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雄璀璨的宋代词坛,可谓名家辈出,名作纷呈。宋代词坛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在以男性词人为创作主体的行列中,也有许多才情卓绝、红袖添香的女性词人,她们的创作成为宋词中一道靓丽风景线,亦如满席秀食可解馋。 

  南宋王灼在词曲评论笔记《碧鸡漫志》中用“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来形容一位女词人,这位女词人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先生的代表作很多,但是我记得的只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永遇乐》《浣溪沙》《点绛唇》《浣溪沙》《声声慢》等区区几首。我挤出时间搜集阅读了李清照的少量作品,如果大家不嫌弃我的话,不妨抖出几篇与喜欢李清照诗词的诸位老师共飨之—— 


  神神秘秘《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词作疑似落日熔金。傍晚的云彩像围合着的明月,我现在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渲染柳色的烟雾渐渐地浓郁,笛子还吹奏着《梅花落》的怨曲,究竟谁能知道还有多少春意?正当元宵佳节日暖风和天气,转眼间难道不会有骤降风雨?有人来邀请我参加这般宴会、驾起宝马香车来接我赏景?难以忘怀在汴京繁盛的那段日子,闺门中的妇女多有闲暇游戏,记得特别偏爱正月十五那天,头上戴着插着翠鸟羽毛的帽子,还有用美丽的金线撵成的雪柳,打扮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到了如今形象容貌十分憔悴,乱发像风吹雾散也懒得梳理,怕人看见我于是夜间出去。倒不如偷偷地守在帘儿底下,听听外面别人家的欢声笑语。1701391746132185.jpg 

  书香门第情爱顺达。李清照,出生在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一个世奉儒业的士大夫之家。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是北宋文坛巨匠苏轼的门生,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李清照的母亲是状元王拱晨的外孙女,是一位知书达理、擅长诗文的女性。李清照的家庭是文化氛围浓厚的书香门第,她自幼受到文学艺术气息的熏陶。加之李清照对文学有着强烈的兴趣,少女时期的她就已经工诗文、善书画,是远近闻名的才女了。 

  在这样优越的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浸染中,秀外慧中的李清照一天天长大。她在文学的殿堂中开阔视野,在艺术的海洋中纵情遨游。文学艺术铸就了李清照独特个性,文学艺术的熏陶又使她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生活之美。如果说此时李清照的生活中还缺少什么的话,那就是爱情了。幸运似乎格外眷顾李清照,在她18岁的时候,赵明诚如白马王子一般走进了李清照的生活圈。赵明诚学识丰赡,家学渊源,是著名的金石学家,可以说是文化艺术领域的一颗新星。 


  形形色色《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解读词作心旷神怡。还记得那次在溪边亭中游玩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兴以后大家乘着夜色赶快掉转船头,却不料走错了路,小船划进了藕花深处。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 夫唱妇随肝胆相照。当年,李清照与赵明诚情投意合,都喜好金石书画,是艺术让两位爱好者走到了一起,一段美好的爱情由此产生。他们坠入爱河,同年便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他们此时坚信彼此都是陪伴自己走完一生的最佳伴侣。新婚之后的李清照和赵明诚收集了大量极有价值的金石书画,共同从事学术研究。所以,李清照的前半生一直在幸福与安稳中从事着和文化艺术相关的心仪事业。2.jpg  

  然而,宋钦宗靖康元年的一件历史大事件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夫妇相继南渡。南渡期间,他们两人呕心沥血收藏的金石书画等艺术品在途中几乎散失殆尽,生活用品和积蓄也变得捉襟见肘。而更为不幸的是,南渡之后的第三年,赵明诚也因病去世,这一年李清照46岁。失去生活依靠的李清照从此过上了寓居飘零的生活。 

  在连续遭受颠沛流离的转徙困苦和丈夫去世的处境下,独处异乡的李清照不得不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拮据的生活,这与她前半生截然相反的现实与处境是李清照不愿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她的生活里不再有往日鉴赏金石书画艺术品时的举案齐眉的情景,有的只是“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寓居飘零的困苦,她的生活变得不再安稳、不再安宁、不再安静、不再安全。但随着时局的变化,她的视野再次得到了开阔,这也让她的文学创作的空间在无形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提升。对于李清照来说,身世的巨大变化是她切切实实的生命体验,她此时的词作以感知伤乱、悼亡、忆旧为基本内容,表现出更为深沉的感伤。 3.png


  缥缥缈缈《浣溪沙》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温情深韵笔下生辉。一个面容姣好的少女,她的笑容像荷花盛开,斜坠的云鬓,双手衬着雪白的香腮。她的眼波灵活可动就像能说话一样。一脸的温情饱含着深韵,笔下的纸笺写了一半,上面全是寄托自己娇嗔和思念的话语。回想过去美好岁月,月上阑干,花影摇动,正是约会重聚的好时光。 

  声情并茂触发共鸣。在文学作品中,人们常常用比喻的手法来表现愁思。李白用“白发三千丈”来比喻愁绪,李煜也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愁思。万千情绪,无数悲凉,多少个黑夜,是一个愁字无法概括得了的,一个“愁”字蕴含着词人的身世处境,也概括了词人寓居飘零的岁月中饱尝的辛酸与苦楚。“怎一个愁字了得”,在李清照近乎绝望的声声呐喊中,词意戛然而止,却给人们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李清照那种无人倾诉、无法言说的愁情与心绪,无法排解、几近绝望的愁苦与悲凉其实已经倾泻无遗了。 4.jpg

  可以说,《浣溪沙》还算是激情阳光的,这首词并未完全映照李清照复杂的经历。但词中却蕴含着她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不是词人在寓居飘零、身世艰难时的悲哀表达,而是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憧憬。《浣溪沙》字里行间的节拍声韵之美与文字之美,读来就如同聆听一曲“雨过天晴”的曲调一样。她不像《声声慢》那样如泣如诉、缠绵悱恻的旋律扣人心弦,动人心扉,将李清照寓居飘零岁月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浣溪沙》词中的情感表达不仅仅是个人的悲情,也是那个时代的心声;不仅仅是少男少女的情怀,也是那个生活环境的象征。这种情感在词中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逐层递进,一点一点地加深,独特的书写结构与安排,使词人的情感更加饱满而丰富,同时更容易触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羞羞涩涩《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细读译文爱不释手。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着房门回首斜视,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5.jpg

  仔细领会颔首心折。在回忆与现实,美好与孤独的两相对照中,她不得不入乡随俗,去面对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凄苦。李清照只是用简单的几行小字就表现出自己的境况以及当时悲凉的急转直下,这是词的另一特点。艺术最初产生的印象总比后来即便是最成功的回忆要辉煌得多,它往往在最初的一次情感迸发中会达到后来无法企及的高度与美,也会因为最初描绘的图景给后人带来无法企及的光辉,从而成为影响后世的先河之作。 

  李清照《点绛唇》开篇细腻的描写就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此时李清照寓居飘零,居无定所,这样的境遇让词人局促不安。在这样的境遇之下,她想到了可以暂时让她忘却痛苦记忆的回避,词人本已失望的情绪仿佛通过“倚门回首”“避关自省”找到一些希望,故而情感又一次涌起。她想借“倚门回首”来抵抗晚来的疾风和逃避不堪的现实,以获得短暂的宁静。  

  但是昨夜刮了一晚上的大风,让气温骤降了不少。周围潮湿阴冷的氛围岂是借“倚门回首”而逃避“现实”?岂是这“三杯两盏淡酒”就能抵挡得住的,几杯酒也无法消融寒冷。词人本想借酒消愁,却是酒入愁肠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词人猛一抬头,看见一行秋雁从窗前掠过,又勾起了她对昔日时光的无限回忆。李清照痛苦的根源正是在于她失去了人间的真爱。“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看到大雁,本能地引起李清照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来。进而“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真情如何露流? 


  寻寻觅觅《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解读触景生情。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6.jpg

  创作背景动人心怀。李清照的《声声慢》把个人的愁怀与时代相联系,喟叹身世、怀念故乡,词中寄寓的情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悲伤的不同层次组成。《声声慢》是李清照悲苦境况的心声传递和文学表达,抒发了词人寓居飘零的无奈与时过境迁的悲凉,这样的情感在词作中层层递进,构成了一条变化着的悲情主线,使得该词富于艺术性和思想性。 

  《声声慢》开篇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人连用十四个叠字,在用文字抒情的同时,音乐的韵律感也显现了出来,文字的美与音乐的美交织在一起,这是本词的一个独特之处。正是因为这七组叠词浑然天成,自然洒脱的写作技巧,从而得到了“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的赞誉。“寻寻觅觅”四个字,是词人情感与笔触的原点,全词所有的情感都是以四个字为中心,并一圈圈一层层围绕着原点像涟漪一样荡漾开来的。词人面对着南渡之后的现实与孤苦的生活,她苦苦地寻寻觅觅,意欲找寻生命中那些难忘的美好的记忆,渴望以此找到精神的寄托和生活的希望。然而当年的现实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冷冷清清也正是词人此时此刻的处境与人生写照,这怎能不让词人感到凄惨悲戚呢? 

  在平时平淡的生活里,我没有享受“春游芳草地”的浪漫,没有宁受“夏赏绿荷池”的清闲,也没有消受“秋饮菊花酒”逸情,更没有感受“冬吟白雪诗”的情愫。

  在这个“冬雪雪冬小大寒”的清淡季节里,我没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的尽孝尽责;亦没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的自觉自律;也没有“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的勤奋不懈;更没有“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的艰辛经历。更谈不上如饥似渴夜以继日的钻研,而是漫不经心地面对“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变迁,少量地展开李清照的代表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永遇乐》《浣溪沙》《点绛唇》《浣溪沙》《声声慢》等优美作品,坚守着自己的一点爱好,安享着阅读的十分快乐!通过名著名词的阅读和欣赏,我也油然产生了一点“杞人忧天”的动情: 

  感叹人生,何好百年!?

  

(图片来自网络)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