在黄海海战中,他故伎重演,临阵脱逃,枪杀爱国士兵,被愤怒的水兵杀死,是一个万夫所指的民族败类。

  电影故事片《甲午风云》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文学作品,它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从史学的角度审视,我们会发现《甲午风云》所描述的情节,远不如真实的甲午海战错综复杂、扑朔迷离。

  方伯谦的死,事实很清楚,他不是被爱国士兵所杀,而是战后被清政府就地正法,影片中的被杀情节纯属虚构。至于他是不是民族败类?是不是罪有应得?并未因其执行死刑而使案件了结,百年以来,史学界对此案始终争论不休,时至今日,“方伯谦案”已成为闻名全国的历史疑案。

8.jpg(方伯谦像)

  据网络描述,前面提到的日舰“吉野”号,战争前本来李鸿章准备购买英国生产的“吉野”号巡洋舰来应战,但正好碰上慈禧太后60岁大寿,由于国库资金紧张,因此,清政府直接将购买“吉野”号巡洋舰的军费挪用,大办慈禧太后的生日。反而是日本全国上下开始捐款,日本抢先购买了“吉野”舰,导致出现“吉野”号将“致远”号击沉。

  其实,在济远号逃跑时,它身后还跟着一艘小舰艇一起逃跑,它就是充当“济远”号僚舰的“广甲”号。与“致远”号、“济远”号的铁甲舰身不同,“广甲”舰是铁胁木壳船,吃水小、船速慢,平时只做教学用,隶属于广东水师,因为参加1894年的南北大会操,正好赶上甲午海战,才被借调到北洋水师。

  在逃跑的过程中,“广甲”舰为躲避日军的炮弹,慌乱中在大连湾的三山岛触礁搁浅,随后日舰尾随而至,开炮击沉了“广甲”舰。在沉没前,船员跳海逃生,可因风急浪高,大部分船员都命丧大海,只有4个人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漂泊,最终上岸生还,其中有一名水兵后来成为中国政坛一颗耀眼的明星,他就是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 

  黎元洪是湖北黄陂人,1883年考入了天津水师学堂,学习轮船管轮驾驶。当时主管北洋水师的李鸿章对黎元洪刮目相看,在其毕业后,亲自将他分配到了北洋水师“来远”号快船,1891年调到“广甲”舰担任管轮。管轮相当于轮机班长,仅次于轮机长的职位。在甲午海战中,“广甲”舰航速慢,本无法参战,黎元洪凭借出色的驾驶技术,硬是赶上了大部队没有掉队,才有了后来“广甲”舰的参战。

  甲午战争后,黎元洪的人生一路开挂,好运不断。他先是投奔到了在南京编练新军的张之洞门下,被任命为炮台总教习,因为技术过硬,工作努力,被张之洞视为左膀右臂。武昌起义胜利后,当上了湖北军政府的都督。之后各省纷纷宣告独立,他又被公推为中央军政府大都督、大元帅。

(黎元洪像)d4d062c7fa7f7750a2ee75c61bac352a.jpeg

  好运加努力,黎元洪创造了奇迹,黄海海战中跳海后大难不死,武昌起义中又被推举当上军政府的都督,中华民国成立后,黎元洪三次当选副总统,两次当选大总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元首。

  黄海海战结束后不久,在朝鲜半岛取胜的日本陆军为威胁中国京津重地,迫使中国早日投降,而冒险在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从陆地包抄旅顺军港。担心遭到日本海陆双向袭击,原本驻扎在旅顺的北洋海军鱼雷艇部队随同战舰部队集体转移至威海。

  1894年11月21日,旅顺城内陷入混乱,下午旅顺陆军防御完全崩溃,日军攻入城内,这座清政府用重金打造的远东第一军港落入日军手中,从此,日本在旅顺“霸座”50年,直到抗战胜利。

  当天傍晚,日本舰队在旅顺口对过往船只逐一盘查,当盘查中国“金龙”号船只时,突然从“金龙”号后方冲出一艘中国鱼雷艇,这艘冒死突围的鱼雷艇竟然奋勇向日军巡洋舰“千代田”号发起攻击,尽管日本海军出动大批舰艇围追堵截,但这艘英勇的中国鱼雷艇还是成功突围。据专家分析,当时北洋海军鱼雷艇部队已经全部转移到威海,这艘滞留旅顺的鱼雷艇,可能是早期购买的“乾一”或“乾二”号。

9.jpg(旅顺口)

  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与日本舰队实力基本相当的情况下,损失了“致远”、“经远”、“超勇”、“杨威”、“广甲”5艘巡洋舰,大型铁甲舰“定远”、“镇远”和巡洋舰“来远”“济远”、“平远”5艘舰受到重伤,其余各舰也程度不同受伤,海上力量严重削弱。受伤舰艇直至当年11月9日大连湾失手前都尚未修理好。

  与北洋舰队相比,日本联合舰队仅有5艘军舰受伤,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将全部战舰修理完毕,基本恢复到黄海海战前的实力水平,为发动辽东半岛战役和威海卫海战提供了战争准备。

  旅顺失手,北洋水师退入威海卫,中国丧失了黄海的制海权,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使战火燃烧到了威海。


  【参考文献】

  1、刘致《世界鱼雷艇战史(上)》,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

  2、陈悦《北洋海军舰船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3、马骏杰《档案里的中国海军历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

  4、《甲午海战,清朝一名水兵跳船逃生,22年后成为国家元首》,公众号《古典新风尚》,2023年12月23 日。

  5、图片来自百度网。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