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许多过往随岁月流逝,会逐渐湮灭,但有的事情,却永铭心头。

1月8日,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48周年纪念日。每逢此时,我便会想起总理那慈祥的面容。在我的心中,除却总理为国为民,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之外,他对青年人的关心关爱,事无巨细,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周恩来总理当年3次接见我们的情景,好象发生在昨天,仍然历历在目。每每在总理诞辰与逝世的日子里,我都会回忆起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和谆谆教诲。他的高贵品质和人格魅力,使我的心灵感到震撼,受到洗涤和升华。因此,我想将我的所见所闻,付诸文字,讲给众人,以便使更多的人了解周总理,学习周总理,铭记周总理。

此文所记载的,并未包括总理一生革命生涯中所创建的丰功伟绩,及其伟大贡献。那些功勋早已载入史册,千秋万代也说不完、书不尽。这里,只是用一个普通留学青年、一名普通的国家外交工作人员的笔墨,从细微之处,来述说周总理的伟大情怀与人格魅力……


受到周总理三次接见

我是幸运的,因为,在学生时代,就曾3次见到敬爱的周总理,聆听他的教诲。

1964年7月31日晚,即将派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人员集训完毕,与北京高校毕业生的代表一起,集中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我作为派往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有幸参与其中。

当晚7时30分,周恩来总理专程前来,亲切看望并接见了我们。在热烈的氛围里,总理对在场的500多人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讲话。

周总理首先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然后谈到了知识分子革命化和劳动化的问题。他勉励大家,要到三大革命实践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努力改造世界观,为广大工农兵服务。他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特别叮嘱我们,在国外复杂的条件下,更要认真学习,经受考验,为党和人民争光。他语重心长地说:“出国学习外语,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努力掌握语言这门工具,......不要辜负党和人民对你们的期望”。听了总理的教诲,大家感到身上的担子与责任更重,决心不辱使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培养。不久,我们就奔赴世界各地。在此后数年的国外学习中,周总理的话语,始终激励着我们发奋努力,掌握本领。

1704423070138321.jpg当年,中阿关系正值蜜月期,周总理也曾于1964、1965和1966年连续3次访阿,我在1965年与1966年,有幸两次被总理接见。这两次当中,给我总的印象是:总理始终很注意细节,对我们关怀备至。例如: 每次来,都要和我们合影留念,我至今仍保留着两张照片,完好无损。

周总理有丰富的艺术天赋,每一次,都和我们年轻人合唱歌曲,唱《洪湖水浪打浪》、《社员都是向阳花》等当时国内流行的歌儿。有的时候,他还会起头,打拍子指挥我们唱。一次,他还教我们唱《大海航行靠舵手》,说这首歌国内都会唱。兴致来时,总理还和女同学翩翩起舞,来者不拒。只是大家都想与总理跳舞,一些人也只能跳半支曲子,就那样,女同学们也高兴极了。记得有个女同学叫周大燕,当过演员,活泼好动。周总理一下子就记住了她,还专门点她的名,让她起来唱一支《马儿啊,你慢些走》:马儿啊,你慢些走呀慢些走,我要把这迷人的景色看个够。肥沃的大地好像浸透了油,良田万亩,好像是用黄金铺就……

歌声响起,总理微笑着,跟着拍节,晃着身体,陶醉其中,仿佛回到了华夏大地,在劳动人民亲手创造的美丽山河间徜徉……

1966年秋,周总理再访阿尔巴尼亚,那一次,随代表团出访的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要去阿尔巴尼亚南方巡回演出。当时我在地拉那大学学习不到两年,被使馆派去文工团当主要翻译,专程陪文工团赴各地巡回演出二十余天,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了文工团的好评与使馆的肯定。但我总觉得,与总理对我们留学生的要求,做的还很不够。

还是1966年的那次访问,有两件事最能反映周总理的人格魅力。

1704423462277598.jpg一件事是:总理到使馆,走进大厅,正好落座在我的旁边,我有幸同他聊了几句话。之后,他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个留学生长得又黄又瘦,便大步走了过去,向他:“你叫什么名字?”小黄回答:“总理,我叫黄德银”。总理关心地问他:“你怎么这么瘦弱,是不是有病?”,小黄如实地告诉总理,他经常拉肚子,肠胃不好。总理马上嘱咐他;“那得快些看看病,别影响身体发育”。几天后访问结束,我们去机场送他,周总理一眼就认出了黄德银,对他说:“黄德银,看过病了吗?”。在场的我们无不为之感动。

1704423566124792.jpg小黄与我一个班,我是他的班长,平日里我们很要好。他对我说,总理日理万机,每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我这点小病,总理都能挂在心头,我真是太感动了,这件事会永远记在心里的。

后来,黄德银被分配在上海工作。他告诉我:他们家书房的一面墙上,一直挂着一幅周总理的肖像,那是他从南京梅园新村专门买来的。每年总理的诞辰和祭日,他都会献上一束花,点上蜡烛,以寄哀思。

另一件事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阿关系密切,中国派了几批留学生赴阿学习阿尔巴尼亚语。第一批是1954年,派了6人,其中有蔡祖淼。1960年又派了第3批6人,其中有杨爱珠。后来蔡杨二人先后调到中国驻阿使馆工作,平日里接触较多。蔡祖淼当时已30多岁,尚没有女友,因两位都是上海人,一来二去,蔡祖淼逐渐爱上了杨爱珠。但蔡祖淼难于启齿,原因是尽管自己品学皆优,但长得个头矮小,貌不出众。当年他给总理当翻译,总理第一次见他时说:“唉,你怎么有些像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

后来,周总理访阿时,不知怎么得知了此事。一次在使馆跳舞时,总理故意放慢步子,微笑着对杨爱珠说:“小蔡是个好同志,他工作好,为人老实。”这句话打消了小杨的一些顾虑,成全了两个人的婚姻,很快在使馆结了婚,成为一对令人羡慕的美满恩爱夫妻。这二人互补性强,杨爱珠生了两个儿子后,重点照顾家务。蔡祖淼一心铺在工作上,也经常帮爱人提高业务水平,使之胜任自己的工作。当然,在他们的心里,也都对总理始终充满了感激,将总理当做了自己的恩人。

1704423630758736.jpg

心里所念唯有国家与人民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当年诸葛亮《出师表》里的名言,被敬爱的周总理实践了一生。

众所周知,文革中,因林彪、江青等人的掣肘,作为总理的周恩来非常被动,处境困难。包括自己的养女孙维世都无法保护,最终被迫害致死。

总书记在纪念周总理诞辰120周年的讲话说:在“文化大革命”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中,周总理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忍辱负重,苦撑危局,维护了党和国家工作正常运转,尽一切可能减少损失。他协助毛主席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妄图夺取最高权力的阴谋,同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保护了一大批党的领导骨干、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    

1967年2月初,我们根据教育部、外交部要求留学生回国参加“文革”的通知,回到了北京。当时,正是林彪、江青一伙猖狂“夺权"的时候。他们攻击总理是“保皇派”、“救火队长”、“二月逆流的总后台”,甚至有“打倒周总理”的大字报。

回来的留学生都住在友谊宾馆“闹革命”,组织“造反队”,互相辩论,张贴大字报,有时也参加北京市“造反派”一些活动。尽管如此,我们驻阿留学生中,没有一个人随波逐流,追随林彪、江青反周总理。因为在我们的心里,总理始终有着不可亵渎的人格魅力,我们大家都敬仰他、爱戴他。

我的老同学、时任上海外办处长华达明告诉我:1973年9月16日,周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沪。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陪同外宾来上海。总理那时已身患重病,但他丝毫不考虑自己,首先想到的仍然是别人。

总理抵沪次日中午,至机场为蓬皮杜总统送行时,适逢下雨。警卫人员想为总理打伞,但总理坚持不要,也不穿雨衣。他冒雨陪外宾在机场上绕群众队伍走了一圈,向欢送群众频频招呼致意,并对旁边的同志说:“你们看,客人和群众不都没有打伞吗?”。外宾专机起飞后,总理首先叮嘱,要立即给淋雨的群众烧些姜汤喝,以防感冒。当时,不少随访的法国记者都深受感动,说周总理已是高龄,还和群众一样淋着大雨送客,这一点,在法国是想象不到的。这充分说明,中国领导人和人民是心连心的。当时,他们并不知道,总理除了年事已高,身体还患有重症。

 后来,我们听说,总理“文革”中常常连续工作十七、八个小时,甚至二十多小时不得休息,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心里特别难过。据说他对医生说:“文革”让他少活10年。他还对人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不入苦海谁入苦海”。每每听到这些话,我都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难受至极。

面对自己的绝症,总理是很坚强、很勇敢的。他对亲属说:“这有什么着急的?共产党员要讲唯物主义嘛!人生的规律都有这一天,应该相信规律。”在病疼折磨时,他就同邓颖超大姐一起唱国际歌。

1976年1月7日晚,他对床前的吴阶平医生说,我这里没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同志吧,那里更需要你们。

这是周总理说的最后一句话,临别人世,他心里想的还是别人。

邓大姐也说:“恩来对于自己个人离开人世没有丝毫挂虑,对祖国的科学发展和未来却充满了热情和期望。”

周总理是自我革命的杰出典范,他从未满足于自己的成就,总看到自己的不足。他病重后多次说过,担任总理二十几年,应该把国家治理得好一些,人民生活改善得多一些,去马克思那里报到才会感到安心。现在这种情况去报到,总感到内疚、羞愧。我看过电影《周恩来去延安》。他请基层干部群众吃饭时,真情地说:“没想到老革命根据地群众生活得这么苦,作为当家人我应该向你们道歉。”


“是给敬爱的周总理戴孝”

噩耗传来,哀乐阵阵,神州鸣咽。

1976年1月8日的夜晚,我是在办公室度过的。那时,我爱人还在山东老家,尽管在家属区有间房子,但我总觉得住办公室安静方便。

第二天清晨,我被一阵低沉的哀乐声唤醒。仔细一听,是关于周总理辞世的噩耗,刹那间,一种难以名状的悲痛涌上心头,一下子,眼泪夺眶而出。敬爱的总理,您怎么就这么离我们而去了?之前,只听说过您病了,但万万没想到,您会走得这么快,这么早!

 因为种种原因,“四人帮”千方百计阻挠人们的悼念活动,规定了许多条条框框。

1月10号那天,我们单位派人参加遗体告别仪式,我主动报名参加。上午10时许,大家来到解放军305医院的一个偏僻角落,戴上黑纱和白花,怀着沉痛心情,走进一间很小很小,不足10平米的房间里,看到了敬爱的总理。只见总理孤孤单单躺在那里,身上覆盖党旗,面色苍白消瘦。心里很不是滋味,眼泪再次夺眶而出。出了门,在呼啸的北风里,我和参加告别的战友们,抽泣着呜咽。我明白,这是在场的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对一位特殊的长者,一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包括外交战线有着不可替代作用的人的由衷情感。

当时我心里在疑问,为什么不把总理送到人民大会堂,让更多的人向遗体告别? 直到后来我才明白,那是“四人帮”的最怕,他们怕的就是周总理的巨大影响、周总理崇高的人格魅力!

1704423849100879.jpg1月11日,周总理遗体火化当天,我以买火车票探家为名请了假,一大早就来到长安街。长安街上,人头攒动,大家自发地来到这里,戴着黑纱和白花,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翘首张望,静静地等待着。当总理的灵车出现时,人们簇拥着涌上前,让灵车慢些再慢些,好多看一眼敬爱的周总理。大家哭着喊着跟着灵车,跑出去好远好远......

第二天,我特意穿上军装,戴着黑纱和白花,从北京站乘火车回山东龙口老家探亲,乘了火车又转长途汽车。一路之上,许多人问我给谁戴孝?我挺胸告诉他们每一个人,是给我敬爱的周总理。

从老家返回北京后,夜晚时分,我又一次来到天安门广场。广场上,人民英谁纪念碑周围人山人海。人们戴着白花,抬着花圈,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大家热泪涌流,泣不成声,整个广场沉浸在鸣咽声里。一时间,好像天地也同八亿人民一起,痛悼我们的总理。举国人民,用真挚、深沉、无比哀痛的心,向苍天倾诉:“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广场上,还张挂有许多漫画、讽刺诗。“四人帮”调来了一些郊外工厂的民兵,手持大棒,从中山公园窜出,向手无寸铁的人们大打出手,并清理了纪念碑旁的花圈、条幅、白花墙,造成了著名的“天安门事件。”

臧克家有诗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2018年3月1日,在纪念周总理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主席在讲话中说:“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并称周总理不忘初心、坚守信仰;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热爱人民,勤政为民;自我革命、永远奋斗;勇于担当、鞠躬尽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这六个方面的杰出楷模,值得我们这些后来人学习与传承。

敬爱的周总理,您没有离去,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您的光辉业绩将与天地共存,日月同辉!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