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阳光清新沐浴,新居绿柳若隐若现,拱桥亭榭错落有致,绿荫芳草生机盎然,沟渠水清静静流淌……好一副水韵乡村图。就是这里从芦苇塘周边“走出”了一个美丽乡村——金陡湖村。这个名不经传的小村位于兴隆乡以南1公里处。具有3100多口的金陡湖村,2016年12月,江苏省爱卫会命名江苏省卫生镇(村)。


  这里湿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神话中的吉祥象征,自古至今历朝历代都对龙有着崇高的敬意和描述,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古时候帝王的象征,包括至今我们都声称为龙的传人,在许多国家对龙的描述都千姿百态,但在中国从古至今对龙的描述大体一致也最为真实,龙为鳞虫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金龙的颜色是金黄色的,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很早以前,在离金陡湖不远的芦苇荡距我村仅有三四百米,邻村为了抵御上游倾泻的洪水,在原就低洼的土地上修筑起一条几百米的大堤,堤两边形成数百米的沟渠与河支流串联,形成了数平方公里的湿地,湿地滋生了多少树种,至今没人说清,芦苇应运而生,并一年又一年的滋生着,扩展着,形成了传说中的芦苇荡。芦苇稠密、茂盛,周围水塘碧波荡漾,芦苇招来成群结队的苇莺和湿地滋生的各种野生动物作弄得芦苇不时地沙沙作响,一人亲近芦苇荡会使人顿时毛骨悚然,给人拒之千里之外的感觉。相传在陡湖干枯,庄稼受旱,那一阶段时时天空电闪雷鸣,就是没有雨点下来,有一天只听一声炸雷,在陡湖南岸芦苇里有人发现了黄色的龙,发现的时候龙好像受了伤在地上吼吼地叫着,因为龙在我们眼中是无比神圣,当时在一位七十多岁老汉的建议下,给两条龙铺盖子,泼水,村民们就开始往龙的身上泼水,为它搭建凉棚,请来寺庙的和尚为他念经诵号,在几天后陡湖芦苇荡上空下起暴雨,一道彩虹高高地地挂在芦苇荡上空。当时金龙一个鲤鱼翻滚,穿上云霄进行布雨,把陡湖下了满满的水,解决这里久旱无雨的状况,当时雨停之后金龙也相继消失。由此以后,芦苇荡周围的村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鱼跃米香,从此这里“日出斗金”,因而此地被改为金陡湖村,这个村名由此传开来了。

  对于大自然我们还是太过于渺小,依然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奥妙需要我们去探索,所以我们不能以不知道为借口就去否定它的存在,我们还是要以后来发展科学为基准去探索研究。


  江苏省出了个“状元村”

  兴隆乡金陡湖村因“岸柳成荫鱼米香”而闻名全国,更让人羡慕的是该村从1978年高考以来向国内外输送了   多名本科以上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其中2007年夏季考取本可以上的学生达16名,使更多的农家子弟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勇拼搏,在改变命运中扬帆起航,因而金陡湖村成了盱眙县闻名遐迩的“状元村”。

  绵延不断的重教之风:50年代初,倍受不识字之苦的金陡湖村农民,自发组织劳力抬土垒房,硬是靠自己的双手和肩膀盖起了10多间土草房,在金陡湖村建起全乡第一所村级小学,当时教室内没有将太和课桌,就用泥土垒砌土台当讲台和课桌,没有坐凳,学生自带板凳;没有教师,村里花钱从县外聘请5名教师;学校没有教室食堂,可学生们的家长每天排队请教师到家做客。每当金陡湖村农民下田劳作时,耳边传来了学校那郎朗的读书声,他们心中感受无比喜悦。近年来,金陡湖村积极组织村内儿童在农家书屋开展“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主题阅读活动,进一步引导儿童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近30年来,金陡湖村历届党支部、村委会非常重视教育工作。该村党支部、村委会不但免除在校读书学生的水利义务工和水利工程费,而且对特殊困难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给与一定的资助。据2007年10月份时任金陡湖村党支部书记张再仁反映,金陡湖村陈咀组张雷、张欣丽哥妹俩在读初中时,父亲张化方因病去世,母亲孙洪梅带着二个孩子生活,每当开学的时候,孙洪梅因交不起孩子学费而犯愁。这个情况被村党支部书记张再仁、村委会主任李玉章知道后,立即发动村组干部捐款资助。五年后,金陡湖村累计捐款5千多元供张雷、张欣丽哥妹俩读书。一封耕耘,一分收获。贫困户孙洪梅盼来喜讯连连,一人拉扯两个孩子没有辜负村组干部的期望。2006年、2007年张雷、张欣丽哥妹俩以优异成绩,分别考取南京审计学院、南京林业大学。

  像这样帮助贫困家庭子女读书的事例是枚不胜举。从2000年到2007年,金陡湖村党支部、村委会帮助特困家庭、贫困家庭之女完成高中学业,并顺利考取本科学历的其中学生就有42人。

  立志成才的学习氛围:“陡湖岸边重文风,耕农齐家课之孙。历屡人才凡百辈,萁裘尧继誉新村”。这首诗是对金陡湖村农家子弟好学上进的真是写照。2007年8月2日,对于金陡湖村渡口组陈士孝家来说是一个双喜临门的好日子。陈士孝的女儿陈绍珍、儿子陈醒龙分别被常州工学院、金陵科学院的两所大学录取。当时盱眙县电视台采访她,记着问她“平时家庭农忙多,为什么那样刻苦学习呢?”她说“多少年来,我们金陡湖村重视教育农家子女好学上进风气很浓。从小学开始,我的周围的大姐姐、大哥哥读书很用功、很刻苦,是我的学习好榜样,他们很多很多都考取大学,大学毕业后都走上了很好的工作岗位,为我们这些小妹妹、小弟弟竖起了标杆,另外我们村也很关心农家之女上学,每到春节期间还上门慰问,鼓励我们好好学习。”

  当年,金陡湖村侯庄组侯欢欢读高中时,她的父母亲平时省吃俭用,积蓄一些资金,原来打算在2007年准备翻新盖新房的,当侯欢欢考上了淮阴师范学院后,九放弃盖新房的念头,把积攒的资金全部支持女儿侯欢欢上大学。

  报效家乡的发展风气:谁知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民风淳朴、文化厚重、崇尚教育的金陡湖村,从这个人才辈出的学子遍布海内外,他们事业有成并没有忘记家乡父老养育之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千方百计、形式多样地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做贡献。

  侯学元就任江苏省民政厅厅长时,回到兴隆乡看望敬老院孤寡老人,感觉这个敬老院老人多、地方小,是十分的拥挤,当时给兴隆乡党委政府提出扩建兴隆乡敬老院的建议,由此兴隆乡在晓庄村靠兴管路旁规划新的敬老院,有江苏省民政厅出资兴建的宽敞、明亮的花园式兴隆乡别墅群敬老院再年后建成。

  曾在南京大学教授的黄明礼,经常回家探亲时,有时遇上雨雪天气,他感觉家乡的泥泞乡村道路非常难走。为了改变家乡行路难问题,黄明礼主动与淮安市移动公司联系,由淮安市移动公司出资2万多元为金陡湖村渡口组铺设一条长2000多米的砂石路,现在再次基础上已经修成环村庄的水泥路。

  金陡湖村梨园组的陈开双大学毕业后,成为南京市一家国有大型医药公司副总经理,2006年他主动捐款10万元,在盱眙县乡村道路指挥部和兴隆乡政府联合下,为梨园组兴修长1800多米的水泥路。梨园组张再亮从河海大学毕业后到日本工作,2004年回家省亲时,走访时任金陡湖党支部书记张再仁,表示愿为家乡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张再仁对张再亮说,目前韩巷小学基础设施条件虽然有很大改观,但校园内体育器材还比较少。张再亮听后心领神会,当即表示捐出2万元为韩巷小学增添购买部分体育器材。


  金陡湖村的农民如何变工人 

  “去年土地流转后,村党总支动员村民参加龙虾养殖知识培训,现在我承包60亩土地,正在注册公司,预计今年纯收入20多万元肯定不成问题的。”2018年夏季,当人们到江苏省盱眙县兴隆乡金陡湖村韩巷组夹岗沟下,正赶上稻虾共生养殖户孙士冲放龙虾苗。原来远近闻名的农机手孙士冲,今年带头投资搞起了虾稻共生项目,他一边忙碌着,一边与记者聊上了。在百花盛开的春季,盱眙县兴隆乡金陡湖村 ,一条条纵横交错平整的水泥路,一片片虾稻共生整齐田快,与隔路相对的走廊沟生态水系相得益彰。

  农村土地流转是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必由之路,如何在流转中最大程度地维护好群众的利益,使转变身份后的农民完全成为工人,一直是村居基层干部需要破解的难题。在盱眙县兴隆乡金陡湖村,从农民到工人转变的不仅仅是一个身份,而是让农民从土地流转中有富裕的获得感。

  全力打造新农村建设“升级版”:在金陡湖村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村庄和田野里的水泥硬化道路如网交织,纵横交错。近年来,金陡湖村两委一班人首先瞄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积极打造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因地制宜实践探索让农业成为有奔头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美好家园的新路子。

  从2013年开始,该村就规划出铺设水泥道路的“路线图”。这里的村民清楚地知道2013年铺设渡口组至西拐机电站2500米水泥路,接着2014年铺设韩巷组至渡口组700米水泥路,2015年铺设张庄组至梨园组1290米水泥路,2016年铺设韩巷组至渡口组600米水泥路,今年已经规划村庄200米水泥路正在实施中。金陡湖村有一条600多米安乐大沟,年久失修,接近淤塞。金陡湖村近年来投资50万元对安乐大沟进行清淤,清淤后的大沟上口宽达到16米。底宽达到12米,深度超2米,保证了灌排畅通。去年,该村又投入10万元,对西拐组至渡口组的里沟进行清淤,清淤长度达到2300多米。

  在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金陡湖村两委没有收取一分钱,那么投资资金如何而来呢?“修路清沟对全村来说是件大好事,但当时面临的投资压力也是巨大的。我们通过三个一点解决投资不足问题,就是通过土地流转一点服务费,通过向上部门对接争取一点项目费,通过人脉关系集资一点有偿费。”村主任张俊说。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转换农民变工人“升级版”:“建设新农村并不是土地流转了事,而是在产业结构、就业方式、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也应该实现由一家一户村到公司规模化运作的转变。”金陡湖村党支部书记侯明林说出对新农村的理解。跟随侯明林来到他的虾稻共生产业公司,看着已经整理成一块块整齐的虾稻共生塘子,在外打工几年的侯明林,以耕带种形式承包282亩土地,由南京贾老板出资,在渡口、安乐等组搞起虾稻共生,龙虾和有机米全部进入南京超市。

  金陡湖村利用紧靠东陡湖、团结河、走廊沟水源充足条件,实施虾稻共生工程。金陡湖村以六种形式实施虾稻共生工程,第一块由该村侯军以230亩苗圃家庭农场转型为虾稻共生基地。第二块韩其龙在走廊沟边以大户带小户的形式,实施虾稻共生工程。第三块常年在兴隆街道开超市的侯犳承包206亩,实施虾稻共生工程。第四块是兴隆乡水产养殖丰富经验的老板陈务承包870亩,联合兴化陆老板实施虾稻共生工程,已经与香港有关公司签订虾、米供销合同。第五、第六块由侯明林、孙士冲承包的282亩和60亩。

  前20年,金陡湖村的农民跟随外出务工大潮,前往无锡、苏州、南京外出务工挣钱。金陡湖村人口超3000人,2000年以来该村85%青壮劳力到无锡常州苏州打工,农村土地抛荒非常严重。该村新的两委班子把土地流转工作摆在首要日程上,深入群众做细心工作,又多方联系有实力老板承包土地,实施水产养殖和虾稻共生工程。目前以流转土地5000亩,这样让在外地工厂上班的村民,不再心挂两头回来忙家里农活,以每亩900元的承包金直接打到个人账户上了,实现金陡湖村在苏南打工的农民真正转变为工人。

  打牢夯实乡村振兴的“升级版”:“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该村党总支把推进群众脱贫致富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来抓,在产业开发、能人示范带动、教育扶贫等方面下功夫,使该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土地托管,脱贫有助力”金陡湖村副主任戚加亮信心满满。针对村里劳动力缺乏、农民种田科技含量低、机械化程度低、种田效益低、农业投入成本高的实际,金陡湖村从2016年秋季主抓土地流转工作,目前已经流转5000多亩,主要是虾稻共生产业模式。“以前一稻一麦每亩纯收入不过1100元,现在土地流转后的土地每亩返祖900元以上,剩余劳力在养殖基地上班变成工人,年薪25000元。”该村党总支侯书记算了一下帐。他认为土地流转也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坚实后盾。该村计生专干侯家正说:现在金陡湖村民有土地返祖承包金、在外地上班工人和在家到产业公司上班村民一样有养老金,村民大病合作医疗有医疗保险金,还有60岁以上有尊老金,有这“四金”给村民系上幸福生活的“安全带”。

  “教育扶贫,丰富脑袋致富更有希望“,2019年时任金陡湖村主任张俊告诉记者,为加快脱贫步伐,金陡湖村里邀请县农广校专家举办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59人参加培训,全部拿到中等专业技术证书。侯庄组侯明林参加培训后,带着父亲、叔叔、姐姐进入虾稻共生产业公司,渡口组张其能是低收入户,通过培训学习后,带着儿子、儿媳妇到虾稻共生产业公司上班,预计年收入7万多元。该村除了常年住在苏南上班的青壮年,流转后的年老体弱的农民在家无事干,那么村两委班子主动为六个虾稻共生产业公司与在家的农民用工牵线搭桥,让100多名年老体弱的农民到公司上班,全村基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由农民转变工人这个身份的转换。


  “小田变大田”促产业兴旺

  搞种植的朋友肯定很清楚在“碎片化”的耕地根本很难种植东西,不仅耗时,而且效果差,那么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解决这一农业“大烦忧”吗?

  近年来,管仲镇金陡湖村新庄组侯军在自家的承包田里,边哼着小调儿边给龙虾鱼塘莎草喂虾。现在侯军承包几十亩土地,实施规模化养殖,还有几十亩苗圃。侯军很早以前就想规模化养殖、种植,但因为土地过于零散,根本无法种植。多年来,村里尝试“小田并大田”,终于让侯军如愿以偿。烦恼变喜悦,侯军的感受,也是是金陡湖大部分农民的心声。

  “由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拿出‘小田并大田’方案,明确合并时间、合并地块、丈量小组成员名单等。召开本组村民代表大会表决,获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后,让村民签字确认后实施。”金陡湖村党支部书记侯明林如数家珍,“推选土地丈量人员,负责各户承包地块勘察、面积核查。采取抽签方式确定农户选地先后顺序……”

  “小田并大田”,土地增效人欢心。“土地整合后,大马力农机派上了用场。水稻亩均至少增产40公斤。此外,收割成本每亩节约10块钱……”“小田并大田”后,收种省时省力了,这给农民们创业或者外出务工提供了机会。仅金陡湖村,就新增00名劳动力进城务工,占全村劳动力的8成以上。”侯明林颇为得意。

  金陡湖村“小田并大田”效果这么好,引得附近县区乡镇纷纷取经。有专家认为,盱眙县管仲镇金陡湖村推行的“小田并大田”,在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既丝毫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实现了规模经营,农民拿到了租金,又到高效农业养殖基地上班就业拿工资,又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这是金陡湖村干部一举多得的好决策。“小田变大田”促进集体经济增长,带动农民致富,这项源于实践,最终指导实践、推进实践,在实践中受到检验。这场改革还将继续,金陡湖村这个新的故事令人期待。


  空间治理画出农旅新画卷

  近日,盱眙管仲镇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省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县级论证。

  如今陡湖天然湿地“日出斗金”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创新性提出“生态农旅示范区”引领乡村振兴的“金字”发展思路,围绕金陡湖,打造“农旅融合”生态农业综合体,以生态画笔,铺染生态保护底色、点染产业发展特色,烘染农民富裕成色,创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金陡湖村将以以生态修复为基础,点缀乡村振兴“风景画”。保护利用湿地,探寻生态红利释放新出口。通过盱眙县陡湖乔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景观道路及景观小品建设等工程。为提高防汛能力,完善项目区道路网格,对现有部分道路进行提档升级。

  金陡湖村以产业发展为契机,描绘乡村振兴“工笔画”。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由“散、小、弱”的单一化养殖模式向“聚、大、强”的现代化产业园模式转变。从环湖区域土地综合整治着手,建设产学研融合区,助推“盱眙龙虾”品牌二次创业,培育“金陡湖龙虾”等本土农特品牌,提升管仲农产品品牌价值,推动管仲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盱眙河西及洪泽湖区域农产品深加工、交易、仓储及物流转运。打造三产融合集聚区,深挖资源潜力,以生态振兴推动富民增收,以产业振兴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金陡湖村以农旅融合为媒介,渲染乡村振兴“田园画”。拓展乡村旅游新业态,开发农耕体验、亲子互动、农副产品制作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农旅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推动农旅品牌融合,展销一体。从退圩还湖着手,打造“万亩荷花万亩藕、万亩菱角万棵柳”的生态观光区;从金陡湖农特产品展销、芦荡垂钓中心等项目着手,扩大陡湖知名度和影响力。

  金陡湖村以创新赋能为抓手,勾勒乡村振兴“写意画”。突破商业化发展瓶颈,保留生态、乡村原汁原味,采取“插花式”方法,实施村庄整治,保持乡村独特的风貌,留住村庄的人气和烟火气。在规划过程中,既考虑美感布局,也考虑最终运营效果,把难度降低、把成本减少、把效果彰显。增强全局性和系统性思维,与第一山5A级景区创建遥相呼应。同时,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和整个盱眙山水胜境,增强辐射能力。

  金陡湖湿地农旅项目建成后有效实现生态与人文和谐、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高效农业示范区、城郊联动发展示范区、一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创绘金陡湖村乡村振兴新篇章。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