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天

  1967年元月13日,星期五,葛源。

  8点从湖村出发,走5里大路、15里山路,过大岭山,山高路险。下山后走10里,到大苏区中心葛源镇,时12点半。

  下午两点,参观葛源烈士纪念馆。

  葛源镇革命遗址简介

  1927年12月18日,是葛源起义的第七天。方志敏同志在葛源的万年台上召开了群众大会。他说,我们都是贫苦人,要靠自己拿出主张。一根禾杆,人家一折就断。禾杆儿卷成绳子,就有力量了。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台下的人个个精神振奋,预感到未来的美好生活,而展开了长久的掌声和笑容。接着他又说,下步的工作,是烧毁卖身契和不合理的债据。“对,烧毁吧!马上动手。”群众呼应着。于是平债减租的运动就从此展开了。赣东北人民在共产党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同志领导下,举起了革命的火把,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1930年建立了以葛源为中心的红色政权。由于党的正确领导,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各种组织也日趋完备健全,创立了红军学校(后改为列宁师范)、后期的劳小(后改为列宁高小)、彭杨军政学校(后改为工农红军第五分校)等。这些学校培植了大批军政干部,为革命准备了基本力量。各种机关团体计有省苏维埃政府,下设中共省委员会、团委、政治保卫局等等。这些机构不论在政治、军事、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和力量。此外,狐狸山还富有历史意义的用五角形式样建筑起来的烈士纪念塔和优美的红色公园。这些都是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五次围剿中被毁灭了。现在我们又重新恢复了红色公园。

  公元1959年9月立

  下午4点,参观枫林

  一、闽浙赣省立国民经济训练处旧址(1932-1934)。

  二、中国共产党闽浙赣省委员会旧址(1932-1935)。(门上对联儿:坚决执行党的进攻政策,彻底粉碎敌人五次围剿)

  闽浙赣省起义主要领导、当地党的创始人之一方志敏同志的办公室及卧室(闽浙赣省从葛源迁来时,方志敏同志曾住在这里,不分昼夜地在这里研究革命方针政策,领导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扩大革命苏区)。

  三、少共闽浙赣省委会旧址(1932-1935)组织部、宣传部、书记室、儿童局、少队部、青妇部等。

  四、听一位老贫农唱革命歌曲。

  苏维埃政权歌

  革命潮流最高涨,我们好热情。

  拿起枪炮上前线,奋勇不顾身。

  领导战斗员,配合工农兵。

  巩固革命根据地,开展最后的斗争。

  曙光在前,革命胜利要在先。

  全国红旗要插遍,越艰苦,越有劲。

  列宁主义者,工农的先锋。

  封建主义军阀残余,一律都扫清。

  一切反革命,那是一律都除净。

  纪律似铁坚,命令要执行。

  巩固革命根据地,快快来革命。

  晚上7点半,去葛源敬老院听一老人讲革命故事

  1927年,农民组织起来打土豪。组织农民协会协会。方志敏讲:不交租,不交债。国民党烧了程伯谦的房子。农民缴了国民党的4条枪。女兵也参加了革命,打起黄裹腿,拿起梭镖闹革命。

  1928年,方志敏打贵溪,缴了机关枪。

  1929年,红军开始分田,每人二亩地。农民起来的更多了,有了200多条枪。打景德镇,5000多农民,有的拿着梭镖,有的用土炮,声音很响。国民党不知道是什么枪。农民喊:“不准动!”国民党兵乖乖地交了枪。农民利用梭镖换枪,有了500条枪。但是农民打敌人时,一个子弹就要打死一个敌人。打上饶,先传言打火口。等敌人把力量放到火口后再打上饶,缴枪700条,红军一天天扩大。

  1930年,打浦镇。当时建立了省、县、区、乡各级苏维埃,建立了信江苏维埃。10月成立了闽浙赣省,方志敏任主席。红军成立了“敢死队”,打游击。红军的游击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不打。“铁军”要练成“钢军”。每个红军揹14斤的东西,还要跑路、打仗。

  我们的红军是依靠人民的。1930年10月,老10军调走为主力军,这里成立了新四军,15个县成立独立团。国民党看到我们一天天扩大,就进行了五次围剿。他们烧我们的房子。当时成立儿童团、少先队、赤卫队、成年队(在家中种田)。妇女也组织起来了。儿童团是很勇敢的。他们不认识方志敏,一次他们捉住方志敏说他是“探子”把他送到区里。方志敏夸儿童团做得好、做得对,并每人赏大洋一块。

  妇女同志们就慰劳红军,打柴、洗衣、做草鞋、唱歌。年轻的必须当红军,老年人就做宣传。见了敌人就向他们宣传红军好,瓦解敌军。

  国民党当时还实行了“三光”政策。这村里的房子就被烧了很多。当时红军的生活是很艰苦的,每人每月只4两盐。但人民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自己做盐,自己种棉、织布,粉碎了敌人的四次围剿。

  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方志敏同志在怀玉山被捕。方志敏说:方志敏不是我一个,共产党员到处都是。

  横峰有5000多烈士。此地有932名烈士。烈士包括:妇女洗衣队慰劳队等被杀的、被敌人空军炸死的被害群众、在隐蔽室被憋死的儿童(9岁以上)、被烧死的群众、战争中的牺牲者、失踪烈士、饿死的老人(儿子是当兵的),凡为革命而死者,都评为烈士。烈士的父母、老红军、残废军人、无依无靠的都来我处敬老院。

  红色公园里的“打倒帝国主义”标语,是方志敏亲自写的。

  希望你们要读毛主席著作,要好好学毛主席的教导,一点儿也不能脱离。毛主席讲到哪里,你们就做到哪里,做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1月13日夜9点记)


  ●第三十一天

  1967年元月14日,星期六,漆工镇。

  今天8点10分从葛源出发,行程55里,到达漆工镇。这里是方志敏同志的故乡。到达时间下午1点半,住在漆中。

  早饭后参观了小山上方志敏父母坟墓和湖村方志敏家居。这里为一美丽的小山村。家居为木楼。下午抄方志敏手书。

  方志敏自述

  方志敏,弋阳人,年36岁,知识分子,于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第一次大革命。1926年至1927年,曾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大革命失败后,迁回弋阳,进行土地革命运动,创造苏区和红军。经过8年的艰苦斗争,革命意志,益加坚定。这次,随红军团去皖南行动,回苏区时被俘。我对政治上总的意见,也就是共产党所主张的意见。我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愿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我这几年所做的革命工作,都是公开的,虽不多,谁都知道,详述不必要。谨述如上。1935年1月29日,晚8时,方志敏。

  革命纪念碑

  第一次国内革命斗争时期,漆工镇暴动遗址。弋阳县人民委员会制

  革命史迹:

  192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党和方志敏同志领导下的革命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漆工镇湖塘汇合。方远杰同志在革命群众中挑选了贫民团的骨干200余人,组织成一支暴动队,带着花枪、大刀、鸟铳等原始武器,袭击漆工镇伪警察派出所。当夜,赶走了派出所巡官于麻子,缴获了三条枪:一条汉阳造,一条三八式,一条九响毛瑟枪(此枪没有退子沟,并裁取了半截儿,因此只算半条枪)。这就是赣东北苏区弋阳人民至今还流传着的“方志敏两条半枪闹革命”的来由。

  这就是有名的漆工镇暴动,是赣东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赣东北革命的第一声号炮。从此,漆工镇的革命火焰跨过信江,燃烧在赣东北,燃烧到闽浙赣区。

  公元1959年8月。

  诗记(11) 访苏区

  才离葛源址,又至漆工镇。

  连访老苏区, 缅怀前辈人。


  ●第三十二天

  1967年元月15日,星期日,岗网。

  从漆工镇出发,走30里后到姚坂前的曹溪第一垦殖场吃午饭。后到达岗网,这是第二分厂。

  这里没有长征队来过。他们接待我们极好。晚上和他们闲谈了一会儿。


  ●第三十三天

  1967年元月16日,星期一,裴梅。

  8点25分从岗网出发,一路山路,越过杨梅岭。风光十分美丽。在东乌岭下河滩上,我们支锅做饭。这是第一次。

  12点半,翻过东乌岭。此山很高,极为陡峭。但终于被我们踩在了脚下。下山后到东源,过福林,到裴梅宿营。下山后,二张在后,前三人在前。过山时,上下老百姓很热情,要给我们带路,被我们拒绝了。

  诗记(12) 自炊

  山陡松竹密,谷深溪水清。

  火旁别农友,自炊东坞岭。


  ●第三十四天

  1967年元月17日,星期二,大十尺。

  从裴梅,经新老万年到大十尺这个小山庄。这是一次很好的和群众接触的机会。晚上7点多,到大十尺。

  社员同志讲,过去见了国民党的军队就跑,现在见了自己的子弟兵是热情接待。趁烧饭的机会,大伙儿给他们理发。因为山区理发困难,共理了6人。胡家典同志还带领小朋友唱毛主席语录歌。

  这天行军60里。张家榕脚痛,走在了后面。但是还是坚持到了目的地。


  ●第三十五天

  1967年6月18日,星期三,汪家埠。

  早起后,饭还没有熟,干什么呢?学习毛主席语录,学习报纸,给社员们扫扫地,给小朋友们理发。于是大家就忙了起来。

  今天我们体会到,军政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到了马背嘴时,没有接待站。工人们就把我们带进工人食堂去吃饭。

  来到汪家埠时,天黑了,不知道路。社员同志们就很热情地给我们指路。两个同志自动要求给我们带路。张胖在后面,走不动,有徐增权、胡家典同志跟在后面。最后,胡家典就用竹竿给他担着背包,坚持到了汪家埠公社。

  晚饭后,参加了公社军民联欢会。

  诗记(13) 祝福

  信江日两渡,夜会汪家埠。

  万岁毛主席!军民共祝福。

 

1702519874597410.jpg

 (兄弟长征队赠送的语录卡)


  ●第三十六天

  1967年元月19日,星期四,三阳。

  长征是一件艰苦的事,但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当我们走完了艰苦的路程之后,就是幸福的胜利。

  早8点半从汪家埠出发,晚7点半到三阳镇。中午在梅庄吃午饭,行程70里路。

  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我们走的是小路。但是,小路可以锻炼出坚强的意志。


  ●第三十七天

  1967年元月20日,星期五,南昌。

  毛主席教导我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从三阳到南昌市110里,但是我们决心赶到。张家榕同志的脚是不好的,但是他咬牙坚持,最后一个人赶路。终于一步一步地赶到了,时间是晚上11点左右。张建明去接他。

  我们这个军队之所以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就是因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结果。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里,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坚持下去,战斗下去。


  ●第三十八天

  1967年元月21日,星期六,南昌。

  今天是在南昌的第一天,大家洗洗澡、洗洗衣服,准备新的战斗。有的同志上街看了大字报,因为有很多消息都不知道。


  ●第三十九天

  1967年元月22日,星期日,南昌。

  自由参观活动。目前,全国文化大革命的形势大好,革命造反派的空前强大振奋人心,真正的革命左派群众大造党内一小撮走资派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反,执行毛主席的抓革命、促生产的指示,全国革命群众彻底批判资产阶级路线,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夺权争夺战,革命形势好得很!

  诗记(14) 谒陵堂             

  披星进南昌,带泪谒陵堂。

  烈士血和志,终生记心上。


  ●第四十天

  1967年元月23日,星期一,南昌。

  自由活动。

 

1702519923329666.jpg

(南昌纪念戳)


  ●第四十一天

  1967年元月24日,星期二,南昌。

  中央发决定

  今天上午参观了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但是被封了,没有什么可看的,顺便去吊仰了方志敏烈士墓。

  无数革命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光荣地牺牲了。我们都是人民解放军战士,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永远忠于党,忠于毛主席,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学一辈子毛主席的书,干一辈子革命。

  中午,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关于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发出了!全体革命同志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大家热烈欢呼这一决定。大家都说,我们又一次地解放了。大家的心情就像第一次军委、总政的紧急指示下传时那样高兴。

  当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主要特点就是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夺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权和坚持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顽固分子手里的权。这是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我们这支毛主席亲手缔造的人民解放军理所当然地要站在革命斗争的前列、站在革命左派群众的一边,同他们并肩战斗,支持和援助革命派,坚决镇压一切反革命派。我们一定要遵照毛主席的人民解放军应该支持左派广大群众的指示,做革命左派的坚强后盾。

  广大革命群众热烈欢呼这一指示下达。晚上,本来就不平静的南昌英雄城更加沸腾了。

1702519973653136.jpg

(“永向前长征队”第一支队到达南昌。前左起:胡家典、徐增权、张家榕

  后左起:童泰来、黄祥初、张建明)


  ●第四十二天

  1967年元月25日,星期三,南昌。

  欢庆英雄城

  我们本计划今天出征,开赴长沙。听说下午要参加南昌市革命左派的欢呼人民解放军支持革命左派大会,我们便决定不走了。这个大会一定要参加。

  革命造反派的同志们对解放军给予他们的支持是极为热烈的欢呼。大会上,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红旗飞舞。红色的人流,激昂的口号,形成了一道极为壮观的无产阶级革命左派不可阻挡的铁流。

  会后,解放军走在前面在大街上游行。夹道群众情绪激昂,展动红旗,掌声不断,炮声入耳。这气氛充分地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左派的强大威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与一切革命左派群众大团结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诗记(15) 欢庆

  中央发决定,欢庆英雄城。

  旗海翻赤浪,鞭炮起雷声。


  ●第四十三天

  1967年1月26日,星期四,西山。

  英雄的南昌城,再见了!我们长征队在你的怀抱里受到了极大的教育,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们接受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要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做他们的坚强后盾。

  从7点半出发,行军65里,到达西山。今天的天气特别热。大家汗流满面,但是走得很带劲儿。

  诗记(16) 向韶山

  已尝千般苦,何惧万重难。

  再上风雪路,红心向韶山。


  ●第四十四天

  1067年元月27日,星期五,高安。

  从西山到高安县,约60里,时阴、时晴、时雨。

  晚上读了《解放军报》社论“关于哈尔滨市解放军支持左派群众的问题”。

1702520052432426.jpg

(67.1.27途径高安,接待戳)

  

      ●第四十五天

  1967年元月28日,星期六,石拱桥。

  从高安到石拱桥,行程94里。这里山路很艰苦。经过泗溪。这里有脑膜炎。

  昨晚下了一夜雨,今天也下雨。张家榕落在了后面,张建明去接他。


  ●第四十六天

  1967年元月29日,星期日,上高。

  从石拱桥到上高吃早饭。情况是在千变万化。从这里去长沙,路上都有脑膜炎,而且长沙、韶山更为严重。大家协商结果:赶到新余再做商议。

  现在情况又变了:军委命令一切在外军队串联的同志,火速赶回本单位参加夺权斗争,参加斗批改。

  我们长征队全体同志一致欢呼:好的很!返回南京去,参加轰轰烈烈的夺权斗争。

  诗记(17) 中途返

  西进心正切,军委号令传。

  踏尽两千一,长征中途返。


  【尾声】

  ●第四十七天

  1967年1月30日,星期一。上午乘汽车自上高至新余。下午01:50上火车返宁。

1702520135125011.jpg

  (67.1.30新余火车站发放车票戳)


  ●第四十八天

  1967年31日,星期二。下午三点到达上海,住“海招”。夜览黄浦江、外滩夜景。

1702520192903151.jpg

  (67.1.31上海接待站赠毛主席像章戳记)


  ●第四十九天

  1967年2月1日,星期三。上午瞻仰鲁迅先生之墓,参观鲁迅纪念馆。


  ●第五十天

  1967年2月2日,星期四。上午参观万吨水压机。下午去二医大和参观美术展览。


  ●第五十一天

  1967年2月3日,星期五。上午写对联儿。下午参观中共第一次党代会旧址。

1702520243429629.jpg

  (67.2.3参观一大会址纪念戳)


  ●第五十二天

  1967年2月4日,星期六。上午学习。下午于黄浦江边、鲁迅先生墓前照相。


  ●第五十三天

  1967年2月5日,星期日。下午去龙华。


  ●第五十四天

  1967年2月6日,星期一。晨6时乘车返宁,10点抵宁返回学院。


  2022年2月22日张建明整理完成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