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时候,有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他都长年不断地在竹林里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的跑到竹林里对着太阳的那一面,全神贯注的观察竹子的变化。有一回天空刮起了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纷纷往家里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同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的下开了。文同一心要看风雨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没顾上抹一下流在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的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形状的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的照耀下和明净的月光照耀下,竹子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因此,胸有成竹就成了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们办什么事情之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个准儿谱了。

  由胸有成竹的故事,我联想到现实的会风,很多领导干部开会念稿子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文同这种不怕困难,求真务实的精神。众所周知,开会的目的就是针对实际情况,指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领导不深入现场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拿起秘书写的稿子就念,念到最后自己也没搞懂自己说了些什么。试想这样能解决问题吗。

  毛泽东同志讲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有一句话广为流传:“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事实上,从河北正定的上任伊始,他就在身体力行的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不论哪级的领导,搞好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前提,也是领导干部发言靠谱,讲话脱稿的最佳保证。事实证明,只有搞好调查研究,才能做到知面又知心。

  知面,就是要把握全局情况。以点带面是各项工作示范、引导、试点推进的通常做法和有效措施。作为领导干部不能浮在上面,而是要俯下身心,点面兼顾,勤调细调,明辨细研。目标要做到“六知”,即“知大知小、知喜知忧、知始知终”。知大知小就是大局着眼,筹谋划策,又要小处着手,实地调研,大到一个决策,小到一个数字,都要弄清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做到了然于胸,心中有数。知喜知忧就是要知道工作优势所在、成绩所在、经验所在,又要知道工作矛盾所在,困难所在,症结所在。知始知终就是不仅知晓工作安排布置情况,还要知晓工作进展如何,落实效果如何,基层反应如何。把握了全局,才能在开会时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知心,就是把握真实情况。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依靠群众,为了群众。这是我们工作的根本导向和原则立场。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就必须在心里时刻想着群众,眼光就要多向下看,脚步就要多向下移,多了解群众,生活工作的需求情况,多关心群众喜怒哀乐的变化情况。只有真正了解基层群众心里想什么,盼什么,才能知道我们在不同场合要说什么,在不同阶段要做什么。领导干部不仅要和群众打成一片,还要和他们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植根于群众心中。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群众才能对你讲真话,讲实话,你掌握的才是未经筛选和加工的真实民情民意。有了这些文件材料之外的“意外收获”,无论是对上回答即兴提问时,还是对下安排部署工作时,才能做到从容不迫地讲话,开会自然能脱稿。

  像文同那样胸有成竹,迫使领导干部事前必须深入现场调查,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所急,掌握详尽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深入思考、高度概括,前段工作做得怎样,下步工作怎么做。只有对实情了然于胸,对群众疾苦感同身受,台上的脱稿讲话,才能短小精干,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才能讲得声情并茂,有血有肉;台下的工作作风才能根本转变。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