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她说有一天早上起床时,刚好有一道阳光从窗帘缝隙里照进来。

  落在她的肩膀上,她觉得好温暖。在她的感受和想象里,自己的肩膀很美。

  于是她放下衣服,拿起手机,拍下这个片段,想看看冬天早晨的阳光照在她肩膀皮肤上的模样。

  但是打开照片仔细观摩的那一刻,她好难过。

  她的肩胛骨和前胸位置的皮肤,在阳光下,居然有那么多皱纹。它们看起来甚至浮肿而松弛。

  她说她的心里是一片雪亮的锋利的恐惧,她立刻把这些照片删除了。

  她说自己在30岁之前,带着某种优越感而不自知。

  比如,去逛街看到好看的女孩子穿着漂亮的裙子。她会想:哇,好好看。我记下来了,我要去找找类似的,我穿上也会很好看。

  比如,看电影或书,里面提到某个国家的某个地方,哇,我也想去,明年或者后年或者未来某个时候,我一定会去的。

  看到某个人去申请了哪个国家的什么学校,读了一个听起来很冷僻的专业。

  我:以后我也要去。

  去学写作,学电影艺术相关的,我要变成一个很厉害的人。

  ……

  她说,这种想象,是年轻人特有的劲头。

  天地辽阔,都是我的,都在等着我去征服。我有无尽的精力和岁月,我会脱颖而出,实现所有梦想。

  ———因为我和其他人都不一样。

  然而这十年,她意识到,自己灵魂里那颗鲜艳的红气球在慢慢漏气。

  她说自己对新衣服新首饰,不再怀有年轻时的憧憬。

  她说知道自己褪去所有的衣饰,那具真实的不加修饰的肉体,像用了太久、被绷紧过头的橡皮筋,失去了弹性。她说自己变得又老又旧,充满划痕。

  她说,衰老和死亡是很遗憾,很无解的命题。

  我对此认可,却不完全认同。衰老和死亡某种意义上是很遗憾的,但却并非完全无解。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是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里的诗句。1704244790119813.png

  开篇点明,人谁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

  然后谈到具体衰老的细节:身体日渐消瘦衣带也越收越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总是偏斜到一边。不再看书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但好处在于,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

  所以,不要说日落之时天色已晚,虽然是流照在桑榆之上的余晖,依旧能够幻化成霞,绮丽满天。1704244951622282.png

  这首诗是为酬答白居易而作。1704244861113393.png

  缘由是白居易写给刘禹锡《咏老赠梦得》里面向他诉说了衰老给自己带来消极悲观的情绪。

  开篇提到的那个她,说自己出门,在地铁在街上,看到的都是比自己年轻的人。

  不止肉身,更是精神。那种发光的、崭新的、带着弹性的东西。

  身怀利器但浑然不知的懵懂的骄傲。像鼓足了风的帆,像刚刚上路、加满了油的新车。

  可如果把自己人生的进度条再向后拉扯呢?

  就如同站在白居易和刘禹锡当年作这些诗的年纪,六、七十岁回望自己三四十岁的时候,又将如何感慨呢?

  就像史铁生在文字中说:“我四肢健全时,常抱怨周围环境糟糕;瘫痪后,怀念当初可以行走奔跑的日子;几年后长了褥疮,又怀念起前两年安稳坐在轮椅上的时光;后来得了尿毒症,又开始怀念当初长褥疮的时候;又过了一些年,要透析,清醒的时间很少,便又开始怀念起刚得尿毒症的时候。”

  俗语说,种一颗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是呵,幸得时光落于腕,用力,便可将之攥紧。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