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长

  1995年11月底,在万安乡工作了一年有余的王天会,被组织上调到月山乡工作,当选为乡长。

  当乡长后,她牢记组织的希望,人民群众的信任,认真实践自己的诺言。走村串户,花了一月多时间,跑遍了全乡71个组,了解乡情,接触了许多村组干部和农民群众,人们都感到新来的这位女乡长果敢、泼辣,联系群众,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了解和支持。

  当然也还有一部分村组干部和农民信不过,他们说:“我们这么大的一乡,就找不到一个男同志当乡长,女同志能领导我们吗?”也有些人说王乡长在南阳、在万安工作是好的,她给老百姓干了许多好事,众说纷纭,都拭目以待。

  王天会明白,这些议论既是警钟,又是鼓励。她唯有坚定信心,努力工作,回报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信任。


  处访

  当上乡长,王天会遇到的第一件棘手事,就是石佛村邓仕贵多次上门找她,要求弄清事实,解决问题。对这个老是上访,成了告状专业户的邓仕贵,王天会她已有耳闻,几次接触,她深感不亲自去碰碰硬骨头,也许工作就不能有一个好的开头。

  不等王天会上门,邓仕贵又上访找上门来,邓见面霹头就是一句:“乡长,你的大名我早已知道,这次就看是不是包文正!”邓仕贵的话语刚直、坦率,更不乏“将军”的火药味道。此情此境,王天会丝毫没有急躁,而是很热情地递了一只烟,请他坐,给他倒水,劝说他一定会给他处理问题的,尽管放心。

  邓仕贵在多年的上访中,还没有遇到有这样亲和力的官员。多数官员把他当无赖一样,说他是无理取闹,甚至骂他是刁民,不是个好东西。邓仕贵想这个王乡长真和别的干部不一样,不仅没把他当瘟神,还很尊重他,那就等待吧,于是乖乖的走了。等着看戏的群众,也不知道王乡长用了什么法术,邓仕贵就听话的先走了。

  王天会是吃苦长大的,深知弱势农民的难处。她们家土地分户的时候,就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所以,群众上访或者越级上访,本来是一种正常的、不可避免的社会行为。群众上访说明该地方的干部本身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起码是没有把群众的冷暖安危记在心头,没有把工作做好。出现群众上访事件,最应该值得反思的应该是当地的各级干部,他们应该从自身的工作方法、态度、作风上查找原因,应该用自己的模范行为真心实意地把工作抓好,让人民群众满意。可是有的干部不这样想,简单粗暴,极大地伤害了群众的感情,甚至激化矛盾,造成严重后果。

  在王天会的人生经历中早就立下誓言,这辈子要是能当个官,那怕是生产队长,也要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正确对待群众的利益和上访。一是“诚心”。其实老百姓找政府、找“官”,大部分是没有办法的,怀有很大希望,鼓足了很大勇气的,另外开口求人是很难的。二是“真心”。在接访过程中,要用真情感动老百姓、用真心对待老百姓,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才能真正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老百姓才把你看着真正的亲人。要把干群的“油水”关系,变成“鱼水”关系,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第二天王天会便亲自去了邓仕贵所在石佛五组,对他所反映的问题反复地进行了调研,走访了干部和群众,男的、女的、年老的、年青的,一一进行了接触询问。原来“18丈土地”的问题,是因为邓仕贵修房时忽视占用非耕地的批文,擅自改占了耕地,所在村组责难他是迁移户,不按政策对其减免占地农税,在调整土地时,也不补足占地,而当时农村的普遍现象是批非耕地占耕地,批孬修好,致邓不服,先后多次上访,找了乡长、区长、县长、市长,还去省城上访申冤。根据这个事实,王天会召集干部商议又同群众座谈,大家一致认为邓仕贵批非耕地占耕地是错误的,应该检讨错误,占了自己的生产地也不再补了,把占地的农税减下来,十八丈土地所负担的税费按比例也不再提取。这个决定群众一致通过,邓仕贵本人也表示:“早这样处理,我也不跑这三年的告状路了”。

  心悦诚服,乐于接受处理的邓仕贵第二天就把拖欠几年的3000元提留款一次交清并在群众会上赔礼道歉,还表示要教育两个当兵的儿子好好工作,保卫祖国守好边疆。此后的邓仕贵,积极劳动,积极参加义务活动,带头缴纳每年的税费,对本地生产还提出了不少的合理化建议,告状户变成了发展经济的典型户。

  事后,王天会深有感触地说:“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只要出自公心,公道、公正地妥善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就一定会拥护我们,一切矛盾都可以转化,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庭园

  月山乡与阆中县交界,远离县城。群山起伏,山峦挺秀,交通闭塞。当了乡长的王天会,肩上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如何让农民富起来,是她经常思考的问题。她与党委一班人携手合作,确定和明晰了月山乡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她明确提出以庭园为依托,以雪梨、脆香甜柚、蚕桑为骨干产业,庭园专业化,村组布局区域化,全乡规范化。

  王天会整天骑着重庆产的50型摩托车,简称“红鸡公”,栉风沐雨,穿梭于乡村泥结碎石路上,指导农民发展建设庭园经济。庭园经济是指农户要建成一个一亩以上,收入1000元以上的经济园;要建成1口年产沼气400方以上,池、厕、圈“三结合”的高效生态沼气池;要建成100方以上的防旱蓄水池。这样因地制宜地把果园、菜园、桑园、药园,猪、牛、羊、鸡、鸭、兔,沼气、圈舍、厕所等综合发展利用,实行“三统一”: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指导,确保设庭园经济的工程标准和建设质量。

  要建成设庭园经济,首先要砍杂去乱,建好家庭果园。这项工作难度大,要改变几千年来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其实也是一场农业变革。王天会认为其阻力都是来自部分干部和农民的小农意识,“小富即安”的观念阻碍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整个发展的进程,要引导他们向现代农业、绿色农业的方向发展,掀起大办庭园经济的热潮,而且工作的全面启动要以典型带动为条件。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王天会考虑到这项工作的难处后,决定在西华村搞点,亲自带了几位乡干部去西华,还决定从自己亲姐姐家开始。

  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姐姐带了头,一户一户的也逐步动开了。经过半月攻坚,标准的试点村凸现在众人眼前,随后很快就在全乡掀起了建设庭园的高潮。至今难忘的是1996年,人人参战,户户建园,经过一冬的战斗,全乡搞果园1000亩,栽植桑树12万株,甜柚4万株,桑树20万株,形成户成园、组成带、村成片、乡成规模的绿色农业的新格局。

  收获季节,梨、柚远销成渝等地,农民拿着大把钱钞高兴地说:“这是王乡长给我们的钱,她是我们致富的引路人”。王天会心中别有一番滋味,用她的话讲:“富有成果的工作方法就是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县委书记李文元、县长莫异矩了解情况后,亲自来到月山乡检查验收庭园经济建设发展情况,走村串户,座谈调研。书记、县长发现农民对发展庭园经济的热情很高,值得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吃饭的问题基本解决,但“缺钱”的矛盾仍然突出。发展庭园经济可以解决“缺钱”的问题。王天会发动农民利用对土地的自主经营权,在房前屋后院坝等一切可利用的地方,充分发挥空间、时间、劳力和其他可利用的资源,植树造林,建设小果园、小林园、小桑园、小渔塘、小药园等庭园经济,效果不错,这就是生态庭园经济的雏形。

  县委书记李文元说:月山乡的这些作法很成功,要总结推广,他明确提出庭园经济发展的路子:“要得富分开住、房前屋后栽果树,鸡鸭成群一大路,三年五年就致富”。

  月山乡被评为蚕桑基地乡和甜柚基地乡,偏僻边远、贫穷落后的月山乡从名不见经传,一下远近闻名了,来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一批又一批,反映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很迫切。


  书记

  1996年底,正当王天会在月山乡乡长的岗位上干得顺风顺水,组织上找到她谈话,让她去烟丰乡党委主持工作。

  烟峰乡位于苍溪县东南边缘,地处偏远山区,实属丘陵地带,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烟峰乡有十个村庄:土堡村、亮垭村、洪山村、宝盖村、紫荆村、通木村、青杠村、大碑村、琳山村、凉水村。1996年,该乡9700人中,贫困人口达6700人,农民人均粮食产量只有35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600元。全乡农民每天吃两顿饭,是苍溪县的十个特困乡之一。

  烟丰乡与月山乡边界相连,两个乡都处在一匹旱山梁上,相比之下,烟丰的条件更差。尽管王天会舍不下月山乡刚刚打开的良好局面,但她更明白,组织上让她去烟丰,一方面是考验,更重要的是要她去改变那里的面貌,此时的王天会深感自己肩头压力之巨大。

  在全乡党代表选举会上,她全票当选为乡党委书记,她暗下决心:做一个开拓创新、求实苦干的带头人,改变烟丰的局面。任职演讲时,她多次强调:“组织和人民信任我,我决心为烟丰人民贡献一切”。

  “知之非艰,行之惟难”。要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要落实到行动上,要真抓实干,找准改变面貌的发展路子和奋斗目标。

  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依靠群众。于是王天会同党委政府一班人深入村组农户调查研究,与农民反复座谈,很快形成了一个“说山话、念山经、走山路,兴水修路夯基础、改土建园调结构、发展种养促增收”的发展目标。立即解决好部分农民由于连年旱灾,已连续三年稻谷颗粒无收的吃饭问题和春节要吃上肉喝上酒,让贫困户能过上一个详和温暖的春节问题。


  修水

  天不下雨,地不产粮。地处山梁的烟丰乡,半数以上农民靠天吃饭,水的危机一天不解决,烟丰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第一步打井。水井是保障农民生存的基本条件,关系民生,事无小事,多年的修修补补无济于事,必须把普查普打作为战略措施来抓。乡、村、组落实专人全程跟踪督促,从外地请来技术员逐户勘查规划,实施单户与联户合作,从根本上解决人畜饮水老大难问题。经过半年的统一行动,全乡打井1640口,平均1.4户人就有一口水井。望着家中水缸里满满的清洁卫生水,农民无不赞叹说:“书记爱百姓,甘泉到各家”。

  第二步建池。“烟丰乡,干旱多,渴死耕牛,旱死禾,十天不雨,下河去找水,一落大雨落,泥水都下河”,民谣的传唱,无时不使作为书记的王天会内心有一股揪心般的疼痛,是啊,解决了饮用水难题,还必须看到庄稼都挂在贫瘠光秃的山坡上,无水浇灌,收成难料。“宁愿苦干也不苦熬,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面貌只有干才能改,只有苦尽才会甘来;水利,没有好的搞孬的,没有大的建小的”,苦思冥想的王书记仿佛一下豁然开朗,对,修塘没基础,建池有条件,号召农民要把眼睛盯在天上,池子建在脚下!组织人马,展开普查,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推行组建、联户建、单户建,普遍发动,全面攻坚,一个冬春结束,1020口抗旱池大的可容水1000方,小的容水200方,总蓄水15万方,仿佛一张张明镜嵌在田间地坎,整个山乡一下子似乎亮堂了许多。以池为依托,不少农户既灌溉又养鱼,平时蓄,急时用,抗旱池就是他们的“救命池”。

  为了调动农民建池积极性,乡上筹措补助费用18万元,一些困难户不无感激地说:“我们干,政府帮,王书记说话算话,我们干起来有想头”。

  第三步搞工程水利。水井、抗旱池解决了人畜饮水和庭园灌溉问题,也缓解了部分农田的用水矛盾,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大面积用水,烟丰还必须依靠大型水利工程。围绕这一课题,王天会召开党委会反复讨论,征求意见,并在全乡群众中广泛地听取建议,最终归结为一个结论“山水靠不住靠河水;天上的水下了河,我们叫他回来再上山”,干群认识一致,意见统一,决心修建提灌站,全乡9700双眼睛一齐投向了石峡滩。


  省点

  1997年,国家实施扶贫工程,省委办公厅的扶贫点定在了烟丰乡。逢此千载难得的绝好机遇,王天会她比谁都重视,精心准备,亲自向省委办公厅常务副主任樊月明等领导一行汇报,表达全乡人民渴望建提灌站,引河水上山,解决祖祖辈辈缺水困难的强烈愿望,又带着省上的同志深入烟丰乡角角落落,查看地形,走访群众,力争取得关心和支持。

  王天会一心为民办实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的工作精神和扎实作风感动了省委办公厅的同志,他们虽然不动声色,可是工作认真,热情地与烟丰乡的干部群众拉家常,搞座谈,听汇报,做记录,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很有亲和力。

  不久省委书记谢世杰同志来苍溪视察,点名要烟丰乡的女党委书记汇报工作。作为基层工作代表王天会连夜赶赴县城单独向谢书记陈情汇报。修石峡滩提灌站的方案又一次展现在领导面前,其可行性被认可,省委对此热情支持,市、县两级领导也非常关心。

  王天会没有等靠,马不停蹄的跑广元,上成都,搞规化,找资金,抓落实。最终争取省委办公厅等上级部门80万元的资金支持。

  1998年始,王天会调集人马,兵分三路,一路动员群众,组织力量;二路勘察设计,组织施工,三路再筹资金,保障建设。大家分工负责,一定要高质量的建好这个水利工程。正当甩开膀子大干之时,县水电局长发飙了,认为烟峰乡虽然旱,但毕竟是小乡,花那么多的钱不值得,怕省里领导表态的钱占用县里面的资金盘子,随即在县领导中提出异议,叫他们打深水井解决场镇用水问题。于是县领导就派水利局长和当时下派的常委任碧祥到歧坪区找王天会谈话,要求停工。当听到县上要求停工时,王天会伤心地哭了,吼着对来叫停工的局长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回去一边跟乡里干部作解释,一边跟上级领导汇报,表达群众的期盼,县里领导再次到烟峰乡座谈、调研,倾听群众呼声,两个月后同意正式上马、动工。

  王天会和乡长周泽润带领一班人战严寒,斗高温,风雨无阻,特别是夏天,人人头上晒得冒烟,个个汗流浃背,王天会她没有退缩,跟班作业,坚持以高昂的热情带领一班人投入战斗,度过难熬的三伏天,持续两个月,提灌站主体工程顺利完成。

  大家修水的干劲十足,热情高涨,群众自觉自愿筹粮筹款,受益的村人平20斤谷子,不受益的村也愿意人平10斤谷子,全乡自筹25万元。石峡滩提灌站扬程295米,管线长1740米,总投资105万元。彻底解决了场镇2000多人的人畜饮水,和2400亩的农田灌溉,结束了千百年来“天不下雨,地不产粮”的历史。

  1999年4月5日是烟丰人民最高兴的日子,一阵鞭炮炸响,随着一声“合闸!”,石匣滩的清清河水转瞬就被提高到扬程295米的宝盖山顶,望着从8英寸管道口喷流而出的洁白水柱,81岁的老人张载道捋着胡须,回味悠长地向众人说:“烟丰儿女的千年梦现在实现了,要是没有王书记,不知还要多少年。”竣工会上,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学校学生载歌载舞。围观的3000群众有的笑了,有的哭了,有的跳了起来,高喊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从几十里外远道而来的白发苍苍的老人带着干粮,拄棍握棒,前来看稀奇。也有人写诗作对,进行歌颂。

  提灌站的建成,不仅保证了场镇居民和附近1600人的吃水,而且6村34组2400亩土地灌溉无忧,昔日远近有名的旱乡变成旱涝保收的丰腴之地。每到栽秧季节,石峡滩的河水爬上高山,流向四面八方,真是“河水山上流,从此不发愁,旱了有饭吃,牛不向河游”。


  修路

  要致富先修路,烟丰乡地处偏僻之处,落后的交通阻碍发展,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王天会十分明白个中道理。在全乡党员干部会议上,她提出让大家讨论“烟丰穷”与“路不通”的关系,大家都认为修好路才能走出去,引进来,一致表示要倾全力带头修路。1998年全乡投工5.4万个,挖填土石方8.4万方,砌路沿石2000余方,铺片、碎石3851方,整治贯通烟丰—月山、烟丰—河地、烟丰—白驿三条主干线,全长32公里。同时修通56公里乡村公路,村村通公路,组组通机耕道,农民结束了肩挑背磨的时代。无论是白天或寂静的夜晚,隆隆的车声、摩托声,响彻回荡在整个秀美的山乡,农村大地升腾出一派繁荣景象。

  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教育关系民生需求,王天会十分重视乡村学校的建设。她说:“学校直接关系到全乡每个普通民众的利益,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几乎是每个家庭的共同愿望。教育能改变人的命运、影响每个家庭,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都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先后筹措资金,扩建校舍2800平方米。

  1998年末,全乡实现贫困人口人均产粮530公斤、人均纯收入1300元的目标,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场镇街道硬化宽20米,长560米;电信网络覆盖全乡,广播电视村村通,烟丰乡的巨变,先后被《四川日报》《广元日报》等宣传报道,王天会1997年至199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999年“三八”妇女节,苍溪县广播电视台在《巾帼风采》栏目对王天会做了专题宣传。

  据县档案局资料显示的采访实况是:中共苍溪县烟丰乡党委书记王天会采访同期声:“我国几千年来的世俗偏见,就是女子不如男。我刚到烟丰乡任党委书记,有人说,烟丰那么多男人,就选不到男人当,偏要选个女人当。这个说法看起来很平淡,但心理很不平静,同时也对我从政敲响了警钟。所以我下决心一定要当好这个书记,为组织争气。因为我相信自己,我参加工作后,当过广播员,乡妇联主任,党委副书记,乡长,对农村、农民、农业非常了解,有一定工作经验,所以我给自己的工作提出了三点:一是苦学;二是实干;三是大胆。坚持男同志能办得到的事,女同志一定能办得到。自从组织安排我到烟丰,得到了全乡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两年多来,为全乡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烟丰地处旱山上,严重缺水,于是就修水建提灌、搞微水工程,标改山平塘,打机井等等,基本解决了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问题。水解决了,我们就修路,目前全乡村村组组晴雨能通车。路的问题解决了,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我们从种养业下苦功,仅毛兔,全乡建圈6万孔,4万多只已投产。”

  王天会在工作中强调我们要“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只要心系群众,依靠群众,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就能做更好。乡村干部对王书记工作方法很赞同:“说他是个实干家,思路清晰,思考详尽,干事创业有能力,是个好领导。”

  的确,用心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对事业的一种精神;用心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境界。她把用心干事作为一种素质来提高,一种修养来锤炼,一种习惯来培养,一种作风来要求,这就一定能搞好工作。

  王天会到烟丰乡后,为了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建设,农民的致富。她处处做出表率,凡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她时常提醒自己“先律己再律人”。要提高工作效率。下乡要办实事,要解决问题,不能欺上瞒与,走马观花。要“动真格、出实招”。对乡镇机关行政行为不规范、群众观念淡薄、为民服务不热情、组织纪律涣散等现象,都要严格问责、限时办结,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好务。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声”。 彻底解决“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的问题。

  “清若秋菊何妨瘦,廉若梅花不畏寒”。这就是王天会“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地做好农村工作折射的高尚人格、坚强意志和崇高品质。她说,“为了让农业能发展,农村换新颜,农民能致富,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这就是王天会的心声。

  在烟丰乡王天会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原则+感情=工作”的心得,并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1998年青杠村的魏冰先考上西安航空大学,家中三位亲人先后因病去世,父亲抱病卧床,债台高筑。她得知后,协调乡政府、民政部门给予困难补助金,帮助贷款,发动干部职工捐款,带头捐资200元,帮助魏冰先顺利上了大学。在农村老弱病残、天灾人祸时有发生,王天会总是把他们当亲人,进行关心帮助,先后捐款2000多元,解决人民群众的疾苦。


  成长

  1999年5月,王天会升任为歧坪区工委主任并上挂广元市经贸委担任主任助理,工作两头跑,很快一年过去了。2000年俗称千喜年5月,任中共歧坪区委书记。

  歧坪,因“歧坪川”故名,又称“邓州城”。位于嘉陵江东河中游,地处苍溪县腹心地带,辖10个乡镇,12万人。

  在担任区委书记后,她喜忧参半,高兴的是组织的信任和培养,担忧的是担子更重、压力更大了,诺大一个区,有资历、有能力的同志很多,独独她一个女同志,是否能胜任,干部是否服气。加之,长期以来歧坪的大多数干部思想固化、保守,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在她走马上任的第一次全县目标考核中就领了黄旗。那一个星期,她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如何当好这个头,如何解放思想,让大家振作精神,把黄旗变为红旗……

  她请教老同志,座谈乡镇干部,倾听大家的意见,特别是公爹张瑞玖鼓励她要好好干,不怕困难,克服畏难情绪,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于是她组织区、乡、村三级干部,集中三天时间学习、讨论,看现场、找差距、鼓士气,最终形成共识。根据歧坪全区特点,提出大力发展雪梨、脆香甜柚、蚕桑等产业,大搞产业结构调整,大搞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两大重点任务,而且要实现质的突破。大家纷纷表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庚即,在乡与乡之间形成互相比、互相看、互相学,在发展商品经济、大搞产业结构调整中,推行田坎经济。本着“田栽边、地栽完,房前屋后建成园”,全区规划月山乡发展雪梨,烟峰、万安、登高发展蚕桑,水利条件好的歧坪、白驿、南阳发展脆香甜柚,漓江、土里发展猕猴桃,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区种植果树60万株,桑树512万株,建苗圃3770亩,种苗材4160亩,新建兔圈31万孔养兔35万只。在比学赶超的氛围中,当年产业发展迅猛,变化很多,乡镇班子异常团结干事,为庭院经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要得富,先修路。县委提出大搞交通建设大会战,要求层层分解任务,成立指挥部。区委一班人研究后决定,一定要抓住机遇,积极动员,落实好县委的决策部署,全区一盘棋,统一规划,统一方案,成立了领导机构,王天会任指挥长,其余班子成员为副指挥长。除了配合完成县委安排的歧坪大桥的修建任务外,全区还要搞通县乡公路,分别以歧坪—白驿—万安—月山—烟峰为一个作战单元,登高—漓江—土里为一个作战单元,大家吃住都在工地,抢工期、赶进度。特别令人感动的是59岁的老副区长李元志担任总技术指挥员,他带领所有的技术人员一直坚守在各工地,直至项目结束都没有休息,就连家里老婆生病,都没有回家。

  过去修路都是靠老百姓起早摸黑的赶路,靠人背,靠人用锤子打碎石,靠碾子碾路面,有的老百姓还从很远的地方,从家里把碎石背到工地上。每一个乡,每一个村,每一个组把任务落实到户头,干部到时验收石头方数,老百姓出基建工,自己带锅碗,带干粮,在路边用石头砌锅做饭,基层干部群众个个身先士卒,没有怨言,没有骂声,有的是打夯的声音,喊号子的声音,打钢针的声音,个个汗流浃背,一派热火繁忙的景象。王天会清楚的记得,她组织区级部门带上烟、带上预防药、买上猪肉去看望工地上修路的群众时,老百姓感激的说:王书记,你领导的好,这条路早就该修了,我们一定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朴实的话语让王天会一行机关干部们心灵震撼,纷纷组织职工步行到工地看望慰问民工。各乡镇干部用实际行动,搞好协调,把关质量,保障安全,短短三个月时间,全区投资4600万元,整治乡村道路129.6公里,新建村道路89.5公里,道路等级大幅提升,修出了一流的高质量的碎石路。当年县委书记、县长带队现场评比,歧坪区荣获全县交通建设第二名的好成绩。王天会也在2000年、2001年荣获“优秀领导干部”称号,2001年当选为全县“十佳公仆”。


  局长

  2001年10 月,王天会被调任苍溪县科技局长。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王天会的人生,绚丽多彩,风景如画。她经历了春之清纯活泼,夏之浪漫热烈,秋之五谷丰登,冬之娴静舒缓,构成了她丰富多彩的一年四季,构成了她完美的人生。经历了种种阳光明媚,风雨坎坷之后,她的心态像雪花一样沉寂,踏入潇洒坦然的境界。

  上任科技局长后,她是慢慢进入角色的。她按照前任领导形成的工作布署,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以前基层是局部工作,现在是面对全县,必须要学习和熟悉。王天会首先选择了农业科技,她说:“苍溪是国贫县,要在科技脱贫致富上走出一条路来,就必须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

  苍溪是世界红心猕猴桃起源地,时任县委书记邹瑾高度重视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要求要举全县之力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

  为积极落实县委的要求,王天会提出依靠科技做大做强猕猴桃产业,以红阳猕猴桃为突破口,原来红阳猕猴桃切开后有30多条红色射线,像一轮初升的太阳,十分美丽,故命名为红阳。为使这一优良品种,得到快速发展,王天会大力发展科技示范户,强化科技服务,优化机制,壮大规模,促成了猕猴桃产业的大发展。

  2002年4月16日,武汉召开第五届猕猴桃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新西兰、意大利、法国、日本等20个国家的105名专家与国内156名专家一致认为,苍溪红阳猕猴桃是世界猕猴桃的第三代优良品种。使苍溪成为世界猕猴桃研究领域的领跑者。 

  红阳之后,红华、华美新品种相继问世,从高海拔到中海拔,从早熟到晚熟,从红色到彩色,红色经典系列横空出世,当惊世界殊!   

  2004年3月17日。北京。春寒料峭。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布大厅内,春日融融,氛围热烈。“苍溪猕猴桃获原产地域保护”新闻发布会即将开始。

  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广元日报、广元电视台齐聚大厅,“长枪短炮”,迎接高光时刻。

  当国家质检总局裴晓颖处长宣布,从2004年3月17日起对苍溪猕猴桃实施原产地域保护时,大厅内响起长时间的掌声。

  这掌声既来之不易,这掌声背后是苍溪党政几届班子一届接一不间断拼搏的结果,也是王天会和苍溪科技工作者多年的心血和汗水!这是我国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制度以来,批准保护的第一个猕猴桃产品,保护着苍溪双田乡、田菜乡等苍溪2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2003年11月,获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识。2004年7月,苍溪县顺利通过国家猕猴桃标准化试验区验收。2005年10月,又对国家级猕猴桃生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授牌,并获“国家出口基地”认证。

  猕猴桃的品牌价值,使苍溪掀起了建园建社成立协会的高潮。歧坪镇盐井村,是王天会曾经创造的庭园经济典型,基础好,在科技局的帮助下,一冬便建起了连片2100亩猕猴桃园,这片园和以往不同的是,彻底克服过去一家一户传统分散的种植模式,通过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串联标准户成整体,科研单位试验、示范,按照统一技术标准进行改田改土、苗木栽植、嫁接。不使用农药,实现有机栽培,每一棵苗都进行登记管理,规模与规格双双实现了质的突破。

  一排排整齐的柱子,一条条向前伸展的藤蔓,一串串碧绿耀眼的果实,一片片圆润晶莹的叶片,一群群在架下劳作的农民,构成了最美的一帧剪影,一道特殊的风景。

  苍溪红阳猕猴桃被世界猕联体专家推崇为猕猴桃换代首选品种,猕猴桃产业成为苍溪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

  王天会在工作中想问题、作决策,总是把心思和精力凝聚到干事创业推动发展上来,知重负重、狠抓真干,在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更高水平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创造新成就新业绩。

  她从五个方面着手抓好苍溪的科技工作。一是围绕全县发展大局,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着力夯实创新基础,着力搭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载体,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开创全县科技工作新局面;二是强化科技合作,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创新科技合作模式,利用各类展会促进技术合作;三要强化科技项目争取和管理工作,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大上级科技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围绕苍溪重点领域,筛选推报国家、省重大专项等各类科研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四是深入推进乡村科技战略,助力科技扶贫工作,提高科技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五是通过开展企业走访调研、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组织开展科普讲解大赛等方式加强科技宣传培训,强化科技服务。

  2004年发起成立了“苍溪红猕王绿色果合作社”,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当年出口鲜果200吨,国内销售50吨。2006年收购600吨,销售收入500万元。带动发展分社35个,社员2300人。

  引进香港日升公司控股红猕王绿色果合作社,建设万吨猕猴桃采后处理中心。香港日升公司是一家组织水果生产、贮藏、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的专业公司。董事长为香港人陈耀祥。公司主要在苍溪从事红心果猕猴桃的外销业务。产品销往美、英、法、意、日本、台、港、东南亚等地。让苍溪猕猴桃走向了世界,使苍溪猕猴桃扬名海内外。2005年10月,市委书记高烽率队到新西兰、澳大利亚考察猕猴桃产业发展,县委书记邹瑾、猕研所长何仕松陪同。12月由市科技局长赵建平带队,王天会与市财政局、重点办、以工代赈办的几位同志一起再次前往。两次考察都见识了国外新技术研发、标准化栽培管理,更参观学习了其先进的工厂加工生产线、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取人之长。让她更加迫切地认识到产业的发展要抓生产,更要开拓市场,多方努力。

  王天会的工作特点是抓重点,突强项,出成果。她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弘扬科学精神;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完善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机制;改进科技评价体系。

  她积极深入各个单位,与科研人员一起制定科研项目,努力为他们服务。先后组织实施了苍溪首个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申报列为全省科技工作试点县;立项实施省、市科技攻关项目、星火计划项目17项;完成中药材苍溪基地川明参种植科技示范区建设;建成科技示范园区10个;花生、早熟梨等特色产业经济园5个;科技示范乡镇13个;青春宝九龙制药有限公司、苍溪县猕猴桃食品饮料厂等科技示范产业2家。同时,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仅2004年就示范推广各类新品种120项,新技术30项。

  她团结全县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 “科技兴县”战略, 科普工作扎实有序。结合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加大了农业科技服务和科普宣传。由县科技局牵头,联合县委组织部、新农村办、县科协,每年分上下半年两次,每次一个月,根据各乡镇报来的需求,深入村组、企业、基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建立了专家库,每年培训时聘请县内外种养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口深入现场授课。发放各类技术宣传资料10万份。同时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小康示范村设立了科普宣传专栏。每年的科技宣传周和世界知识产权日,都要召集县直相关单位、企业,举办科技宣传一条街活动。与县广播电视局合作开办《科技之窗》专题科普栏目,开展送科技、文化等五下乡和科技赶场活动。

  2002年6月苍溪创建为广元市科技工作先进县,2004年通过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考核验收。2005年12月获四川省人民政府“2002——2004年度科技进步先进县”。她本人2006年5月被省科技厅、省人事厅评为“四川省科技进步先进个人”。


  元坝

  2006年换届,通过层层竞选,11月,她被调往广元市元坝(昭化)区人民政府任党组成员。

  广元市元坝区是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县级区,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广元市南部,成都、重庆、西安经济大三角腹地。东邻旺苍县,西接剑阁县,南连苍溪县,北靠市中区。属盆周丘陵向山区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以低山为主,最高海拔1431米,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山地气候有利于农业生产。

  2007年1月,元坝区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王天会为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分管文化、旅游、商务、工商、质监、药监、粮食、供销、物价等部门。一年后分管农业。

  新环境,新岗位,新时代。

  上任后,打的第一张牌就是文化旅游。元坝昭化古镇,是以三国文化为代表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广元城西30公里的嘉陵江与白龙江交汇处,距今已有2244多年建县史。年久失修,破破烂烂,环境、交通、服务等设施薄弱,游客稀少。

  当人们富起来的时候,旅游休闲就成为大家的最佳选择之一。对于刚刚兴起的文化旅游业,王天会发现她的热度,决心抓抢机遇,打造人文昭化古镇。在得到书记冯安富、区长张寿于的认可后,召集有关部门集思广益,科学规划,认真实施。

  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蜀王尚封其弟为苴候,在今昭化土基坝建立苴国都邑,后因两江水涨被淹没,遂弃旧城,将都邑迁至白龙江西岸1公里处另筑城池,从此称葭萌即今昭化古城。

  《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挑灯夜战马超;老将黄忠、严颜勇退曹兵;姜维兵败牛头山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昭化古城呈葫芦型布局,宋代又重建,以后各代都有修葺。石砌城墙至今还断断续续保留着;古城只有东、西、北三道城门,至今完好如故,东门曰“瞻风”,南门曰“临江”;西门曰“临清”,北门曰“拱极”。街道全铺青石板,宽约4.2米,城内民房多是南方风格的木架结构庭院;庙宇、官衙、乐场都是雕梁画栋、玲珑别致,仍有富丽堂皇之感。

  昭化古城,一面临江,三面环山,水路直通古渝州(今重庆)、金牛道穿城而过,自古也有水陆码头之称。与剑门雄关,桔柏古渡相邻,是蜀道的组成部分。昔日的昭化,舟船川流不息,车马络绎不绝。她既是交通要塞,又是军事重地。三国时,刘备占据葭萌后,看中了这里的重要战略地位,他以此为根据地,向西进攻刘璋,夺益州,再向东击败张鲁,取得了汉中,建立了蜀国。

  这些故事蕴藏着历史变革,风土人情。用现代手法传承文化,会大大提高景区的品质。

  按照区委的安排,王天会与宣传部长余飞宇牵头先后组织了30余位专家学者深入昭化调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编撰了相关书籍和画册,开发出了陶瓷工艺品、金箔工艺品、手工编织工艺品、川剧脸谱、皮影画具、邮政纪念封等特色旅游纪念品。积极与峨眉电影制片厂合作,争取到了峨眉电影制片厂影视拍摄基地。由峨眉电影制片厂、市旅游局等联合摄制的风光情感故事片《昭化晓月》在昭化古城拍摄,景区美誉度随之显著提高。


  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星期一,农历戊子鼠年四月大初八日)发生的8.0级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渔子溪长城(中国长城世界遗产)正西方向2.5公里处,牛眠沟莲花心山脚下),东经103°42',北纬31°01'。

  王天会亲历了大地震,深受感染,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算,人们在露天搭棚生活,防震抗灾,百业潇涤,恢复重建还要很长的时间。她要带领大家抗震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她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挺身而出,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冲锋在前,发扬不怕困难、连续作战的精神,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她不顾地震造成的办公室墙体裂缝、不顾偶尔的余震震动,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救灾处置工作。她说:“我们是轻灾区要支援重灾区,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献出我们的爱心,和灾区人民共度难关。”带头捐款1000元。

  空气中散发着浓烈的消毒水气味,稍有风吹,随时可致人呕吐。满目的残垣断壁,碎石瓦砾。巨石“横行霸道”,泥流阻塞交通。为了在第一时间解决灾区人民的实际困难。组织人员向灾区运送物资,带去他们急需的水、食品、帐篷以及各种急需物资。

  在抗震救灾工作上,王天会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全身心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吃过一顿好饭,没有什么上下班的概念。每天匆匆吃完饭后,就立即投身到工作中去。洗脸、刷牙只能共用一杯水,洗澡更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有人对她说,你又瘦了,还黑了不少。她笑着回答,不怕,就当是锻炼身体嘛,多吃点苦没有啥,灾区人民需要我们,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心装受灾群众,想的是受灾群众能尽快地重新走上正常的生活,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昭化古城损坏严重。在灾后重建中,区委坚持把旅游业作为灾后重建的重点突破口,及时编制景区恢复重建方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迅速启动了重建工作。先后恢复了昭化古城门、龙门书院、文庙考棚、汉寿阁、怡心园、八卦井等22处景点,旅游厕所7个、景区步游道15公里,供水设施6600米,供电设施3200米,总投资1.82亿元。联通昭化—大朝—剑门关38千米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圆满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昭化古城三国文化旅游节,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2008年10月1日,景区全面重新对外开放,昭化古城景区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突破。

  在《中国旅游报》、《华西都市报》、西安《华商报》、四川电视台、《四川新闻网》等媒体展开了立体式、广覆盖的宣传促销,参加了全市“剑门关蜀道旅游年”系列营销活动,使昭化古城景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得到大的提升。

  坚持以昭化古城景区为龙头,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剑昭乡村旅游带、平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乡村旅游、太公红军山景区、射箭将军岭景区、柏林古镇景区、嘉陵江流域水上生态旅游景区六大乡村旅游和城乡统筹发展综合示范区。鼓励和扶持发展一批具有地方民俗特色,服务质量规范的乡村旅游接待户,引导从分散粗放的传统农家乐向集约精细的乡村度假型转变,推进了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工作千头万绪。分管的部门只能定期通过联席会的形式推动工作。王天会每季度召集商务、工商、质监、药监、文旅、粮食、供销、物价等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召开部门联席会议,总结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对照年度目标任务查找存在的问题,对下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这是2007年11月她召开的一次会议。她说:“一是咬定目标,确保任务完成。要比照年初签定的目标责任书,逐项查找差距,有针对性地采取弥补措施,确保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并争取加分。二是以昭化古城二期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快旅游区建设。在尽快完成一期工程决算的同时,按照二期工期责任分工,再鼓干劲,再添措施,全力以赴抓好昭化4A级景区打造工作。三是狠抓项目工作,增强发展后劲。要围绕发展大局,精心策划包装一批项目,及时上报争取,确保更多的项目纳入省、市计划盘子。四是继续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取得实效。五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供销、粮食、食品等部门要清理好本系统的历史欠帐,做好下岗分流人员的稳定工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安置下岗人员,缴纳职工保险费,切实化解不稳定因素。六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工作思路清晰,有条不紊。


  点将

  最值得欣赏的风景,是自己奋斗的足迹。这风景就是将昨日的故事,记录成文字,将走过的历程定格成图片,将共同的感动浓缩成记忆,将历史的拷贝凝固成永恒。

  人生有无限可能,奋斗不论年纪,任何时候,只要对生活抱有无限热情,只要你敢想、敢做、敢拼,就一定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就是为了梦想和兴趣而展现表演。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

  忠厚、诚挚、热心一定会赢得人们的尊重;勤奋、诚实、智慧是成功的源泉。

  2007年底,广元市委书记高烽,在元坝区检查工作,听取副区长王天会的文化旅游工作汇报后,直接说:“王天会同志,你在苍溪搞猕猴桃工作很有经验,现在到了元坝,给你个任务,把元坝的猕猴桃产业发展起来。”

  书记亲自点将,还有啥说的。立说立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狠抓落实,王天会一下被推到风口浪尖。

  元坝区的区域经济,主要是以生猪、烤烟、蚕桑、黑木耳、优质粮油等为支柱特色产业。其中生猪出栏40万头;烟叶5万担,黑木耳300万棒;优质粮油12.3万吨和1.2万吨。而猕猴桃只有紫云、清水等少数乡镇零星种植,一切要从头开始。

  区长张寿于对王天会说:“你过元坝来,虽然在分管商贸旅游,抽空也在抓猕猴桃发展,我一直都很支持你,已有一定基础,现在安排你分管农业,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抓这项产业,我们从资金、人员都支持你。”紧接着成立了广元市元坝区猕猴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区农委、区农业局、区科技局等部门为职能部门,配套成立了猕猴桃产业办和猕猴桃研究所,加强该产业的领导。

  观念一变天地宽。如何让农民转变观念是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基础,农民的思想不通,产业难以发展。最现实的办法就是参观学习,王天会带领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到蒲江、都江堰、邛崃、苍溪等地考察学习;乡镇干部带领村、社干部、群众代表参观学习,据不完全统计,外出参观学习的领导干部达到300人次,群众代表2000人次。特别是带领群众到本区的紫云乡、到邻边的苍溪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区参观座谈,通过农民猕猴桃致富带头人李明秀等现身说法,给群众算对比帐,让群众真正认识到猕猴桃产业是他们脱贫致富的新产业,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干部群众大开眼界,思想解放了,对猕猴桃产业的认识提升了,找到了抓猕猴桃产业的思路和措施,明确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和模式。

  有五年科技工作经历的王天会,在对全区猕猴桃产业布局上,特别强调要高起点,着长远,科学规划,严格按照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进行改土、栽植、管理。“一张白纸好绘画”,元坝的干部群众对猕猴桃技术充满渴求,无论大小会议都踊跃参加,原滋原味的按照区委的安排部署抓落实。

  乡镇书记、乡长对该乡镇的猕猴桃产业发展负总责,成立相应管理机构和确定专职技术人员,确保时时有人宣传猕猴桃栽培技术,处处有人抓猕猴桃管理,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做到栽植一片,成活一片,见效一片。

  猕猴桃产业是一大新兴朝阳产业,全区以科技示范为载体,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突出优势产业发展格局。引进新理念、新品种、新技术,成为现代农业展示的新样板。还把猕猴桃产业同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项目紧密结合,强化资源、项目、干部、资金整合、统筹协调推进,促进猕猴桃产业的发展。

  柏林沟镇、卫子镇、紫云乡、清水乡等地,群众发展热情较高,改土面积大大增加,改土质量较过去大幅提高。

  每年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配套猕猴桃发展资金500万元用于猕猴桃产业。农业、水利、交通、林业、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部门,根据猕猴桃生长的立地条件,结合项目,认真搞好猕猴桃园的渠、池、路的配套工作,做到园区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区财政每年必须预算足额的猕猴桃发展工作经费,用于猕猴桃生产技术培训、资料印发、科技实验、新品种研发等。各乡镇也相应拿出部份资金用于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技术服务等。

  产业大发展的同时,技术服务必须跟进。乡镇要按照每500至800亩培养1名专业技术人员,结合阳光培训、扶贫培训、劳动就业培训等项目,按季节、分环节加强对乡镇专职干部、村级技术员和猕猴桃种植大户等骨干人员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本地“土专家”,形成“梯级式”猕猴桃技术人才网络。积极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技术交流,兴建科研基地,发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开展猕猴桃技术巡回指导,举办专场培训20余次,受训人员达到5000人次,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种植能手。

  严格执行“规划建园、培肥改土、垄厢栽植、农资供给、技术培训、产品销售”六统一技术。具体地说就是推行全园一次性改土,翻挖深度不低于80厘米;基肥要按照4吨每亩施足,部分贫瘠园区还要适当补施微肥;苗木及接穗由农业局统一采购和实施,各基地乡镇和村社不能擅自在外组织苗木采购及接穗,确保栽植园苗木质量。  

  加强挂果园的管理,对初期投产园要强化肥水管理,注重树势培育,尽量少挂果或不挂果;对成年果园要搞好疏果管理,在关键时期要及时补充壮果肥和花芽分化肥,适时采果,确保果品质量,施足采果肥和冬肥,迅速恢复树势,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加强猕猴桃溃疡病、花腐病、根腐病、根节线虫等病虫防治。

  在猕猴桃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以“政府补助为辅,种植经营者投入为主”的投入机制,多种经济成分发展猕猴桃产业。引进中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紫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农村业主和城市投资者承租土地,以庄园形式投资发展猕猴,如紫云乡金花村、清水乡普贤村、柳桥乡柳桥村等,全区已有从事猕猴桃产业业主50多个,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成立农村猕猴桃专合社带领农民种植;集中财力、人力、资源等优势,重点打造核心园区;区委、区政府投资3000万元建设平乐猕猴桃示范园。

  行之有效的举措促进了猕猴桃产业突破性的发展。经过两年多的奋斗,2009年全区猕猴桃种植乡镇达到11个,千亩猕猴桃乡镇发展到7个,紫云乡以5600亩的种植面积成为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卫子镇、柏林沟镇成为全区猕猴桃产业发展最快的乡镇,涌现出了紫云、中槽、沈家阁、冯家岭、冯家坪等6个千亩村,基本形成了以国道212线为轴线,以元坝、紫云、卫子、石井、柏林沟、清水等乡镇为重点的百里猕猴桃长廊,种植面积达到36000亩。

  为了提高猕猴桃的品牌地位。2009年6月14日国家工商总局验收通过了紫云猕猴桃为国家驰名商标,这是全国第一个猕猴桃驰名商标。紫云猕猴桃先后获得国家农业部“中国名牌农产品”,国家科委“紫云猕猴桃品种选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多项殊荣。让外界认识了元坝,更认识了紫云猕猴桃。

  有了产业,有了产品,营销非常关键。王天会马不停蹄的招商引资,建设销售体系,先后引进了香港日升公司、成都伊顿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中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完善猕猴桃产品与市场的产业链对接,扩大了销售市场,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推动了猕猴桃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基本完成加工系统、销售系统、物流系统和冷链系统的建设。

  猕猴桃产业在元坝的成功,王天会功不可没。

  她分管的旅游、文化、体育、科技、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粮食、供销、物价、工商、金融保险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她在工作中讲部门协调,讲团结,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加强对分管部门的监督和引导,广开言路,听取干部不同工作意见,了解部门工作动态,及时纠正不良思想动态;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及时解决工作上的协调配合问题,形成工作合力,努力形成团结奋进的工作局面。

  五年来,组织实施的“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全面竣工,解决了近1000人的饮水困难;组织新建爱心书屋,农家书屋35个,流动图书室16个,公共阅报栏58个,规范建设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14个;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新建标准化农家店108家;超市和连锁经营入驻元坝,引进了特色餐饮5家;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元坝、太公、昭化等5个农贸市场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农村购物环境。

  她牢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服务宗旨,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从未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