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23年,并非属蛇人的本命年,却是我生命历程中尤为值得自珍的大年份。

  农历正月里迎来七十岁生辰,蓦然悟及已步入古稀之年,情不自禁地将活过的日子再做检视。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路。由是对老来将读书写作做为生活日常中锁定选项的寖成,轨迹延展捋得愈加明晰: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整整50年前的那个严冬里,西北戈壁戍边军营中新添了一名来自城镇上山下乡的高个子士兵,许是因其冠有“知识青年”名头,不久便担任了连队文书,其职责当需做好军令上通下达和军械保障管理外,兼做黑板报的总编撰自然义不容辞。这应是奠定我日后文字拟稿功力渐增的第一块基石。40年前的那个酷暑中,这位分配回城进国企负责青年工作的退役军人,报名参加成人高考,便是得益于军旅习文积累撑起的语文试卷分数占优,跨入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学堂门坎,并在学业完成时,恰好赶上改革开放之初,该市市级机关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字秘书的历史机遇,前往应试中选,遂跻身庙堂成为文牒缮写之刀笔小吏一员。从此,一己毕生与文字编排表义发力着实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2023年上溯20个年头,公派出国参加企业管理研学归来的这名机关干部学员,被委任挂职某企业负责人,半路出家投笔从商。一旦商战有暇,经年舞文弄墨的惯性便瘾癖发作啮噬身心,加之伴随知天命之年到来,往事追忆日甚。于是,我便尝试记叙一些亲身经历的故事性小文,诸如写实知青与从军岁月生活的《乌拉山哟乌加河》《胡杨树啊红柳花》等,孰料见诸报端每每引发读者反响若干,在大家挚情鼓励下更加一发而不可收。10年后的深秋时节退离职场时,在文学界老师们指导下得以将这些拙文集纂成册校印出版,取名《心源有火》面市。体恤新兵的部队转业资深媒体人栾纪曾先生作序说:“书中文章与名家名作相比虽显稚嫩粗疏,但这是作者是用心写成的,他写得都是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文心所在,这就够了。”书稿再呈蜚声散文诗坛的耿林莽先生阅示,得赐教诲道:“既然喜欢读写,退下来可一门心思做探究,搞点佳作出来。”得此师长们指点与鞭策,做为有幸受邀参加作家组织的一介文学票友,当须奋蹄急奔、笔耕不辍。转瞬间10年匆匆又去,打磨讫成的文稿新“剑”复欲露锋镝,然古稀年里程碑已率然及至足下。

  今年初春,拟再结集成新书的构想得到市作协主席高建刚老师首肯。为聚精会神期月有成,我当即抉择自驾车由寒风料峭的鲁地赶往阳光和煦的琼岛开工统贯汇编。三千公里驶过,年迈体衰之感尚未凸显,且沿途拾得古今人文珠矶几多。如:沧浪亭上奉家国为己任的先贤故事(苏州);三味书屋内少年鲁迅苦读浸染的猛士遗风(绍兴);天一阁中累代不散的氤氲书香(宁波);三房七巷口林徽音、谢冰心两才女出萃一居第的传奇佳话(福州);厦门集美学村,侨领陈嘉庚百年前散财兴教壮举成就的满园桃李硕果;儋州东城书院,谪客苏轼逆境中不懈启蒙乡民的功德享誉万世景仰……窥斑知豹啊,我深沉爱着的古老又年青的故土原乡,可歌可泣的文学素材采撷不尽、书写不竭。由此笃信,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奋斗征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自信”,在这方长天大地上,恒持保有着发掘继承的深厚底蕴力道和勃发创新维度的广阔空间。

1703909623517758.jpg  远遁暂避故邑乡里社风喧嚣及琐事叨扰,心无旁鹜加之栖旅驿邸环境温润诸条件适宜,新书辑稿工作进行较为顺畅。告成之时,恰逢《银河悦读》网举办世界读书日“推荐一本好书”征文活动,乘机将书中暂未揭帏的一篇读书笔记《花样年华因不负时代的凄美演绎而延久》先行做了剧透,不久,该文获评应征文萃金星作品,当是为即将过审付梓的新书平添一个吉祥的预兆。纵观全书文章构成,合义比类集合有三(有交集):一是游记体裁;二是军旅情结内容;三是在《银河悦读》网络平台上发表的文章。都道是文如其人,这种结果,亦是我的生活习性印记、思想情愫寄托、辨识择执偏好等个性特质于文坛独乐游走的映射使然。

  游记。古语有“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之训教,意在开导人们觅求新知途径不可局囿于书斋,而应迈开步履登高临渊,以获取鲜活生动的发现与感受,我深以为然。譬如,黄河壶口瀑布,未直接睹闻排山倒海震耳欲聋的现场实景,何以叹服它的壮观;长江三峡大坝,非亲身过抵一遭五级船闸,不会惊诧它的恢宏;陕北窑洞里住上一宿,才能切肤锥心地解会路遥在《平凡的世界》运笔中的忘命激情;天安门广场上看一回升国旗,方得热血沸腾地体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自尊自信自强精气神。凡此种种,决非单凭阅读诗书文章或观摹影视作品所能得获其感受悟解的至真至烈至深至切。这抑或便是自己在经年写作中,状物述事视角与感触尚能不落窠臼、坚持身体力行不敢懈怠的源动力。

  军旅情结。在那个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英雄主义的年代里,投身军营对于青年人世界观的正确树立与根基夯实,起着铸魂塑性的关键作用。即使日后脱下军装,当兵时养成的勇于领命、勤于践行、乐于奉献及守信守时品格,亦会在职场上择汰竞争与家庭日常生活中受益终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军旅情结,不仅是老兵的一份真挚怀念和感恩,更是一种恒持的自励与修身。此生一息尚存,我便难以割舍。1704254530588244.jpg

  媒体选择。自五年前成为《银河悦读》网写手以来,投送出的首篇稿件《远方的诗行》(庆祝建国69周年征文)就荣获金星作品奖,此后的数篇习作,又分别得到永葆行伍出身巾帼英姿风范且文学造诣高企的李玲站长和柴英、张立民、李宗祥等一众武略文韬卓越的战友文友盛情评荐鼓励,使得自己仿佛重又戎装在身,听到那唤起冲锋斗志的嘹亮集结号声;融入此一群体满满正能量的氛围,亦仿佛重又入列那披肝沥胆保家卫国的铁马金戈大营中。于此平台供稿虽无酬报分文,却因这里根固着经过人民军队大熔炉锻冶的人最看重的三观相知与志趣共情,故而长此以往乐此不疲。缘因是它符合我的秉性。

  为避免新书选文遗留瑕疵,在逐篇雕琢饬正再耗时大半年后,又有幸得到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两获老舍散文奖的金翠华先生赐序。金先生在详阅书稿后,对拟取书名《血汨无声》赞许有加。继而又向《老年生活报》推荐,由记者王丽洁老师以“老年人何以能够长年坚持写作,保持乐观心态享受生活”为题,对我的认知进行了访谈报道。凭心而论,我觉得步入古稀者大都会有如此感受:“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故而也都会做出这样的应对:珍惜余生,热爱生活,老当益壮,打马放歌。

  回望2023岁末的午夜星空,欣慰未曾因庸碌虚度而懊悔;前瞻2024破晓的绚彩霞飞,一匹历经沙场永不言败的伏枥老骥,依然满怀驰骋建功的憧憬而壮心不已。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